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相比,谁的医学贡献最大?

首先明确一点,这里要比较的不是民间的名气,而是对中医发展的实际贡献,所以结果可能与一般人的直观感觉不同,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这几位名医在中医理论上的成就。

一;扁鹊

名气很大,但是并没有影响中国传统医学的论著留下来,如果说贡献,那就是给中医闯出了很大名声,对医学的实际贡献基本为零。大部分所谓的贡献,大多来自于《难经》,但是这部医学著作很有可能是后人托扁鹊之名编纂的,扁鹊这个人物根本就无法具象化,他很可能是古代对医者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说,历史上可能存在很多个扁鹊,记载的事迹跨越二百多年。

二;华佗

这个人物可以具象化,历史上能够明确指定是某一个人,而且名气也非常大,但是也没有论著流传于世,其医学成就都来自各时代的传说,因为没有具体的医学思想体系和论著流传,所以实际贡献也说不上什么。

三;张仲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是中医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并称中医四大经典。这四部著作,能够确定作者的只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他都是托名而已,作者并不能确定。所以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地位极高。

四;孙思邈

这是一位半人半仙的医者,孙思邈的仙名不逊于医名,钟南山隐居修道给他增色不少,作为中医界的扛把子,药神的名头无人能及,民国以前,全国各地都建有药王庙,药王庙里供奉的药神有很多位,但主神大多以孙思邈为主,个别地方以自己本地出名的医学大家为主神,可见孙思邈的影响之大。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内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在医学界里影响深远。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除了医学论著《千金方》,孙思邈还是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第一个创立“阿是穴”。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又是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首用胎盘粉治病。最早使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治眼病。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富含维生素B1的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五;李时珍

因为进入过小学课本,李时珍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即便是对中医学没什么了解的人,基本上也知道《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不只是简单的文献记录,在编纂的过程中,还对前朝的很多错误记载进行了校正,并拾遗补缺,大大丰富了中草药和一些验方内容。对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本草纲目》毕竟只是文献资料,对中医学理论发展影响有限,类似的文献还有很多,但是散乱不全,《本草纲目》只是把以往的文献进行了汇总、更正、补全。对中医学的学术贡献并不是很大。

总结

所谓贡献,主要是指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而不是民间传说的名气。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上述几个人物可以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肯定是孙思邈和张仲景,第二梯队是李时珍,扁鹊和华佗只能排在第三梯队。

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相比,谁的医学贡献最大?

贡献最大的应是本草纲目,李时珍著明万历十八年完成,著名的药物学家,频湖山人,并著有名的频湖脉学。东汉未年,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今安微毫县人,运用剖腹、扩创外科冶疗疾病,并使用了手术所需的全身麻醉,麻沸散。扁鹊,河北人丘人,年轻给长桑君学医术,是受人尊敬的民间医生,游走为群众治病,重视四诊,擅长望切。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未年,疫病广泛流行,他勤求古训,博采从方,名著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影响最大的著作,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孫思邈,陕西铜川人,一位很高道教人物,医德高尚,重视养生,唐代药学家,后人称药王菩萨。他们是医学界的祖先,各有千秋。

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相比,谁的医学贡献最大?

【中医是一门科学,是古代世界医学集大成者!】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医学的概念分为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国乃至世界又划分为中医和西医,西医是现代医学的代名词,中医是古代医学的代名词。在400年以前,全世界的医学都是草药医学,中医是古代医学的代表。中世纪欧洲黑死病,促使西方古代医学解剖尸体,西方的草医开始脱胎换骨,文艺复兴运动带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带动了医学革命,西方草医从经验科学进化成现代医学的实验科学。

鲁迅将中医骂为骗子,方舟子诅咒中医是伪科学。中医当然不是骗子,中医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建康,做出了五千年的伟大贡献。中医是古代医学的典型代表,古代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古代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病理学基础,以草药治病既经验科学为基础的药理学基础。今天现代医学中的很多药物,都是从中医中药中提炼出来的,比如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就是从《肘时方》记载的中药“黄花蒿”中提炼的青蒿素。

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谁对医学的贡献大?综合评估的结果,对医学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李时珍,其次的排列顺序是:“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扁鹊。”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世界医学的瑰宝;华佗的外科手术差一点推动中医革命,很不幸的是华佗被曹操给杀了,曹操彻底扼杀了古代中医革命;孙思邈的《千金方》在世界医学史上仅次于《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科学的病理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扁鹊是传说中的神医,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几个人的组合。

首先考证一下扁鹊,扁鹊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到底是谁?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不同时期的人,自古以来争议很大。

《韩非子、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是最早明确记述扁鹊的先秦典籍,扁鹊见蔡桓公的这一年,是公元前695年。显然,扁鹊是春秋早期的人。《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给虢国太子治病,大约是公元前655年,相差40年左右。见蔡桓公的扁鹊,给虢国太子治病的扁鹊,很可能是同一个人。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有一处:“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千金翼方》有两处:其一同上,其二:“扁鹊曰:……手太阴者,寸口也,寸口者,五脏六腑气血之所始终,故法取于寸口也。”孙思邈所讲针灸之法,所提到的扁鹊,应该是春秋时期的扁鹊。

