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农村里有些事情是很奇特的,有些事情也是很古怪的,因此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都要联想到农村俗语中来。而农村里的动物也是如此,比如我们这里的老人把刺猬、黄鼠狼、蛇、老鼠、狐狸称为“大仙”,而对待这些“大仙”的时候也是毕恭毕敬的,更不能伤害它们一根毫毛。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外,还有燕子和狗狗,在农村里燕子和狗狗就是人们的朋友,比如说这俗语“燕子不进苦寒之门,猫来穷、狗来富”,由此可见人们对这燕子和狗狗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今天我们不是说的上述俗语,而是这句:“燕知寒门,狗知新婿”!那么为什么老祖宗会这么认为呢,难道这燕子和狗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李子来回答。

农村俗语“燕子寒门,狗知新婿”的意思:

为什么农村里有人说“燕知寒门”呢:

其实这“燕知寒门”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然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落后的情况下我们老祖宗自然是非常穷的。那么穷到什么情况呢,就算在大唐盛世,也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说。

因此这“朱门酒肉臭”自然就是指的豪门,而“路有冻死骨”就是指的寒门了。因此从这南方归来燕子在选择做窝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一些豪门家庭来筑巢,而它们并不会选择寒门家庭的。

因为燕子是很聪明的,由于豪门家庭家大业大,有富丽堂皇大屋,而这样的大屋对于燕子筑巢来说是天然的避风港。这样的环境相对于穷人夜不闭户的家庭来说,自然要好多的。不仅如此,富人家庭一般都是读书人,他们饱读诗书后自然也是良善之辈,并不会伤害到燕子,而寒门家庭在食不饱的情况下很容易伤害到燕子的。

因此长久之下燕子自然也有了选择,它们从南方归来后直接的飞去富人家,而不是找穷人家里筑巢,所以也就有了农村里的“燕知寒门”的说法。

为什么农村里有人说“狗知新婿”呢:

狗狗是人们的朋友,也是很忠实的伙伴。由于古代人们对狗的常年驯养,这狗对于人也就有了很强的信赖性,所以说这“狗不嫌家贫”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这狗狗也是有等级制度的,一般的如果人们能很好的训练狗狗,这狗自然就认主人为尊,是很听主人话的。如果由着狗狗的性子发展,这狗就认为自己是主的人老大,在家里是不听话的。而我认为这狗知新婿也是有几种说法的:

主人的训斥说法:而“狗知新婿”自然也是如此,当新女婿除次来到家里的时候,也许这狗狗并不认得,对这新女婿“汪汪”几声以示宣布自己的领地。但是这主人肯定对狗狗训斥的,在经过这一次两次过后,这狗自然就不会对新女婿“汪汪”了,因为他认为这新女婿已经成了自己家的一分子。

还有狗狗的气味说法:在动物界中,很多动物都是有奇特功能的,比如老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子的速度,除此之外还有狗的鼻子。而根据科学研究,这狗的鼻子是非常灵敏的,其嗅觉是人类的100倍以上,所以这狗狗常被人训练成搜救犬用来救人。

而事实也是如此,当女儿和新女婿在一块待的时间久了以后,其新女婿身上的气味就和家里人的气味差不多了,而狗的眼睛相对于鼻子来说自然就差了很多。

所以当新女婿第一次来到丈母娘家后,这狗狗嗅来嗅去,始终没有嗅到别的异味,特别是陌生人的异味,因此他自然而然的就把新女婿当成自己的主人了。也正是如此原因吧,也就有了这“狗知新婿”的说法。至于是不是这样的情况,我认为的也是八九不离十吧。

至于这狗狗和燕子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我认为其实这燕子和狗狗在自然界存在万年而不被淘汰,自然也是有一定的生存技能的。

比如这燕子在某农村家里筑巢的时候,如果有人恶意的用竹竿把燕子窝投坏,到第二年的时候,这燕子说什么也不会去这家里去了,因为它们也是能够记仇的,就像乌鸦一样,能够分辨出伤害它的人。而富人和穷人自然也是如此,富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怎么会舍得伤害燕子呢!

而这狗狗也是这样,上面我已经说过,这狗狗既然被人们所驯化,自然也是有存在的理由,也是会察言观色的。如果新女婿到家里它再“汪汪汪”的没完,显然是不懂得的。

所以来说:

其实农村里的这句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就不会无缘无故的留下这句话。但是在现在的农村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富裕了,而这燕子自然也进入平常百姓家,而不是按照古代的只进豪门!燕子尚且如此,然而现在的狗狗也变得聪明了,一些狗对一些陌生人也总是摇着尾巴。

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您可甭说了,一听这话姐姐就上火来气。娘家母亲院子里养了两条狗,十几年了,每次我的车还没来得及开到院子里,它们就听出了声,汪汪汪咬上了!

