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怎么死的?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其实从某种道理上来说,秦始皇未必非得让吕不韦死,只是想让吕不韦把手中的权力全都交出来。可是吕不韦这个人太拧了,遇到这种事情直接就使劲怼,怼来怼去,把自己的命也给怼没了。
一、是诡异的对话。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徒处蜀!其实关于吕不韦死之前看到的那封信就是这封信,这封信表面上看也没啥,无非就是几个问号,几个感叹号吗?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又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吕不韦在一边读来读去也读不懂什么意思,是不是?
并不是,在这里先简单讲一下这封信当中的内容:你对于秦国有什么恩情吗?秦国封你河南大片领地让你拥有十万户的粮食,除此之外还给你仲父的称号,你对于秦国有着什么亲情吗?
这些既然都没有,那就赶紧跑到蜀地去吧。
这句话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削除吕不韦所有的权利,然后把吕不韦赶到蜀地。
二、吕不韦的不服气。其实吕不韦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他的这两把刷子非常能刷东西。
大家也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有这样一本书籍《吕氏春秋》,而《吕氏春秋》足以成为百家争鸣当中的佼佼者,就源于吕不伟来了一个大杂烩。
我们会发现吕不韦有才气、有能力、有手段,对于秦国之前的皇帝也有恩情,所以才拥有当下的地位。
可是这个地位还没做几天呢,就被秦始皇指着鼻子骂:你对秦国有什么恩情吗?你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这样的权利呢?
这一下子吕不韦也受不了啊,一来二去也就嘎嘣脆了。
三、古代的奇怪政治哲学。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一点小延伸,这个延伸大家在电视剧在影视剧当中都有涉及,在此我们不多讲,只是简单的讲一讲。
我们会发现古代一个君王突然给一个臣子送了一个空壳子,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臣子自杀,然后把头颅放在空壳子里,对吗?
古代的时候皇帝突然给臣子一条白绳子,这又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臣子需要把绳子系在一个牢靠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头塞进去,对吗?
其实这就是属于古代的政治哲学,明面上看只是给你一个自由选择,你想咋地咋地,但实际上你只有死路一条。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呢?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吕不韦是怎么死的?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吕不韦是看到秦王嬴政的迁徙令之后,饮鸩而亡。
奇货可居吕不韦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完成了有一个富商到权臣的转变。当年吕不韦还是个商人的时候,他去邯郸街头卖货,看到了嬴政的父亲异人。当时的异人正在赵国为质子,异人是秦昭襄王二儿子安国君的孩子,他在众多的孩子里面年纪不上不下,母亲也不受宠,他也不受父亲的宠爱,因而安排到赵国做人质。
吕不韦了解到异人的情况之后,叹了一声此子“奇货可居”,回家找父亲商议此事,在得到父亲的认可之后随即去拜访异人,称能“大子之门”。异人被吕不韦说动,与吕不韦一拍即可,当即表示,如果能顺利继承王位,要与吕不韦共坐天下。
吕不韦变卖家产,到秦国去拜访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并说服华阳夫人的弟弟与姐姐,让她扶持异人,华阳夫人在被姐弟劝说又充分权衡之后,将异人过继到她的门下。并且使出绝招,一哭二闹求安国君立异人为嫡子,刻符作证。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太长,等到安国君即位时,安国君早已油尽灯枯。在位三天就撒手人寰,异人终于当上了秦王,封吕不韦为丞相,于此同时还把他封为文信侯,在河南分了吕不韦十万户作为吕不韦的食邑。吕不韦摇身一变,从富商变为一国丞相。
异人在位时间不长,三年就死了。自此吕不韦开始扶持13岁的嬴政。
祸乱宫闱异人去世之后,嬴政的母亲赵姬每日那是饥渴难耐,她原本是吕不韦的小妾,现在虽然贵为一国太后,但是她还是寂寞难耐。没事就约吕不韦进后宫“汇报下工作”,随着嬴政一天天长大,这吕不韦感觉自己在玩火。于是将门客嫪毐推荐给赵姬,自此赵姬与嫪毐夜夜笙歌,俩人一不小心,赵姬还为嫪毐生了俩孩子。本来养个男宠也没啥,生孩子过分点好歹也就算了,但是赵姬给予了嫪毐过多的权利,使得嫪毐发展为与吕不韦集团相当的另一个大的集团。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请他来决断。