《名医扁鹊刍议》是发表在《医古文知识》(1996年第四期)上的一篇文章。该文引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大古有岐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该文作者认为,扁鹊不是黄帝时代的人。并附录《泰时黄帝扁鹊俞跗方》,东汉应劭和唐颜师古,在“扁鹊俞跗”之后注曰:“黄帝时医也。”“黄帝时医”,应该仅指俞跗,不包括扁鹊。

但是,《淮南子、人间训》:“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以及《轩辕本纪》“扁鹊、俞跗二臣定经络”等。位于俞跗之前的“扁鹊”,怎么会是秦越人呢?

《神医扁鹊之谜》(1996年),开篇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便是:“黄帝时代没有扁鹊”。这本书同样持有“大古扁鹊否定论”,和《名医扁鹊刍议》的观点相同。

冷清个人考证认为,太古岐伯肯定不是扁鹊。岐伯是后稷的后裔,世袭岐山有邰氏,爵号为岐伯。岐伯是五帝时期的大司农或称“农师”,岐伯也不是一个人,自岐伯至不窋传35代。详见冷清专著《华夏源考、三皇五帝纪》正在酝酿出版中。

岐伯是后稷的后裔,世袭后稷的爵位和大司农,岐伯氏乃西方“夏族”,图腾是“龙蛇”。扁鹊就是喜鹊,是凤鸟图腾的一支,应该是“华”族,属于东方。而属于华族的当属“太昊”“少昊”“东华”,华族的图腾是凤鸟,扁鹊既喜鹊,是凤鸟图腾的一种。

《史记、扁鹊传》:“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司马迁至少把两个人混为一谈,扁鹊是渤海郡人,这个地方在西周以前,被称为“东华”或者“东夷”,这个地方的人的图腾就是凤鸟,扁鹊是“东方人”,自称“扁鹊”就是喜鹊,符合东方“华族人”的信仰图腾。而另一个人,是晚于扁鹊的郑国人,姓秦名越人,也是一位名医,被当时的人以“扁鹊”称呼。

东方名医扁鹊,真实姓名不详,是渤海人。大约是春秋早期的名医,擅长针灸,曾经见过蔡桓公(公元前695年),曾经给虢国太子治病,大约公元前660年左右。秦越人是秦武王时期(前407年—310年)的郑国人,曾经给秦武王治病,秦武王想留下他,结果秦之太医李酰嫉贤妒能,派人刺杀了秦越人。

唐、杨玄操《难经序》:“《黄帝八十一难经》者,斯乃渤海秦越人之所做也……,以其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扁鹊,又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这部唐医书,讲了三个人,五帝时的“卢医”、春秋时的扁鹊、战国时的秦越人,都被冠于“扁鹊”称呼。

其实,据冷清考证,卢医就是五帝时的“广成子”,广成子被封在卢国为侯,就是今天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广成子为大医也,后人为卢姓,从医者曰“卢医”。广成子后来到崆峒山修道,与赤松子对弈于崆峒山。黄帝曾上崆峒山见广成子。欲知广成子来历,欲知见广成子者,到底是哪个帝王,详见冷清专著《华夏源考、三皇五帝纪》,正在酝酿出版中。

卢医就是广成子,后来泛指卢氏为医者,被讹传为扁鹊。扁鹊者,春秋渤海人,大约生活于前720年——640年,扁鹊姓名不详,善针灸医百科,有起死回生之术,被中医尊称为神医。扁鹊之后,春秋战国的神医名医,皆尊称“扁鹊”。秦越人,战国时期名医,被称为“扁鹊”,曾为秦武王医病,被秦太医李酰刺杀。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如果华佗不死,中医有可能发生“医学革命”,中医将从“经验科学”进化为“实验科学”。由于外科的诞生,人体解剖成为可能,人体解刨学必然促使“医学革命”。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相比,谁的医学贡献最大?

这几位都是中医史上成就和贡献最大的中医药大师。每个人的所长不一样,由于时代与具体情况不同,留下的著作也不一样,所以,贡献也不同。

扁鹊被称为神医,是沧州任丘人,现在,那里建有扁鹊庙。大家熟知的是春秋时期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扁鹊的内科诊病水平很高,用望诊就准确判断出齐桓公的疾病。由于年代久远,只有所著《难经》一书流传于世。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以外科见长,也被称为神医。华佗的故事因三国演义广为传播,尤其是刮骨疗毒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华佗因为要用利斧给曹操治疗头风症,被曹操所疑,把华佗投入狱中,所著《青囊经》传给狱卒,却被狱卒老婆烧毁,只留下一些兽医外科内容。所以,对后世贡献不大。

张仲景也是东汉年代的著名医学家,以内科见长。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系统化论述了内科杂症的病理、诊断和治疗,被称为医圣,在临床医学上,对于后代的贡献最大。

孙思邈是唐代的著名医药学家。著有《千金方》等千金系列著作,在中医药方剂学上贡献最大,被称为药王。

李时珍是明代的中药学大家,所著《本草纲目》影响广泛,对后代的中药学贡献最大。

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相比,谁的医学贡献最大?