都说“狗不咬上门女婿”,可妈妈院子里的狗竟然连我这个出嫁的女儿都咬上了!我的孩子和我的老公上门它们俩咬的更厉害,害得我的女儿总是往我后面钻。这两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每次我都要跟母亲抱怨!母亲只好说,它们是跟你玩儿呢!我有意无意地喂它们好吃的讨好它俩,可它们总是翻脸不认人!再看哥哥和弟弟他们回来,这俩才不咬呢!

“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这句农村老话,本意是说燕子和狗都很有灵性,通主人性。我常常用这两句话来思考我们家这两条狗是怎么回事?

燕子是一种益鸟,也是一种吉祥鸟。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农村老人常说“燕子不入贫寒之家”,还有“狗不嫌家贫”,都表明了燕子和狗对于普通百姓人家的意义和安慰。

仔细想想,燕知寒门,就是燕子不入贫寒之家。燕子一般在屋檐下筑巢,目的是为了孵化小燕子,自然需要一个能遮风挡雨,人们很少干扰的地方。而从前只有那些有钱人家才能建得起高大敞亮的房子,才有这样安全的屋檐下可供燕子筑巢。穷人家住的茅草房,低矮的土胚房是很难有这样安全的功能和环境的。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更何况这种候鸟燕子呢!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燕子有灵性,能识得谁家富有,谁家贫困”了。谁家如果有燕子筑巢停留下来,也就觉得自己家会走好运了!而狗知新婿这句话,也应该是狗通人性的表现。女婿们因为娶了主人家的女儿,所以进门总会毕恭毕敬,和气友好地对待丈母娘门上的狗,而且从前农耕社会,女婿们经常会到丈母娘家帮忙耕作收获,也就成了一家人。狗也会因为女儿的面子和女婿经常见面的份而热情起来。所以狗就不咬上门女婿了!

我就想,我们家那两条狗连我这个女儿都咬,那可能是因为这两条狗是我出嫁以后才养的,我回来的次数不算多造成的吧!也有可能是我们家传统上重男轻女,奶奶活着的时候总说是“女儿是外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家的狗也通人性,也认为女儿是外人了吧!这也算是家风传承?!

总之,燕子能感知寒门,狗能认得出女婿,其实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燕子和狗都能感知主人家的气场,能识得一些事物,甚至能和主人互动,也能模仿主人的一些脾性,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灵性了吧!

您觉得呢?

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指尖三农致力于分享“三农”咨询,分析“三农”案例,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我们经常说牲畜通人性,能够辨识主人习性,也常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其灵性。燕知寒门,狗知新婿,但是对于这句话,我的观点是赞同后半段,否定前半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待我慢慢道来。

燕知寒门

燕子是吉祥的鸟类,是益鸟,也是专门吃农田里的害虫,所以民间也将燕子比作辛劳的人,燕子筑巢一般也被看成是带来好运的事情,所以燕子巢穴,村民都不会随意捣毁。民间还有俗语“燕子不落苦寒之门”,那么,燕子真的能分清楚寒门和富门吗?

实际上,燕子并不具备分辨的能力,只是燕子有两大特性,一是爱护子女,二是喜欢安静。出于保护下一代的考虑,燕子都会选择有屋檐的地方筑巢,这样可以防止雨水,也比较安全。那么以前的富裕人家,房子修的比较好,有高高的屋檐,也就成为燕子的首选。同时,燕子喜欢安静,因此虽然有些穷苦人家也有屋檐,但是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越是贫穷的人家,争吵越多,加之贫穷人家房屋一般较低,吵闹声更加显著。此外,由于燕子在农村是益鸟,也常常被认为可以带来财运的鸟类,所以在大户人家筑巢被不会被驱赶,也就形成了燕知寒门的景象。但是,现在农村经济条件都较好,也不存在分辨穷人和富人的房屋区别了,燕子也就分辨不出寒门了,所以这句话纯粹无稽之谈。