随着秦王嬴政一天天长大,秦始皇九年,嬴政要举行加冠礼,自此之后就要亲政了,嫪毐不忍放弃这么大的权利,发动了宫闱政变。很快嫪毐被镇压,逃脱之后被捉回来车裂而死。秦王嬴政彻查此事,得知嫪毐的乱政也与吕不韦有关系。碍于吕不韦对于秦国的伟大功绩,他将吕不韦贬谪回河南老家颐养天年。并将他的母亲赵姬流放到外地。
吕不韦不知收敛,饮鸩而亡吕不韦被贬谪回河南老家之后,他并没有意思到自己是犯了错了,这属于秦王的大恩,留给他一命。回来之后,六国的使臣各种拜访,想挖吕不韦去别国为丞相。吕不韦虽未曾答应,但是他还是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门前访客络绎不绝。嬴政知道吕不韦的能力,怕他被挖走,于是给了他一封迁徙令: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看到之后,饮鸩而亡。
时针有话说吕不韦了解嬴政的脾气秉性,他看到这封迁徙令就好似秦王向他打出来的第一拳,他即使迁徙到目的地,没有因为舟车劳顿而死,也会被接下来的别的理由给搞死。弄不好还会波及子孙,祸及后代。
于是吕不韦选择了自杀,能留下他的尊严,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一但让秦王痛下杀心,那么他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生命了。
我是李时针的时针,感谢您的阅读。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吕不韦咋死的?瞅见这个问题,百分之八九十的小伙伴一准就认为,嗯,这还用问,还不是私生子的事。
如果您真要抱着这种看法,俺觉得,咱真有这个义务给您纠正一下,啥私生子不私生子的,压根就不会出现这个事。
好咱先把这事整明白了,然后在说题主的事,毕竟这事弄不明白,吕不韦被杀的事,咱也说不清楚。
吕不韦和秦始皇之间的关系咱读史的时候,要用心去读,去分析,去理解他说的,前后咱的联系,您要是囫囵吞枣的读下去,您也只能明白个一二三,更深层次的四五六,这就缺点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吕不韦这人首先是个商人,而且是个大商人,超级有钱。但咱古代历来就是个重农抑商的社会。
所以商人虽然恨有钱,但社会地位不高,因为大家伙都认为他们这波人,不劳而获,缺乏勤劳的本质。
商人是一手低进,另一手高出,这不就是不劳而获吗?所以就三字——瞧不上。就算您再有钱,丝绸这种衣服您也不能穿。
那么吕不韦这人心比天大,所以他就想着做一笔他人生当中最大的生意,将他所有的筹码都压在,守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身上。
咋说呢?异人这人不是很出彩,但他的身份就值得吕不韦堵上一把,因为异人是秦王安国君(押注在异人身上的时候,还不是)的儿子。
所以在赵国不受赵人待见的异人,这就成了吕不韦的座上宾。
这不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的,最后还把自己的老婆赵姬给搭上了,成了异人的老婆。
最后这赵姬就生下了嬴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史料说,这赵姬嫁给异人的时候,已经身怀有孕了,所以这嬴政应该是吕不韦的儿子。
是这样的吗?
拉大吧,秦始皇嬴政他就是异人秦庄王正儿八经的儿子,没那么多弯弯绕。
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俺先问大家伙一个问题,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他的智商在线吗?
就这问题,一问出来,估计大家伙都得乐,啥问题?毛病!异人的智商要是不在线,秦王这位子不管他怎么努力也轮不到他呀,毕竟异人的兄弟就有二十多个。
对喽!既然智商在线,那么问题来了。赵姬如果在异人之前就有了秦始皇,那么在异人的眼里,秦始皇就是不足月,既然不足月他难道不会产生怀疑?
要知道异人可不止有嬴政这一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叫做成蟜的儿子,立太子的时候,就不会有嬴政什么事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那万一,秦始皇的出生是超期呢?”
超期?你快拉倒吧,根据现代的医学,孩子要是超期妊娠,他就很难保住这孩子,就算是生下来,很大概率就不是个正常孩子,很可能智商有问题。
秦始皇可是伟大的人物,一辈子精力旺盛不说,压根就是个工作狂人,所以上面这事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那么结论就是赵姬先是吕不韦的老婆,后是异人的老婆,这说法可信,但接下来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不可信,这其实就是一个嫁接的说法,中间就存在着断层,这前因后果您没法给他连起来。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这不对呀!人家《史记》上可是明确记载了秦始皇就是吕不韦的儿子。”
你快拉倒吧,你这一准是没有把《史记》看完,人家《史记》中可是两种说法。
首先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已经很明白的告诉大家伙,秦始皇的的确确就是秦庄王异人的儿子。
可回头他就在《史记》中的《吕不韦列传》中又提到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
瞧见吗?前后有点矛盾,难道是司马迁错了?
