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天启皇帝果真智商不在线吗?

天启皇帝精着呢,木匠活只不过是业余爱好,清朝编纂《明史》,故意把它作为缺点丑化放大而已,皇帝也是人,也有业余爱好,皇帝中有喜欢画画的,有喜欢写诗的,有喜欢书法的、有喜欢养鸟的、有喜欢踢球的,有新欢做手工的,这本来很正常,但是到了别有用心的人笔下,就可以放大为致命缺点。

天启皇帝虽然没有像清朝皇帝那样定时早朝,但是从没有放弃对朝政的掌控,重用魏忠贤的同时支持东林党,让魏忠贤的强势被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稍有差错便会有人群起而攻之。明朝的内阁制度本身就把决定权和执行权分开,而且让两者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很多人只看到了党争激烈,貌似混乱不堪,其实这正是明朝皇帝玩的的权术。只有力量相近的对立派存在,才会对双方都产生约束力,谁也不敢马虎出错,否则就会被对方揪住小辫子不放。这种竞争机制的存在,反倒让双方做事都很规矩,都很认真。皇帝只需掌握好平衡之术,就可以高枕无忧。明朝看似出现很多权臣,但是都没有脱离皇帝的掌控,只要超过一定限度,随时都可以轻松拿下。

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的同时,也着重培养东林党的势力,以此牵制魏忠贤,对国家重大事件,天启皇帝也都会参与决策,天启朝在对抗后金方面取得了不俗战绩,涌现了熊廷弼、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毛文龙等名将。天启皇帝力排众议,引进红衣大炮,取得宁远大捷。天启皇帝用武力驱逐荷兰人,迫使荷兰人撤离澎湖。

天启并没有清朝人描述得那么无能,那只不过是清朝人在故意污蔑诋毁妖魔化天启皇帝而已。魏忠贤更不是什么无能之辈,此人心狠手辣,排除异己,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治国方针上一直是正确的,比如增加江南富庶地区的商税,减免西北灾区的税收,大大抑制了农民起义的发展,魏忠贤还大力支持宁远的抗金行动,对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支持力度很大,魏忠贤还在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大力支持加固黄河大堤,减少了黄河水患的影响。在治国方面,要甩只会打嘴炮的东林党不知道几条街。这也是天启皇帝临死前特意嘱咐崇祯要重用魏忠贤的原因。

可惜崇祯皇帝志大才疏,没有领会哥哥的意图,弄死了魏忠贤,害死了袁崇焕,最终把大明王朝推向灭亡之路。

明朝的天启皇帝果真智商不在线吗?

天启智商很高 他利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使他的政策能很快执行 皇太极率军六万远征朝鲜 他令袁崇焕直捣后金老巢 袁不敢上书说后金老巢还有十几万人弄不了 锦州危机 他令袁出兵援助 袁不敢推捼 最后山海关总兵满桂援助赵率教击败后金 天启直接免了袁准备将皮岛毛文龙的拨款由四十万两升到一百万两 可惜天启死了 不然历史会改写

明朝的天启皇帝果真智商不在线吗?

天启皇帝因为爱好做木工活,所以大家说他是昏君,其实天启皇帝聪明着呢,智商完全在线!

别看天启整天干木工不理政务,把政务基本上交给魏忠贤,其实天启什么都明白,魏忠贤就是天启用来制衡东林党的棋子!天启被东林党拥护16岁就做了皇帝,当他坐到龙椅上才明白,朝廷有多糟糕了,朝堂被东林党一家独大,东林党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爱国,它们就是依附在明朝这颗大树上的吸血虫,他们是读书人,是士绅阶层,不用交税不用服劳役,平时搜刮民脂民膏,这是一个极其腐败的士绅阶层,他们占据了整个朝堂,如果天启不打破这个局势,他迟早是傀儡皇帝,明朝也完蛋了!就是因为东林党这些士绅阶层权贵的存在,搞得明朝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少,边境的部队没有军饷怎么保护国家,没有钱怎么去救灾,到时只会激起民怨,明朝就完蛋了,而那些士绅阶层还不是照样好好活着,换了一个朝代,他们依然特权阶级!

