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算数,那是激励员工;讲话不作数,那是欺骗。这话对吗?
哪有那么多算数的时候,想太好了。领导如果真有那个能力,他早都上天了,哪有工夫来激励你。
也谈不上什么欺骗,他只是说了些“愿景”、“希望”、“前方”而已,又不是白纸黑字签成协议、事后又翻脸不认账。
而且,大家都明白那是“激励”,所以都不当一回事,你说你的,我玩我的。
如果你信了,为了他的“激励”付出了代价,那只能说你对人性还不够了解。
.
激励,是领导为了达成他自己业绩的一种手段基层需要考核,领导更需要考核。基层如果考核一般化,大不了一直在基层待着,照样吃饭喝酒;领导考核不合格,则要下岗、让位,颜面尽失不说,搞不好没脸待下去,饭碗不保。
所以,领导对“业绩”这事的执着,以及这事给他带来的压力,是基层难以想象的。
.
既然有压力,自然催生出无限的动力。这“动力”里面,就有“激励”——说白了就是“画饼”。
为啥叫“画饼”?
因为现在没饼,或者有饼但也不能给员工吃,所以只好画出来,让大家“望梅止渴”,进而“心生干劲”。
.
画饼的套路用得多了,群众渐渐变得精明起来,不愿再信,只是笑笑。至于为了“饼”而努力干,那领导你是想多了。
但十个里面总有一个信的人,比如那些江湖小白。
信了,自然就要拼命干,以期自己在不远的将来吃到领导画的饼。
所以,领导也知道画饼不道德,也知道画饼基本没人信,但也要拼命画——只要有人信,就有作用。
再说了,不画饼也没什么可说的啊。总不能实话实说“我其实很难,希望大家能无偿地拼命帮助我”。
.
他画他的,但愿意相信,就是你的问题了看穿了“饼文学”的人,对于袭来的饼,只是笑笑,不多说话。有坏一点的,还会来个“反画饼”,拼命赞美领导的饼,并将饼扩大个几十上百倍,把领导哄得晕晕乎乎,高兴不已。
.
有些人,则会透过“饼现象”观察领导的能力、人品,进而考虑接下来要走的路。
单位某部门有位同事,是那里的骨干。他不但能干,而且特灵敏,胆子也很大。
有次,他部门换届,来个新的主任。
新主任一进门,就开始大大的画饼,称要让那同事“年入千万”。
边画饼,边让那同事把资源全贡献出来。
同事一看不对,觉得这人能力可能不行、道德也不怎么样,看来智商也有点问题,这“夺权、夺资源”也弄得太着急了一点、太赤裸了一些。
同事觉得这部门没前途了,马上联系调走的事。很快,他不顾“画饼主任”的阻拦,调其他部门去了。
.
他不信,并不代表别人不信。
有些人还是挺信那主任画的饼的,希望自己将来能大吃一口,“收入过亿”。尤其是那些主任自己招来的人,更信。
信的人,从此拿着远低于行业的工资,卖着老黄牛的力气,为那“饼”而鞠躬尽瘁,不干到吐血不罢休。
.
后来,那部门因为亏损太多,被上面认定为“无价值部门”,给撤了。
至于里面的员工,是总部原来的人,就分流到其他部门(跑得就剩一个了);是那画饼主任自己作主招来的,就赔钱解散。
因为工资太低,所以最终也没赔几个钱。
.
总之,那些不信“饼”、并从中观察出问题的人,早早就跑了,日子过得都不错。
那些愿意相信的,则白白听了好久的大话,拿着最少的钱,干着累死人的工作,在那画饼主任的带领下,在错误的道路上向前奔跑。
.
最终,是“激励”也罢,是“欺骗”也罢,当初画饼的人,内心是不会起什么波澜的。他的本意就是为了“激励”,只要他没把具体的承诺写到协议上、没在上面盖上代表责任和义务的章,即使最终被大家认定是“欺骗”,这事也和他关系不大——他只是描述了美好的愿景而已,你可以选择不干。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不能说是欺骗。人家只不过口头上引诱了一下而已。既没有“强迫交易”,也没有实实在在承诺过什么。
领导讲话算数,那是激励员工;讲话不作数,那是欺骗。这话对吗?
要正确对待”算数"与"不作算"的话。有些话是酒后"失言",若想不开就互位思考,多为上司当“参谋"!
领导讲话算数,那是激励员工;讲话不作数,那是欺骗。这话对吗?
领导讲话算数不算数,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把领导的话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再看,我们每个人也包括领导都是生存在时代大潮流中,此一时领导讲过的活兑现了,彼一时兑现不了,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人心在变,大家都在变,情况很复杂。不论如何,做好自己最重要!
领导讲话算数,那是激励员工;讲话不作数,那是欺骗。这话对吗?
你信领导的话,还是信单位的制度?1.领导嘴像松紧带。
领导今天说三,明日说四,他的嘴就像裤腰上的松紧带——没个准儿。
领导的人情化管理, “化”不到事情的管控当中去。如果事情的管控都靠人情来管,就势必造成做事的人将事情当成对管理者的回报,而不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当他觉得管理者对自己“不够意思”的时候,他就会将工作大打折扣,事情的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很多人还会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完成的任务对不对得起管理者,这样,当管理者要批评、处罚被管理者时,管理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了。这种管理模式用在管事上就变成一种求着下属做事的管理,显然,事情只会越管越糟。
人情管理与制度管理的结合,各自在管人与管事上分开发挥作用,才是有效的管理。
2.制度才具有稳定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保证组织有效运转,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条件。制度的关键是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没有价值。组织内有些人遵守制度、有些人不遵守制度,意味着这是一个涣散的组织,这个组织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制度才不会动辄翻脸。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在一般时间内不能轻易变更,否则无法保证其权威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现行制度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时,又需要及时修订。
3.制度才能够服人。在实际的管理当中我们发现,当团队在十个人左右的时候,靠的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只要有一个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者就可以玩得风生水起。但是当团队到几十个人、上百人的时候,靠的就是企业的制度管理,只有制度完善才能更好的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企业才能管理规范。
企业实现制度化管理就是要达到“一切按照制度办事”的目标。当每个人都把这一点牢记于心,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的时候,员工就可以依据共同的制度准则来处理各种事情,而不并见风使舵、察言观色,也不会再因为人情而左右决策。
如果能将企业内部的所有事务都纳入制度化管理中,就可以有效的杜绝企业决策的“一言堂”现象,使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程序化、透明化。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有据,更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市场的考查,这将大幅度降低决策的失误率。
5.请你别违反制度。如果你不走正道,靠领导的说法以获取承诺和好处,实在是坑领导和算计领导。请你自重:涉及制度的原则决不违反,你好领导好其他人员也得到公平对待。
6.不遵守制度的领导可能碰壁。单位不是领导自家办的,所以不是他想说什么,他想做什么都可以。他之所以出尔反尔,就是因为他一直想打擦边球,在制度面前耍花枪,想靠慷单位之慨,谋私人情分,结果是他难以如愿。
领导讲话算数,那是激励员工;讲话不作数,那是欺骗。这话对吗?
这得看在什么场合。一般来说作为领导都应有诚信,说话就应该算数。一口唾沫一个钉,你有诚信也就会有信誉,人家才会相信你。这是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为人原则。但有时还得要有善意的隐瞒,我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领导艺术,其可能有利于提高士气,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不同场合不同处置有时还是必要的。
领导讲话算数,那是激励员工;讲话不作数,那是欺骗。这话对吗?
领导讲话言必行,行必果,否则是大忽悠形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