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甲收购作价10亿的上市公司乙,十亿是给了谁?乙公司的老板和高管将何去何从?
10亿给了谁?
甲是买方,已是卖方,10亿是支付手段,当然10亿应该给乙公司的所有者喽。那么谁是乙公司所有者呢,当然是乙公司的股东。
给你举个例子,乙公司由股东三人分别是:
A(占股30%)、 B(占股30%)、 C(占股40%),在排除乙公司没有外债、没欠员工工资社保基金、没有欠公司发展基金等情况下,10亿元按照ABC三人所占股权比例,分别或得3亿元、3亿元、4亿元。当然,ABC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ABC在拿到钱后,甲乙双方相应的需要对股权进行变更,乙顺理成章的成为甲的全资子公司。
乙公司老板和高管何去何从甲收购乙之后,接下来一般要对乙进行并购或者整改,乙还是要保持正常运营的。乙公司的老板和高管作为对公司最熟悉的人,让他们继续参与经营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当然甲乙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可能有人愿意留下来,有人选择离开,这都是正常的。
比如当年美团对大众点评的并购,大众点评的老板王兴并没有选择留下来给美团打工,而是选择了拿钱远走加拿大了。
总结并购或者收购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买卖、市场流通手段。正所谓大鱼吃小鱼,但并不一定代表的就是残酷。
现在很多人做公司的初心就是等着行业大佬来收购他,但凡被行业大佬看上的公司应该也差不到哪去,创始人可以拿着收购资金远走高飞或者拿着高薪留任,也可以继续创立下一个公司,周而复始,也是一种赚钱的手段。
被收购企业可以获得收购方的资源倾斜,能够更好的享受收购方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两家变一家又可以有效避免同行业恶性竞争,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很多时候能产生1+1>2的效果。比如当年的滴滴和快的,收购前,双方开始为了抢占市场,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烧钱抢占客户,结果两家企业两败俱伤,都烧了钱却没见到收益。
所以不必觉得被收购值得同情,人家可能巴不得被收购呢。有人做的企业是为了做百年企业,有人是为了短期套利离场,出发点不一样,仅此而已。
我是中年老刘,每天与您交流分享财经知识,欢迎关注交流
上市公司甲收购作价10亿的上市公司乙,十亿是给了谁?乙公司的老板和高管将何去何从?
甲公司收购乙公司,作价10个亿,那么这10个亿是支付给原来的股东的,这是属于股份转让,收购是属于并购的范围之内,并购有几个关键的要素,第一是估值、第二是支付方式、第三是并购后的整合,这些关键要素综合在一起也叫做并购交易结构的设计,其实前期还有一个尽职调查,这里不讲那么细了。
1、第一、估值并购交易中的估值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有了估值才能给项目定价,才能进行交易,在上市公司并购企业企业的时候通常用的估值方法有这么几种: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等三种方法,这是最常用的估值方法。
资产基础法也就是在评估企业各项资产和负责价值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比如最近以2元出售全资子公司的“奥马电器”,使用的就是资产基础法。因为评估下来净资产为负,最后就作价2元出售了,算是意思意思,因为作为上市公司,你出售资产,你最后还给对方钱吧。资产基础法常用在重资产行业和传统行业当中。
收益法,这种估值方法就是被并购的标的公司对未来3年做出盈利预测,然后根据盈利给与一定的市盈率,最后得出相应的估值,比如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亿、1.3亿、1.69亿,那么整个项目的估值大概就是在15亿以内。
市场法,这个就是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交易案例,可以通过这个案例进行参考,从而进行估值。
本文当中既然已经确定是作价10亿元,那么就不再细谈了。
2、支付方式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和股份支付两种方式,除此以外还有创新的工具,比如可转债、优先股等等。
在通常的操作过程中是以现金支付和股份支付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还是以奥马电器为案例,当年上市公司奥马电器收购中融金的时候使用的是现金支付的方式,前后总共支付了14亿现金。
现金支付要求上市公司本身的现金流比较充裕,而股份支付可以降低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实现风险共担的目的,所以现金支付和股份支付一般会结合起来使用。
比如题主的情况,10个亿的标的估值,最后是2亿元现金支付,8亿元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去支付。
3、并购后的整合并购后的整合才是最难的,一个并购能否成功往往就看并购后的整合能否成功,这里包括文化、人员、营销、渠道、技术等等各个方面的融合,在并购过程当中看并购的目的,并购的目的不同,整合的目的也不同,如果并购的目的是资产,那么对原来的管理团队就没有那么看重了,尤其是创始人,比如美团并购了摩拜单车,摩拜的创始人是必然会出局的,因为看重的是摩拜单车的资产(数据)而非是创始人团队。
但是如果并购的目的是公司的管理层,那么并购后对原来管理层的依赖会加重,比如当年华谊兄弟收购冯小刚刚刚成立的公司,当时看重的就是冯小刚这个人,这里插一句,当时使用的评估方法也是收益法。
上市公司甲收购作价10亿的上市公司乙,十亿是给了谁?乙公司的老板和高管将何去何从?
