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要将贾元春送进宫?

伴君如伴虎,送女儿进宫从来都是福祸相依,贾家为什么要将元春送入宫中?是贾政主导的吗?

穷苦人家希望女儿进宫,是为了放手一搏,谋求富贵;贾家是豪门公府,并不缺富贵,为什么还要将唯一的嫡女元春送进宫呢?难道贾母、贾政和王夫人夫妻不知道一入宫门深似海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当然知道,他们将元春送进宫,背后有自己多重目的。

贾府没落迹象显现,为了维持富贵才打起了元春的主意

贾府是由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一手开创,两个人为了替贾府打下这个江山,差点在战场上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可是到了贾政这一代,贾府虽然表面仍是繁花似锦,但是内里却早已经大不如以前。探春曾经隐约说过贾府的现状,指出像贾府这样的人家,有哪一个能捱得过百年的。

人就是这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过惯了富贵生活的贾府主子们,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富贵生活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这样不仅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 ,也事关外面的面子问题。

因此,当元春出生后,由于她的生日特殊,让贾府迷信地相信了外人说的,这个时间出生的女孩有富贵命,所以这才有后来将贾元春送进宫的打算。

不然,以贾府的地位,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一旦将女儿送进宫,等于是给元春铺了一条生死未卜之路,等于是这辈子她都休想走出宫门,要老死在皇宫了。

可以说,当初将元春送进宫,等于是贾府富贵险中求的一种赌博,好在他们赌赢了,元春最后被封为了贤德妃,也算是功成名就吧!

将元春送进宫,贾府想通过女儿提升公府地位

贾府将元春送进宫,看似莽撞般在赌,但是在元春进宫前,早已经通过各种关系,提前打通了相关的关口。不然,元春进宫怎么可能会成为一名女官,而不是从普通的宫女做起呢。这说明,贾府为了避免元春进宫,最后会一无所获,受到极大的伤害,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整个贾府就元春这么一个嫡千金,贾母、贾政和王夫人舍得将元春送进宫,这里面还关系到贾府的尴尬门第问题。

贾府虽然是世袭公府,但由于子孙后代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如何守业,以及将家业发扬光大,跟同级别的府第相比,早已经被拉开了距离。这让贾府心里非常的难受,为了提升自己公府的门第,从落后到超越别人,只能将元春送进宫,希望元春飞黄腾达之际,能够实现突破。

后来元春封妃后,贾府的门第瞬间抬高了许多,不但彻底改变了这种落后的不利局面,贾政更是成为国丈,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国戚,跟很多皇亲们平起平坐,再也没人敢轻视贾府了。

有一件事最能证明,那时候没有人敢小瞧贾府。

当时宝玉私底下和戏子蒋玉涵交好,并隐瞒了他的行踪。忠顺王府的掌史官找到了贾府,希望贾府交手时,尽管代表忠顺王爷的掌史官很生气,话仍然说得非常客气,当时就重点提了贾府不是别的人家,才有商有量,否则肯定就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了。可见,元春进宫封妃,对贾府的地位提升,助力有多大。

贾府想依靠元春撑腰,在外面横行霸道

贾赦强娶鸳鸯,逼发她的嫂子来劝她就范时,鸳鸯骂嫂子时曾这样说道,想把她给别人做小老婆,他们好在外面横行霸道。

这句话用在贾府将元春送进宫,同样适用。

当初贾府获悉元春封妃后,全府欢天喜地,比过年还要高兴。这意味着,元春以后将成为贾府最大的靠山,谁也不敢对贾府怎么样。

这方面有三件事可以说明,贾府依靠元春如何在外面横行霸道。

一,贾赦明知道皇帝规定朝中官员不许结交外官,还数次派贾琏出京,前往平安洲。他哪来的底气,肯定是因为元春这个贵妃。

二,史家被抄家时,凤姐私自收下了偷运过来的东西,当时贾琏在批评她擅自作主时,就曾说了以前就算别人告贾府谋反都不怕这样一句话。由此可见,元春封妃给贾府带来了多么大的底气。

三,贾琏明知道国孝期间娶亲是重罪,仍然偷偷娶了尤二姐,他如此大胆,还是仗着宫中的元春撑腰,有恃无恐。

因此,《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要将贾元春送进宫?贾府将元春送进宫,一直都有着鲜明的政治目的,希望元春飞上枝头凤凰时,能够继续为贾府带来富贵。同时仰仗元春,让她成为贾府的大靠山,顺势提升贾府的社会地位。后来贾元春封妃后,贾府的一切目的也达到了。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要将贾元春送进宫?

