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赵云不受重用,是其能力不行还是出身不好呢?

在三国当中,甭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我们都会发现赵云的身份地位异常尴尬.而之所以身份地位异常尴尬,其实和赵云本身所处的工作就有着密切联系。

野史传闻当中刘备临死之前还曾经告诉过诸葛亮:赵云这个人一定不能重用,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首先要看的就是赵云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一、赵云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我们根据不同历史资料以及相同历史资料当中的不同记录点,不难发现赵云的工作更类似于当今的一个工种,当今的什么工种呢?答案是秘书,没有看错,赵云几乎可以看作是刘备的秘书,帮助刘备解决个人的各种各样的私生活以及妻子儿女方方面面的问题。

比如刘备因为一次战败导致自己的老婆孩子跑丢了,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包括张飞、包括关羽在内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比如张飞跑到长板坡下吓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兵,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任务分工,但是唯独赵云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非得闯进人群当中来了个七进七出,把阿斗给救了回来。

尽管没有救糜夫人,但也相差不多了,毕竟古代是以子为贵,只要自家儿子能够活着跑到刘备的身边,那问题不大。可是我们看到这个时候总会有一点点的小疑问,为什么张飞不着急,为什么关羽不着急,是因为张飞和关羽不是刘备的亲兄弟吗?

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事实上张飞跟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要比赵云和刘备的关系还要亲密,而这两个人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保护刘备家眷的任务本身就不在这两个人身上,他们两个人的唯一目的就是统兵打仗和保护自家主公

也就是说只要刘备没事,那么和张飞和关羽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刘备的妻子和孩子、刘备的所有家眷都是交由另一个人来照顾的,照顾的那个人就是赵云,也就是说赵云就是刘备的贴身秘书。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后期的刘备跑到东吴那边娶媳妇,也能够看得出来。赵云是忙左忙右,忙前忙后。

为什么赵云这么折腾?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涉及到刘备私人生活,涉及到刘备娶亲纳妾,涉及到刘备家人老婆孩子等等方方面面几乎都是由赵云监管的。更重要的是当孙尚香准备把阿斗带回去的时候,也是赵云第1个反应过来,如果这个时候赵云反应不过来,刘备回来估计第1个就得把赵云的头给砍下来。

二、你知道的太多了。

突然想起前一段时间流传非常广的一个段子,网友要把某个软件卸载,这个软件被卸载之前问到:你为什么要把我卸载了?然后这个网友阴森一笑说,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

同样的道理,赵云也知道的太多了,尽管表面上看赵云忠于刘备,刘备就是一个正人君子,刘备做过很多很多的正义的事情,他永远站在道德的最正方向的位置,也永远站在舆论的风口方向的位置。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过失,哪怕他是刘备也不例外。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刘备的过失,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刘备的阴暗面呢?因为一直有人在给他擦屁股,而给他擦屁股的那个人就是赵云。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在临死之前告诉诸葛亮:绝对不可以重用赵云,因为这个时候刘备也害怕,如果诸葛亮真的重用赵云了,那么赵云的话语权就会无限度放大。

赵云的话语权一旦无限度放大,万一有一天赵云喝酒喝多了,或者对自己不满意,把情绪宣泄出来了,说自己各种各样的坏话,那么自己的一世英名可就毁掉了。

而且毁掉之后,根本没有人再次把它给捡起来,毕竟自己已经死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出发,甭管是刘备也好还是诸葛亮也好,都在刻意的打压赵云。

表面上看起来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还有野史专门说刘备准备把赵云拉过来,要结拜四兄弟而不是三兄弟。

刘备给的好处需要赵云承担很多的包袱,其中之一便是刘备的私生活,也包括刘备的所有家眷的私生活。赵云就如同一个大保镖一样,这个大保镖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刘备很多很多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在平日里是绝对不能示人的,也就是说大家谁都不能知道。

赵云自然而然晓得这其中的种种微妙,也自然而然的不愿意触这种眉头,这也就导致了当刘备死后赵云的身份地位越来越低,再加上赵云本身就有重病,也没有办法来回折腾了。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种猜想。但是仔细想想:这种猜想或许也占据了一部分主观因素,决定了赵云不受重用的部分原因。

三国演义中,赵云不受重用,是其能力不行还是出身不好呢?

赵云一生也是战功无数的,出身布衣,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说不重用也不准确,只是赵云的位置不是那么显眼罢了!

