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开刀手术,如果得了盲肠炎,是不是就没得医了?
正如所说,古代肠痈基本是不治之症,虽然历代医书都载有治疗方剂,但是效果很差,的了肠痈,死亡率极高。
肠痈就是古代对阑尾炎的叫法,属于非常危险的疾病,古载【少阳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着死。】阑尾炎就是阑尾细菌感染,在现代可以用抗生素治疗早期阑尾炎,严重的需要手术,不算什么特别危险的疾病。但这是建立在有效抗生素和手术的基础上,古代阑尾炎可怕的不是没有手术这一方法,而是没有特效抗生素,没有抗生素即便是手术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有了抗生素,即便不做手术,大部分人都能治愈,不过保守治疗很容易复发或发展成慢性阑尾炎。
古代得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基本没几个人能够幸存,毕竟中草药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上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少数还没有化脓,本人体质好,再配合治疗可能熬过去。大部分都转为慢性阑尾炎,并出现很多并发症。
并发症的原因是反复感染导致阑尾炎穿孔,严重的引起大范围的腹膜炎,大多数人结局就是死于腹腔感染。轻一点的形成局部腹腔内 感染,感染部分被大网膜包裹,形成机化包块。更多的是继续感染周围,形成瘘管,一部分向小肠或大肠破溃,有些向膀胱或者引导破溃,也有向腹壁破溃,形成各种内漏或者外漏,脓液从瘘口排除。盘肠痈就是向腹部脐周围破溃。
总结,在古代,得了阑尾炎非常凶险,大部分人会因此丧命,不过原因不只是没有手术刀,更直接的原因是没有特效抗生素。在阑尾炎治疗上,抗生素尤为重要,即便是手术,没有抗生素,成功率也会大大降低。
古代沒有开刀手术,如果得了盲肠炎,是不是就没得医了?
考古学家已经在很多地方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外科手术刀,不但类型繁多,而且制作工艺十分精良,因此中国古代不是没有手术,而是这些手术的操作方法都被当做绝密而家藏,不轻易对外泄露,因为技术上的秘密一旦泄露,很容易就被其他人掌握。
中国古代有手术,但是一般人却不敢用,除了消毒、麻醉水平差以外,人的心理恐惧也是重要的一点。此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外科手术通过中药内服可以治疗,因此人们逐渐舍弃了外科手术,故中医有一句话“有了张仲景,不需华元化”。张仲景是中药内服的高手,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不需要华佗再用“手术”治疗了。
老百姓所说的盲肠炎就是阑尾炎,本质上来讲,两者有一定的区别,盲肠是结肠的一部分,是结肠的起始部,而阑尾则位于盲肠上,才有了老百姓的“误称”。
在很早的时候,中医就认识到了阑尾炎,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设立专篇讨论阑尾炎。阑尾炎古称肠痈,就是肠道的感染化脓性疾病,古人一定是看到了这种情况,不然不可能知道肠道化脓,也就是说解剖,或者外科治疗已经进行。
张仲景设立了两个专方治疗阑尾炎,一个是大黄牡丹汤,一个是薏苡附子败酱散,一寒一热,一虚一实,可见张仲景已经深入的了解了疾病的产生,以及治疗方法。
在大黄牡丹汤下,有“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如果是严重的化脓性阑尾炎,吃了大黄牡丹汤脓血可以从大便排出,如果还没有化脓,只是炎症疼痛,就会把这些“毒血”排出体外,免除了动刀之苦。
如果让患者选择,很多人也一定会选择中药内服。因此古代得了阑尾炎,不一定要通过手术治疗,不仅不需要,而且是有的治,治疗效果很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