红楼梦里,贾府是百年豪门,公府之家,贾家的姑娘自然都十分优秀,尤其贾府四春,其中作为长姐的元春尤为优秀。

按照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林如海这样的安排,贾府也应该给元春找一家门当户对的世代书香人家,可是元春却没有姑姑那样幸运,她小小年纪就被送入宫中。

从元春省亲一回我们知道,皇宫对于她来说,是不得见人的去处,更不是她想去的地方,但却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又不得不入宫。

同样都是优秀的女儿,为什么贾家一定要把元春送入宫中?或者说为什么是她被选入宫中?细思也不难猜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按规定不得缺席选秀,因优秀入选

清从顺治时就规定,凡满族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选秀,未选不得嫁人。

因为此条规定,元春的身份和年纪让她必须参与选秀,就如甄嬛一般,即便她不想,可是也不得不参加,后又因为非常优秀表现,所以即便她刻意避免也逃不脱入选的命运。元春入宫和甄嬛应该有着相似的命运,选秀非她本意,可是无奈被选,就不得不一直在宫中努力的生存下去。

即便不是因为这条规定,元春恐怕也逃不掉选秀的命运,宝钗就因为另一条规定而参与选秀。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一个“皆”字,表明了这次选秀是所有的仕宦名家之女都必须参选了,没有人可以例外。宝钗因此有幸参选,可是元春却不得不参选。

元春刚开始进宫的时候也不是妃嫔,仅仅只是女史,可见她也是遵循了第二条规定而参选的,且冷子兴说她“冷子兴说她“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可见元春本身是因为优秀入选。

成功入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宝钗在大观园的众姐妹中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是她都落选了,可见选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元春能够突破重重困难,最后成功入选也足以看出她的优秀。

第二、元春不凡的命格,让家族对她寄予厚望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曾说王夫人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

可见元春的出生本身就带着不平凡,她是王夫人的第二个孩子,且在大年初一出生,这对于京城中人来说都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被称“三朝日”,即日之朝,月之朝,岁之朝。人们在这一天除旧布新,迎新接福和祭祀神灵,传说因这一天人们的祝愿太满,便降落在了当天出生的女孩身上,所以这天出生的女孩都贵不可言。

元春在这一天出生也就意味着她的命运不凡,贾家自然对元春会更加的看重。如果简单的选一家做亲家,贾府自然是不会甘愿的,所以皇家是元春的首选。

民间都会如此看重元春生日的意义,皇家自然也会注意到元春的不一般。皇太极就曾经因为孝庄太后被巫师预言命格大富大贵而娶她,元春出身于这样大吉大利的日子,怎会不引起皇家的在意,因此元春的命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探春笑道:“……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

探春这是戏语,可是却也大有其事,元春的命运对于一般人来却是有福的,不仅早年入宫,而后更是晋升到妃位,这样荣耀寻常人家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第三、为加强与皇室联系,巩固家族权势

贾家送元春入宫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巩固皇恩,增加权势。

贾府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外头人看着光鲜亮丽,其实内里已经狼狈不堪了。贾府的爵位到贾赦手里,也不好好做官了,而是靠着祖荫坐享其成。

贾政的官位都是皇家体恤老臣额外给与的福利,贾敬虽然中了进士可是很快就出家炼丹去了,可以说贾府在官场也没有什么大的依靠了。

贾家因为近些年没有什么功绩,贾政和贾赦做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子孙也没有读书出仕,因此和皇家的联系已非往日了,再加上宫中他们没有任何耳目,其中的消息也无法得知。贾府在官场不说举步维艰,但是宫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引起他们的惊惧。

元春封妃一回,贾政正在过生日,听到宫里来人传旨,合家都吓得不轻。

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

贾元春封妃本是一件大喜事,可是贾府不仅早先不知道,而且宫中来传旨的时候他们都十分害怕,不敢猜想是好的兆头,只敢往坏的方面想,这样的反应只能是不好的事情遭遇多了,所以才草木皆兵,什么都怕。

上至贾母下至王熙凤,偌大的贾府竟然对宫中的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可见贾府在朝中的势力已然所剩无几了,所以为了巩固贾府的势力,可以在宫中多一道保障,贾府才积极的把元春送入宫中,希望元春可以为贾府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要将贾元春送进宫?

