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英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为何却始终不肯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阿根廷差一点点就能够拿下马岛,可惜的是只是差这么一点点。
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范围之内,阿根廷想要顺利拿下马岛难度是极大的。
这句话多少有点泄气了,因为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吃人不吐骨头,但凡吃进去再想让他吐出来,除非一拳打中肚子让他在一旁干呕。
但是我得告诉大家,马岛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实力,而在1982年马岛战争之后,阿根廷也丧失了再一次和英国叫板的勇气。
第1点,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马岛的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而马岛战争又被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它这场战争起始和终止时间是1982年4月到1982年6月。
如果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来看的话,就不难发现马岛距离英国可谓是不远万里之遥,而几乎就在阿根廷的门口。
但即便如此,英国也残忍且血腥地剥夺了原本归属于阿根廷的马岛,也正是因为英国的贪心导致了此次战争,当然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些其他的事情。
就比如1981年的时候,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00%以上,这样的通货膨胀率是容易出问题的,而且要出问题就会出大问题。
当时的阿根廷决定通过一场对外战争来缓解经济压力,而这场对外战争也就是马岛,因为马岛原本就归属于阿根廷,却一直被英国占领,对于阿根廷人来说,就如同嗓子里面进了一根鱼刺,不吐不快。
而在1981年的时候,英国的国防大臣又将坚忍号舰艇从马岛撤离英国的这一行为,让阿根廷人误认为英国已经丧失了维护海外殖民地,维护早些年巧取豪夺抢过来土地的实际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阿根廷。
在1982年3月19日的时候,阿根廷雇佣的商人登陆到了南乔治亚岛,南乔治亚岛是距离马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岛屿。
他们在南乔治亚岛建立了营地,而且升起了属于阿根廷的国旗,这件事情被英国知道了,英国派遣皇家海军的舰艇,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艘舰艇,前去拆毁营地。
这一次事件可以算作领土争夺的战争升级,而因为该号舰艇只有两挺机炮,导致此次先行军作战,可谓是无功而返。
军事上已经有了动作,紧随其后就是外交上的动作,英国和阿根廷两国的外交官在谈判桌上进行了友好协商。
双方之间很有可能吐了几口痰,吐了几口吐沫,指着对方鼻子破口大骂,具体情形咱不知道,但是最终结果咱们是知道的,这一次谈判是以失败告终的。
在1982年4月2日的时候,这场战争正式开始,当时阿根廷的总统下令士兵直接出兵攻占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第2点,战争当中的双方表现。在这场战争当中,阿根廷空军表现得异常勇敢,在最开始的时候用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就击沉了英国海军的驱逐舰。
那么这个飞鱼导弹是在哪里出现的呢?或者说阿根廷怎么会有飞鱼导弹的呢?
是法国给予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欧洲法国和英国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谜,法国和欧洲当中的英国既是欢喜冤家也是死对头,同时还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英国动用了某些特殊手段,让法国禁止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
在这种情况之下,阿根廷的空军采取了超低空作战的方式,勇敢地通过自己的血路之躯重创英国海军。
阿根廷的空军表现绝对没有问题,但是阿根廷的海军表现就有点问题了,准确地说问题很大。
当时的英国陆军是无法占领马岛的,或者说无法全部占领马岛的,只要这种战争拖上几年对于阿根廷来说是利远大于弊,好远大于坏,但是阿根廷没有拖住,为什么呢?
因为当英国的舰队出现在马岛海域的时候,阿根廷的海军压根不敢露面,换句话来说,阿根廷的海军选择了当缩头乌龟。
除此之外,阿根廷的陆军表现得也极为惨淡,被俘虏的战绩刷新了人们对于阿根廷陆军的认知,总共就有1万多个人守着岛屿,结果被俘虏的人就超过了9000多人。
这场战争阿根廷早期的卓越表现优异战绩,被后期的海军和陆军简直是扫得脸面无光。
而更重要的是阿根廷的海军陆军表现得如此差劲,让马岛的控制权又发生了变化。
在早些年的时候,英国只是蠢蠢欲动并且有点小想法,但现在英国的想法越来越多了,而且英国也自认为从实际的实力来出发,英国有资格坐在阿根廷的头上来谈判这件事情。
第3点,战争之前的阿根廷政府。这场战争其实对于阿根廷来说最大的意外就是出现了意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已经出现了,什么意思?
