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金钏儿之死她自己有没有责任,为什么?

金钏之死是红楼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之一。看似是因为她和宝玉行为亲密,引发王夫人发威动怒处罚,导致了金钏的香消玉殒,其实这也怪金钏自己做人不够严谨,行为更有些轻浮,才引发了这起悲剧。

金钏工作时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那次宝玉去王夫人住所时,刚好王夫人在午睡,那时候金钏正在给王夫人捶腿。作为一个奴才,这种情况下专注和做好自己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可是金钏做了什么了,在宝玉跟自己说话时,非但没有注意自己正在工作,竟然还跟他聊了起来。

聊天就算了,面对宝玉的得寸进尺,言语和行动有些暧昧,金钏不但没有及时阻止,将他推开,还进行了配合。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两个人在无人的地方,还无所谓,偏偏在王夫人的眼皮子底下如此,可想而知被发现是什么结果。

不过,这也怪金钏运气不好,因为那时候王夫人一直因宝玉和黛玉走得近,怕儿子做出让自己生气丢脸的事情,可她心里郁闷,碍于黛玉的身份和贾母,又不好发作,偏偏金钏和宝玉在自己的面前浓情蜜意,被抓了现行,所以她才将所有的气都发在了金钏的身上。

作为一个母亲,从儿子的品行对自己声誉和管教影响来说,王夫人当然要极力阻止这样的事情,尤其金钏还是自己身边的丫环,更要杀鸡儆猴,不然其他的丫环纷纷效仿,都和宝玉打情骂俏,成何体统,事情传出去,更会让王夫人颜面无存,何况她还是一个极爱面子的女人。

金钏个人的责任在哪

为何说在这件事上不能完全怪王夫人和宝玉,金钏本人得负主要责任呢。

宝玉是贾府的嫡子,是众人捧在手心上的宝贝,他的尊贵身份,就算把整个贾府给拆散了,贾母一样都会维护他。何况,他平时喜欢跟女孩们打闹,对金钏肆意调戏,完全是一种惯性行为,在别人看来,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是金钏就不能像宝玉那样,原因有两方面:

一,她是女孩,在古代那个女人品行被视为高于一切的情况下,金钏不知道顾忌,还和宝玉做出这种轻浮的行为,这本身就是大错特错。

二,金钏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丫环,就算她是王夫人房中的大丫环,也不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样的大胆行为,尤其是让人感觉她不稳重和不要体面的情况下,王夫人斥责和处罚,并没有什么不妥。虽然王夫人用力猛了些而已,但她是主子,怎么做都不为过,她有随心所欲的权力。

和王夫人房中其他丫环行为相比,更能说明金钏自己的问题很严重

此外,王夫人房中的大丫环,除了金钏外,还有像彩云等人。彩云虽然和宝玉的关系也不错,她就没有任何的轻浮言行。

比如,宝玉喝了酒来到王夫人房中休息,宝玉当着其他人拉着彩云的手,想和她亲近时,彩云怎么做的?

彩云直接推开了她,委婉地告诉宝玉,让他好好休息。当宝玉继续纠缠彩云,拉着她的手紧紧不放时,彩云当时就表现得很不高兴,直言如果宝玉还不放手,她就要嚷了。

彩云的做人做事分寸,和金钏差异很大,这也让人深刻地感觉到了彩云是个为人非常正派的人,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自己的身份不能做,或者可能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方面,金钏和彩云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

因此,红楼梦中金钏儿之死她自己有没有责任?金钏的死,她自己肯定有责任,而且还是主要责任。

为什么?这件事看似是王夫人以她勾引宝玉,处罚过猛,其实也是金钏自己不注意自己的品行和在王夫人面前大胆放肆所导致。如果她洁身自好,像彩云等其他丫环一样正正经经做人,绝对可以避过这个劫。

红楼梦中金钏儿之死她自己有没有责任,为什么?