贾家将元春送进宫有两个原因。

贾元春大年初一出生,有娘娘命,贵不可言。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算命的有一个共识,生在大年初一是娘娘命。润杨看到过一个版本的《红楼梦》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大意是贾府算命的时候,把元春的生辰八字放到仆人里面,让算命先生算,结果算命先生指着元春的八字说,可惜,可惜,如果这是一个女子必然是娘娘。

因为元春有娘娘命,因此贾府决定把元春送进宫。

贾家的已成下滑之势,急需一个新的力量增长点。

普通女人的梦想是母仪天下,贾府这样的国公府深知进宫的女人伴君如伴虎,生死只在一瞬间,当他们家权势滔天时,没有把女儿送进宫,因为他们不想把女儿当成政治工具,只想让女儿获得幸福。

贾代善和贾代化死后,贾府每况愈下,逐渐退出了权利中心。贾府急需找到新的力量增长点。

贾府的男人们都是酒囊饭袋,不堪大用。只有元春才貌俱佳,贤淑良德,又极其孝顺。她知道贾府的现状,为了贾府的未来,她愿意进宫博得一个前程,为贾府保驾护航。

因此在皇帝选女官的时候,元春因贤孝才德,被选作女史。

元春通过努力 ,获得皇帝的赏识,被加封贤德妃 。成为贾府的靠山 。

元春在宫里从小女史一步步做到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省亲的时候就是贵妃娘娘了。她是贾府的政治靠山。

因为元春成为贵妃,贾府到了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空前繁荣局面。元春省亲是贾府空前绝后的盛事。

元春省亲时,【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一对对……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

元春使贾府有了盛世繁华,可惜元春不长寿,她突然死了,贾府的繁华也到头了。

作者:润杨阆苑 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要将贾元春送进宫?

元春进宫,严格地说,不是贾府想送元春进宫,而是贾府必须送女儿进宫。

清代顺治朝规定:凡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长官——该旗都统要进行查参,予以惩治。

贾府也是旗人,所以元春必须参加选秀。

每到选秀的时候,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长官——该旗都统要进行查参,予以惩治。

因为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也必须经过逐层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户部,户部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听其自行婚嫁。

元春和她姑姑贾敏所处的时代不同了。贾敏不愿意进宫,贾府有能力逐层具保运作。贾敏就可以不用参加选秀,而是嫁给了才貌双全的林如海,过上伉俪情深的小日子。

元春省亲时,她哭着说:“田舍之家,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从这句话可知,元春不愿意进宫。

元春选秀时,贾府在朝堂上,已经没有掌握实权的人了,贾府已经没有能力运作女儿不进宫的事情了。元春没办法,她必须参加选秀。

元春由于自身条件突出,因贤孝才德,被选为女史。

元春进宫,进,可以光宗耀祖;退,可以保贾府不被皇帝问责。

八旗女子必须参加选秀,如果不参加选秀私自聘嫁,会被皇帝申饬的。

例如,闽浙总督德沛上了一道奏折,请求允许他的儿子恒志与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但是,马尔泰的这位千金还没有参加过选秀女。此事令皇帝大为恼火,命令德沛立即赶赴京师,当面训饬,同时强调:“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选看后方准聘嫁。凡在旗人,理宜敬谨遵行。近见尚有未经选看之秀女聘定许字者,大臣等有奏事之责者,虽系蒙朕恩俞允,究与体制未协……”

贾府不敢冒犯皇帝,必须送女儿进宫。贾府打的主意是,元春得脸了,贾府上下一起沾光,还可以光宗耀祖;一旦元春不得脸,没发达,贾府也没损失什么,至少可以保证贾府上下不被问责。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是娘娘命。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据说这一天生的女孩子有娘娘命。

第86回讲过一件事,说有人推荐了一个算命先生。贾母将元春的八字夹在丫头们的八字里头,送出去叫他推算。

他独说:“这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只怕时辰错了,不然,真是个贵人,也不能在这府中”。

他还说了,这位姑娘的命格贵重得很,“贵受椒房之宠……定是一位主子娘娘。”

元春既然有如此的好命,贾府人当然不能错过这么一个大好机缘。于是皇帝选秀的时候,元春按时出席,得到了女史的职位。

进宫八九年后,元春被加封贤德妃,凤藻宫尚书,再后来又被封为贵妃,应了算命先生的话。贾府迎来了烈火烹油的大好事。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要将贾元春送进宫?