1.蜀国的时代主要是刘备生前和去世后的时代,刘备在的时候赵云还是很受重用的,主要是职位不太显眼,得荆州益州之前,大家所记得的赵云就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刘禅,那么这个时候的赵云受重用吗,肯定的,要不刘备怎么可能把家眷让他保护呢,再者刘备去江东赴约孙权也带着赵云,到最后赵云也带一路人马进益州!可以说很受重用了,到刘备去世赵云也是镇守一方的大将,虽然比不上桃园结义,但五虎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这时候还得提一个人,那就是魏延,魏延也是很有能力的大将,刘备征孙权,魏延守的汉中,防守曹操的,为什么提魏延呢,因为后来的赵云其实跟魏延的遭遇有个共同原因,两个受刘备重用的大将,晚年都变得平平无奇!

2.现在说说刘备去世后的赵云吧,在黄忠战死后,马超也病故!昔日蜀国五虎将只剩赵云一人,随后诸葛亮掌握蜀国大权,赵云看起来就一直处于被保护状态,只有第一次北伐用到了他,但是还打了败仗,这也怨不得赵云,第一次北伐本来就像个笑话,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很受质疑的,政治远见也没有,本来蜀国就是弱势,想以弱胜强,不出奇招怎么可能致胜,偏偏诸葛亮步步求稳,以至于魏国反应过来后,半点机会也没有了,越打越弱!但是可以发现诸葛亮后期对权利的掌控是疯狂的,,所有对他权利有威胁的都被处理了,即使死后也带走了魏延!这也就是赵云后期不受重用的原因!跟魏延一样,赵云都是忠于刘备的,如果诸葛亮一直专权,他们肯定是不答应的,刘禅都一把年纪了,蜀国还不是他做主,多难受啊,刘备的另一个托孤大臣李严为了这个送了命的,像魏延这样可以独当一面,一直对战曹操的大将都一直被排挤,还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这纯属扯淡,司马懿也没反骨吧!不听长久与曹魏对战的将军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却任用刘备都说了马谡言过其实不了大用的学生马谡,以至于第一次北伐失败,后面魏国走了准备,司马懿做了大都督。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3.为什么说诸葛亮专权呢,看看诸葛家族就知道,他们在每个国家都有势力,这也是那时候的大家族威化,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这些家族有几个是真正为国家办事的。世家大族把控朝政,皇帝也没办法!逼急了就改朝换代了呗。他们只对权利感兴趣的!这个情况下的赵云肯定是不能受重用的,还有关羽张飞的后人也是差不多,反倒是诸葛亮的学生姜维最后接替诸葛亮继续嚯嚯蜀国!佩服了一辈子诸葛先生。后面才发现这位有点偏执狂,说是为了刘备知遇之恩吧,那首先得保证蜀国基业吧,连年征战,益州疲惫,没人想打仗了,刘备就旧人被换了一茬,刘备说马谡不可用,他让去守街亭,,怎么看都是对权利的渴望比较强!

三国演义中,赵云不受重用,是其能力不行还是出身不好呢?

有理有据,不吹不黑。赵云不受重用,既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出身不好,而是得罪了刘备。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之前,赵云是很受刘备信任和重用的,作为例证一,他曾独立领军攻陷桂阳,封桂阳太守。例证二,刘备入蜀,他任留营司马,驻扎荆州军事枢纽公安,督管全境。而也正是在这一年底,刘备攻略了成都,赵云也开始被排除出蜀汉核心权力圈。

第一次得罪刘备

当年年底,刘备入蜀作战成功,占据成都,一高兴,便想要大肆赏赐诸将财物。此时,赵云挺身而出,力劝刘备放弃计划,而对蜀地百姓军民施以宽仁。按史所载: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

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先主即从之。

赵云的劝谏,说白了就是让刘备:“别搞这些不靠谱的破事,紧急时刻先把活命的钱留给老百姓。”这话不但直言犯谏,大大扫了主公的兴头和面子,也无疑狠狠地得罪了一大批的有功之臣。注意史书上所用的这个字,赵云这么稳重的人,是真着急了。所以是驳,而不是曰或者谏言,可以说明当时的情态激烈,否则为什么诸葛不敢说,法正不敢说,糜竺孙乾简雍这干老人一个也不肯站出来说,而要一个武将赵云来说。

