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祖坟的涵盖面很广,不管传下几代,如果能追根溯源,前几辈的都称为祖坟,但是一般祖坟墓埋葬不会延续的特别久,普通百姓不比皇家,一般需要【顶脚】。就是儿子的坟必须埋在父母父母脚下的位置,一般在埋坟前都预设好位置,父母脚下几个儿子呈一字排开,再下一辈再往下排,一般三辈到五辈之后就出现排不下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另立坟头。
农村传统埋坟示意图
另立坟头不能直接埋在其他地方,比如上图埋了三代人,第四代去世后,再埋在老坟地显然太拥挤了。第五代子孙会为第四代另立坟头,但必须要在父母坟前立名堂,就是用石碑刻上第三代祖先的名讳排位,埋在父母坟头的上边。起坟头要超过父母的坟头的大小。这样一来,第三代就会有两个坟头,一个是原埋葬地坟头,另一个是第四代另起坟头前面的名堂。第五代以后的子孙烧纸祭奠,就可以不再去前三代的祖坟,在自己父母坟前和祖父母名堂前烧纸即可,如果有家族性的大型祭奠,还是要去老祖坟。
上边只是举了个例子,实际埋葬时第几代外迁不一定,视坟地具体预留的地方大小和后代子孙多少而定,外迁也不是都在同一代,早的第三代可能某个子孙多的支系就可能外迁,子孙少,预留地方比较大的,第六代迁坟的也有。
不同地区风俗也会有差异,以上我说的这个是唐山周围各县农村的传统习俗,名堂的设置方法也有讲究,一班挖好墓穴,然后用砖起一个小型墓室,石碑一般都不大方形或长方形,立于墓室之内,碑前点一盏油灯,然后墓室加盖覆土起坟头。现在都简单了,不再专门去刻石头名堂,只是用老青砖磨平一面,用笔写上名讳排位,用铁钉等工具把字刻一下,这样砖墓室就小多了,仅可容纳一块砖就行。
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祖坟在中国古代是十分重要的。
古人对自己的祖坟,都是非常重视的。只要稍微有一点儿出息,都会尽自己的财力,努力修缮祖坟,把祖坟垒得又高又大又气派。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祖坟就是活着的人的一种象征,一种荣誉。祖坟又高又大又气派,就表明这家的后人,干了大事情。
(网络配图)
古代想打击一个人,就挖他的祖坟。鱼朝恩和郭子仪有矛盾,鱼朝恩想打击郭子仪,就派人悄悄掘了郭子仪的祖坟。在古代,挖别人的祖坟,被认为是对主人最大的羞辱和最沉重的打击。
古代挖别人的祖坟,也被认为是一种大罪。在唐代,“开劫坟墓”甚至与“十恶忤逆、故意杀人、放火持杖”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死罪。
认为祖坟很重要,损坏别人的祖坟,是对别人最大的侮辱和打击,不但古人是这样的认识,现代人也是这样的观念。当年蒋中正就因为不满某人,竟然都还做过掘某人坟墓的事情。可见,这种意识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认为祖坟非常重要呢?主要的原因,是古人认为,祖先能够给后人积下阴德,立下阴功。
古人由于受天命思想影响,因此有一种“阴德”“阴功”的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一生有什么样的命运,一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是祖上积下“阴德”立下“阴功”的果报。
什么叫祖上的“阴德”“阴功”呢?这个既包括祖上生前所做的事情,也包括祖上死后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认为,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但是古人不这么认为,古人认为,人死后还可以大有作为。虽然古人其实也不知道人死后,会干些什么,但是他们总觉得人死后会做事情,会做事情也就会积下阴功。
(郭子仪)
我们知道,古人如果建功立业以后,都会封妻荫子。也就是说,给家人给儿子带来福利。同样的,既然古人去世以后,在地下也会干些什么,也会积下阴功,这种阴功也是能给后人带来福报的。
虽然古人认可这种理论,但是又觉得不太可靠。为什么不可考呢?因为祖先在地下究竟干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不确定。万一他们什么也没干,那不是白等了吗?所以,每个人都会想着,帮祖先助力一把。
比如说,烧一些纸给祖先,点一炷香给祖先,念一部经给祖先。烧的这些纸,就是给祖先的钱粮。点的香念的经,那是祈求菩萨保佑祖先,给祖先带来好运。
还有就是给祖先修祖坟。这个祖坟就相当于给祖先修的房屋,祖先住在高楼大厦里,那就说明他们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这些功劳,又都作为“阴功”“阴德”转给后人。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出口转内销”?