狗知新婿

如果要给所有的动物,根据忠诚度、灵敏度进行排序,那么狗狗绝对是可以上榜的。狗狗不仅是城市人的宠物,在农村养狗的现象更多。由于狗狗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还非常忠诚,被用来看家护院。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婿进门,狗狗很快可以认识,当女婿上门之际,也就把他当成是主人,不会胡乱叫喊。我老家就有一只狗,养了有七八年了,非常的通人性,到什么程度呢,我举几个例子。那时候我在外读书,国庆节回家,是我把小狗从同学家抱回来的,抱回来之后相处了六七天我就外出上学了,等到我过年回家,它居然还能认识我,这是其一;我家拴在后院,只要前门有人开门,就会叫喊,但是凡是我家人开门,无论声音有多大,都不会叫,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分清家里人还是外人,这是其二;后来,我姐姐嫁人,刚刚回来狗狗对我姐和姐夫比较陌生,回来一次咬一次,但是在三次之后,就认识他们了,每次回来也当成是亲人,这是其三。

由上三点可以看出,我家的狗狗非常通人性,它们虽然是畜生,但是可以分清哪些是家里人,哪些不是家里人,起到看家护院的作用。所以,狗知新婿完全是正常的行为。

由上可知,几乎所有被驯服的动物都具有认主人的本领,狗狗作为农村最常见的动物,这项本领尤为突出。但是,燕子并不具备辨识富穷的本领,不能将嫌贫爱富的特点强加在它们身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谢邀。

明天就是立夏节气了,一转眼春天已经过去,而这个时候小燕子也差不多都回到了北方,在农村的街头时不时听到几声燕子鸣叫,很多家庭的门框下已经有稀稀拉拉的燕子归巢,有的燕子选择了新家筑巢,而农村的老人更喜欢燕子在自家筑巢,都盼望着燕子能在这个时候在自己家筑巢。

而且燕子从来都有“燕知寒门”的说法,在人们的观念里,燕子从来都是吉祥的鸟儿,能够给筑巢的家庭带来好运。同样的,狗在农村也和燕子有同样的地位,这两种动物都是吉祥的动物,也都是有灵性的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联系。而“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这句话也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1)燕知寒门,燕子真的能够分辨寒门与富门吗?

我爷爷经常说,燕子是一种有灵性的鸟,它一般能给去巢生活的家庭带来好运,所以在农村家家都希望燕子能在自家筑巢。

但是燕子筑巢往往也会选择家庭,而它会去筑巢的家庭一般又都是比较和睦,比较勤劳,比较富裕的家庭,所以才有了“燕子不入苦寒门”,“燕知寒门”等等说法。

但实际上,燕子筑巢也确实很挑剔。我邻居家是两个兄弟,老大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勤奋踏实,家里收拾干净整洁,平时也不缺衣少粮,最关键的是,长久以来老大家庭生活都很和睦,孩子懂事,夫妻友善,很少争吵,日子虽然平淡,却也蒸蒸日上。

老二起先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在老家也盖了气派的新房,但是老二不踏实,总想着赚快钱,那一年老二生意亏本了,就耗在家里天天喝酒耍牌,夫妻在这样的日常中争吵不断,慢慢的日子越过越糟糕。

本来两兄弟家都有燕子筑巢的,可是自从老二家经常争吵,老二也没个正行之后,老二家的燕子就飞出去了,再也没回去住过。而老大家的燕子却又生了小燕子,家中的燕子巢由一个变成了两个,由两个变成了好多个。家里生活的燕子多了,有时候燕子一不注意将粪便拉到巢穴下面,老大两口子也不责备,悄悄的收拾干净。

从这个事情上不难发现,燕子筑巢选择去谁家确实很挑剔,尽量选择利于自己生活的家庭筑巢,当然了,燕子也是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以及生活便利考虑的。由此可见,“燕知寒门”本身就是燕子的生活习性决定的,燕子真的能够分辨事物吗,显然不懂得分辨,只是依据自身生活而定。

(2)狗知新婿,狗真的能够分辨来者是不是自己人吗?

“家狗不咬新女婿”这样的事儿确实是真的,我哥哥刚结婚的时候,跟着我一起去嫂子家,哥哥嫂子骑电动车走在前面先到家的,我骑着自行车在后面紧跟。在哥哥嫂子到嫂子家后,明明哥哥几乎没去过嫂子家,可是嫂子家的狗看到哥哥后哼哼了几声,又回到自己窝里待着了,而我后进入嫂子家的,刚踏进门,狗就开始冲着我狂叫,直到被嫂子喊停。

后来我和哥哥一块又来来回回去过嫂子家很多次,但是嫂子家的狗每次见了哥哥都不叫,见了我就开始叫。说起来也是奇怪,不过叫归叫,见我去的次数多了,也只是叫几声,并不会再扑过来“咬我”了。

但是狗为什么能够识别是不是“新女婿”自己人呢,很多说法,有的说狗有灵性,他能够通过味觉分辨来人地位;也有的说狗通人性,会察言观色,看到自家主人和某个人亲密,就会理所当然认为来人是自家人;这一点在家中有重要客人到访是一样的,狗子即便想叫,也只是哼哼两声作罢。