天启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启用身边的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果然争气啊,削弱了不少东林党的势力,终于让税收提高了,国库有钱边境的军队有军饷可以对抗后金,天启六年后金犯边,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给炸死了,后金的嚣张气焰被打下来了,明朝才有一段时间得以平静!当然天启皇帝也没有让魏忠贤彻底弄死东林党,只是在其中让双方都均衡,他才能操控朝廷局势,这一手分化打压的手段,你能说天启智商不行吗?真是天启任用魏忠贤这颗棋子,才确保了明朝几年的安定,农民起义也不多!可天启做了七年皇帝就做了,他的弟弟继位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干掉了魏忠贤,重用东林党,东林党重新掌控朝堂,结果就是明朝国库一年比一年穷,各地天灾不断,没钱救灾农民起义不断,边境军队越发难以对抗后金,最终明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给灭了!

明朝的天启皇帝果真智商不在线吗?

天启并非智商不在线,而是他没有管理能力,也不想管朝政,只想干木匠活,把朝政都给了魏忠贤,导致了宦官乱政。

除此之外,天启还是有主见的,客氏陷害张皇后要天启废后,可是天启并没有这样做,对张皇后很好,也很尊重。但天启确实不适合做皇帝,他错生在了皇家。

明朝的天启皇帝果真智商不在线吗?

明朝中后期,自嘉靖以来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人精,都是善弄权谋。不知道这和嘉靖的基因是否有关。就令我们认为最木讷的崇祯皇帝全部手段也是非常了得,他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不善于运用权谋,而是他的疑心病过重,还死要面子。他收拾魏忠贤和袁崇焕的手法其实都非常老练。

天启是一个善于躲在幕后的皇帝。

善于躲在幕后,不能怪朱由校。因为朱由校从小不受重视,别说他了,就连他老爹也不受重视。甚至都没有好好念过书,那就更别提像清朝的皇帝那样受过职业的皇帝培训。

他继位的时候才16岁,还是一个正在迷恋乳母的烦恼期。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什么,就被推上了皇位,因为自己刚当皇帝的老爹死了。

而此刻他面对的朝政,对他来说压力巨大。

因为此刻正是东林党刚刚跃居明帝国第一大党,组阁成功。可谓众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一时间占据着朝廷里重要的职位。

现在我们聊起了杨涟、左光斗等等这些人,那都是正人君子,特别是《五人墓碑记》我们读书的时候都读过,是刚毅且铁骨铮铮的汉子。

但是,东林党虽然表面很正直。但是他背后毕竟代表着一部分利益集团。这部分利益集团恰恰就是在明清两朝享有特权的士绅阶层。在明清两朝读书人,特别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是享受免税免劳役特权的,读书人的地是不用交税的。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很多老百姓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挂在这些读书人的名下,这样可以避免向朝廷交税。跟读书人分成,无论如何都要比给朝廷交税划得来的。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税赋,比如做生意的走南闯北的厘金。开矿的矿税。

这样一来,实际上动了朝廷的面包。朝廷的税收大幅缩减。从泰昌元年到天启元年朝廷的税收从580余万掉到320余万,几近腰斩。朝廷越是没钱,那就是要越要加派赋税,越是加派赋税可收入的税费就越少。

所以士绅阶层这一块,对朝廷而言,就变成了一个毒瘤。你要跟他说,这样下去不行,你应该让利。所谓动人财路,人家就跟你拼命。东林党一句话就弹弹回去了,”祖宗成法”。读书人不缴税,这可是朱元璋定下来的,你朱由校不能说废就废吧。的确朱由校也不会傻到去和东林党硬刚。

事实上执政之初,朱由校和东林党关系还是很融洽的,即便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也没有撕破脸。

基本上都由东林党自己的理念去治国,毕竟自己是杨涟等人拥立的么,所以在政治上非常重用并依赖东林党。但是蜜月期截止到天启3年年初。面对日益陷入僵局的财政状况。朱由校开始走上了与万历同样的道路,那就是派出自己的内监出去收税。内奸一旦掌握了这样的权力,便人人趋之若鹜了。

但是朱由校选人,还是非常有眼光的。

因为这个眼光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客氏的,刻是最初看中了魏朝,但魏朝相对还是本分一些;后来觉得魏忠贤更好,因为魏忠贤更奸诈,更无耻,更能帮自己实现利益。

在这关键时刻朱由校决定帮客氏一把,他竟然把自己的乳母赐婚给一个太监。但是这个赐婚却有着非凡的的政治意义。

因为那一刻宣告,”朱由校、客氏、魏忠贤”三者的利益联盟正式成立。

朱由校比崇祯朱由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笔杆子是掌握在文人手里的,他自己不直接去得罪文官集团,他更懂得如何撇清自己。

