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水泥,那古人是怎么建房子的呢?
古人的智慧超出你想象,没有水泥照样建房子,地基用石头,粘合剂是白灰渣,就是烧白灰剩下的散碎白灰和烧白灰时燃料残渣混合物,地上的砖墙用白灰膏粘合,也有用白灰渣过筛后做粘合剂的,一般比较规矩的青砖用白灰膏,外墙不再处理,砖面裸露,用不太规矩的砖垒砌山墙,会用筛过的白灰渣或者白灰膏和细沙。然后用白灰加细沙抹墙面。此类粘合剂在十年前还有零星应用。属于中档以上建筑使用的方法。
白灰膏垒砌砖墙
低档次的,干脆就是土坯加黄泥,有些地方会用版筑夯土的方式砌墙,条件好点的,为了曾加强度及奶冲刷度,会在黄土里加上白灰。
最高档的粘合剂是白灰膏加上糯米熬浆,桥梁宫殿建筑中常用,在建筑间隙则会使用三合土,就是把白灰、细沙、黄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分层夯筑,这种三合土的强度很大,粘性很好,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可以用于建筑基础、桥梁填充材料和路面建设,是最接近水泥作用的建筑材料。
三合土夯筑
糯米灌浆垒砌,加上三合土夯筑填充,能够建造出比水泥还坚固的建筑,配比合适的三合土,强度足够大,而且不像水泥那样脆,可以吸能抗冲击。普通民房用这个成本有点高,所以一般还是以白灰为主,白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钙,制成白灰膏用于建筑,会在自然环境里与二氧化碳反映,生成碳酸钙和水,石头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耐老化程度甚至优于水泥。
还是以我家乡的承流桥为例,现存建筑是清嘉庆年间留下的,使用了糯米灌浆加三合土夯筑的技术,历经了三次六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特别是7.28唐山大地震,承流桥所在的位置震级达到了七级,但承流桥几乎是毫发无损,连条大的裂缝都没出现,而周围的民房全部倒塌,承流桥震后仍继续承载着十吨上下的载重卡车通过。直到现在,主体结构仍然十分完整,2016年才对周围一些人为损坏部分进行了修善,整体依然还是两百多年前的清代建筑。
经过三次破坏性地震的榛子镇承流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