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谁都知道天上斑鸠水下泥鳅之说,其营养价值不言而喻,那么,吃泥鳅到底去不去内脏呢?一时间众说芸芸,有人说泥鳅胆其药用价值高,不能去内脏,有人说泥鳅内脏不干净,必须去了才能食用,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看你怎么吃了,切段炒的话必须去内脏,整个加工没必要,熟了以后内脏坨成一块,不破也不污染周围,边界清晰不黏连,很容易去除,一边吃一边扔就行了。

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泥鳅被称为是水中人参,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关键是好吃。自己有时候也会在市场上买一些回来做。但是总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现在的泥鳅很多都是那种大泥鳅,虽然看起来很大,但是真的没有农村的那种小泥鳅好吃。

以前小时候在农村经常去田里抓泥鳅,一个晚上能抓好几斤。那时候吃泥鳅从来是不去内脏的,只要把抓回来的泥鳅在清水里养几天,等他把里面的脏东西吐完了之后,然后用撒一点盐,再清洗几遍,再就是下锅炸或者煎一下,加入调料。倒水炖一下,加入豆腐,最后放一点紫苏。这样的泥鳅也是最好吃的。如果加一点腊肉就更好吃了。

其实泥鳅去不去内脏都是可以的,不去内脏的话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吃的时候在靠着头部的那一块会有点苦,因为里面有苦胆。

但是现在的话最好是去一下内脏,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泥鳅都是人工养殖的,不是以前那种田里野生的,人工养殖的泥鳅,很多都是吃的一些脏东西的,把内脏去了是最好的,去内脏的话也是比较简单的,可以直接把头部剁掉,然后内脏自然就出来了,或者是在肚子上割一个口子,这样的话就比较麻烦了。

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大家好,我是麟大官人,我的回答是:“秋风起,泥鳅肥,初冬泥鳅赛人参”,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泥鳅的营养价值之高,而目前的天气也正值初冬,此时吃泥鳅那也是最为肥美的时候,恰巧前几天我也刚好应老妈之喜好特意去超市买了几斤新鲜泥鳅亲手做过几回,所以今天就这泥鳅去不去内脏来给大家做一个比较“合适”的回答。

用心做好每一篇问答,让“啰嗦”不再无趣,我是麟大官人,一个相对啰嗦却又不厌其烦的美食博主,获取更多美食知识或技巧,请点击红色加号关注我,麟大官人感谢您的观看。泥鳅的内脏到底能不能吃?

答:........为了更好的回答泥鳅到底去不去内脏这个问题,咱们应该先考虑泥鳅的内脏到底能不能吃?

其实从理论上来讲,泥鳅的内脏和普通的鱼类内脏并没有太多区别,泥鳅的内脏里也包括鱼肠、鱼籽、苦胆、鱼肝等等,也是五脏俱全,所以只要是处理得当,泥鳅的内脏是完全可以像吃普通鱼杂一样一同食用的,当然了,这里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字:“处理得当”。

要是买回来的泥鳅压根不处理就直接整条整条的烹饪,虽然这样吃着也不会中毒,但是泥鳅本身是泥水里生长的,自身带有的细菌寄生虫是非常多的,不处理吃着是不干净的,即使是高温烹饪,也无法去除那些本身不干净的物质,所以吃多了也会多少对身体有些负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泥鳅不处理的内脏是自然不建议吃的。

那么泥鳅到底怎么处理,内脏才能吃?

答:........从目前家常最为常用做法来看,泥鳅一般买回家清理内脏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多养法”。

没错,简单的讲就是把泥鳅买回家后不要急着马上宰杀,先再多换水养上几天,由于泥鳅本身在水内也要呼吸和排泄,所以伴随着几天的换入清水,泥鳅内脏的大部分排泄物和细菌可以自然排出,所以最后把这样的泥鳅烹饪起来就会比较放心,不过这个做法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太费时间。”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别的简单粗暴的办法,如“开水焯烫法”,大多数人认为焯水可以有效的去除各种肉类毒素细菌,因此在烹饪泥鳅也是如此,并且开水焯烫法还能同时去除泥鳅表面的大部分黏液,避免泥鳅滑手粘锅等现象,所以此做法使用也不在少数,不过这样的做法会直接导致泥鳅鲜味大降、肉质全烂等较差体验,所以在这里不做推荐。

那么有没有既高效又能保持泥鳅鲜美的做法呢?