司马迁没有错,他只是一个史料的整理和转述者,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他看到了什么,听到到了什么,就会如实的记录下来,因为他没法证实这个结论,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记录。
如果他能够从各个方面佐证了结果,他就会只做一种描述。
所以在看《史记》的时候,他有些地方是矛盾的,有人就拿这事来说司马迁的过错,不,俺觉得这才是一个史料记录的可贵之处。
能够证明的,他想办法去证明,不能够证明的,他如实记录。毕竟史料这东西,都是年代很远的事的。
所以《史记》没有错,司马迁没有错,错的是读这书的人,不细细的去想这事。
咱在说这吕不韦他这头,他可是把身家都压上了要堵一下。那么他是怎么知道这赵姬怀的就一定是个男孩?这五五开的概率可不好压,加上异人要是怀疑,这风险太大,不值当,一旦异人起了疑心,他要是做了秦王,他吕不韦只有被砍脑袋的结局。
您要知道,历史上的所有秦王,这都不是好糊弄的主,言而无信这几乎就成了他们的标配。
要知道异人成为秦王之后,才派人把赵姬接了回来,如果异人有怀疑,您觉的他会把赵姬接回来吗?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杀掉吕不韦呢?很简单,首先吕不韦不仅和赵姬的关系不清不楚,为了自己脱身,还给赵姬介绍了一个嫪毐,而且这嫪毐还给秦始皇弄了俩弟弟。
秦始皇这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知道了这事,直接就召集人马不仅夷了嫪毐三族,还把他俩来路不正的弟弟杀了。作为母亲的赵姬直接就被秦始皇给逐出了咸阳,落了个母子永不的相见的结果。
就为了他们母子和好如初,为这事进谏的大臣前前后后被处死了二十七个,而且还把尸首直接给挂到了宫墙之上,直到第二十八个谏臣茅焦才说服了秦始皇,将赵姬接回了咸阳。
就这结果,您就能感觉到秦始皇的愤怒,那么作为根源的吕不韦,您觉得有个好吗?
但结果却是,秦始皇将吕不韦给放了,仅仅是免掉了他的职务。
是秦始皇大发善心吗?显然不是,因为太多的宾客为吕不韦说情了。
这事到这可以说是结束了,但却在秦始皇的心里种了一个小小的种子,毕竟一个人的影响力太大,总会招来君主的猜忌,这很正常。
但吕不韦到了地方,依然很受欢迎,大家伙都来凑热闹迎接,这无疑让秦始皇杀他的心思又起了一成。
过了一年之后,各国诸侯来串门,大家伙来了都要问上一问吕不韦。
在秦始皇的眼里,这就是不知秦王而知吕不韦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个君王就不会让他持续下去。
一封信过去之后,吕不韦就知道自己该干嘛了,现在死的只是他一人,如果不死,死的可就不知道几何了。
当然这封信里边可没有提让吕不韦至少,只是表达了一下秦始皇的愤怒而已。
吕不韦是个明白人,所以他喝了毒酒自杀了。
那么这事结束了吗?没有!秦始皇下了《逐客书》要驱逐六国食客,这就是这事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当然这事在李斯的《谏逐客书》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其实吕不韦这事,就算是没有嫪毐,他也逃不过最终被免除官职,甚至被杀的命运。
因为秦始皇他需要的是一个听命与他的朝堂,而吕不韦却是一个能左右这个朝堂的人。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吕不韦是饮鸩自杀而死的,表面上看吕不韦之死是嫪毐事件的后续,实际上是因为吕不韦跟嬴政政见不和!嫪毐能跟赵太后通奸,完全是因为吕不韦从中操作;但是吕不韦的真正死因是他想采用《吕氏春秋》治理秦国,而嬴政想用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嬴政发现吕不韦的政治纲领无法改变后,剥夺了他的一切官职,让他回洛阳老家养老;吕不韦回了洛阳后大宴天下名士,继续宣扬他的政治纲领;嬴政担心吕不韦的影响力太大会动摇国本,于是勒令他全家迁往巴蜀;吕不韦惧怕嬴政诛杀他,于是当晚饮鸩毒而死!