摊开来讲,赵云入蜀之前,地位仅次关张,为什么五年来他一驻守荆州有功,二次江山救刘禅有功,三入蜀支援有功,而两年后,汉中之战时赵云的地位却沦落到去辅助黄忠。

真正花心思去通读过关于赵云历史的人,一定能够了解,赵云之不受重用,正是由此时起,这回大大地得罪人了!从此原本排在关张诸之后第四位的赵云逐渐离开了蜀汉核心集团,被排挤和边缘化了。千古之后,只有四川人成都人依稀还记得他的好。不过赵云却是以一个文官形象出现在武侯祠的。

另一次更狠的得罪

赵云向以冷静谨慎,富于洞察力而著称,但史上记录下来他得罪刘备却不止一次,还有一次更狠的。公元221年曹丕篡位,刘备继汉称帝后,一意孤行要攻打东吴,发动为关羽复仇之战,赵云又强行加以劝阻:

先主大怒,欲讨权。

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也正是这件事,惹得刘备更加不快,不用赵云领军而让他管理后勤。随后的结果大家自然都知道了,一切皆如赵云所言,夷陵之战蜀国以弱敌强,未能做到速战速决,而打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复拉锯战,最终因国力不足而惨遭败北。

透过史料所载,分析思考,我们其实不难观察到历史深处真实的赵云这个人。

对私事,他身为骑将的卢马可以不要,桂阳城的美人可以全不在意。唯独涉及到江山社稷大局时,他原则明确、思维极尽冷静客观,言出必中。更要紧的是,胸有大局、心怀民众、行有圭臬。甚至不避得罪主上而犯颜直谏,是个真正有理性理智理想的将领。确确实实是三国无双第一武将。

三国演义中,赵云不受重用,是其能力不行还是出身不好呢?

首先,我反对这个说法,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其实是很被重用的,并非不被重用。

其被重用的证据:

1、作为主将取桂阳并主政桂阳,这可是刘备为数不多的地盘之一,能够被委以“督桂阳”的重任,还不是重用吗?其地位并不亚于关张。

2、作为主要随从和护卫,与诸葛亮到东吴吊孝,陪刘备东吴娶亲,这可是从龙伴驾,俗话说“功莫大于救驾”,非亲贵之臣莫能当也,这正是被重用的表现。

3、刘备入川后,赵云留在荆州担任留营司马,掌管内事,监督孙夫人,这可是比征战沙场更重要的任务。

4、庞统死后,刘备从荆州搬兵支援,赵云独领一军,“所过皆克”,也是被重用的表现。

5、刘备称帝以后,赵云督江州,也是封疆大吏,在后主期间又担任“中护军”,那可是选将之官,重要性无可置疑。

当然,赵云在后期领兵作战的机会少,是因为黄忠、魏延、严颜、李严、马超等归顺以后,刘备手下人才多了,用人更宽裕了,没有必要把赵云这样的王牌拿出来使用,而是放在中枢做辅臣使用。但凡赵云出马,都是刘备集团陷入危机和用人捉襟见肘的时刻,所谓“好刚用在刀刃上”,这恰恰说明赵云是最被重用的。

赵云的才能、人品、格局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赢得了诸葛亮和刘氏父子的完全信任,其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不需要通过刷军功来体现存在感和价值。

赵云能够被封为顺平侯,且死后得谥,足以说明他是被重视和被重用的。陈寿的《三国志》把赵云与关张马黄并列,说明赵云在历史上是被重用的,《三国演义》则称“关张赵马黄”为五虎上将,说明在小说中他也是被重用的。那种贬低赵云功绩和地位的说法不值一驳。

三国演义中,赵云不受重用,是其能力不行还是出身不好呢?

三国演义中赵云不受重用,跟赵云的出身并无多大关系,张飞不也是屠户出身吗?能力上赵云属于武艺高强,但是缺乏领兵作战的才干,并且人缘不好,这是赵云不受重用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忠心耿耿的赵云打仗其实不行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封了五虎上将,但带兵打仗的将军只拜了四位,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唯独缺了五虎上将里面的赵云。

按理说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三国演义》《云别传》《资治通鉴》都提到过,长坂坡之战的时候,有人跟刘备说赵云向北逃走了,刘备坚定的回道:“子龙不会弃我而去。”

赵云是在刘备落魄的时候就投靠刘备的,可见刘备对赵云的忠心看的是很明白的。而且长坂坡之战赵云救了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可谓是功劳巨大,但是刘备依旧没有重用赵云,这里的问题就出在了赵云领兵打仗的能力上了。