答:........答案当然是有,而且还很多,不过一般要是只讲究效率的泥鳅杀法那都会面临一个必须前提,那就是——“去除内脏”,只有将清理最为麻烦的泥鳅内脏直接去除不用才能最大化提高宰杀效率,比如大家最为常见的“开膛去脏法”,一般老手都是用的这个,具体点说就用一根钉子将泥鳅头部钉入一个固定的木板孔内,然后用小刀将泥鳅肚子直接拉开,顺带用手指往里一掏一丢,一条泥鳅就处理完了,整体步骤相当迅速,不过同样的,在家里用钉子来钉泥鳅不太方便,而不钉泥鳅直接刀划又容易滑手伤手,因此这里家用的话我也不做推荐。

那么除了以上所有做法,到底有没有适合家里用又能保持泥鳅鲜美的做法呢?

答:.......答案当然是同样的有,并且同样很简单,也是小麟哥我最为常用的首选做法,下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操作,我将具体处理方式写到下面,欢迎大家收藏学习转发。

【“泥鳅宰杀技巧”家常优化版本】——特点:步骤简单、条理清晰、效果明显、一看就会。

【主料】:新鲜泥鳅适量(泥鳅一定要买新鲜泥鳅为佳,后面解释)

【配料】:食盐、水适量

【工具】:大盆2个、剪刀1把

——【开始操作】——

①:先把新鲜泥鳅简单的用清水冲洗2遍洗去表面大部分黏液,捞出沥干,装入大盆内,同时左手取另一大盆,右手舀入3小勺食盐并马上用左手大盆盖住。——(注意,这里这个步骤主要是让泥鳅自己吐沙,同时被食盐腌过的泥鳅也会晕掉,方便后续宰杀)。

②:此时可以听到明显的泥鳅疯狂跳动声,不要急,双手托起双盆左右来回晃动几下让食盐充分抹匀泥鳅,静置20分钟备用。——(注意,这里加盐后还需要多晃动几下并静置20分钟让泥鳅充分吐沙并充分腌晕,方便后续宰杀)。

③:待20分钟后泥鳅盆内会出现丰富的气泡,且泥鳅整体也会不再乱跳,似乎都被腌晕一般,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将另一个盆盛满水,左手取泥鳅握住,右手取剪刀从泥鳅鱼鳍和头部之间位置下刀,剪入半个头位置。——(注意,这里不能乱剪,一定要从鱼鳍和头部之间喉咙处下刀)。

④:然后再竖着从剪开处插入剪刀挨着泥鳅肚皮往上继续剪入2厘米左右长度。——(这一刀也不能省)。

⑤:最后用右手拇指插入泥鳅剪口处往外挤,很轻松就能将泥鳅肚内的内脏连同苦胆一同挤出,丢弃不用,放入盛满水的盆内抓洗一下即处理干净,反复步骤直到所有泥鳅宰杀好,这样处理好的泥鳅不但因为食盐腌渍泥沙会吐得很干净放心,而且由于苦胆在去除内脏时同时拉出去除了,泥鳅本身的口感也是肥美回甜,搭配上泥鳅本身没有焯水也没有过度清洗,泥鳅本身的鲜味也能得到最大化保留,所以这个宰杀技巧非常推荐给大家。

出品图:这样一盘干净白嫩的鲜美泥鳅就处理好了,后续不管是做油炸、煎炒、红烧、炖煮味道都非常一流,看着是不是也想试试呢?

——【内容总结之“你问我答”】——
  • 1、为什么泥鳅一定要买新鲜的才行?