吕不韦是一代奇人,他从商取得了巨大成功,可谓富可敌国;然后他由商业转战政界,先后辅助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政四代秦君,主宰秦国政权二十余年,击灭东周,击败六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秦国统一华夏奠定了一定基础!吕不韦失败的地方在于一个情字!为了加强政治同盟,他将爱妾赵姬送给嬴异人;赵姬寡居后两人共管秦国,还旧情复燃同榻而眠!吕不韦精力不能满足赵姬后,他又引荐嫪毐服侍赵姬,最终酿成秦国王室丑闻!
嬴政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天生王者,吕不韦想用他的思想影响嬴政,通过嬴政将他的治国理想实现!吕不韦聘请王绾、李斯等一帮名士编写了一部治国安邦的巨著《吕氏春秋》,并将此书交给嬴政点评!嬴政看了吕氏春秋后,没有作点评,他当着吕不韦的面诵读商君书!之后吕不韦又将吕氏春秋分章节悬挂在咸阳南市,邀请天下人来点评,并允诺能修改一字者得千金!嬴政则将商君的雕像树立在南市,秦人见了商君像莫不感怀!
最终嬴政凭借着他的王者气度,成功将吕不韦的主要门客王绾、李斯拉到他的阵营,又取得军旅世家蒙氏、王氏的支持!吕不韦不愿意改变他的治国理念,最终嬴政以嫪毐事件为由罢免了吕不韦,让他回洛阳养老!吕不韦钱多又豪爽,他大宴天下名士,不遗余力的宣传他的吕氏春秋,一时间洛阳人来人往,俨然成了一个学术中心!嬴政写信严厉斥责吕不韦太过张杨并勒令他全家迁往巴蜀,吕不韦以为嬴政要杀他,为了避免刑场受戮,吕不韦选择服毒自尽,也就是喝鸩酒而死!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司马迁写《史记》前后不一致,在《秦始皇本纪》中这样说: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在赵国做“质子”时见到了吕不韦的美姬,于是娶了,生下了秦始皇。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他有这样说: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这里说吕不韦有意而为之,将已经有身孕的赵姬献给子楚(秦庄襄王),生下了赵政(秦始皇)。这里直接说秦王嬴政就是吕不韦和赵姬的儿子,子楚被蒙在鼓里,吕不韦这是要图谋秦国的王位。
因此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嬴政的身份就是争论不休话题,这也是司马迁当时也考虑到不能澄清秦始皇的真实身份而做了这两种记载。(赵姬剧照)
吕不韦为什么封了食邑十万户?如何做上秦始皇的“仲父”?秦始皇的这封信主要讲吕不韦有什么功劳,被封食邑十万户;和秦国王室没有亲属关系,怎么能称“仲父”,直接击中了吕不韦的要害,其实吕不韦和家人迁徙到蜀地是变相的灭族,衡量得失之后,吕不韦自杀。
吕不韦是一个大商人,他结交作为赵国质子的子楚,先送500金给拮据的子楚花销,又送美人赵姬,而且还为他生下了儿子,使得子楚对吕不韦信任有加。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派王齮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想杀了质子子楚,又是吕不韦花费600金买通邯郸赵军把守城门的官员,让子楚逃亡到秦国大军之中,安然回国。赵姬和嬴政也在吕不韦的安排下躲过了赵国军队的搜捕,最终逃亡到秦国。
子楚回到秦国之后,又在吕不韦的操作之下当上了秦国的太子,秦孝文王去世之后,子楚即位为秦庄襄王。
综合以上来看,吕不韦是秦庄襄王即位的大功臣,因此秦庄襄王即位之后,立马封吕不韦为相国,封食邑河南雒阳十万户,算是投桃报李了。
秦庄襄王做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去世了,嬴政在自己母亲赵姬和吕不韦的操控之下顺利登上了王位。由于嬴政当时年龄还很小,于是尊称吕不韦为相国,号“仲父”,这是离不了吕不韦集团的支持啊!(吕不韦和秦王嬴政剧照)
一封信透漏了多少信息?根据记载,吕不韦是收到秦始皇写的亲笔信之后就服毒自杀了。到底秦始皇的书信中写了什么,吓得吕不韦马上就自杀了呐?《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很简略: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接到秦始皇的书信之后,立马就服毒自杀了。
秦始皇能够顺利掌权多亏了吕不韦的支持,但是功高盖主,秦始皇不得不防。同时,吕不韦和赵姬、嫪毐和赵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嫪毐和赵姬还生下了两个儿子。嫪毐试图起兵杀秦始皇,立自己和赵姬的儿子即位,反被秦始皇所杀。秦国朝野上下对秦始皇身份的质疑应该在私底下传的很厉害,秦始皇也担心秦国朝野上下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快会丢失王位、被杀。
嫪毐集团被消灭之后的一年零一个月,吕不韦被解除相权,回到自己的食邑生活。吕不韦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初时的门客就多达万人,解除相权之后,到吕不韦食邑拜访的官员、门客络绎不绝,这让秦始皇非常担心,于是写了一封短信给吕不韦。(秦王嬴政剧照)
与其是给吕不韦送信,倒不如说是嬴政信使率领军队围困吕不韦家族所在地。先是免了相国,这次要把食邑十万户收回,吕不韦成了彻彻底底的穷光蛋,如果秦始皇不动手,也有其他政敌出手消灭他的家族。思考再三,不如自杀,自己一死,秦王嬴政的心头大患也去除了。对秦王嬴政身份的质疑也会销声匿迹,试问有那个儿子下手杀死自己的父亲呐!
