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演义和志不是亲兄弟,而是有关联的连襟关系。志的女人是纯历史血统的,演义的女人是七三混血种(七分纯、三分野),与纯历史血统只能是模糊的表姐妹关系。
《三国志》就是作为正统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三国演义》是作为戏说历史的文学载体传承下来的。
《三国志》是跻入中国25史之一,无论水平如何,都是板上钉钉的春秋故事。
《三国演义》排除在25史之外,无论水平如何,都是茶前饭后的八卦笑谈。
要研究历史,还原三国,必读《三国志》之类正式的史书和通史。
除了研究历史,还有戏说三国人物,就可以以《三国演义》为范本,谁叫她登上了古代四大名著呢?
《三国演义》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等,都是力压古代所有演义的巅峰之作。众多人物丰满生动,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斗智斗勇精彩纷呈,群雄逐鹿大气磅礴,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作者采用了7分写真三分虚构的文学小说再创作,让故事变得更加夸张和神奇,紧紧勾住读者的心弦,爱不释手,一气呵成。
大凡看《三国志》,不是专门搞研究的人,会感到读古文言文,是费劲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常常有枯燥感、片段感,读下来,如有啃读古文当如从山顶爬下来吧如释重负。子乎则也,不亦忙乎!
《三国演义》通俗易懂,人物一目了然,情节生动感人,读来能很快进入三国时代,与喜欢的英雄人物同欢乐、共悲哀,代入感和参予感很强。同时,可以讲故事形式每晚睡前和宝宝说一段。
不要说捧读四大名著,就是读简易的连环画,也可以现看现讲的给孩子讲三国。丰富生动,智勇双全,从小让孩子萌生三国英雄形象,在幼小的心田中播撒英雄梦。
过去无数百姓的孩子,在没有电视等条件下,由父母从小讲三国,而成为了《三国演义》迷和三国通,长大后也想做五虎将等英雄。
据说韩国唯一的单身女朴总统,她心中的偶像竟是赵子龙啊!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三国志,是史料记载,人物传记。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里面有不少虚构的部分。但从三国演义本书来看,我觉得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小说,史书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三国志》是陈寿著写的,《三国演义》是罗贯中著写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写历史事件的发生为主比较有真实性,后者作者在原有的史记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对故事情节需要进行调整和修饰。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之前回答过。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三国志》是两晋陈寿所著的史书,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陈寿著的《三国志》就如司马迁的《史记》一样成为了中国记载历史的典故。陈寿作为西晋朝的人,肯定是尊曹魏为正统,于是,《三国志》就以详实的资料记载了魏文帝黄初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其次,宋朝的悲松之对《三国志》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料注解,补充完善了《三国志》的遗失资料和大量的考证资料,使《三国志》更加的趋于完美,以至于后人有“陈著裴注”一说。
《三国演义》是清代的毛纶、毛宗岗父子点评修改明代罗贯中的《三国志同俗演义》而来,父子俩点评修改的《三国演义》反而代替了罗贯中的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为了今天流行的版本。
罗贯中参考陈寿的《三国志》资料,进行了文学加工再创作,又梳理补充了大量的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等资料,使《三国演义》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小说经典。也正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才使东汉末年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被世人所熟悉。
《三国志》的文字详实严谨,就如板起脸说教的老夫子,适合学者、研究者极爱好者阅读,而《三国演义》天马行空,文字行云流水,极富创造性和趣味性,就如相声小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句话,《三国志》是正史,而《三国演义》是小说,这两本书有本质上的区别。
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不易,剽窃必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