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名字和康熙重字了,为什么不避讳呢?
避讳、避讳,避的是讳,什么是讳?姓后边的那个名才叫讳。难道康熙皇帝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康熙?那爱新觉罗玄烨是谁?
前几天就回答过一个问题,提问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拿年号当皇帝的人名,我在回答了就说过,有几个历史小白蠢到年号和名字都分不清?结果没过几天就看到这个问题,看样子我把大家的水平看的太高了,分不清年号和名字的还真是比预想的要多。
明清开始年号基本固定不变,一个皇帝一生基本就坚持只用一个年号,这样只要提到年号,一般就知道是哪位皇帝了,这在明清以前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一个皇帝很少只用一个年号,改元几乎是稀松平常的事,所以在明清以前,很少用年号代指某位皇帝,为了区分,一般是提帝号,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帝号是皇帝死了以后才会被加上去的,活着的时候没有帝号,像《康熙王朝》里边【我孝庄】这样的笑话就会出现。再有一个就是帝号容易重复,前边需要带上国号,但即便如此,对历史了解不深的会闹误会。比如宋高祖和宋太祖、宋太宗,就有人搞混过。甚至专门研究历史的也闹笑话,光绪二十四年编纂的《滦州志》就闹了一个大乌龙,再提到承流桥的年代时,把历史记载的【魏明太和五年】注;曹操的孙子曹叡帝号魏明帝,使用过太和这个年号给错误理解成【北魏文帝太和五年】北魏孝文帝也用过太和这个年号。愣是把承流桥的修建历时向后推了两百多年,民国编纂《滦县志》也没有发现错误,仍沿用了光绪旧志的记载。
看样子怎么玩也挡不住历史小白们的神问题,提名字或许错误少一点,但是不好记呀!不如年号和帝号那么直接把人带入时代。再说帝号本身带有对帝王的评价,给人更为直接的感受认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