所以《明史》里,无论魏忠贤是如何的恶,对东林党是如何的罪欲滔天,但是这些事情朱由校”一概不知”。因为朱由校在”忙着干木匠活儿”,魏忠贤最喜欢在朱由校当木匠的时候去汇报工作。所以朱由校有理由讲,我根本一切都不知情啊,这些都是魏忠贤干的。

可是魏忠贤这权利是谁给的呢?魏忠贤想动孙承宗的时候,朱由校突然就不干木匠活了,而且狠狠的将魏忠贤骂了一通。因为他知道辽东只要自己的老师在,自己才能放心。

但是,朱由校虽然聪明,但是也难免魏忠贤和客氏利欲熏心,过分膨胀。朱由校的死,实际上是值得去研究一下的,但很可惜,史料并没有讲那么多。朱由校临终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实际上就有让他来收拾那个老家伙魏忠贤的意思。

只是崇祯没有想到啊,解决完了魏东贤。却没有人能收拾得了东林党。本非亡国之君,却担了亡国之运。

明朝的天启皇帝果真智商不在线吗?

天启皇帝朱由校,我在故宫造家具。

《明史·诸帝本纪》对天启帝的总体评价为“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意思就是“一个弱智的皇帝,领着一个奶妈和一个太监,以战五渣的水平。战胜了一群正直的、高尚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天下的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把老朱家的族谱都骂丢了。然后狠狠的跺两脚,这样的朝廷不亡天理难容。”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明史是由清朝修订的。不把明朝黑到底,让你们明明白白他的心。才能让你们清清楚楚的知道,清朝是多么的好,别老是反清复明,那是一个黑暗的旧世界。

历史是有连贯性的,咱们再来看看崇祯朝。其实这哥俩面对的是同样一群人,后来活着的东林党人,就是天启朝七年那一波人,还有那一波人提拔的同样的一波人。宗旨始终没变我们是正直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你们要不要整一套。

天启皇帝用阉党牵制住了东林党,各种权利相互制约,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崇祯皇帝打破了这种平衡局面,让东林党一家独大。结果被强大的文官集团给忽悠瘸了。

明朝的文官集团为何这么猛呢?这事还得从朱元璋说起。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这就是明王朝。

太祖朱元璋从安徽走来,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啥都干。一直在转型,从未脱过贫。

没办法跟着汤和去造反,开始也没有赚它一个亿的人生小目标。为了能吃上饭。

没想到在造反的道路上,单车变摩托,单手开起法拉利。不但有了南京户口,他咳嗽一声,全中国都颤抖。

明朝开国党争就开始了,淮西党和浙党生命不止,斗争到底。在朱元璋看来没有一个人头,解决不了的事。采取铁血手段干掉一批。然后废除丞相制度,实行内阁制度。在六部设六科,监督六部官员。这六科给事中也就是小小的七品官,但是权利极大。如果皇帝发出的制赦有不妥之处,那么六科给事中可以原封不动的给你送回去。六部的文书必须经过六科给事中的监察,我不签字你又废了一张纸。这个七品小官的职责就是,上怼皇帝下怼大臣中间怼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言官。

明宣宗时期开始培养太监,还必须整些有文化的太监,用流氓式的文化人,压制文化人中的流氓。明英宗重用太监王振压制住文官集团。在王振的忽悠下,一场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明几十年国力积累。

嘉靖皇帝继位之初,一场大礼仪事件。来了场文官流氓团伙,智斗一个小娃娃。必须让嘉靖小皇帝拿出证据你爹是你爹。后来嘉靖皇帝用严嵩来压制文官。

到了万历初期,有张居正这位猛人,文官在蒙圈阶段。到了张居正死后,文官开始活跃,明朝历史上的党争愈演愈烈。东林党开始左右朝政,关键还忽悠老百姓对抗朝廷。六科中的浙党、鲁党、楚党、被东林党彻底整趴下了。到了天启朝东林党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所以天启皇帝培植阉党,阉党又收编了浙党、楚党、鲁党等一批小党。资源重新组合终于压制住了东林党。朝廷才能正常运转。就凭这点天启皇帝绝对不是单纯的人。