(网络配图)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祖先的坟墓中,哪一代的坟墓算得上是祖坟呢?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每个人的财力都是有限的。要吃喝拉撒,要衣食住行。把这些考虑起来以后,考虑祖坟的问题就少了。如果想把所有的祖坟都修一遍,那样的话,耗费肯定是很大的。同时古人又有功利思想。他们在想,哪一级的祖坟能够真真切切地给他们带来阴德和阴功。能够带来阴德和阴功的,自然要重点修缮。不能带来阴功阴德公的,可能在考虑上就会犹豫一下。
所以,古人需要首先确立祖坟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哪一些祖先的坟,称得上是能够给后人带来阴德阴功的祖坟呢?
一般来说,应该是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这几代。在给后人带来阴功阴德的力量上,肯定是离自己的亲缘关系越近,带来的越多。父亲比祖父带来的多,祖父比曾祖父带来的多,曾祖父比高祖父带来的多。
因此,在修缮祖坟的时候,首先是修缮父亲的,其次是修缮祖父的,再其次是修缮曾祖父和高祖父的。当然了,如果是有钱人家,会往上再修得多一点。皇帝家的祖坟,那是几百年都一以贯之的。
说起来,其实古人恰恰搞反了,并不是祖坟给后人带来了什么阴功阴德,反而恰恰是因为后人有了出息,发达了,显贵了,修了祖先的坟墓,让祖先享了福。如此而已。
(参考资料:《祭祀文化》)
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理论理念上的祖坟是人种第一人,而分支出种族后是宗。
现实里的国家各不同人群是由各不同种族构成的,这就是地区间不同民俗的根源。所以现代人认为的祖是种族单位。
真实里种族概念已消失,替代的是种族分支出的民族体现的,因而现代人认同的祖是民族单位。
然而实用里,现今人用的是民族分支出的氏族单位,在中国则是炎.黄.共工.刑天.蚩尤。等。从而氏族分支出的姓族是宗。
但,春秋战国时,将姓族认定为祖,将姓族分支出的家族认定为宗。所以王保祖庙,诸侯保宗祠。
汉朝后又将立功立业第一使家族显彰者立为祖,继祖业掌持主事人亡故定为宗。以后称三世四世等序列式了。现今所用都是此式。因而天下仅一姓的孔姓,是由孔子算起的。各王朝第一立国者为祖,以后继位者为二世等排序下去的。
民众则是:迁徒他乡第一在其地开支散叶,再建家族人为祖了。
分支是人口众多后分家形成新人群群体的词说说词。但人口数量少叛脱者包括在内。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祖坟是埋葬着祖辈们坟墓的泛称,并不专指哪一代,一般来讲至少得是从祖父辈开始的才能算是祖坟。
讲到中国人祖坟里埋葬的都是谁?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词大概就是“祖宗十八代”呗!没错,祖坟就是埋葬供奉历代先祖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纵横要强调的是“祖宗十八代”并不是指往上属十八代先人,而是指往上属九代先人(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称呼分别为:父辈、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往下属九辈后人(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称呼分别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共计十八代。而祖坟里埋葬的只能是上九代的先人。
当然了,如果家族昌盛,人丁兴旺,又逢天平盛世,祖坟里能追溯到十几代祖先也不稀奇。但是大多数家族的祖坟是供奉不下九代人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个家族选择祖坟地点时,地方都是有限得。整个家族的人百年之后都要睡在这里,一父生三子,三子有九孙,子孙越来越多,几辈之后地方就满了,之后的子孙没有地方就只能迁坟。
迁坟的那辈人每到清明还会去之前的祖坟祭拜,可是几辈人之后便只会到迁坟后的地方祭奠,原来的祖坟就被忽略忘记了。久而久之原来那一片祖坟就成了无主的坟地,不知何时就被人推平了。
在这个受西方文化影响剧烈、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时代,中国人信奉千年的儒家思想都面临土崩瓦解,而祖坟观念却依旧能深入人心,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祖坟的意义是多元化的、且影响深远的。
