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宠物主对“驱虫”都存在7大误区,如何正确驱虫?
宠物驱虫有打针的,也有吃药的。平时做的最多的就是打针了,但是其实打针是打的疫苗,防各种疾病的。和驱虫是两码事。
驱虫可以分为打针和吃药。大部分宠物都是吃药,因为吃药作用的快,没有什么副作用。不危险,效果强。药是按照狗狗的体重来喂的,喂食的时候不要吃饭,早上饭前喂就行,喂完了挺一段时间再给喂饭。
驱虫并不是说一年一次或者说是吃过了就可以不吃了。这个是定期的,最好是半年一次。这样准成。有很多的寄生虫会威胁到宠物的生命的,需要主人注意防范。
吃了药了以后,并不代表着就不会被寄生虫的问题所困扰。体内没有了还有体外呢,什么蜱虫啊,螨虫啊。看不见的看不清的很多种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体外驱虫了,体外一般都是喷剂,喷在宠物的表面。喷剂都是无毒的,吃了也没啥事。
另外注意事项就是狗狗肠胃不适或者说拉肚子拉稀。不可以喂驱虫药。正常驱虫药都有不良反应的,这个时候在喂真是加重病情啊。
80%的宠物主对“驱虫”都存在7大误区,如何正确驱虫?
狗狗感染了寄生虫,会导致寄生虫吸收对于狗狗的驱虫,很多养宠主人都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打了疫苗,就没有必要再驱虫。疫苗是为了防止犬瘟、控制狂犬病等流行病发作,但是对寄生虫没有任何作用。所以疫苗和驱虫都要做。
误区二:狗狗洗澡,就可以治好跳蚤。狗狗洗澡只能起到清洁作用,不能杀死跳蚤等寄生虫,并且跳蚤可以在水中存活。所以洗澡不能治好跳蚤,还是需要定期驱虫。
误区三:一种驱虫药就可以驱除全部寄生虫。寄生虫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药针对的寄生虫种类不同。在驱虫前要先弄清楚每种药的驱虫范围,然后合理使用,确保寄生虫驱除干净。
误区四:驱过虫了就不需要再驱虫了。狗狗寄生虫会因为生存环境、饮食等各因素产生,并且驱虫药有一定的药效维持期,所以寄生虫很容易卷土重来。所以要坚持定期驱虫。
误区五:狗狗身上没看见有寄生虫,那就不需要驱虫。很多寄生虫肉眼是不会见的,并且有时候一些虫卵、幼蚤也很难被发现,因此还是要坚持定期驱虫,同时也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误区六:吃了驱虫药的狗狗便便里就一定有虫。很多情况下,狗狗感染了滴虫、球虫都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也不会存在于便便中。如果拉出来的是成虫,肉眼可见的时候,多半是说明驱虫时间间隔太久。寄生虫已经在狗狗体内存活较长时间,吸收了很多养分了,狗狗深受其害。
误区七:使用滴剂或喷剂驱虫,可能会危害人的身体。
我们了解了一些误区,那么如何正确为家里的爱宠汪星人驱虫呢?
如何正确为狗狗驱虫?
1、寄生虫主要包括肠道寄生虫、血液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三大类,肠道寄生虫常见就是蛔虫,血液寄生虫包括心丝虫、球虫、弓形虫。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针对性用药和选择驱虫频率、驱虫方法与预防,才能起到有效的驱虫效果。
2、狗狗要先驱虫,后免疫。但是免疫期间抵抗力低时,最好不要驱虫。
3、肠道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的驱虫药不要同时服用,建议间隔时间为一周左右。
4、驱虫药要严格遵循说明书使用,一般需根据狗狗重量服用。避免药量少驱虫不彻底或者药量过大,驱虫药中毒。
5、母犬最好在孕前1个月驱虫或者产后驱虫,孕期间听从医生建议
6、驱虫药常见反映是呕吐,是因为肠胃受到刺激严重导致,遇到呕吐时,禁食禁水,24小时内即可恢复。呕吐后隔3天重新喂。
7、所有的驱虫药都要在早上空腹服用!一是这样效果好;二是防止有的宠物服药后会呕吐。
8、一般情况下服完药后有的会出现轻微的流口水、呕吐等症状,只要不是非常严重,一般过10分钟左右症状就会消失。如果10分钟以后症状没减轻或加重,请立即送往宠物医院。
9、服药2—4个小时才可以让宠物进食进水。
10、如果服药以后有见到拉出寄生虫或是发现寄生虫被驱除,1周后按此程序再做一次。
狗狗驱虫时间表:
如何预防狗狗传染寄生虫?