吕不韦自尽之后,准备迁往蜀地的吕不韦家人也就不再迁徙,已经迁徙往蜀地的嫪毐门客都被放回。吕不韦集团和嫪毐集团是秦国两大政治势力,牵连很广,为了稳定秦始皇还是采取了安抚措施,稳定人心。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和嫪毐,或者说秦始皇为什么要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势力,因为秦始皇亲政了,赢政13岁即王位,22岁亲政,在未亲政的9年间,都是赵太后的两位代理男人把持朝政,被称为仲父的吕不韦和称为假父的嫪毐,亲政后的赢政深知君主必须独制的政治法则,他又是刚烈严酷之人,所以结果只有一个,吕不韦和嫪毐必须退出最高权力层。
赢政,13岁即王位,22岁亲政,同年灭嫪毐,第2年罢吕不韦,25岁铲除吕不韦势力。当时的吕不韦和嫪毐都养着门客数千,朝中党羽遍布,宫廷卫士、京畿行政都有其人,是和秦王赢政并立的三大势力,嫪毐深知自己与太后淫乱宫闱,私通生子的罪行,大祸临头之下决定冒险一搏,在赢政到雍城举行冠礼之际,矫用太后的玉玺,征调卫卒,发动叛乱,成则让自己与太后私生子继王位,败则人头落地,结果嫪毐被赢政叮叮咣咣,三下五除二给剿灭了,嫪毐被夷三族。
西汉时期,益州地区曾有个不韦县,就是当年吕不韦宗族子弟迁徒于此得名。相比于嫪毐这个蠢货,吕不韦就隐忍很多,赢政在解决嫪毐这个毒瘤后,着手调查吕不韦,这是势在必行之事了,《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但由于吕不韦辅佐秦两位君主,身居高位10多年,领封邑十万户,门客、家奴数量庞大,在国际享有很高的声誉,盘根错节的关系更是数不胜数,直接拿下势必引起摩擦,于是将吕不韦免职,回到河南封地,史书记载“免相国吕不韦,文信侯就国河南”。
禹州市,吕不韦故里,有小吕乡,大吕村。在吕不韦看来,整日担心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虽然免职,没有权力,远离政治中心,但赢政仍称他为“文信侯”,看来自己名份还是被赢政所认可的,就国河南,也给自己留下面子,所以来到自己封地的吕不韦,立刻精神焕发,恢复了待人接物,门客、舍人都聚拢来,研究政治,讨论军事,在吕不韦集团看来,赢政还是太嫩了,吕相一定有政治命运的转机,只待契机。但远在咸阳的赢政可不这么看,回到河南的吕不韦宾客、谋士越来越多,其势力不减反增,史书形容,各国诸侯频繁派宾客使者拜候,往来车队相望于道。
图为洛阳偃师吕不韦墓,于90年代重修。这还了得,他吕不韦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勾结?叛乱?祸根?赢政的心情和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吕不韦这是在挑战他的底线,愤怒之下赐手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完全是质问的口气,你对秦有什么功劳,你与秦王有什么关系,还敢称仲父,食十万户,滚到巴蜀去吧!这是两人彻底撕开脸的一封信,吕不韦深知政治生涯永远到头,快60岁的老头徒迁巴蜀,这是要他命的做法,秦始皇意思很明确了,我要看着你死,如果不死就不算完,如果你死了族人迁徒巴蜀,才算终结,曾经多么心高气傲的吕不韦,却望了韬光养晦,落到此境,无从他选,最后为了保住族人,饮鸩自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