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不评职称的教师,是怎样的境界?

30年不评职称,不是不想评,是没机会。现在教师评职称,要求有相关班主任经历,同时,你要有相应的硬件,只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参加评职称。每年每个学校评职称的名额都很有限,人人都想评职称,因为工资各方面待遇会得到很大提高。

那我们想想30年了还没评职称,这是为什么?我想要么就是自己能力真的不行,得不到认可,也没有相关硬件资料,领导想给你机会,你也没有参与评职称的条件。再有就是你和领导有矛盾,故意不让你评职称。还有就是你自己很伟大,把机会留给了别人。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是想评职称,都30年了,真得应该从自身上找找问题,到。

很多人觉得要给领导送礼什么的,其实如果你能力很强,相关硬件全部有,领导为了服众肯定会给你一个名额的,如果大家都是差不多水平,刚刚好有评职称的条件,名额又不够,那你就得想想办法了,中国是人情社会,我想我不用多说你们都知道的。

最后,建议你想想办法还是把职称评了,毕竟三十年不容易,也快退休了,工资能高点。

30年不评职称的教师,是怎样的境界?

不是不评,是评不上的无奈之举!职称的评定有各种各样的评比标准,最可怕的不是这些标准而是年年都在変化的标准!在一年年的评定无望的情况下试问不放弃又能如何呢?你们了解他内心的无助与绝望吗?30年不得以放弃,有多么的心灰意冷,可是良心又不允许他放弃教学工作,秉承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完成自己热爱的工作却得不到认可是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这个只有悲伤不值得赞扬!

30年不评职称的教师,是怎样的境界?

这让我想起一位身患癌症躺在病床上还心系教学,心系学生的老师一华中科技大学的杨汉文,55岁的他至今都没有参与评定职称,所以仍还是个讲师,″只要教好学生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啊!杨老师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崇高风范令人敬佩,也有人说他有条件不去参与是对职称评定的亵渎,错矣!杨老师的这种不为职称所动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的境界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是多少年的修养炼就的一颗赤诚忠心,是对″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从这件事情上简单地说明了几点意思,(一)、我们的职称评定工作还有漏洞,没有照顾到像杨老师这样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好老师。(二)、前几年的职称评定乱象丛生,花费大量的精力请客送礼,为了个人的名利不惜从网上下载一篇论文连审就不审核直接拿去发表,不但弄出笑话来,而且还侵犯了人家的著作权。(三)、更有甚者,一位只能教三年级以下的教师居然还评上了副教授,而像杨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被排在职称之外,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样的职称评定失去了作用和意义,(四)、评职称确实不能一概而论,一哄而上,以免真的有人滥竽充数。正是由于以上几点现象让很多教师对评定职称心灰意冷,因此也有一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怠工情绪,没有了教学积极性。怎样让真正的优秀教师不缺席不吃亏,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看来职称评定工作还需进一步优化。

30年不评职称的教师,是怎样的境界?

有几种可能性:一是有些学校老师三十多岁就评上了高级,而有些学校老师拥有三十年教龄还评不上高级,这一点也不奇怪。三十年教龄还没有评上高级,原因可能有三。第一,确因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突出,因为评高级还有老师民意测评,学生测评等,还需要一些论文,课题,继续教育学时等等,老师自身原因确有可能成为评不上高级的一个原因,但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第二,高级名额限制,这是最主要原因。高级职称名额分配到各所学校,以我们学校为例,平均年龄47岁,是典型的老弱病学校,高级教师严重超员,要等一堆高级教师退休后,其它老师才有可能评高级,学校政工说,估计不少老师退休后都评不上高级,中青年老师想都别想。而一些新学校,三十多岁评上高级并不难。第三,运气和诸多不可预知的原因。有不少老师资历够了,材料够了,业绩也够了,但并不一定入得了高评委的法眼。当然,如果刚好认识高评委中的一员,结果有可能就不一样了。

二是之所以会有三十多年教龄还没评上高级这种现象存在,主要原因是高级名额太少。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人为设定学校中初中高级教师的名额比例,高级教师在不同等级,不同学段学校中占比不同。农村中小学高级名额极少,很多学校几年才能有一个高级名额,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很多老师都符合评聘条件,也没有办法评上高级。有人可能会拿水平高低说事,污蔑评不上高级的教师水平不高。一两百人的学校,就几个高级名额,学历大家都一样,实在学历不达标的还可以进修,所以学历没有用。现在评职称,一个是看教龄,再一个就是看兼职,是否兼任班主任或领导,还有荣誉的多少。普通老师,要想拿荣誉,只有当班主任,才有可能,注意是可能!如果你不当班主任,教学再好,基本也拿不到荣誉,也没有兼职加分,所以想评上职称难于登天。

第三个可能性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观原因,如同为三十年龄的老师也有按正规渠道评为高级的,甚至有远不足三十年教龄就凭硬件评为高级的,这里还存在学历的因素,还有只教书不积累反思发文章、搞课题、参加优质课竞赛,还有长期当班主任等,所以“努力”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指时间单位上的善于教学,还要精于教研,谨于治学等。二是客观原因,有职称政策的导向因素,职称指标因素,本单位职称评定办法的制定因素等。当然或许也有用非正规手段评上高级的,但毕竟是极个别,不可以点带面。

四是三十年了还评不上高级教师,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你水平问题,为什么人家能评上你评不上?有人会说,没关系评不上,这纯粹是狡辩托词,高级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学历,论文,计算级,优质课评比等你有吗?其次,你努力不够,30年了,你没努力,无论教学教研教育工作你没有做好,你竞争不过人家。第三,名额有限,僧多粥少。如果只要年限合格,哪还有30年评不上的吗?

五是:三十年的老教师评不上职称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应该归结为工作不努力,因为各种原因,评职称难 ,这是不争的事实。首先 ,因为每年给各个学校分配的指标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指标,所以即使够条件了也没机会评职称。其次,现在评职称卡了许多条件,是许多老教师难于达到的,比如,要求必须具有市级以上的优质课或者评优课证书,这对于老教师来说就很难办到了,因为好多地方把参加优质课或评优课老师的年龄限制到三十五岁以下甚至更低,这就让老教师丧失了获取优质课或评优课的机会。这对老教师评职称也是不利的。再次,也是人为的原因,老教师一般会被校领导安排到所谓的“副科”岗位,一般也不再安排班主任工作,实际上等于让这些老师“靠边站”了,所以在制定评优评模标准时,制定的条款较多的是有利于那些被所谓的“主科”老师和班主任 或者教研组长,这都让老教师失去了创造条件的机会,使老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30年不评职称的教师,是怎样的境界?

对于正在为职称奋斗的我,不得不说30年不评职称的老师,是对职称评审制度的无奈。评职称,事关老师的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报审,课题申报,教学评价,待遇。以一所省属重点大学的讲师为例,需要发表用至少5年时间发表5篇北大核心级别的论文,获得5个省部级以上奖项,完成规定的省部级科研。全年完成300-400节课的教学,才具有参评的资格,评职称花费的版面费高达10万-40万。 一个高校教师的年收入8-10万.还不够支付发行版面费。当然有一些优秀的学术天才,30岁就能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这是中国整体科研提高的表现。但是还是建议有关部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针对部分职业技术专业,实践性专业,艺术类专业,特别是针对有教学能力突出的双师型老师,海外归国人士,与国际学科专业接轨,按能力,根据社会需要评定其学术,教学,实践能力。

30年不评职称的教师,是怎样的境界?

一切随缘,但求无愧于心就好,已看淡,认真教书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