这还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先说价格。A收购B的时候,肯定会确定一个价格,比如总价10亿,那对应到B公司会计算出来一个每股价格多少,然后就是B公司的股东与A公司之间签署股权转让协议。那钱自然就是给B公司的股东。这个逻辑其实就是,B公司是一项资产,B公司的股东就是这项资产的所有人,A公司想买这项资产,自然是从所有人手里买,钱也是支付公司所有者。
不过在实际交易中,作价10亿可能不是全部股权都进行交易,而是整体估值,那实际交易的股份可能只是大股东手里的股份,并非全部。另外就是,交易也并非一定是现金交易,可能是股权置换,比如买壳上市的公司,一般是股权置换。甚至还可能是用资产置换,比如A公司用某一项资产,置换B公司股权,总之形式非常多样。
至于第二个问题,公司的高管和老板何去何从。这个要看交易时的协议,比如有些交易会约定对赌协议,那其实就要求原管理层和股东做业绩承诺,自然B公司管理层也不会有大的变动,最多是A公司安排一些董事、财务总监之类的角色进入。也可能在实际控制人更换后,直接公司董事会成员改组,重新任命董事长。但为了平滑过渡,通常也不会全部管理层更换。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公司老人因为感情,跟着原老板就离职了。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在准备重组前,B公司可能会直接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比如汇源,在当时准备和可口可乐交易的时候,就大规模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砍掉了一些业务板块。
上市公司甲收购作价10亿的上市公司乙,十亿是给了谁?乙公司的老板和高管将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搞清楚交易的对象,甲是收购方,乙是被收购方,被收购方的所有人既乙方股东是乙方资产的所有人。
交易方式,根据题所表达的应该是属于股权收购,那么甲方将收购价格10亿按照乙方股东所持股比例支付总价十个亿的交易价款,乙方将公司股权过户给甲方。交易完成。
乙方的老板是属于套现走人了的,至于乙方的高管,一般收购协议包含了其运营管理团队的处置方案,按照处置方案来执行,如果收购合同中未明确其运营管理团队事项的,那么甲公司有责任及义务对乙方的高管做安排。不管交易方式如何,高管所任职的企业本质不会发生改变,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会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公司的老板及其股东架构而已。
上市公司甲收购作价10亿的上市公司乙,十亿是给了谁?乙公司的老板和高管将何去何从?
上市公司甲全资收购乙公司。乙公司就成为甲公司全资子公司。那么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十亿元的收购资金给谁呢?
自然是给予乙公司原来股东。原来乙公司股东按照自己持股比例分配10亿元。如果是独资公司。就不存在按照比例分成的事了。
那么乙公司原来股东和高管到何处去呢?股东原来是董事。现在已经没有股份就退出董事会。如果是高管。尤其是核心高管像技术、生产、销售等核心人员。对公司生产、经营和销售知根知底。是公司的宝贝。离开他们公司生产经营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甲公司会挽留这些技术骨干。让他们继续为公司发展继续努力。但是一些富余人员可能面临整合遣散。 一般来说。公司收购都附带有人事制度安排。
收购公司。最难的就是人事安排和经营整合,由于两家公司原来不熟悉。缺少有效沟通。一下子买进来。管理有的时候跟不上。就会导致经营管理不善。反而会拖累公司业绩。如果整合顺利。那就是一种1+1大于二的效果。
很多上市公司收购资产以后。没有办法整合收购资产。导致亏损比例不小。主要是子公司不服管理。甚至失控。一些收购国外公司。不熟悉国外工会制度。国外工会非常强势。不像国内某些工会就是一个摆设。结果吃了哑巴亏。
上市公司甲收购作价10亿的上市公司乙,十亿是给了谁?乙公司的老板和高管将何去何从?
这个 十亿的资金归所有有公司股份的人去分,不是某一个人单独去分,而且还有公司员工的工资归谁给,如果包含在十亿里也包含工资,乙方的老板可以为甲上班也可以离开公司,高管看甲方愿不愿继续让他们留着上班,如果不愿意可以开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