问我觉着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谁该为金钏儿之死负责?竹韵认为,该负责任的有王夫人、贾宝玉、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和金钏儿自己。

先来看金钏儿的死因。第30回,端午节期间,宝玉走来,王夫人假寐,金钏儿在给王夫人捶腿。

宝玉上来便拉着(金钏儿的)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着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

从这里看,金钏儿之死,直接原因是被撵。

一、金钏儿之死,王夫人要付70%的责任

金钏儿是比较活波的丫头。第23回元宵节刚过,元春降旨让宝玉和众姊妹入住大观园前,贾政叫贾宝玉过来训话,宝玉走到王夫人处时,金钏儿、彩云等众丫鬟都在廊檐下站着,见宝玉走来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这说明,宝玉和母婢金钏很熟络,而且经常开玩笑,这些都是发生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而且也不大避人的。

导致金钏儿被撵的直接导火索的一句话“抓环哥儿和彩云去”,也并不比你“你吃不吃”胭脂严重,那么王夫人为何大动干戈、发雷霆之怒呢?只能是王夫人心情不好,迁怒于金钏!

往前推几天,看看端午节期间有哪些事情值得王夫人不高兴呢?

1、是贾元春赏赐端午节礼,贾母无视,不做反应

宝玉和宝钗的礼物完全一样,看当事的几个人的反应:

①贾宝玉:“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②林黛玉:“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③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意思很明显,元春之所以赏赐给宝玉和宝钗相同的礼物,有指婚的意思。也很明显,这一定是王夫人的意思,这层意思连宝钗、黛玉、宝玉都明白,但就是一个人装糊涂,谁呢?贾母。贾母不仅装糊涂,还无视。

2.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贾母打太极

仅过一天,在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想给宝玉提亲,说有位小姐模样、根基都配,那一定是四王八公家里的小姐了,但贾母连问都不问是谁家的,直接以宝玉不该早娶,过两年再说回绝了。这说明,贾母心里已经认准某人是宝玉的最佳配偶,这就是她的亲外孙女林黛玉。

贾母放着明白装糊涂,王夫人口虽不言,但内心里必须暗暗盘算。

3、贾宝玉和林黛玉吵架,贾宝玉狠命摔玉

清虚观打醮的第二天,贾宝玉和林黛玉吵了最厉害的一次架,贾宝玉很命的砸玉,林黛玉大哭大吐,这一吵甚至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贾母和王夫人都亲到潇湘馆来看视,贾母把贾宝玉带走也结。第二天贾母听说二玉还没有和好,老人家急得哭起来:“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

贾母一直很乐观,是最智慧的老人,为什么这次竟然为二玉吵架急得哭呢?我想,是因为她说的“没有一天不让我操心的”。他两个吵架贾母心有所触动:你们两个冤家,我为你们操碎了心,你们还闹,你们怎么不体会我老人家的心呢?“不是冤家不聚头”在中国文化中,常指夫妻关系。

这次吵架,引得贾宝玉砸玉,王夫人清楚,那块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因为黛玉,宝玉砸玉,王夫人一定更不喜黛玉了。

接二连三的事情都有违王夫人的初宗,王夫人心里不爽,自然迁怒于人。

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跪求王夫人,这时撵出去,“我可怎么见人呢?”这句话说明,王夫人要为金钏儿之死负主要责任。

二、金钏儿之死,贾宝玉要付10%的责任

贾宝玉是被过分宠爱的孩子,没有担当。在金钏儿被王夫人所打、王夫人发雷霆之怒时,贾宝玉却他一溜烟跑了。

后来晴雯被撵,贾宝玉仍然不敢知吱声,明知晴雯被撵出去只有死路一条,却连为晴雯说一句话、反抗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反观呆霸王薛蟠,为要香菱到手,和薛姨妈“打了多少饥荒”(王熙凤语)。薛蟠被柳湘莲打后,为躲羞想出门做生意,开始他母亲不肯,但是他很坚持,最后如愿。他看上了夏金桂回来就要薛姨妈派媒人去说......薛蟠学识、智商、情商都不如贾宝玉,但是薛蟠比贾宝玉能掌控自己的行为。

三、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要负5%的责任

金钏儿含羞忍辱被撵出去,作者没有写她妈妈的反应,或者她妈也会认为金钏儿“不争气”、“丢脸”对她打骂和进一步羞辱?或者即使没有羞辱,也应该极力劝解和开导。她妈妈对金钏儿没有尽到监护人应有的责任。