我提出一个新观点,我认为贾家此举是为了保全贾敏,而牺牲贾元春之举。

贾府里派自家的女孩进宫是当时的一种规定。清从顺治时就规定,凡满族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选秀,未选不得嫁人。红楼梦书中第四回借薛宝钗进宫选秀对此有过明确交待: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在这种规矩面前,贾府必须派出一个女孩,而依据书中透露的信息看,当初比较适合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贾敏,另一个是贾元春。

两人明显辈分不同,贾敏是父辈子女,贾元春是孙辈子孙,但事实上两个的的年龄是非常接近的。

第十六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贾元春和贾宝玉情同母子,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龄相仿,如此推测,贾元春和贾敏的年纪是差不多。

但是两人在贾母面前享受的待遇却不同。

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大家问过贾敏的情况后,贾母伤感起来说: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由此可知,贾母是非常疼爱贾敏的。

王夫人查检大观园后,曾说过这样的话:

“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姐妹,不过比有家的丫对略强些罢了。”

王夫人亲眼所见贾敏养尊处优的生活,其印象之深,年后仍然念念不忘。

贾敏虽受到贾母如此宠爱,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她仍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一个难题。参加宫中选秀。

选秀进宫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薛宝钗那种功利性很强的人,是一次人生机会。但对于贾敏这种千金大小姐,是不愿意进官当陪侍、才人的。在这种情况下贾府没有派出贾敏,而是派出了贾元春代表贾家参加选秀。

正因为贾元春是一个牺牲品,所以她在被封妃时,贾府上下才会一无所知,贾政进宫之后,贾母和王夫人等人担心的要死,以为贾元春在宫中出了坏事,得知贾元春被封为贵妃之后,才又高兴起来。但是贾宝玉却没有高兴,或许只有他理解贾元春的苦。

贾元春选秀入宫之后很苦,当了女史,一直默默无闻的苦熬,这段人生经历让她非常痛苦。省亲之际,她两次说出了心中的怨言。

对贾母和王夫人是这样说的: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娘一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对父亲贾政是这样倒苦水的:

“田舍之家,虽萄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元春这两段哭诉,是真心话,更是诉苦话,她年青时入宫,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出头之日,所以在宫中那些漫长的日子里,他不仅对贾母是有怨言的,对贾敏也是心生不满的。终于熬出头之后,当上了万人仰慕的贵妃,在贾宝玉的婚事上,自然不会选林黛玉,所以通过赏赐端午节礼暗示了金玉良缘。

综上所述,我认为,贾府送元春入宫,应该是为了保贾敏,才牺牲贾元春,把她送进宫的。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要将贾元春送进宫?

你好,我是国风

古代世勋,一般只承三世。贾雨村游历扬州,听闻点的盐政是林如海,书中将林如海的身世表述中有一段: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可见这封袭三世是朝廷的惯例。若延至四世已经是额外的恩典了!

这也不难理解,起事的功臣,第一世的皇帝感念他们的汗马功劳,许其封妻荫子,共享荣华。二世的皇帝对待功臣二世,追巡先王旨令,缅怀先王臣下。三是皇帝对,功臣三世可能只有容忍而已了!到了第四世的皇帝,可能再也不能容忍这些白吃国帑的废物了!一般的情况,不会容忍到四世。

事若林家,可能普遍寿命较短,三世的皇帝熬到了四世的世袭。是谓老鸟见新雏。于心不忍!所以才额外加恩,许四世袭爵!

即使如此的定例,可想那些当朝的恩勋们哪家不是过的提心吊胆?谁不想富贵永驻,权力常掐!但除非继续建立先祖一般的功勋,取悦于朝廷。可能根本没有办法延续,三世以上的世袭。但这又如何能够?

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和皇家拉上关系,联姻成了最直接的手段。成功了,成为皇亲国戚,皇帝自然不好意思没收了皇亲的世爵!

所以元春被送入宫中不过是贾家为了保有长久的世袭牺牲出去的一粒棋子!在鸳鸯抗婚一回鸳鸯有一段怒骂: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她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得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

这何尝不是替代元春真真切切喊出的心声呢!虽然话有些难听,但确实事实如此!而元春的命运也没得高明到哪去!元春去世之后,朝廷的无情面孔立即就翻面了!贾家的世袭也一夜如风而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