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

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国内银行的分类

目前我国境内银行主要有四大类:

1.国有银行。指我们熟知的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

2.境外银行。比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

3.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还有各城市农商行也属于股份制银行。

4.民营银行。浙商银行、微众银行、苏宁银行、蓝海银行等近20家。

不同银行之间,存款利率为什么有悬殊?

1.银行背景和安全性

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储户,选择哪家银行存款第一考虑的肯定是安全性。如果一家银行连你的本金安全都保障不了,又怎能吸引储户呢?作为具有国有背景的四大行,有国家信誉做后盾自然吸引了众多储户,哪怕利率低一点,至少本金安全性极高。所以四大行吸引储户的不是高利率而是安全性。

2.存款用途不同

作为国有四大行,具有配合国家政策性投资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四大行的储蓄存款很大一部分用于国家政策性投资,这部分业务的利润很低,所以存款利率相对较低。

3.银行成熟度不同

国有四大行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相对成熟,业务全面而又多样化。而新兴民营银行近十年才崭露头角,业务单一、知名度低,所以靠高利率抢占客户群也是民营银行扩张发展和提高知名度的手段。

4.运营成本不同

像微众银行、浙商银行、苏宁银行等这些新兴银行,很少有网点,所有的业务都可以通过APP或者网页办理,这极大的降低了银行运营成本,省下了大量的人员工资成本和网点租赁成本。

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

近几年央行基准利率并未作出调整,仍旧是延续了2015年10月份之后的标准,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为1.5%、二年期为2.1%、三年期为2.75%。当然了,各个银行间以央行基准利率为标准,有所上浮,一般在15%-35%之间。题主所说的银行存款利率达到3.75%的水平,应当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上限标准。

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呢?

1、银行的不同,年化利率也就有所不同。

不同的银行年化收益率也是不同,比如大型银行同期的年化收益率要低于普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年化收益率低于城镇银行、民营银行。不仅仅如此,每一个地区的银行之间,也有着年化收益率的不同。银行的性质、渠道,对资金的需求关系,都能左右着银行的存款利率。

所以,银行间不同的情况,也就造成了一些银行的年化收益率为3.75%,一些银行的年化收益率达到5.45%。当然,这么高的年化收益率,并非是一年期的年化收益率,而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化收益率。现在,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率尚达不到3.75%这么高的水平,也达不到5.45%的水平。

2、产品的不同,银行存款利率也是不同。

银行定期存款年化利率的上浮区间在15%-35%,但,有一些民营银行、城镇银行会提高上浮的标准,可能上浮水平更高,也就达到了5.45%之高。银行有一个款产品叫做“大额存单”,这款产品是有门槛的,个人门槛在20万、30万。“大额存单”的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很多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以上,5%以上的虽然不常见,但也不少。

要说达到5.45%水平的普通定期存款,还是少见的。这一点就需要注意了,一则可能是“大额存单”,二则可能是银行理财产品。要是银行理财产品,就需要注意风险性,看一看是否为代销产品还是本行推出的产品,再就是看一看风险等级,超过中等风险等级就有着本金损失的风险性。

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

这个原因是综合的,但主要是因为不同银行,吸收存款难度不一样。

银行存款利率较低的,都是大型国有银行。而存款利率低的,基本上都是城商行、农商行等小型银行。

比如工农中建等四大行,银行员工甚至都不需要出去揽储,每天都有大量的自然储户,源源不断将自己的钱存进去。

对于大部分储户来说,将钱存银行,首先要的是安全,其次是便利,第三才是要收益。

从安全性来说,大型国有银行肯定是最安全的,而且管理规范,一般很少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从便利上来说,大型银行因为网点众多,存取钱都很方便。而且大型国有银行,都有几十年历史,已经沉淀了海量的客户。所以大型国有银行,是储户的首选。他们的存款利率,普遍低于小型的商业银行,远远低于一些新的城商行、农商行等。

小型银行,尤其是新成立的城商行、农商行,品牌不够,管理需要不断完善,网点有限,只能走高息揽存的路子。

简单举一个例子,一个储户,每个月要存2000元,如果存工商银行,就在楼下;或者直接他的工资卡就是工商银行的,都不用到营业部去办理。

但如果他要存到一家不知名的小银行,要先去开户,然后可能要跑10公里办理存款业务,或者转账进入还要收取额外费用。这样如果利息不足以支付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路费”,那么就没必要在这样的小银行存款。

如果是大客户,他钱存在大型银行,不但安全,而且方便,转账什么的都很方便。但如果是在小银行里,可能钱就被挪用去理财了,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前一段时间不是有一个浙江人,在山东一家地方银行存量几千万,结果钱都不知道哪去了,官司打了好久还没有拿回来。

说白了,大客户存款,要的是安全,所以选择大型银行,利息低一点不是问题;小客户存款需要方便,利息收入本来就不多,也不重要。

小银行揽储,只能走高息道路,还经常不受欢迎。

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在我看来,3.75%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经不算低了,毕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75%,而且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同样不到3%,也就是说5年定期存款利率能够达到3.75%的可能是地方银行或者农商银行。

当然,虽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不高,但肯定也有一些银行能够达到5%以上。如上图所示,蓝海银行和亿联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就在5.45%,比国有银行同期限存款利率高出了近一倍,差距不可谓不大!