四、“人言可畏”,当时吃瓜大众要负10%的责任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家生子的奴才,主子就是天,被主子撵或者不再委以职事,就是断了生路。在王熙凤生日时,周瑞儿子因吃酒撒了馒头,王熙凤要撵他出去,并说知两府里再不许用他,后来赖嬷嬷说情,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心腹都给王熙凤跪下了,王熙凤才格外开恩,还得打板子才留用。

作为家生子的丫头们,年龄大了要由主子指配给同为奴才的小厮,自己不能有自主婚配的权利,就连大管家林之孝,也把女儿送在贾宝玉房中当差,为的是将来宝玉房里的丫头都可能放也去,由父母自主择婚。

这样看,金钏儿被撵出去,不仅是天大的耻辱,为家庭蒙羞,而且她被认为做了“没脸”的事情,未来一生就断送了。况且从王夫人房里的首席丫头到被撵人人唾弃,反差太大。金钏儿死在“人言可畏”上。

五、金钏儿自己要负5%的责任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金钏儿心胸能再大一些儿,暂时忍辱,哪怕是苟且偷生,也或者还有一丝希望翻盘。金钏儿毕竟是自已跳井的,所以金钏儿对自己之死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

红楼梦中金钏儿之死她自己有没有责任,为什么?

金钏被迫自杀,确实值得同情,但一点不值得可惜,这完全是金钏自找的,事情就是金钏引发的,作为一个丫鬟居然“勾引”少爷。如此行为在任何一个大家族都都无法允许的,何况贾府这样的公候之家。如果进行责任分担的话,金钏应该占50%责任,贾宝玉占30%责任,王夫人只占20%责任。

首先,作为王夫人身边的人,金钏显然应该知道王夫人“禁区”在哪里,但她恰恰触犯的王夫人的“禁区”。贾宝玉公然调戏母婢,显然举止有些轻浮,而金钏暧昧的态度,让贾宝玉得寸进尺何肆无忌惮,但如果此时金钏如果不理他闭口不言,一切都可以避免,但金钏恰恰没有这样做,由此也可以说明,贾宝玉与金钏平常就很暧昧。但金钏那句“宝玉去拿贾环与彩云”彻底地激怒了王夫人。抬手就给了金钏一个嘴巴,“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教你教坏了,可见王夫人恨到了极点,此后金钏如何哀求王夫人,最终还是被赶出了贾府。被逼无奈之下只有自杀。但这一切都是金钏自找的,如果她但凡当着主母的面前,守住本分也不至于如此。作为一个婢女恪守自己的身份是第一位的,但她没有。反而想“攀龙附凤”想法虽然不错,但时机和地点不对。而贾宝玉却悄悄溜走,当时如果贾宝玉有句话,金钏也未必被赶走,而最终跳井。所以说,在这件事情上,金钏自己要承担50% 的责任,一点都不冤。换做现在,家里的保姆给家里小主人看黄片,你知道了会如何,所以说,王夫人激奋之下一个巴掌是可以理解的。

而宝玉之所以当时不救金钏,应该是有心无力,当时有些惧怕和胆小怕事,不过细想想,宝玉当时逃是他唯一的选择,而金钏被赶和跳井他是不知道了,如果贾宝玉知道也未必能阻拦住。所以得知以后就知道哭,金钏祭日去祭奠,但这些事情只能说贾宝玉有些良心。作为一个大家族里合格的花花公子,贾宝玉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上进心,不会给贾府带来任何复兴有任何作为,天天做些违反社会主流“道德”的行为,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家调戏母俾,在外养优伶戏子实在是个家族“败类”。客观上贾宝玉的行为是害死金钏的第一责任人,这一点他有着不可推卸的的责任,没得跑。贾宝玉占这事的30%的责任是恰如其分的。

王夫人逐走金钏逼其跳井而亡是有些过分,但如果站在王夫人角度来,长子已死。只有贾宝玉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王夫人是绝对不会允许贾宝玉有任何“意外”即便林黛玉也不行。何况一个婢女。姑且不论王夫人为人怎样,就事情本身而言,她做得一点没错。这事在任何一个大家族都允许吗。大家族极严的家规,作为母亲,家里的婢女丫环公然与儿子调情,而且是在自己的面前,那如果自己不在面前呢?会怎样,王夫人必须要杀一儆百,王夫人为此事打了金钏一巴掌是应该的,贾府这样的家族手首先就要在礼教和道德上立得住脚。所以必须要严惩。而金钏的自杀是封建制度和礼教造成的。和王夫人的关系不大。王夫人的责任只占20%的责任。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红楼梦中金钏儿之死她自己有没有责任,为什么?

