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丑书?喜欢丑书的到底有几人?都是什么人在乱弄?

之所以出现丑书,并非偶然,追其根源,还是因为中国书法讲究追求个性,习练书法初期,不可能有自己的风格,开始主要练习的是古人笔法的运用和字体结构,所以初学,哪怕是历史上顶尖的书法家,都是从基础的临帖开始,根本无所谓风格。风格是熟悉运用笔法以后形成的特有风格,一般经过数年的摸索,在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成熟期,才会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古代,类似丑书的东西也有,开始并不被认同,但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人们就会慢慢体会其中的妙处,形成期可能也会被人们称作丑书,但最终会被认可,因为古人不是为丑而丑,而是真正自己的风格,看似狂野,但章法严谨,追求个性但不追求怪异,绝不是毫无章法的随意而来。写出的字型丑而韵美。这些人严谨起来,仍会写出一手漂亮的标准笔体。

看看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难体会真正丑书的真谛。这幅书法作品,无论用笔还是结体,都显得比较怪异,墨色厚拙,笔行不畅,并不是书法的传统俊美形态。但给人的感觉并不丑,四个字的章法一致,特点突出,是仔细研习而成的笔体,绝不是一味求奇求异,胡画乱抹。

现代丑书完全没有什么风格可言,书写者很多并没有扎实的书法习练基础,全部精力都放在追求怪异上去了,为丑而丑,已经丑到了骨子里。根本没有什么神韵而言。

现代的丑书与书法氛围也有很大关系,书法已经不再是大众艺术,各种书写工具的普及,已经不再是大多数都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时代。书法艺术已经边缘成了小众艺术,真正懂书法的人越来越少,跟风捧臭脚的越来越多。使得人们不由得想起安徒生童话中《皇帝的新衣》故事。谁要敢说实话,就会被认为愚蠢,不得不言不由衷的跟着附和,唯恐被扣上不懂艺术的大帽子。

曲高和寡只不过是你们的借口而已,你们只不过是编织皇帝新衣的骗子

现代社会讲究思想解放,自由奔放,不拘泥与规矩章法。书法本来也是很讲究个性的,古来大家都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会围绕美这一主题,给人的是艺术的享受和对人性的理解,脱离了这个框子,实际上就与书法无关了,给他个好听点的名字叫个人行为艺术。

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临古是学习书法的规矩章法,是根本,董其昌一声临帖无数,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这样并不能使其成为伟大的书法家,董其昌临帖从不拘泥于某一名家,他是各路名家全部学习,这就给了他书法扎实的功底,最后成家,还需【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涅槃重生。这条路太艰辛,没有大几十年很难成功,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不可能用大半生的时间去临池细磨。只能是走捷径,稍通一些书法,练上几年,掌握了基本的用笔技巧,海阔天空的胡画乱写,美其名曰丑书,谁说写的不好就扣上不懂艺术的大帽子,不需要下多大功夫练习,只要经营好自己的身份,吹出名气,没人敢不买账。

什么人在弄丑书,基本上是一些有点身份,有人肯为其捧臭脚的人,还有一些在书法界有点名气,但一直不温不火,很难再上一层楼的人另辟蹊径,无名无份的人写丑书,等着挨骂吧。

为什么要写丑书?喜欢丑书的到底有几人?都是什么人在乱弄?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形态存在已经几千年了,经历了沧海桑田,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书法这个艺术门类无论在每朝每代,都以顽强姿势挺立着、发展着,并日趋完整完美。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到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直至唐代的鼎盛,书法一直都是带着民族的特性和生命特质风姿绰约地走过。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的书法大家、书法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们的出现更使得书法在人类文明的史志上锦上添花、开花结果。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一篇篇流芳百世的佳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法作为人类文明“精、气、神”的活化石跟随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她的艺术形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慢慢地剥离掉身上的贵族习气和附庸风雅的毛病,更趋平民化的同时也就更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发展也是时代的进步表现,证明了人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普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新时代,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精、气、神的精神文明的提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浓缩于笔端游走于宣纸的中华文化,是精神文明和文化艺术冠顶的一道绚丽光环。书法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门未来文化产业走向的学科。

当然,现如今的文化艺术门类繁多,鱼龙混杂。很多伪艺术、异类门派打着标新立异的旗帜充当吹鼓手。这是发展过程中也必然要遇到的坎坷,我们的主流是向上的进取的。以下是我对书法产业在大文化背景下发展趋势分析和提出的窥见: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问题

