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可现在国际原油才20多美元,消费者是不是亏了?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看。
根据我国“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规定,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有条件”的跟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并为此设置了“地板价”和“天花板价”。
地板价以40美元/桶为限,天花板价以130美元/桶为限。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时,“机制”默认原油价格为40,低于40的部分不予考虑,国内油价不予调整;同样,当国际原油突破130美元时,高于130的部分不予考虑,油价不调高或者微调。
发改委之所以设置“调价区间”其实是为了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太大对我国油品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原油跌破40美元以后,若国内依然调低油价,极易损害原油加工提炼商的利益,不利于企业稳定经营;同样,当原油突破130美元时,若国内成品油调高价格,那势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可能我们普通民众出门都加不起油了。
再者,不是说国际原油价格跌了,我国原油进口成本就会随之下降。一般来说各油品加工提炼商的原油储备都在一个月以上,我们现在加的油可能是1月份在原油价格63美元的高价位上进口来的;另外我国是原油进口大国和消耗大国,各原油输出国为了维护我们这样一个大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可能会与我国油品企业签订一些“价格保护 协议”。比如说协议期限6个月,在6个月内不管原油价格涨跌多少,都按照50美元/桶的价格供应。
所以说,“天花板价”和“地板价”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基本稳定。
当前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到20美元左右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其一就是沙特和俄罗斯的原油扩产、争夺原油市场份额甚至是石油霸权;其二就是新冠影响下的全球经济放缓,各国对原油需求量降低、消耗量降低。
(图:WTI原油走势)
反之,假设以后出现一个导火索使得原油价格暴涨到130以上,那么我国油价同样是不予调高的,这样的话消费者就“赚便宜了”,所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心理就平衡多了。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可现在国际原油才20多美元,消费者是不是亏了?
按照国际油价算,我们国内92号汽油价格应该只有2块多
现在油价迎来5元时代,如果按照现在国际油价算,应该打折一半,迎来2元时代。
但是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我们国内油价就“跌停”了,不再调整。所以很遗憾,我们没办法享受到2块多的油价。
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是亏了。
但国家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如果国际油价大涨,超过130美元后,国内就不涨了,这部分风险,是国家要承担的。历史上,油价也上过130美元,不过只有很短的时间。
这么说,国家也是为了消费者考虑了。
发改委官员称,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不是直接留给企业成为收入,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并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作为实施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中国石油资源匮乏,对全球依赖非常严重,我觉得这个政策是可以适当抑制原油消费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
否则,2块多的油价,谁还去买新能源车啊?5块多的话,相对来说,还是电车有优势。2块多,电车一点优势都没了。
所以,你支持国家的油价调整机制吗?希望维持现状还是放开涨跌停呢?
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可现在国际原油才20多美元,消费者是不是亏了?
中国国内的成品油机制设置了40美元的地板价,也就是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的时候,国内油价不再做进一步的调整,而是按照40美元采购,这在短期内确实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其实在长期是利于国内市场平衡的。
很多人都对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进行诟病,但其实这是中国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我国课本上说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实际上我国叫做缺油少气。就是没有更多的能源出产,尤其是原油。
我国不是完全没有原油,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我国原油开采难度非常的大,出产的石油质量也非常的低,平均出产原油价格据测算在70美元一桶左右,再加上炼油成本,流入市场的原油比国际市场的原油要贵很多。这些年我国在海外收购了不少油井,但是这些油田实际上都是欧美油企所遗弃的区块,成本也相当的高昂,目前海外油井平均开采的成本在100美元左右,可以说远远高出了现有的国际油价。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设定一个采购地板价的原因,因为低油价实际上是在伤害我国油企的利益的。如果低油价持续一段时间,国内的新能源行业和传统油气能源行业都会受到明显的冲击,甚至一些油井必须要破产关停。但是油井并不像自来水管那样关了就停水,开了就再次出水,如果油井封停,那么按照成本错算再开油井可以说非常的不划算。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如果国际油价再次升高,我国的能源安全就会立刻的受到威胁。
所以设置一个地板价是为了让国内的油气供应能够长期保持了一个权宜之计,我们也不认为,低于40美元的国际油价可以长期维持,所以短期消费者确实在地板价上丧失了一些利益,但是从远期的能源供给安全来说,地板价目前仍然需要维持。除非低于40美元的国际油价可以永远这样下去。