答:........由于这里我用到的宰杀技巧前面包含了“食盐腌洗法”,此步骤主要是利用了食盐的腐蚀性刺激了泥鳅的运动,同时食盐的高密度又会加速泥鳅的呼吸系统,因此泥鳅在食盐的腌渍下会很快进入吐沙状态,搭配上后续20分钟的长时间腌洗,泥鳅内脏的整体泥沙细菌都会被自然排出消灭,搭配上最后的清水抓洗,泥鳅才能算是清洗干净,而这一切成功的要点就在于泥鳅能否坚持20分钟挣扎而不被食盐腌死,要是泥鳅本身不够新鲜或者就是死泥鳅,那么泥鳅本身的身体活力就会很差,非常容易在体内残留更多的泥沙细菌寄生虫,并且泥鳅在食盐的腌洗下也可能无法坚持多久就提前阵亡,那么这意味着这个清洗步骤将无法完整进行,清洗效果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 2、为什么想到用食盐腌洗泥鳅而不用食用碱、面粉等其他料清洗?

答:........因为食盐腌洗是最为简单且最为有效的做法。

为什么?很简单,采用对比法,如果是用食用碱腌洗泥鳅,碱的杀伤力比食盐更强,泥鳅可能无法正常吐沙就已经濒临死亡,另外食用碱本身的碱臭味也会大大影响泥鳅的鲜味,因此食用碱清洗不可取;而如果用面粉清洗泥鳅,虽然去除黏液和吸附细菌灰尘等效果都比较显著,但面粉本身吸走的还会有泥鳅的鲜味,用面粉清洗泥鳅少了没有效果,多了鲜味丧失,因此综合2点也不可取,其他料等效果也均有短处,唯有食盐腌洗泥鳅比较“刚刚好”,食盐腐蚀性不算太强,适量的加入泥鳅并不会过早导致死亡,相反食盐的提前渗透还能同时让泥鳅提前入味,可谓是一举多得。

  • 3、为什么要用剪刀剪泥鳅?为什么只能从喉咙处下刀?

答:........这里其实也是自己多次尝试后得出的结论,理由很简单,首先首选剪刀来剪泥鳅不容易滑刀也不会伤手,主要目的是取出泥鳅内脏和苦胆,其次剪刀之所以必须在喉咙处下刀是因为泥鳅的苦胆一般就在喉咙下面一小段位置,这个位置不可准确估计,小点的泥鳅可能刚好就在喉咙下面,而大点的泥鳅则可能会偏下一点,但同样的是都在喉咙下面的位置,并且泥鳅的喉咙处肉质偏软,也更好剪开,综上3点,最后建议大家是首选喉咙处下刀(喉咙处也很简单找,就在泥鳅下鳍和鱼腮的中间那段位置)。

  • 4、为什么还要竖着再剪一刀2厘米?

答:........这个一刀也很关键,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泥鳅内脏和苦胆更容易一次取出,由于剪刀光是剪开泥鳅喉咙处并不能很好的取出泥鳅腹部地区的肝脏、鱼肠等内脏污物,且苦胆也不易抠出,因此这里多横着剪开一刀就很关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剪第二刀的时候一定要将剪刀头尽量往上挨着泥鳅肚皮去剪,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剪烂苦胆而导致泥鳅味道发苦。

——》泥鳅之“技术小Tips”:

(1)泥鳅头营养价值也很高,微量元素不亚于草鱼头,建议大家宰杀泥鳅时尽量不要去头。

(2)泥鳅内脏虽然营养也很高,但是如果自己时间太少,没办法多养几天吐沙,建议还是去除内脏再食用为佳,毕竟长远身体更重要。

(3)用剪刀剪泥鳅第一刀时不要剪得太深,否则泥鳅头在后续烹饪过程中会容易脱落,导致出品菜品相较差。

(4)宰杀泥鳅的方式虽然有很多,但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可用时间来选择最合适自己当下的做法,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做好的泥鳅味道能够满意,千万别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其他做法,毕竟自己吃着开心才最重要。