中国有十大圣人,分别是文圣孔子、武圣关羽、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酒圣杜康、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兵圣孙武子、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另有不同的版本,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倘若单从字面来看,张仲景既然号称医圣人,自然是在医学的领域张仲景的水平最高。

张仲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发现了伤寒病,另外几人也是都懂的医学,但都不如他的医术高。

在药学方面水平最高的是李时珍,孙思邈是药王但不是医圣人,他虽著有《千金药方》,但他不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和精准。

孙思邈最为重要的发现是火药,虽说火药在道家炼丹里面早就出现了,但真正把这一瞬间的偶然发现记载下来的是孙思邈,这是他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扁鹊是上古时代的一个传说,关于扁鹊是两个人。

第一个扁鹊是上古神话时代黄帝时的一个神医,另外一个扁鹊叫秦越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都把他比喻成古代的神医扁鹊,这个扁鹊是绰号而不是本人。

至于华佗,我想《三国演义》把他神话了,刮骨疗毒的事我压根就不相信是真的,要么是关羽的伤口没有了神经、产生了麻痹,要么就是关羽就是一个没有神经的人。

试问一下,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动如此大的手术岂有不疼之理?

我们的刘伯承元帅也曾在清醒的情况之下完成手术的,但他那是用了极大的毅力来克制自己完成的,是一个钢铁汉子,他也没有说不疼、也没有淡定自若的跟人下棋!

刮骨疗毒根本就是一个扯淡的事!

其次是华佗给曹操开头颅取风涎的事纯属瞎编,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情况之下,开头颅的活都是一个风险极大的事。

在一没有麻醉、二没有外科消毒、三没有精准仪器的情况之下,华佗一斧子下去,曹操肯定就是一个死。

因此,张仲景发现的伤寒症理论既有实践也有科学性,它直到现在还被世界医学所承认。

而李时珍和孙思邈在药物学方面是有着巨大的贡献,但论医术他俩比不上张仲景。

所以,张仲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贡献最大!

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相比,谁的医学贡献最大?

这几个人的贡献都很大,但是最小的就是华佗,不仅没有医书传世,更使中医中一个支脉失传,不说贡献,可能说他误了中医也是成立的。所以先把华佗排除在外再说其他的。

先说扁鹊,首先先纠正一下,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类似我们现在医生的群体称谓。第一代扁鹊相传为黄帝的医官,发明针灸治病的第一人。这个人就是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提到的生而知之的人,类似黄帝氏族的大巫(巫可不是贬义词,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字就知道了,能够沟通天地的人才能叫巫)。这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按照现在的贡献这个人最大,因为针灸已经传播到好几百个国家,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痛苦。第二扁鹊为秦越人,战国时代人物,长桑君的徒弟,记载中寸口脉法的发明者(有进步也有退步),扁鹊见蔡桓公的五色诊也是运用到出神入化(这是望气的功夫,这里不多讲)。这个第二扁鹊医术的确很强不过医学贡献很小,主要是寸口脉法。至少也是个和华佗一类的人,算个不错的继承者,最后都被害死导致没有传人。

再说张仲景,被我们现在人称为医圣的关键人物,仲景是一个不错的经方传承者,一个承前启后的医学家,古代的医经和经方是分开论述的,大多失传,比如汉书记载医经十几家,比如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等等,各种的经方等等。张仲景是第一个把经方和医经统一研究的医学家,发明辨证施治的第一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过医圣可不是古人的看法,明代以前还叫亚圣甚至直称仲景。仲景原序中也说过他只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仲景并不认为自己是圣人甚至亚圣都不算,不过多闻博识而已。仲景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经方一脉的传承者。贡献大于华佗和第二扁鹊。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可以说贡献与仲景一般无二,可以说是个综合性的医学家,不仅继承古代经方,对于古针灸一脉(扁鹊),古神农一脉(单方)都有建树,孙真人之才冠绝古今。不过也是天资好,学则亚之的一类人。不错的中医传承者,千金方千金翼方流传后世,对于唐朝以前的医学做了相对完整的总结。与仲景齐名。

李时珍相对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非就是东家抄抄西家抄,然后根据自己的阅历把错误之处进行订正,对于没有记载的药物进行增加,不错的神农一脉传人,贡献也很大。本草纲目也是古代本草学的一个巅峰。

写了那么多中医主要的三条支脉就出来了,神农(单方验方),黄帝扁鹊(针灸导引),经方(仲景?),当然还包括祝由外科之类的小的支脉。中医有点像包罗万象的学问,说白了还是对于人体(内景)和所处环境(外景)的精确阐述,可惜懂的人太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