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在冷兵器的年代,弓箭是最可怕的。没看每次打仗之前都有将军大喊弓箭手准备么?作为远程打击目标,弓箭的威力和射程都特别喜人。

网上有很多复刻经典弓箭的视频,做威力测试都特别给力。通常一箭可以射透很多铁甲,威力巨大。弓箭的射速都非常快,一般都可以达到30--40米每秒。不过作为18兵器排行第一的武器,弓箭的作用其实并不是杀人,它的威力不足以像子弹一样对身体造成巨大的破坏,很多都是为了压制战阵的行成已经压制敌人的冲锋。

弓箭的威力是巨大的,元朝人带着弓箭打过了欧洲很多国家,那个时候是中国地牌最大的时候。弓箭的作用使得中国人可以去欧洲屠城。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指的是: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在这“十八般武艺”中,排名前两位的就是弓和弩了,弩是改进版的弓,可见弓和弩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毫不夸张的说,在古代弓和弩是堪称冷兵器中“导弹”的存在。

在史记的记载里,李广曾以为一块大石头是老虎,一箭射进石头里,有人以为是夸张,但是考古学家曾经发现新石器时代,一个被用骨头制作的骨镞射杀的人,在他的左大腿骨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扎进了一枚三角形的骨质箭头,足足有三四厘米之深。在经过了上万年的时间依然都没有脱落下来。薛仁贵出征,九姓部众十余万,以骁骑数十来挑战。薛仁贵三箭便射死对方三名头领,威力惊人,敌人为之胆怯,降唐。

不提这些神人,以普通士兵为例,清代乾隆前期兵丁习射弓力一直为8力(相当于一石,一百二十斤左右),乾隆中期为6力,至道光为4力,所有箭头均不开刃且箭重均超过百克。这样的弓力,在有效距离内,被攻击一方中箭后基本非死即残。

不仅如此,古代的箭头花样百出,有些箭头为带脊两翼型,其后为插杆锥,可插箭杆,射进人体,两翼钩住肉,绝对拔不出来,还有破甲箭,箭体细长,穿透力强,中远距离可以击破皮甲和鳞甲,重箭,箭头较大,一般带有倒刺和血槽,杀伤力强等等,这些箭头还没有消毒,射中人体,光流血和感染问题就可以导致受伤士兵大量死亡。

因为弓的射程有限,而且威力受射手的个人能力影响,出现了改进的弩,弓要人力拉开,而弩使用机括,射程更远,杀伤力惊人,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宋史》曾称其“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为了加强弩的攻击性,出现了床弩,就是把普通的强弩大型化,装在发射台或车辆上,成为超强型的弩,最厉害的床弩是用三张大弓组合在一起的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这种弩需要百余力气大的男子共同绞轴张弦,最远射程竟达一公里以上。主要作用是攻城,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

有这样牛的武器,就有可能改变战争的走向。宋真宗时期,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入侵,统帅萧挞凛勇猛异常,就是他,捕获了杨家将里号称“杨无敌”的杨令公杨业,杨业被俘绝食三天而死。萧挞凛率领辽兵一路南下,攻到了离开封只有百余里的澶渊。宰相寇准不许宋真宗南撤逃跑,“挟持”他亲临澶渊御驾亲征,双方准备在澶渊决一死战。

这样一场大战,却象一阵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萧挞凛在数百米外督军攻城,宋军发现他进入三弓床弩的射程内,三弓床弩有个优点,发射排箭不需要考虑精确性,宋军看准帅旗射击,萧挞凛头部中箭,不治身亡。辽军没了统率,成了一盘散沙,萧太后阵前求和,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弓灵活但射程近威力小,弩威力强但击发比较慢,在实战中弓和弩是结合使用的,南宋时期,岳飞韩世忠刘琦等屡屡用强弓劲弩的重甲兵打败金兵,岳飞使用的弩号称神臂弓,射程可达三百米,配合叠阵使用,叠阵是一个由多种所组成的混合阵型。

如图,当进攻之敌冲至距拒马线不足百步时,以射程远、威力大著称的神臂弓最先射击;敌人冲至七十步时,强弓开始发射,再近则是次强弓迎战。由于叠阵中的弓弩手比重高达70%,这就使得,宋军三轮密集攒射,就能放出千余只利箭。而那些侥幸穿越箭雨者,还将在拒马线前遭到长枪手的格杀。长枪手进行战斗时,其后的弓弩手仍可轮番射击。一旦阵中出现伤亡,则以击鼓为号进行人员替换。事先部署在两翼的骑则会向前压上以提供掩护。一旦阵型调整完毕之后,骑再行退下。如此循环往复。叠阵打得金兀术落花流水,屁股上挨了一箭,捡条命逃回老家。

一直到火药出现,弓弩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古代打仗弓箭的杀伤力不容小看,好多猛将都吃了弓箭的亏。罗成、黄忠、关羽、孙策……。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很多电视剧里有人中一箭就倒地的镜头,其实这是夸大了,弓箭在古代的杀伤力并没有这么大,如果不是直接命中要害,很难一箭致命。

《天工开物》里记载“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当时一斤大约600克左右,也就是上等弓144斤左右,超过的就算虎力,中等的108斤左右,下等的72斤左右。宋代时也有记载说“弓射一石五斗”,就属于佼佼者,有资格入选御前班直。宋代一石大约是110斤,1.5石也就是165斤,符合《天工开物》里虎力的记载,难怪有资格当皇帝的贴身侍卫了。

但是这些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用的是中等弓。这个力量的弓杀伤力,特别是对于重甲士兵的杀伤力并不高,比如夏侯惇曾经眼睛中流矢也就是瞎了一只眼,刘邦、周瑜也曾经中箭受伤,罗士信在和王世充作战时身中数矢被捕也没死。

弓箭最大的用处,还是在远距离上射伤对方,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和队形,给自己部队创造有利的条件。比如宋军对金军的重装骑兵和步兵,都是先用神臂弩射击,然后步兵再以麻扎刀和大斧上去砍杀。还有阿金库尔战役里,法军骑士在英国长弓的攻击下直接被射死的不多,大部分是被马被射死以后倒地被英军步兵杀死的。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古代弓箭杀伤力不弱,一旦中箭,血脉不通,意志力薄弱的人瞬间失去战斗力是肯定的,可以参考肚子挨了一拳的感觉。

至于会不会立即死亡,应该不会,若中箭在关键部位,将在几分钟之内死亡。

所以中箭之后,一个人顽强的意志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道理。丢了这口气,小伤也能拖到死亡。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我平时用的反曲弓是30磅的,就是拉力13.61公斤,普通士兵如果要保持体力,不能用太强的弓,不然没射几箭就拉不开弓了,体重80-90公斤的人可以用40-60磅的弓,70公斤以下的人最好用30-40磅的。射程大约就是50-70米。

所以古代的普通弓箭也就是这个射程,当然放箭的仰角也是决定射程的因素,高仰角可以增加射程到一百多米左右吧,用箭自身的重量下落时加速,重箭一般都是这样用的。还有就是箭头的锋利程度和质地也决定它的伤害程度。我用的复合弓也是30磅的,打猎的时候山羊、鹿、野猪,距离在20米左右的可以一箭穿心,40米左右话箭可以穿过去一半,箭尾留在身体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