(文/阿冰)

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在农村燕子和狗都是人们认为比较有灵性的东西,因为有一句农村俗语叫做“燕知寒门,狗知新婿”,意思就是燕子能够分辨出一个家庭的穷富,而狗狗能够认出陌生的女婿。其实对于这句话我一直都是持怀疑的态度,因为我家相对来说过的并不好,可以用清苦来形容,但是每年春天燕子都会选择在我家筑巢繁衍。

说起“狗知新婿”我倒想起来第一次随老婆进娘家的有趣情景。我和老婆是学校相识,毕业以后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于是就想着把婚事给定下来,我们在商量了一番以后就决定先去未来丈母娘家拜访一下。那天刚刚到丈母娘家,她家的那条看门的大黄狗忽然向我扑过来,因为老婆也常年上学不在家,狗狗根本不听她的话。可能是那条狗第一次见我以为我是小偷,就用嘴巴咬着我的裤腿不松口,最后还是丈母娘赶忙出来把狗给吆喝开了。

那么“燕知寒门,狗知新婿”里面所的“狗”和“燕子”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首先我们先来看“燕知寒门”,这燕子在以前确实有分辨家庭贫富的能力,但是在现在却没有了。这样解释可能大家不是太理解,我们从燕子的生活习性来分析,因为燕子筑巢的时候会选择能够遮风挡雨的高大的屋檐,而在以前只有所谓的“大户人家”才能建起来高大的房檐,而我们普通的百姓只能住那种茅草屋,所以燕子为了自己的安全性考虑,自然不会选择在贫苦人家的茅草屋檐下筑巢,这样久而久之就给人们一种燕子能够辩贫富的假象,这才有了“燕知寒门”这一说。

但是在现在“燕知寒门”却不怎么适用了,因为无论现在人们生活过的如何,家里有钱与否,大家所居住的屋舍都能起到最起码的遮风挡雨的目的,所以现在燕子筑巢的时候只要能这个家里保证自己的安全,都会选择在这个家里筑巢,当然也就不分什么贫富了。

而“狗知新婿”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狗的嗅觉非常的敏感,而且在和它所居住的家庭里面的人一般都会有很好的感情。女婿第一次前来一定会有女儿的陪同,这样狗就会嗅到女儿的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咬一同前来的新婿了。但是前提是要长久的共同生活,而我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老婆长时间不在家,所以丈母娘家的那条狗对老婆的气味是陌生的,所以才会对我进行撕咬。

总之老祖宗的这句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在一定方面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动物的本能。不知道大家对这句俗语的理解是否跟我相同,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讨论。

农村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燕子、狗真的能分辨事物吗?

小伙子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对于燕子和狗那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到大,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都会有燕子来我家筑巢。我们小孩子私下里还在比,今年的燕子先在谁家筑巢,谁要是赢了那可是倍有面子。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谁家的房子越新越高大,燕子就先去谁家筑巢。

狗除了忠诚以外还会“察言观色”。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狗对主人的忠诚那是大家都认可的。另外,它还会根据主人不同的反应表现也不同。如果主人不在家,任何陌生人靠近它都咬。如果主人对一个它不认识的人友好,它也会表现出很友善。因此在我们那边也有狗不咬客的说法。这也许就是,“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的由来吧?

那么燕子和狗真的有分辨事物的能力吗?

燕子在筑巢的时候,它可不会考虑主人是家里面是否有钱,他只会考虑自己的巢是否安全。在我们小的时候物质贫乏,每家每户都不富有,可是每年都有燕子来我们村的各家各户筑巢。问过村里的老人才知道,在六七十年代我们村还有很多用土坯盖的房子。那个时候的房子盖的也不高,房顶漏水那是常有的事,和八十年代的砖瓦房那是没得比。现在我们村里的房子都是大平房,顶层是水泥浇灌的一整块,高度普遍在4米左右。这样的环境结实又安全,燕子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狗是非常忠诚的动物,并且它的嗅觉非常的发达,他能够记住主人和熟悉人身上的味道。从小到大,家里至少养过十几条狗。只要你对他好,他就会一辈子对你好。我家里曾经养过一条狗,非常的通人性。只要来过我家的客人,它都能记住,凭的就是对味道的记忆。你去别人家做客,如果他家里面有狗向你跑过来,只要有主人在它是不会咬你的,它只是想记住你的味道。如果遇到的是狼狗,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你家养过的最听话的狗是什么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