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网友对书本上的历史持怀疑态度,却对一些贴子、段子编造的历史深信不疑?

因为书本上的历史都是经过裁剪拼接的转基因历史,基本史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了达到教育和归化的目的,进行了目的明确的裁剪,去掉了不想呈现的东西,夸大了需要的东西。不但是现在书上是这样,中国古代的正史也存在类似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意味深长,真正的历史与我们看到的历史出入还是很大的。而人们普遍有一种想知道真相的猎奇心里,于是很多人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专门挖掘历史中那些被回避和忽略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不符合人们的主流思想,很多人甚至难以接受,但他确确实实存在过,90%网上的帖子和段子都能找到历史根据,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创造历史,但那个绝对是少数,大多数还是以史料为根据,加上自己的理解再呈现到大家的眼前。

举个简单的例子,蔡京被称为宋代【六贼之首】是因为他人品确实有问题,趋炎附势,对宋徽宗极尽谄媚之像,打击异己,做了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绝对是个人格有缺陷的人,于是谁要说他做过有积极意义的事,很多人会出来反对,甚至被骂替奸臣洗地。但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什么作为也没有,怎么可能四度为相,罢官之后再启用?王安石在世的时候曾经盘算过自己死后都是有谁能够接自己的班,把满朝文武盘算个遍,只选出三个人,这其中就有蔡京。蔡京不但有才,而且确实做过不少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他废除科举,办官学,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功不可没,他制定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福利之高以前没有,以后的明清也未能达到。对贫困不能自理的人照顾到方方面,从出生到埋葬,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福利保障制度。他改盐税和茶税,大大增加了国家收入。不过他推行王安石的变法政策,使很多人的利益受损,这也是后来他被很多人诟病的原因之一。普通百姓也恨蔡京,因为蔡京的高福利背后是靠高税收来支持的,普通百姓生活压力也很大。可你从书本上看到过有人提及蔡京积极的一面吗?如果有人出来说蔡京很了不起,做过不少好事,那是挑战人们的传统意识,被诟病几乎是预料之中的,但是,这些人并没有编造历史,他们只是把人们刻意回避的东西摆了出来,使很多人不舒服而已。

汉武帝

汉武帝被称作千古一帝,我们从书本上看到的都是他如何打击匈奴,开疆扩土,任用奴隶出身的卫青,知人善用。可真的翻开史书,把完整的汉武帝呈现出来,你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子事,除了他开疆扩土,杨威华夏以外,其他方面几乎一无是处,说他知人善用,简直扯淡,他用卫青,是因为卫子夫的关系,要不是卫子夫,卫青就算天大的本事也不会用他。他根本就没有表现的机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广利,和卫青一样,靠自己的妹子李夫人上位,结果他是个草包,征大碗一败涂地,汉武帝怎么做的,给他更多更强的兵,让他二次征大碗,把面子找回来,别人不用说二次征大碗的机会,恐怕第一次失败回来脑袋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就是对汉武帝用人不明最好的诠释。再看看他人格方面,金屋藏娇的许诺变成一纸空文,卫子夫被迫上吊,钩弋夫人被赐死,这些可都是他当初最宠爱的人,结局都是那么凄惨。什么是亲情?自己的夫人、儿子、孙子,连见面给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全部死于非命,巫蛊之祸中,宁可相信术士江充,都不相信自己的老婆儿子。致使数万人死于非命。汉武帝手下的丞相,除了老狐狸公孙弘,几乎没有一个善终,他杀戮的大臣数量比两宋几百年合起来都多。巫蛊之祸中不管是支持太子的,反对太子的,不反对也不支持观望的,一个不剩全部杀掉,谁要是出来讲情,一块杀!仁安开始支持太子,后来觉得不妥,没有按约定出兵,结果被追究,写信给司马迁求助,司马迁深知汉武帝的为人,写了流传千古的回信《报任安书》司马迁了解汉武帝,自己就曾尝过汉武帝暴怒之下的痛苦,他实在不愿意再遭到第二个“李陵之祸”。任安的死判,在汉武帝面前,绝无平反的可能。他要把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说明,并请求他原谅。这封书信就是对汉武帝人格最大的批判。

司马迁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把汉武帝这些不足呈现在了大家眼前,而且每件事都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但还是招来无数的谩骂,我就不明白,是我实事求是的态度抹黑了汉武帝,还是那些人选择性失明,掩盖事实洗白了汉武帝。黑白就在哪里。黑的洗不白,白的抹不黑,辨别不清,是因为很多人看历史以前已经先戴上了有色眼镜而已。http://toutiao.com/item/6471914010638811661/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