祖坟是中国人的“孝”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承。何为孝?《孝经》有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简单来说就是物质上奉养父母、精神上尊敬父母、功成名就让父母骄傲、父母身体有恙要侍疾、还有一点就是父母的身后事要尽心尽力、恪诚恪恭。
《荀子》中也提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由此可见,对逝者的祭奠也是评判孝顺与否的重要标准,故而“以孝传家”的中国人很重视祖先的长眠之所。 祖坟也是生者对逝者缅怀之情的寄托。
正如《礼记·大传》所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人类最基本、最真诚的情感就是亲情,为已故亲人修坟立碑,定期清扫祭拜,使其免受损毁,就是人们追思亲人的最好方式。
祖坟关系着后人的“运”在我国古代,人们都信奉“风水”,主要就是通过住宅、墓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判断一家人的祸福命数。古人认为,祖坟的风水直接影响着后世子孙的寿命、福运、财运、官运等。我们经常说的“祖坟冒青烟了”就是慨叹一个人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成就,定是祖先羽化登仙保佑子孙带来的运气。传说朱元璋葬亡父时,碰巧葬在了龙穴上,才得以开创明朝近300年的江山。
古人对祖坟看的重,不是所有族人都有资格葬进祖坟的。未出阁的女子是脸朝外的人,祖宗不收,不可葬进祖坟;夭折的孩子,不利于家族运势,不可进祖坟;光棍或者娶妻但无子者(过继兄弟之子便可入祖坟)不可进祖坟,不利于家族人丁繁衍;横死之人乃是家门不幸,不可入祖坟。
也正是因为古人有“祖坟影响后人福运”的观念,所以在恨极了一个人的时候都是“恨不得扒他皮、抽他筋、挖他家祖坟”,我国历史上也确实出现了不少挖人家祖坟的行为。
武则天就用挖坟掘墓这招对付过徐敬业、郝处俊;明熹宗朱由校想要挖断女真的龙脉,便把金国帝王陵寝全都毁了,可惜最后明朝还是被女真灭了。 虽然现代科学将“风水学”归类成封建迷信,但国人对这些还是敬畏的,因此依旧很重视祖坟。
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祖坟的条件是对坟地的归属权有继承和维护的宗地。有家族宗谱纪录,在氏宗祠堂既有牌位又有供后人祭扫的坟墓群为祖坟。一般是大家族人家分支迁往他乡之地,或是官贾绅士取得名望之后,购买山林土地建立宗族势力,因此有牌位而无墓为先祖,而在宗地有牌位又建有坟墓的建宗第一人的墓地为此宗祖坟。祖坟后人坟墓各宗族有不同规定,时代长久的大家族都有宗族山地作为丧葬公共用地,外人是不得葬入的,举家外迁的后人可回宗续谱,但只有五服以内的下一代长子死后可以入祖地安葬。至于现在农村仍存在多年多代的山林葬地,没有宗族管理,没有祭扫仪式就谈不上称谓祖坟了,只能是先人土丘。
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祖坟是一个家族的重要文化标签。古人自游移不定的游牧生活进入固定地点的农耕生活之后,就逐渐有了固定的住所,固定的耕作区域,固定的坟茔。世世代代之后,就有了祖坟这个家族之根脉。
一个家族一代代都拥有传承着的血缘关系,在一片坟茔中,总有一个或几个辈分最高的,作为这支血脉的源头,然后一代代的往下排。
当然这只是个示意图,在这个示意图中,表示的是三代人,第一代一个祖坟,第二代四个分支,再往下更多的分支是第三代。
所以题上所问,哪一代是祖坟,其实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自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都可能是发源的那一个,也就是祖坟了。
不过在现实中,祖坟通常是个统称,就是指先祖们埋葬之区域。
还有一个词叫“另立坟头”。因为风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所以如果祖坟风水改变的话,比较讲究的就会另择好地下葬。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家族一代代延续,祖坟之地很快不够用了,正如上图所示,五代下来,也就是近百年,就会有一大片的坟地产生。实在是没有好的地方选用了,就只能“另立坟头”,找其他的地方另开一支。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