朱由校的父亲也就是泰昌皇帝,这是个苦命的人。在太子位上充电几十年,干皇帝就撑了一个月。没事他老爹万历皇帝就敲打一下,关键是学习也没跟上,大字也不认识几个。泰昌皇帝朱常洛虽然是万历的儿子,那几十年的太子生涯都快整成鳖孙了。

天启皇帝的父亲都整成这样了,自己的儿子那更没空管啊!弄的朱由校也没上两天学。

朱常洛继位后,几十年的压抑终于爆发了。憋屈了几十年能不好好的享受享受吗?天天晚上不停的劳作,扶朕起来我要继续战斗。一颗小小的红丸结束了一生,也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红丸案”。

天启皇帝在那段时间接触了木匠活,后来到了痴迷的地步。

泰昌帝死后,有个李妃想挟持朱由校,东林党开始抢人,最后在东林党的支持下,朱由校顺利登基。

一开始挺感激东林党,开始重用东林党。慢慢的这位少年天子发觉,这些人就是些口活党,结党营私有一套,治国理政全凭吹。不得已天启皇帝开始重用魏忠贤。

咱先分析下天启皇帝用的两个人。

第一个奶妈客氏。为何东林党用尽各种手段也要撵走客氏?

为何阉党实力强大时,魏忠贤对客氏也是客客气气的?

为何这她敢在后宫之中胡作非为,见到张皇后战战兢兢?

为何天启皇帝死后,张皇后先对客氏下手?

天启皇帝封自己的奶妈为“奉天夫人”这无疑给了他这奶妈一个保护伞,你们谁敢动他试试。东林党没办法,又开始拿道德那一套来抹黑天启皇帝,说他有恋母情结了,和奶妈有不正当关系了。斗争中没捞到好处,就诋毁你的名义。

魏忠贤为何找个奶妈做对食,一开始这客氏是魏朝的对食。后来被魏忠贤给抢了去。

果真是这样吗?主要是天启皇帝想重用魏忠贤了,又怕阉党势力过大,自己掌控不了。这个客氏应该就是天启皇帝,安插到魏忠贤身边的一个卧底。都说魏忠贤权势大的可以左右皇权,这个是错误的如果是这样,魏忠贤没必要事事请示天启,特别是在皇帝干木头正起劲时猛的来一下。其实天启早知道里面啥内容,这就是客氏的功劳。只要魏忠贤的做法对自己有利,他会甩出一句你看着办。

为何这客氏敢明目张胆的对后宫的妃子下手。这应该是张皇后的意思,皇后还没生孩子,后妃先整一个,那这皇后的地位还能保得住吗?所以客氏是在为皇后办事。

天启死后张皇后命人先杖毙客氏,为的就是灭口。

在辽东战场,到天启末年辽东局势已经得到控制。

说到辽东有个人必须说一下袁崇焕,有人说袁崇焕是明末的长城,袁崇焕一死明朝才灭亡。这纯粹是胡扯。天启皇帝对辽东局势的认识和判断,甚至超过当时的辽东军官。

有次天启皇帝问袁崇焕辽东怎么个平法?

袁崇焕上来就是一阵猛吹,后金要么被我所灭,要么被我打的所灭。我准备屯田、安置流民、修城、等等。天启皇帝就问了,屯田流民这一块会不会有后劲的奸细混进。你屯田那兵怎么练。问的袁崇焕哑口无言。不像崇祯皇帝袁崇焕来了句五年平辽,他就真的信了。

天启皇帝在辽东问题上,重用的是自己的恩师孙承宗。这才是个扭转辽东局势的关键人物,袁崇焕只是帮他跑腿的。后来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炸的升了天,皇太极屡战屡败,这都是孙承宗的辽东战略起了作用,袁崇焕只是这个战略的执行者。

清朝修明史为何黑天启这么惨,可能和这两件事有关。

天启皇帝还重视边关问题,以防满清从别处入关。整个天启朝清朝连长城的砖都没摸让,可是到了崇祯朝满清四次入关,走时还不空手。

在对待西方侵略,天启皇帝表现出强硬的姿态,打败了荷兰和葡萄牙。

在财政收入方面,对老百姓不加税,主要针对官僚机构的经营矿产啊、盐业啊等加以重税,这样即打击了这群贪赃枉法的官僚,又充实国库,整个天启朝虽说不富裕,但国库不缺钱。所以天启在位七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民变。

以上就是我们这位木匠皇帝,七年所做的事。这是个低智商的皇帝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