1、夏季尽量减少狗狗在草丛玩耍的时间,避免感染跳蚤、蜱虫等。
2、注意狗狗的饮水饮食卫生,不要喂食狗狗生水生肉、动物内脏等。
3、避免狗狗去肮脏的环境,避免狗狗过多接触流浪动物环境。
4、注意养宠环境卫生,要做到常清洁常消毒。
5、为狗狗选择正规厂家出品的狗罐头、狗粮,避免食物污染。
80%的宠物主对“驱虫”都存在7大误区,如何正确驱虫?
夏天即将来临,各种寄生虫也活跃起来,我们给狗狗驱虫就要更加注重了。但很多捡屎官对驱虫存在一些误解,为避免新进捡屎官犯同样的错误,接下来让我们看看7种常见的驱虫误区有哪些吧。
误区1:打了疫苗,就没必要再驱虫疫苗≠驱虫。疫苗和驱虫是两回事。打疫苗主要是为了预防狂犬病、犬瘟等传染性疾病,对寄生虫是无效的。
误区2:狗狗身上没看到寄生虫就不用驱虫了想用肉眼看有无寄生虫是很有限的,因为有些寄生虫寄居在狗狗皮肤里,有些寄居在狗狗身体里。就单说体外寄生虫,你能看到虱子没错,但是你能看到螨虫么?不能吧。毕竟寄生虫的种类太多了,有些又太微小,肉眼根本看不到,所以,对待狗狗驱虫这件事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个月驱虫一次总归没错。
误区3:用一种驱虫药就能杀死所有寄生虫寄生虫分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针对不同类型的寄生虫,要用不同的驱虫药,即便是针对同一类寄生虫,比如体外寄生虫,可以区分为跳蚤、虱子、蜱虫、螨虫,而针对这些虫,有的驱虫药只对跳蚤、蜱虫等有效,但是对螨虫不管用。所以驱虫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一种驱虫药就能杀死所有的寄生虫,一定要注意区分对待、区分治疗。
误区4:驱过一次虫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驱虫就像夏天驱蚊一样,不是驱完一次就有永久效果的。狗狗驱完虫后出去草地蹦跶或者接触感染寄生虫的狗狗也会再次染上寄生虫,但是驱虫药的药效通常只维持一个月,长的可能维持3个月。最最关键的是有的虫子卷土重来的速度过快,比如跳蚤最短生长周期只有14天,耳螨最短生长周期只有16天。所以,要保持狗狗的健康,最好坚持每月驱虫一次。
误区5:多洗澡就可以驱除跳蚤狗狗洗澡只起到清洁作用,减少细菌堆积引发皮肤病。但并不能杀死跳蚤、虫卵及其他寄生虫,也不能满足正常的驱虫需求。最好的是清洁和驱虫两手抓,这样既洁净美观又健康无忧。
误区6:吃了驱虫药就一定能看到便便中有虫没看到狗狗便便中有虫并不代表没有寄生虫。便便中可能是虫卵或者是肉眼看不到的虫。
误区7:滴剂喷剂驱虫药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驱虫药是狗狗专用驱虫药品,只要遵循用药说明,驱虫药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
如何正确去驱虫- 刚到家,刚免疫,生病(除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以外),拉稀呕吐的时候都是不建议驱虫的。
- 发情期间可以正常的驱虫,如果要给宝贝交配就不建议驱。怀孕和哺乳期如果没有拉虫或检查出有虫的情况下,建议也不要使用驱虫药。如果要给宝贝驱虫,可以选择在怀孕42天,产后20天后最安全,选择明确说明怀孕哺乳期可用的药物。
- 建议6个以内每月做一次体内驱虫,6个月以后每3个月做一次体内驱虫,而体外驱虫建议1个月一次。如果拉出了能看到的成虫,建议间隔7-15天左右再做一次驱虫比较彻底。杜绝寄生虫,保持狗狗的健康。
- 避免部分狗狗服用驱虫药后应激反应较大,建议每种驱虫药间隔7天使用较好。写明“建议禁食”的药物,请在饭后5-7个小时再喂食,保证胃是排空状态。
- 选择适合宝贝体重和年龄阶段的驱虫药,使用的剂量严格按照药物的标准换算,切勿少量或者超剂量使用。驱虫药不建议碾碎喂食,避免影响药效
- 驱虫药片不建议剩下的留着下次使用,避免药物失效或者变质等。
- 柯利犬不能使用含有大量: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塞拉菌素的药物。 以上就是分享的一些驱虫会遇到的问题和正确驱虫的方法,大家有需要可以收藏转载,多多点赞哦!
毛孩子状况百出?关注我们,E博士给你最详尽的养宠问题解决方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