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可现在国际原油才20多美元,消费者是不是亏了?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2020年3月31日,由于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国内成品油不作调整,主要是由于国内油价调整机制所决定,下限为40美元一桶上限为130美元一桶,当前国际油价使国内油价的地板价。
虽然原油今日有所反弹,但依然维持在20美元附近,也就是说如果原油价格在40美元以下维持的时间越长,对于消费者来说亏损越大,但对于我国来说利润更多。
原油小幅反弹当前原油市场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地步,据克里姆林宫消息,普京和特朗普同意就油市进行能源部长级磋商,原油出现了小幅的反弹。
但沙特态度仍然强硬,重申未来数月将不断增加石油产量到每日1230万桶,每天出口量也将达到史上最高的1000万桶水平。
由此可见2020年4月份,指沙特阿美与俄罗斯石油产量坚持的主战场,在4月份原油价格是上涨还是继续下跌会尘埃落定,但目前来看原油价格已经在20美元附近徘徊。
也就是说接近了俄罗斯每桶原油19美元的成本价,已经跌破了美国原油成本价,但距离沙特阿美每桶原油9美元的成本相差较大,所以说目前相对比较着急的依然是美国与俄罗斯,相比之下沙特依然可以增加产量来抗击俄罗斯。
原油维持在20美元一桶,是不是消费者亏损了?首先原油维持在20美元一桶,使消费者享受了低价游带来的实惠,相比高价油来说消费者目前付出的成本更低。
对于40美元一桶的地板价来说,消费者当前的亏损幅度接近一半,当前如果加95号汽油每升是7元钱的话,如果没有地板价的限制当前您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是3块5毛钱,加上60升的油,损失高达200元左右。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油价低于40美元一桶之后,投资者所多付出的所有费用都将上交国库,这对国家来说是一笔新的收入,也就是意外之财。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规定或许稳定了油价市场,但绝对伤害了消费者的消费,似乎在不合理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令消费者难以反驳。
综合来看:低于每桶40美元的原油,确确实实伤害了消费者,尤其是当前20美元一桶的原油,消费者每加一箱95号油损失超过200元,在疫情影响之下每个人的口袋相对窘迫。
社长建议给予相应的调整,不能将原油按在40美元一桶的地板价上来说事,灵活应对原油价格的涨跌才是给予消费者最大的实惠,或许可以将地板价从40美元一桶降低至20美元一桶,根据国际产油国平均成本相对比较合理。
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可现在国际原油才20多美元,消费者是不是亏了?
3月份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原油需求大降,加上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的限产协议谈崩,俄罗斯拒绝减产,随后沙特为了自己利益和施压俄罗斯,也不断增加产量,降低价格,使得国际油价直接从四十美元/桶以上,跌下了20美元/桶大关。
因此在上一轮调价窗口时间,3月17日24时,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对国内油价进行了大幅下调,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直接回到“5元时代”。相当于原来92号的钱,现在可以加98号汽油了。
按照国内成品油调价的规则,新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将于3月31日24时再度开启。但上一轮调价窗口,国际油价就已经跌下了40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调价区间是40美元-130美元/桶。本轮周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所以国内油价在3月31日不进行调整。
未调整部分将按照《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没有再降低油价,是有点失望。但是国家也是考虑到了国家整体利益,在油价低时会大量进口原油进行储备。我国国内自己的油田原油开采成本远高于40美元/桶,再进行调价国内油田将出现大幅亏损。由于我国原油大部分来自进口,为了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可现在国际原油才20多美元,消费者是不是亏了?
根据发改委的决定,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原因就是国际油价已经低于40美元的保护价,虽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但是,国际原油和保护价之间的差价产生的利润,需要上交国库,相当于给国家做贡献了。
就像题目中说的,现在国际原油价格才20美元一桶,我们的保护价是40美元一桶,那么老百姓加油并不省钱,消费者是不是亏了呢?当然是亏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幅度非常大,油价对成品油的价格影响自然是最大的,为了保证成品油市场稳定,所以油价采用国家定价的方式。
国家定价也经历了多轮改革,最后确定了按照保底和封顶的政策进行定价,也就是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一桶的时候,我们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就不再下降了,而当国际油价超过130美元一桶的时候,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不会上涨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给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的冲击,但是这样的坏处是,当油价低于40美元一桶的时候,老百姓汽车用的油就显得有点贵了。
当然这也有国家的考虑,因为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保护机制,有的国家想利用石油卡我们的脖子,我们也会很难受,所以在原来油价比较高的时候,我们和一些战略合作伙伴签订了一些秘密的战略合作协议。
按照正常的考虑,这种协议的价格应该是低于当时的市场价,但是肯定会高于现在的市场价,虽然现在油价下跌了,我们必须要信守原来的承诺,所以油价高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最好是能够把油价适当市场化,这样老百姓的感受就会好得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