金钏没有任何责任!理由有三。

一、王夫人屋里的丫鬟做人做事一贯出格,王夫人并不理会,要说管理,第一责任也是王夫人御下无方,随便举几个例子。

大丫鬟彩云彩霞和赵姨娘贾环母子关系亲密,与贾环的非常关系相当公开,这一点,比宝玉和袭人要公开的多了,王夫人不瞎又不聋,她自始至终都不管。

彩云常常偷主子王夫人的东西给赵姨娘母子,也差不多是公开的,晴雯就说过:“太太那边的露再无别人,分明是彩云偷了给环哥儿去了。你们可瞎乱说。”平儿还接一句“谁不知是这个缘故。”看看,这种事能发生在贾母或者其他人屋里吗?

入住大观园前夕,贾政传宝玉,走到门口,金钏故意逗宝玉:我嘴上刚擦的香浸胭脂,你吃不吃啊!屋里屋外主子奴才一大群,不但这话人人可能听见,也证明,宝玉和母亲屋里的丫鬟这属常态,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宝玉爱吃人家嘴上的胭脂谁不知道啊?

宝玉去为王子腾夫人贺寿回来,躺在母亲层里炕上歇着,王夫人让彩云给他拍着,彩云并不想答理他,宝玉涎皮赖脸的跟人家说话,还动手动脚,照样是王夫人、王熙凤、赵姨娘等丫鬟婆子一大群。

这所有的都发生在王夫人眼皮子下,哪个不比金钏被撵那次严重,她完全无所谓呀。所以,所谓轻薄勾引,这词应该用在宝玉身上,金钏这里根本不成立。这就是王夫人个人心情变化,金钏成了替罪羊而已。

二、王夫人刚刚受到打击,一肚子火气

贾元春赐下端午节礼,众所周知,金玉一派占了上风,宝钗最不爱带多余的首饰,这次马上带上娘娘赐下的红麝串,宣誓主权的意图很明显。林黛玉很沮丧,说我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又是什么玉,我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面对这种来自娘娘的旨意,支持宝黛的贾母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不能小看这个老太太,她带着众女眷去清虚观打醮,直接让本该唱主角的贾珍等贾府的爷们儿沦为了后勤保障人员。然后老太太的重头戏来了,张道士要给贾宝玉提亲,贾母不急不缓就说了: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两年再说吧。这时离宝钗入荣国府过的及笄之年的生日可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宝钗已经十七八岁了,在等两年,宝钗二十了,今天看起来没啥,《红楼梦》那个时代绝对是老姑娘了。这在上层社会就是个笑话。

王夫人利用元春想将金玉良缘变成不可变更的事实,借的是皇家力量;贾母给她来个神佛旨意,关乎贾宝玉的生命。有贾珠早娶早死的先例在,贾元春也不得不顾忌。

本来是妥妥的胜利,现在弄得失败不说,王夫人、薛家、宝钗尴尬不尴尬?气愤不气愤?这还没完,王熙凤和贾母一个说宝玉黛玉是自己的两个小冤家,一个说两人是黄鹰抓住鹞子的脚,都扣了环了。宝玉黛玉两个人海合起伙来公开挤兑宝钗。这都是当众给宝钗难堪。估计王夫人都气疯了,只是在婆婆面前保持克制而已。

回到自己房间的王夫人,窝着一肚子火,加上午间酷暑燥热,要是了解王夫人此时的心情,这时候说一句话可能都要遭祸,悄悄的就对了。金钏哪里知道这里面的故事,宝玉来了和她调笑,若说是金钏惹怒王夫人,不如说宝玉的话才说真刺痛了王夫人的心。这不是正撞到枪口上吗?

三、金钏自杀王夫人要不要承担责任

有人说了,王夫人只是将她撵出去,又没让她死,是她自己跳的井,能怪王夫人吗?