你是不是在说车轱辘话,不是这样的,阿根廷在进行马岛战争之前,就认为英国政府不太可能跨越半个地球,冒着随时有各种各样的风险的前提之下,派遣自己的士兵跑过来来参加这次马岛之战。
换句话来说阿根廷会默认为英国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服软了,对于他们来说战争效益几乎没有。
毕竟当时的英国只有一只特混舰队,英国总不可能把自己的主力舰队放在距离自己有半个地球那么远的位置,而且一待就是待很多年吧。
但是阿根廷政府很明显忽视了英国的狼子野心,也忽视了英国对于领土的无限度贪婪。
所以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后,阿根廷政府表现得极其糊涂,并且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谈到主要环节,换句话来说,阿根廷政府在政治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软弱了。
第4点,战争的直接结果。在当年的6月20日的时候,英国重新夺回了南乔治亚与南三明治群岛。
在夺回这些岛屿之后,也接受了阿根廷军队的投降,换句话来说这场战争双方正式停火。
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双方进行了数据统计,阿根廷这边的死亡人数达到了649人,英国这边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55人。
在这场战争之后,英国虽然常规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但是让阿根廷看到了自己能够重创英军,同时反向控制马岛的可能性,虽然这个可能性低一些。
所以在此之后,阿根廷不止一次地提出对马岛应该拥有控制权。
在此次战争发生之后,国际舆论也不是一边倒的,而是出现了明显的国际舆论分歧。
有一些人认为英国作为一个殖民主义国家,在早期的时候通过巧取豪夺,获取了大量的不公平土地。
这些土地现在应该以一种相对公平的外交方式进行转接,如果不以外交方式进行转接的话,那么对于英国来说也没有太大好处。
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在整个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以及美国等部分国家,早已经形成了抱团的趋势,尤其在当时还处在冷战的状态之下,各种态度也就显得更加暧昧了。
这些西方国家虽然明面上表示自己会保持中立,但是大部分国家仍然是支持英国的。
相对而言,阿根廷通过武力夺回属于自己的马岛难度应该非常大,尤其是在短期之内夺回难度应该很大。
换句话来说,阿根廷失去了一次机会,而这样的机会能否重现还尚未可知,而我们也更建议通过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立场。
另外再说一句,历史上英国强行占领过很多国家的领土,而这些领土的命运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出现命运不一样,还是国家实力的问题。
国家实力强悍了,一切帝国主义全都是纸老虎,可是国家实力弱小,即便你叫破喉咙,在国际上能够找到的朋友也少得可怜,阿根廷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和英国掰手腕。
没有办法,历史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一些。
1997年英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为何却始终不肯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记得金一南教授说过,当时对中国收回香港,很多英国军方包括议员甚是不忿,对于马岛那种不毛之地我们都不肯舍弃,为什么香港说舍弃就舍弃呢,当时英国参谋长摸着左部脸侧伤疤悠悠的说,当年在韩战,我驾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坦克进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没有反坦克武器,许多士兵匍匐在坦克前进路线,当坦克接近时候,像疯了一样爬上坦克,揭开坦克上盖,丢放手榴弹,我是那次战斗的唯一幸存者,但是还是受了重伤,请问先生们,你们谁能面对解放军?
1997年英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为何却始终不肯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当年邓爷爷在人民大会堂跟撒切尔说,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如果英国拒不归还,中国将考虑接收的时间和方式。中国人穷是穷了点,打起仗来还是不怕s的。西方人嘴上说不怕中国,但是抗美援朝的阴影挥之不去。
1997年英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为何却始终不肯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实力决定一切。香港不用打就知道中国胜。陆军从深圳开过去,也就一天的事,所以还给中国,能安全撤离资本讨价还价获得更多利益,还显得自己大气。打输了再还,就太不体面了。阿根廷跟英国打,结果输了,就收不回去。要是实力碾压英国,一谈签个协议就收回去了。
1997年英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为何却始终不肯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一是实力,二是在法理上香港无可辩驳的应该归还中国。
马岛本是无人荒岛,阿根廷本也是欧洲人发现的美洲大陆,进而移民过去的,阿根廷就是说马岛离它近。
香港情况完全不同,英国与清政府本就签有租借协议,且这个协议早在1940年代就已过期。1949解放军不解放香港就是留一个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免得被西方封锁。
1997年英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为何却始终不肯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你以为英国人想还吗?他们是不得不还。
当时邓公斩金截铁的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我告诉你,香港,包括九龙、新界,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主权一直属于我们中国,这很明确,没有讨论的余地。
鉴于撒切尔夫人在谈判时的蛮横态度,邓公最后强硬表示:如果香港发生了大的波动,或者我们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的话,那就要另外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当时在人民大会堂,撒切尔夫人听懂了邓公的言下之意,脸一下子就青了,所以后来离开大会堂下台阶的时候,摔了一跤。对,就是当年那张著名的照片。谈判才得以继续并达成协议。
即便如此,97收回香港时,我们也做了文武两手准备,如果英国在最后关头搞花样,我们做好了武力解放香港的准备。
一寸山河一寸血,没有一寸国土是白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