不同银行间定存利率相差较大

对于传统型商业银行来说,他们的定期存款利率很难达到5%以上,因为利润空间确实被压缩的太过厉害,甚至会出现利率倒挂以至于赔本的情况。

银行每笔业务成本与收益的核算主要参考FTP定价,而FTP全称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核算资金成本或收益最常见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绝大多数银行的FTP定价表中5年定期存款利率很少有能达到5%以上的,换句话说将定期存款利率定到5%以上基本是没有利润可图甚至会亏损的买卖!

但是有一部分银行不在这个范围之内,那就是民营银行。它们与传统型商业银行有所区别,没有任何一家物理网点,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营成本与营销成本,让其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提升本行的存款利率,而本行的存款利率提升以后又会反过来吸引大量的客户来办理存贷款业务,让本行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

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

3.75%的存款利率与5.45%的存款利率相比,虽然只有1.7%的差距,如果存款的金额比较小,差距就看不出来,比如存款1万块钱就只差170块钱左右,但是如果存款金额比较大,那差距就很明显的看出来。比如存款100万,两者的相差就达到了1.7万。

为什么不同银行存款利率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我认为主要有4个主要原因。

第1个原因是不同的银行存款政策不一样

题目中所提到的两个利率,其中3.75%的这个利率应该属于一些国有大银行或者是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一般都是全国性的,银行网点多规模大,所以为了方便统一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这些银行都会在内部实行一个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而各个支行的利润主要靠的是实际吸收存款的利率跟FTP之间的差价。比如某个大银行三年期的FTP是4.5%,那支行在实际吸收存款的时候就不能超过这个利率,实际给到客户的利率必须控制在4.5%以内,否则就没有利润。也正是因为这个FTP的限制,所以很多银行都不敢上浮更高的利率。

而那些小银行特别是一些农商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民营银行他们规模比较小,没有这个所谓的FTP,所吸收的存款都可以直接转化为贷款,他们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存款做出调整,存款的定价更加灵活,所以能给到更高的利率。

第2个原因,不同的银行资产端的收益不一样。

存款的收益说白了,主要是来自于资产端的收益,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存款都主要转为贷款,因此贷款的利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存款的利率高低。

目前很多大银行的贷款端客户都是一些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比较优质,可以选择的空间比较大,所以银行在给他们放贷的时候,贷款利率都相对比较低,而为了保持一定的息差,所以存款利率也会跟着降低。

但是一些小银行则不一样,目前很多小银行针对的是一些小微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这些客户资质相对比较差,可以选择的空间比较小,他们对利率的敏感度相对比较低,所以能够承受较高的利息,这就给银行高存款利率提供了基础。

第3个原因,利率同盟的约束。

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已经逐渐放开存款利率的限制,但从那之后银行存款利率并没有太大的波动,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范围基本上都是控制在55%之内。而之所以有这个限制,是因为目前市场上有一个银行业利率工作自律公约,这个公约为了规范成员的竞争,会对成员的的利率做限制。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上规模的银行都是利率自律公约成员,所以当会受到这个利率上限的限制。

而相对来说,目前有一些小银行就不是这个利率公约的成员,他们没有受到这个公约的限制,所以定价的自主权更高,能够上浮更高的利率。

第4个原因,吸收存款难度不同。

对于那些大银行来说,他们网点多,品牌好,而且成立的时间相对比较久,更容易吸收客户存款。

而相对来说,那些小银行网点少,品牌相对比较差,有的银行甚至成立时间只有几年,很多客户对这些小银行都不放心,所以这些小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小银行实行的利率还跟大银行一样,那基本上就吸收不到存款。

所以为了能够跟大银行竞争存款,很多小银行吸收存款的利器就是比大银行上浮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些民营银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就达到了5.45%,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

存款利率差距的起源

很早之前,全国所有的银行存款利率都是相同的,都严格按照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执行,有差别的只是网点、服务和送的礼品,而后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各个银行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到了2015年央行宣布不在设定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后,各家银行就有了彻底的利率定价权,理论上在想定多高定多高,定3.75%还是5.45%都是银行自己的事,这就是存款有差别的根本原因。

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定价3.75%,而有的银行定价5.45%呢?

因为缺钱程度不同。

从存款规模来排行,一般呈现的规律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民营银行。

如果你比较一下各银行的存款利率表,你会发现,存款利率跟上述排序正相反,说明存款越少的银行,存款利率越高。

银行靠什么赚钱?虽然现在银行业务很多、但最主要的盈利业务还是发放贷款,而发放贷款就要有存款,有存款才会产生存贷利息差。

所谓存贷利息差,就是有人来银行存款,银行要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然后,银行有了资金来发放贷款,收取贷款利息,赚取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利差。

所以,存款对银行来说是重中之重,是生命,肯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命啊,大银行老百姓认可度高不缺存款,不需要提高利率自有存款送上门,而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认可度不高,只有拼命提高存款利率,吸引重视利息收入的储户来存款,否则同样的利息,民营银行吸引不来存款,所以才有了5.45%这么高的利率。

不过提醒大家的是,因为有了存款保险制度,50万元以下存款收到保护,只要是这个范围之内的存款,无论利率多高,无论存在哪都是安全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