结语

其实宰杀泥鳅还是挺简单的,只要大家能够多加练习且熟能生巧,那么不管是用那种做法,只要自己吃着开心,那都是好吃法,又何须他人多言呢?我是“麟大官人”,一个相对啰嗦却又不厌其烦的美食博主,如果您看完这篇文章觉得还比较不错或有帮助,希望您能给麟大官人点一个赞或者关注“麟大官人”,我会每天都为您分享更多的美食知识和技巧,如果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也欢迎在下方评论与我互动,麟大官人感谢您的观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图文均由“麟大官人”原创制作,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转载)

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泥鳅在有些地方被称为“水中之参”,也有着“天上斑鸠,水里泥鳅”的说法,可见人们对于泥鳅的滋味和营养都是满认可的。

所以泥鳅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美食,泥鳅的吃法也有很多,但是不管什么吃法也绕不过去清理食材这一步骤,我们今天就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这个问题其实之所以会“众说纷纭”,主要是大家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太一样的。有的人觉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的人觉得“病从口入,吃的东西就要认真对待”,做出判断的衡量标准本就不太一样,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从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倾向于将泥鳅内脏去除的,具体理由我们下面详细聊聊。

一般我们在权衡要不要去掉食材上的某一部分,基本都会从以下两方面来思考:

:这个部分吃了有没有害处,食用价值如何?

:这个部分会不会影响的菜肴的口感或者味道?

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审视一下泥鳅的内脏,那么是不是需要去掉这个部分也就显而易见了。

第一条:泥鳅内脏吃了有没有害处、食用价值如何?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适应性非常强的底层鱼类。它们不同于其他很多鱼,有着特殊的肠呼吸结构,所以哪怕是在腐烂植物、淤泥等低氧的环境下,泥鳅也可以通过偶尔跃出水面吞入空气来存活下去。就算是生存环境比较脏、比较恶劣,泥鳅仍然能生存,但是“能生存”不代表它们就不会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污染,所以相对来说泥鳅等底层栖息的、食性杂会食腐的鱼,在众多鱼类中算是比较容易“脏”的。

而且就因为泥鳅生活在水底、淤泥之中,它的食物就是小型水虫、腐烂的水草、小鱼和其他水底小生物,所以它的内脏尤其是肠道中残留的东西就肯定不干净。就算泥鳅的内脏吃了未必会有什么非常直接的害处,但是至少可以肯定没有好处,食用价值也很低。

第二条:泥鳅内脏会不会对于菜肴的口感或者味道有影响?

这几乎也是可以肯定的,泥鳅的内脏虽然小,但也是会对最终菜肴的口感或者味道有所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正常来说不会是正面的。

比如泥鳅的胆就是比较苦涩的,虽然其中没有毒素,但是毕竟一个鱼的菜肴咬到一口滋味是苦的,这也不是什么好的美食体验。至于“泥鳅胆药用价值高”这个说法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就连一些古书中也没有查找得到。

再比如泥鳅的习性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土腥异味比较重的鱼类,它这些异味的主要来源就是外层的粘液、粘膜,还有就是其内脏以及内脏中可能残留的一些腐质食物,就算味道上不在乎,吃起来也容易觉得“牙碜”,这些东西硬要说不会对菜肴的口感和味道有影响也不现实。

所以综上所述,泥鳅的内脏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而且营养价值也不高,还会对菜肴的味道和口感造成负面的影响。除了不去内脏好像很省事之外,实在是找不到留下泥鳅内脏的理由了

如果还是很纠结泥鳅去不去内脏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条件来决定。如果有好几天的时间可以清水饲养、不时的换水,迫使泥鳅尽量清空肠道,那么确实不去内脏的影响也不大,毕竟这个东西也不是天天吃。但没有这个充裕的时间条件,那还是老老实实的像处理其他鱼一样将泥鳅内脏去掉吧,毕竟这样的东西吃进去多少都是会不利于健康的。

关于这个“不利于健康”咱们稍微解释一下,这不代表是“吃了就立马得病”、甚至“吃了就死的”意思,如果严重要如此程度的话,那么这个描述就应该是“有毒”、“有剧毒”,而不只是“不利于健康”了。