是的,王夫人看似不是凶手,那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视角看。金钏、玉钏包括白老媳妇都是荣国府的奴隶,也就是说,白家是荣国府的家生奴才。家生奴才没有户籍,他们的一身一体都要依附主子生存,除非主子开恩,主动放他们,有证明,他们才可以作为一个自由的人到社会谋生存。比如贾府被抄家了,这些奴才是主人财产的一部分,由官家统一发卖,有了官方的这个手续,才可以去别处,否则,寸步难行。

金钏被撵,她又不可能离开荣国府,一个被主子驱逐的丫头,根本进不了二门,别说没有小厮敢娶她愿意娶她,白家也不可能一直养着一个没了工钱,更没了前途的女儿。她苟活着,必定要受尽府里那些奴才们的白眼,还得连累母亲和妹妹。她还有什么活路呢?

贾政说了,府里一向待下人宽厚,这不是说尊重他们,而是,奴才也是一条命,主子一个不高兴,其实就可以轻易断了这些人的活路。这些贵族世家也算代表着那个社会的高级文明,特别讲究积德行善,奴隶们虽说是财产,可他们毕竟和驴马桌椅不同。

金钏一死,王夫人悔之莫及。毕竟她是一个吃斋念佛的人,是个希望菩萨保佑自己的人。自己一时之怒就要了一个人的命,她不是可怜金钏,是怕自己遭报应。她心里明白得很,金钏是撞在了自己的枪口上,所以她很是不安,说:

“……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年了她下去……谁知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到底我心不安。”

高高在上的主子亲口说出这个话来,她自己是承认的,金钏的死就是她造成的。她给白家50两银子,送金钏装裹的衣服。把宝玉叫来批判教育一顿,自己也是流泪不止。说金钏虽是个丫鬟,和自己的女儿也差不多,自己本来想着过几天还叫她进来。她做的这些事,说的这些话,不过是为了赎自己的罪过罢了。

红楼梦中金钏儿之死她自己有没有责任,为什么?

谢谢邀请!

金钏儿的死,金钏儿当然有责任,但是,她的责任究竟应该占到几分,值得商榷。我认为金钏儿死,王夫人、贾宝玉和金钏儿三方都有责,至于各占几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我的观点是王夫人大于贾宝玉,贾宝玉大于金钏儿。

宝玉调戏金钏这事,前前后后细算起来大概也就三百来字,作者却写得非常细,而且用了很多的动词,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细节:

宝玉先是将金钏儿耳朵上的坠子一摘。一个摘字,说明宝玉挑起的事。金钏儿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抿嘴笑表示他并不讨厌宝玉的举动,摆手我们从后面来看,应该是叫他不要当着王夫人的面这样。宝玉有些恋恋不舍的。说明宝玉不是试探,根本就不是第一回这样了,早已习以为常。(宝玉)探头瞧王夫人合着眼,说明他还是怕王夫人的,不敢当面怎样,更衬托了他不敢承担责任。

然后掏出润津丹来,向金钏儿口里一送。一掏一送是那么自然。金钏儿呢?并不睁眼,只管噙了。一个噙字也显得动作自然,非初次这样。

好,如果只是这样,不是太大的事,不至于把金钏儿赶出去,致使她无路可走。金钏儿的两大问题,在于她说了两句不该说的话,一句是“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另一句是“我倒告诉你一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前一句说得太自信,后一句说得太低劣。这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会激怒王夫人。果然,王夫人伸手打了她个嘴巴子,还骂她是下作的小娼妇。

我想,宝玉私下里大概不止一次也不止跟一个丫头说过我要跟太太说讨你,可是,那时候的宝玉,十二三岁的样子,他担负不起任何责任,他只是信口这样说而已,所以后来看到王夫人打金钏儿,他早一溜烟去了。他跟丫头们厮混惯了,这样的玩笑话也说惯了,大概也真的有许多丫头都梦想有一天被宝玉讨去。但是,如果你自以为是,以为金簪子掉井里再也跑不掉,那你就错了。这个家里轮不到你说话。既使是袭人这样王夫人暗地里允诺了她的,还不是时不时要夹着尾巴做人吗?到最后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的。哪里有一个丫头说话的份?