关羽张飞不用多说,跟着刘备起兵大小战役无数次,马超是当初的群雄之一,打的曹操都快没办法了,还剩个黄忠,定军山一战斩杀名将夏侯渊,都是战功卓越。

赵云呢?只在汉中之战无关大局的情况下打了一场胜仗,虽然刘备事后称“子龙一身是胆”,但刘备很明白这场胜利对战局没有决定性影响,而且《三国志.赵云传》对赵云的这场胜仗也没有提及,唯一能找到的凭证还是在《云别传》里。

二、赵云能做好人却没有好人缘

刘备认可赵云,但并不喜欢赵云,按《云别传》的记载,刘备在平定益州之后,想把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土地分给手下的将领们,但是赵云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赵云认为天下未定,将士们不可求安,益州老百姓刚刚经历战乱,应该把土地归还他们,让人民安居乐业。

这件事刘备觉得赵云的理由充分,不好反驳便同意了,但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和老百姓想的不一样,刘备作为统治者肯定要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笼络手下的将领,这下可好,赵云是彻底把刘备得罪了,好人都让你赵云做了,我刘备就是坏蛋呀?

本来因为刘备想法可以得到土地豪宅的将领们,因为赵云的原因,什么也得不到了,心眼小的将领肯定也对赵云心生不满,你赵云可以高风亮节,难道我们拼死拼活的也就要和你一样的高风亮节?

这就属于同事关系没有处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不一定就是好的,这么多利益受损失的人能喜欢你赵云吗?这些人能让你在领导面前受到重用才怪了。

三、诸葛亮给的机会也没有抓住

诸葛亮是一直比较欣赏赵云的,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掌握蜀中大权,赵云相比以前受到了很大的重用,这主要是因为赵云就过阿斗的命,属于现在皇帝的红人,政治因素必须考虑在内,其次武将里面赵云比较听话,不像魏延那样的刺头,诸葛亮用起来顺手。

可惜当赵云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真正独挡一面的时候却打了败仗,作战失利,自己也被贬为镇军将军。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由此可见,赵云领兵作战确实不行,真重用了赵云,也没带来实际的效果。

总结:赵云死后,刘禅追封赵云为顺平侯,顺平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挺忠诚的,打仗什么的还是不太行,纵观赵云的一生军事生涯确实一般,加之刘备入川之后不合时宜的建议,人缘也不太好,所以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用,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赵云的喜爱。

三国演义中,赵云不受重用,是其能力不行还是出身不好呢?

第一次见到这个说法。说历史上赵云不受重用也就罢了。三国演义里五虎大将排第三,被塑造成完美战将的赵云,居然在题主看来不受重用?真的可笑。

首先,赵云在古城相会这一回正式跟随刘备后,待遇基本就和关张二人差不多了。

博望坡打夏侯惇,关张不服诸葛,赵云是主力。

当阳长坂坡,赵云负责保护两夫人和少主,张飞保护刘备,关羽先行向江夏求援。怎么看三人重要性也是相差无几。

诸葛亮过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之后,是赵云过来接应他。

打南郡,赵云取的南郡,顺便气了周瑜一把。

平定荆南四郡,赵云独引一军平定桂阳,张飞关羽分别取的武陵和长沙。怎么看对三人的任用也是并驾齐驱的。也许长沙有黄忠,关羽要加分一些,但总体都是一人一郡。

后来刘备去江东成亲,两个兄弟都不带,带的赵云。赵云还不受重用???

刘备入川之后,少主的安全是赵云负责。不是赵云,刘禅就被挟持到东吴当人质了。

后来赵云跟随诸葛亮入川,张飞独引一军入川,关羽留守荆州。可能这里有人觉得不重用,可历史上就是这么分配的。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改编,基本手法是“无中生有”,增加一些历史上没记载,但发生了又对历史走向没什么影响的事件,来丰富人物的性格。

汉中之战,赵云在汉水大破曹操,被称赞为一身都是胆。但总得来说,汉中之战黄忠的表现要更好一些,先后击败张郃,夏侯渊。

然而即便如此,演义里赵云依然位列五虎大将第三位。相比于三国志中关张马黄赵合传,关张马黄分别是前右左后将军,赵云同期只是翊军将军,并非重号。演义里无疑对他进行了拔高。

伐吴的时候,赵云因为之前进谏反对伐吴,所以必然不可能让他担任先锋。不过刘备还是把非常重要的接应任务交给了他。最终事实也证明,刘备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就是诸葛亮执政期间。南征,赵云基本都被当做独当一面的将领,杀金环三结,擒祝融夫人。北伐,赵云年过七十,依然作为全军先锋。不可谓不重用。

所以,说赵云在三国演义里不受重用,纯属无稽之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