“吃泥鳅内脏不利于健康”就好比什么呢?打个比方:手里拿个苹果吃,一个没拿好苹果掉地上了有点脏,这个苹果捡起来吃下去也不一定会立刻就身体不舒服,或者因此就肯定得病之类的,但是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样不再处理、清洗就吃是“不利于健康”的。而我们去掉泥鳅内脏就好比是将这个有点脏的苹果重新彻底洗干净,或者将脏的地方用刀全都削掉,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舒服一些。当然了如果是十分洁癖的人,估计也很少会吃泥鳅,也就等于直接放弃吃掉那个苹果了。

最后我们顺便分享一个泥鳅的美味、健康、简单的做法流程,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看哦。

——红烧泥鳅——

【准备材料】:泥鳅1斤半、大蒜1头、青红椒各1根、葱、姜、油、盐、糖、生抽。

【食材处理】

  1. 葱、姜、蒜、椒等辅料都很简单,该去皮的去皮,改切片的切片,我们重点说说处理泥鳅。
  2. 首先把泥鳅先用清水冲洗表面,将比较明显的污物去掉,然后把泥鳅放入一个大碗里,撒上稍微多一些的粗盐盖上个盖子,等泥鳅没动静了,就开盖就着粗盐搓洗泥鳅,这样就能去掉其绝大部分粘液了。
  3. 然后烧一锅开水,先将泥鳅去掉头和内脏,水开之后将泥鳅丢进去烫15到20秒捞出,烫过之后就可以比较方便的去掉泥鳅体外的粘膜了。(泥鳅的粘液和粘膜都是很脏的,并带有异味)

【烹饪过程】

  1. 炒锅下油烧热,然后把除了葱花之外的辅料下锅爆香,再下泥鳅煸炒。
  2. 炒至泥鳅断生、略带一点焦黄,下生抽、盐、糖调味,再次煸炒1分钟左右。
  3. 锅中倒入少半碗热水,烧开之后改小火盖上锅盖略微焖煮一小会,汤汁收浓,撒上葱花即可盛出装盘。

这个做法十分简单,主要的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泥鳅上了,不过处理的仔细吃起来就没有任何的土腥异味,而且也更干净放心。

以上就是这次关于泥鳅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觉得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点赞!

那么大家喜欢吃泥鳅吗?你烹制泥鳅的时候会不会去内脏,你心目中泥鳅最好吃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吃泥鳅到底用不用去内脏,那要看泥鳅是大还是小,和个人的饮食习惯吧。泥鳅小,怎样开膛剖肚?我们以前小时候捉到泥鳅回来,大人总是教我们先把泥鳅放在水中养几天,说等泥鳅拉干净后再煎煮食用。

做关于泥鳅的菜时到底去不去内脏?

回答:吃泥鳅我不去内脏。

我家八八年以后,家里姐妹多,父母为了我们不挨饿,就下班后扛起小嘎嘎网到处野鱼塘里撒网捕小鱼小虾,泥鳅。

那时候的泥鳅都是野生的,大的三块,小的一块,一块二。有时候也卖不完,就放小盆里养,勤换水,养个几天后要吃时放几滴菜籽油再让它吐吐脏,换个几次水,等水清了。沥干水分,倒进锅里,盖上盖子,点火烧。

锅里的泥鳅在火烤时乱蹦,这时不能掀盖子,如果掀开盖子的话,锅里将一条泥鳅都没有,全会为了活命,蹦出锅外。等锅里没了响声,倒上菜籽油翻炒,再倒上黄酒,姜,蒜子,辣椒,醋,老抽,盐,滋点水盖上盖子烧,烧烂收汁后撒点葱花。

一盆香香的红烧泥鳅出锅啦,夹一条放嘴里,要咬住泥鳅后背用筷子一拉头,再放嘴里一吸再一拉,一根完整的泥鳅头带内脏的骨骼就从嘴里出来啦!

当然了不会用此吃法吃泥鳅的建议还是剪掉头,扒去内脏较好,免得一口咬到泥鳅脖子处的苦胆,苦得龇牙连肉也吐了,造成浪费!

不管吃泥鳅去不去内脏,泥鳅就是好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