更何况后面那一句,明显有教唆的意味,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爷们原来是不是好好的呢?王夫人知道不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样子呢?王夫人当然知道,但是她不会将这没教好爷们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金钏儿跳出来,就直接成了靶子。

在金钏儿之死这件事上,贾宝玉是始作俑者,王夫人是裁决者,不给别人一点争辩的机会,而金钏儿,她身在那样的环境中,习惯了跟宝玉这样的随意。须知,这样的事,宝玉做得,你说不得。因为你就是那个没有一点自主权的奴才。

缺少对自己的身份清醒的认识,最终走上了不归路,金钏儿是逃不掉这一份责任的。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红楼梦中金钏儿之死她自己有没有责任,为什么?

金钏儿之死令很多人叹息,对于她的起因也众说纷纭,大多的说法是王夫人的责任,其次贾宝玉该负责。但我觉得金钏儿对自己的结局难辞其咎。她情商太低对自己不负责任,造成被撵走没有活路的下场,也是令人徒呼奈何。

金钏儿被撵,本人要负很大责任。贾宝玉一贯在女孩子中不正经。可千不该万不该,金钏儿不该应和贾宝玉,尤其不该在王夫人面前显得轻浮。金钏儿有三大错:

第一,不该在王夫人面前与贾宝玉言语轻浮。丫头有自己的本分。与贾宝玉关系再好,别忘了自己是人家母亲的丫头。主子奴才尊卑有别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母亲的丫头身份高,不可以随意与儿子调笑,一个不好会造成儿子淫辱母婢的风言风语,有令主人身败名裂的风险。金钏儿作为王夫人的丫头,就应该替王夫人考虑这些,不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二,不该说“金簪子掉井里,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句话金钏儿说得非常轻浮。王夫人不在,当个玩笑也无可厚非,问题是王夫人面前,会给王夫人传递错误信号,金钏儿就是在挑逗贾宝玉,让贾宝玉别着急,这会不方便。如此露骨金钏儿自然没这个意思,但话这么说王夫人难免如此想。

第三,不该让贾宝玉去后边抓贾环和彩云。君子不错行。金钏儿教唆贾宝玉学奸淫狗盗行为,实在大错。彩云与贾环有首尾王夫人可以忍,正好可以控制贾环,一旦需要可以将此事公布,贾环深陷淫辱母婢的道德漩涡,将来继承权也会受到削减。可金钏儿的行为使得贾宝玉与贾环无异,王夫人投鼠忌器,也不好再利用这一点。王夫人自然一恨金钏儿教唆贾宝玉不学好,二恨金钏儿破坏了她的计划。金钏儿被撵实在不冤枉。跟着主子,完全不懂主子的心,这一点,金钏儿比袭人差太多。

很多人将金钏儿之死的责任归咎在王夫人头上完全没必要。确实王夫人撵走金钏儿是导致金钏儿自尽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金钏儿活不了是被撵的原因使她名声尽毁。而之所以被撵,还是贾宝玉调戏和金钏儿自己轻浮。就好比儿子勾搭保姆,保姆挑唆儿子不学好,保姆被母亲辞退,因舆论压力大自杀了,到底谁的责任?显然儿子和保姆的责任更大。在那种情况下,如果王夫人还能忍受,留着金钏儿,那也不是一个母亲了。

金钏儿做得最错的是不该应和贾宝玉。如果她不应和贾宝玉,王夫人会一直装睡下去,毕竟儿子言语冒犯,当时醒了很尴尬。贾宝玉无聊自己就会走,金钏儿也就没了责任。换成彩云、彩霞和玉钏儿都不会有事,偏偏金钏儿这丫头平时确实轻薄点: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一见宝玉来,都抿着嘴笑。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

金钏儿的悲剧在二十三回就埋下伏笔,那么多丫头,就她爱嘲弄贾宝玉,贾宝玉也因此爱和金钏儿玩笑,别人都不可能在王夫人面前如此轻浮。二十五回贾宝玉逗彩霞,彩霞就不理他。所以,金钏儿的死,自己难辞其咎,贾宝玉要负主要责任是不错的。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