从表层意义上分析,传统总归与陈旧落后相连,现代则是创新的成果,传统的生存一般依据习俗行为,现代的生存则多来自理性行为。在任何一个门类,传统和现代都看似对立。如果用动态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那么这种对立是错误的。传统是现代的基础,而现代是传统的升华,善于自否和乐于更新才是现代人的品格。当然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现代仅限于伪现代。

传承和发扬也是任何一个学科或门类需要讨论的课题,在书法艺术的门类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汉字书写方式和方法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了,有很多的传统可以继承和模仿学习,也不乏有多种多样的书法字帖可以临摹。当然这种传统的东西本身经过历史的提炼和锤打。完全适用于我们现在的书法教育,无论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书法大家还是现在科班的书法新秀,都离不开临贴的过程。贴就是传统,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不断地临习古贴的同时才会提高自己手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大脑的悟性。这是我们书法教育中必经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和枯乏的。所以才有很多人希望走捷径,希望早日成名成家。他们就会抛弃传统,自我创造,然后自吹自擂。蒙蔽一些不明正相的人,以为艺术就是这样,让大众看不懂便是好东西。很容易误入歧途,或许在夸张的宣传和利益的驱动下,就像包装明星般包装成功了,可能也是一时的(当然也是书法艺术的悲哀)。目前的有些展览、报纸、刊物等都能见到这种所谓的现代派涂鸦,就是所谓的伪现代。这种不正之风反映的是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如果任其发展,对书法艺术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其实也说明一点,我们国家的书法教育没有普及,大众对书法的审美眼光不够档次。对书法的展览和宣传也仅限于在大雅之堂和拍卖会,有点让人望尘莫及。我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很少发现有老百姓参与,连书法爱好者也比较少有。一是因为展览馆的档次都定的太高,老百姓大都望而却步。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只在同道中人或协会会员间告知,或者需要有请帖才能进入,人为地提高档次。这样也使得书法在民间的交流和学习受到阻碍,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艺术不是清高。

当然,传统的东西也有很多人在继承,他们不需要名利不需要宣传,孜孜不倦为了自己的爱好,这种人比较自我也比较艰苦。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满的。全国的艺术院校书法专业也毕竟太少了。要在未来的书法产业中发挥作用首先依靠的就是这些青年艺术学子们的中坚力量。学生们在系统地学习和吸收了传统的精华之后运用了现代的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创作出好的艺术品。

为什么要写丑书?喜欢丑书的到底有几人?都是什么人在乱弄?

这字怎么样?

为什么要写丑书?喜欢丑书的到底有几人?都是什么人在乱弄?

丑书和拙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好的书家写出的拙书可称为书法,丑书谈不上。丑书,嚎书一类货色,哪都是现代书家中大忌。作丑书,嚎书者大多黜驴技穷,没有太多学问。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为什么要写丑书?喜欢丑书的到底有几人?都是什么人在乱弄?

在书法术语里,评价书法一般用雅、俗或者格调的高低来评价,或者直接从技法的角度去评价。很少有直接说丑,就把书法简单的分成两个部分。丑书其实没有统一的概念,古代也没有丑书这个说法,是现在网友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词,就是看起来很丑的书法。

这种丑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流行书风和现代书法,这两种书风把书法引向表现主义,故意破坏汉字造型,超出了让人忍受的程度,俗不可耐、丑不可耐。主要是指的现代书法,是那种故意夸张、做作纯粹为了表现的书法。他们以西方理论作为指导,完全脱离汉字的结构,纯粹的表现用笔或者用墨。

写丑书的是一个群体,是主要以王镛、沃兴华、刘彦湖、于明诠、曾翔、王冬龄等十大丑书大家为代表。纯粹从艺术发展的角度上去理解这一书法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丑书的出现就好比是不规则的形状。反传统的理念。

现在练书法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然而年轻人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把书法作为一种释放压力的表演方式娱乐方式,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以王镛为代表的丑书大家无疑是这一潮流的引领者。

我们不妨也开心的宽松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事情和现在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去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好比你认为他涂涂画画也可以赚到很多钱,而有些人辛辛苦苦却赚不到什么钱。

总而言之,艺术最大的功效不是让我们能够赚到金钱,而是让我们可以开启人生的智慧,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的丰富。可以说有钱也买不到,开心。

至于我们宝贵的传统书法,一定会永远的光辉灿烂下去,不会因为现在的丑书而受到什么毁灭性的糟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