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教仁是孙中山派人杀的?
很多人怀疑宋教仁遇刺是袁世凯干的,到现在主流还是这么认为,其时谁都可能杀宋教仁,唯独袁世凯不会。这不得不从他们的政见说起。
在这场关系斗争里牵涉到三个人,袁世凯、宋教仁、孙中山。我们不妨把他们三个的政见都摆出来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不同。
首先说孙中山,他主张总统负责制。强化总统的权利,当时的总统是袁世凯,不过袁世凯这个总统坐的并不稳固,当时革命党和清政府相持,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谁能成事取决于袁世凯,袁世凯倒向谁谁就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利用了双方的困境,自己站了起来,迫使革命党把总统位置让给他,以换取消灭清政府。但革命党内心并不服袁世凯,所以袁世凯这个大总统位置并不稳,孙中山随时可能翻盘坐上大总统的位置。孙中山的总统负责制肯定不是为了给袁世凯送权利,这个谁都可以想明白。
宋教仁是反对总统制的,他认为如果总统负责制,一旦总统心术不正,撤换总统必定会造成人心浮动,天下大乱。所以应该是内阁制最好,内阁不行可以更换,大总统还在,换内阁不会乱。他的这个想法应该是正确的,也符合当时的国情。
袁世凯是怎么想的?他自己这个大总统怎么来的他比谁都清楚,别人面服心不服他心里明镜是的。自己把持大权肯定会造成革命党方面的不服。交给革命党自己肯定是不甘心,分一半必定是会引起两股力量的争夺,而且无法实际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开始考虑君主立宪制,这样可以由革命党组织内阁,实际管理国家,而自己作为君主像日本天皇和英国女王一样安享天下。两下势力各得其所。
不难看出,袁世凯的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宋教仁的内阁制度是高度吻合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袁世凯把权力真的移交给宋教仁去组阁,由内阁管理国家,自己作为国家代表,效仿日本天皇和英国女王做甩手掌柜享清福。这样的话大家各得其所,都不吃亏。这样的话袁世凯很可能和宋教仁达成共识,实行君主立宪制。宋教仁遇刺,正是去找袁世凯谈判的路上。至于谁下的手,那就看谁能从中得利了。
表面上看,宋教仁要实行内阁制度,限制大总统的权利,袁世凯不能独裁,所以他可能会杀掉宋教仁。但反过来想,袁世凯非常清楚自己的大总统是怎么来的,专权几乎是不可能的,杀掉宋教仁会送给那些对自己本来就虎视眈眈的人一个反对自己的借口,袁世凯绝不会这么做的,事实证明,袁世凯最后还是顶着压力实施了君主立宪制,只是没有宋教仁这样一个威望极高,能够服众的人物是很难阻组阁成功的。君主立宪制成为一纸空文。
通过上边的分析不难看出,主张内阁制度的宋教仁遇刺,最终会使袁世凯成为众矢之的,本就跃跃欲试的各地方势力都会抓住这个借口反对袁世凯。袁世凯倒台,谁最得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