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有些省份的边界是不规则的曲线呢?是根据什么定的?
边界的划分,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但越是往后,犬牙交错越多,这一点表示中央对地方控制越来越紧。
如果追根溯源,犬牙交错的策略最早出现在汉文帝时期,是大汉与南越国主赵佗之间商定的,两国分界起初不不是犬牙交错状,南越国与大汉的长沙国相邻,本来两国之间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南岭山脉,本来可以作为天然边界,但实际上在南岭以南有一个桂阳县,今广东连县,在行政区划分上归属长沙国,赵佗对此很是不满,但汉文帝坚持说是高祖定下的,不能改,其时真实目的就是想留下个突破口,将来有机会统一南越,事实证明这个还是有效的,汉武帝收复南越能够那么顺利就与此有关。
虽然文献出现犬牙交错始于此事,但这个规矩确实秦朝留下的,以此推断,犬牙交错划分法在秦代已经出现了。汉代不但在与邻国划界时遵循犬牙交错,在各诸侯国之间也采取类似的措施,《史记孝文帝本纪》高帝分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
犬牙相错推广较为普遍是从宋代开始,而真正发挥到极致的是在元代,元代已经把犬牙相错发展到了极致,甚至有些地区出现飞地现象。元代行省幅员辽阔,如果出现地方武装叛乱后果严重,于是利用犬牙交错使很多行省地形多变,相邻行省穿插错落,使地方长官无法实现灵活调度,出现问题收拾残局也容易得多。
不过犬牙交错也带来一些问题,行政管理困难还是小事,关键是这样一来,几乎没有哪个地方牢不可破,无法利用地形地貌自保。犬牙交错到了明朝又有了新的改变,行政区域划得更小了,但犬牙相错的原则并未舍去,清代则延续了明代的作法,让采用犬牙交错的策略,直到民国才有所收敛,金国近百年的合并分化,犬牙交错的格局有所减少,但至今受其影响,边界人显得曲折多变。但与元明清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为什么中国有些省份的边界是不规则的曲线呢?是根据什么定的?
在中国这个喜欢讲政治的国度,如果省界划分没有政治的参与,那就是不正确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中国省界的划分,有深深的政治烙印。
从九州说起,中国上古时期,根据中华民族所知的范围,将天下分为九州,九州在今天的地图反映类似于井字格,比较标准。由于上古时期距离今天的时间太过遥远,所以很多细节无从考证,所以九州划界的参考性也就大大降低。
我们从春秋战国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已经开始了对周边国家的兼并,在兼并了周边国家的土地后,楚国并没有扶植傀儡政权,而是直接设置县级行政单位进行管理,作为楚国的直接国土。其后崛起的秦国更是这样,在秦国吞并巴蜀后,设置郡县进行管理,这是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前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设置36个郡,郡县制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郡县制和今天的行省制度很不相同,他是以城池作为中心,向四周的影响力逐渐衰减,在郡和郡的边界基本是真空状态,这是诸侯国的进化版本。
到了东汉,出现了州一级的行政单位,这是郡县制的升级版本,州的出现,使得各行政区连成一片成为可能。
隋唐时期,地方最高行政级别是“道”,宋朝则是“路”,这都是类似于州的形式。
概括起来,自秦朝到宋朝,地方行政划分依据的基本是山川河流,在同一个地理单元内,地方政令更容易畅行无阻。但是也容易让地方割据愈演愈烈。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因为元朝疆域空前广阔,而且蒙古族是一个北方南下的民族,如何统治南方这些鞭长莫及的地区就成了蒙古统治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思来想去,为了避免地方割据的再次重演,蒙古人将中国大地无规则地进行了划分,设置的依据不再是山川河流,而恰恰是避开了山川河流,让每个省份都横跨多个地理单元,例如湖广行省包括了今天的湖南和广西大部,江西行省包括了今天的江西和广东大部。
明朝虽然设置了布政使司,但是对于地区的划分基本继承了元朝的形式,而明朝的地方划分基本和今天已经非常相似,汉地十八省已经基本定型,为清朝直接使用。
而在明朝有变化的,当属北方的边境,因为明朝基本以长城为国境线,因此长城的走向也成为了行省的走向。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的划分和今天的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分界线基本相同,和中原省份相比,内蒙古北部的边境线则平展了很多,这是因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的之间没有较大的山川河流,二者的划分基本就是游牧边界,加上蒙古高原地形平整,因此分界线也非常平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为什么中国有些省份的边界是不规则的曲线呢?是根据什么定的?
首先是根据自然环境。有的以山脉为界,像祁连山,武夷山,太行山,大兴安岭,昆仑山,南岭等都是省份间分界线。有以河流为界,像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西藏四川以金沙江为界,山西陕西也以黄河为界。还有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等。
历史原因划界,像新疆,以及华北有几个省仿以长城为界,
为了民族自治,采取以某个民族为主划界,像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
为什么中国有些省份的边界是不规则的曲线呢?是根据什么定的?
省区直辖市一级行政区划单元的边界是不规则的曲线,主要原因是二个方面。第一是自然原因。自秦朝以来相当于省一级行政单元的边界通常以山川河流(分水岭)为界线,山川河流的走势很少是平直的,有道是天下黄河九道湾。第二是封建帝王统治需要。汉、元、明、清历代封建皇帝,为了永保江山社稷稳定,有意将不同省区的边界划成相互嵌合的状态,使得不同省区之间形成相互钳制的格局,防止地方势力做大后形成割据政权。
为什么中国有些省份的边界是不规则的曲线呢?是根据什么定的?
我国的省界,从宏观上看,可以说大多数都是不规则的曲线。可能在一些地区,小范围内,有短的直线或者折线。像在以山岭、河流为省界的地方,随山河就势,自然是弯弯曲曲的。而在耕地连耕地的平坦地方,由于耕地地块是方的,边界就会是短直线组成的折线。
我国历史悠久,各省的边界划分都有漫长的历史沿革。解放后的省份划分,大部分仍然沿袭过去的传统划法。当然也有变动,反正都是自己内部的事情,怎么变更都好说。比如把某县某村划归另一省,把它所占土地划过去就行了,没有必要像切蛋糕一样,硬性划一条直线:这块是你的。
在地图上看到,有些省还有“飞地”。比如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在湖北的地界里,有一块不大的地方,属河南。这也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吧。这种情况在县际、区际就更常见了。
我国的国界也大都是弯弯曲曲的,而直线占少数。直线国界出现在非洲的多,那是殖民主义者的“杰作”,他们侵略非洲,在那里划分势力范围,像划豆腐块一样划分人家的土地。美国的州界也有不少直线,还有美国与加拿大的国界也大部分是直线。欧洲殖民主义者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怎么分赃?划直线方便麽。
欧洲的一些国界也很奇葩,有的地方国界竟然穿过一所房子,硬生生把房子划到两个国家。据说一条国境线把一个剧院的舞台一分为二,使它分属于两个国家,要把一架钢琴从一个角落搬到另一个角落,就要出国,就要经过麻烦把手续。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我们国内。
为什么中国有些省份的边界是不规则的曲线呢?是根据什么定的?
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定的,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