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学者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趣谈唐宋元明清认为:五代十国时期并不是沙陀人的天下,仅仅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权比较多罢了。
相比较而言,沙陀人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构建出四个政权来,其实力不可小觑。但整体来看,这四个政权相对短命,最短命的王朝连五年都没有顶过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五代十国时期有一部分区域是沙陀人的天下,而沙陀人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并没有将政权一直延续下来。
沙陀的突然崛起熟读整个历史,尤其是唐朝历史,很难找到与沙陀相关的详细历史记录。他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他们究竟是怎样繁衍,又是怎样没落,他们在历史当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们在历史当中又是否呈现出若干个转折点来?
就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国度,在五代十国时期大放异彩,眨眼之间掌控了多个国家的命运。史学家针对于沙陀国的崛起采用了很多语言描述,只不过这些语言很难形容突然崛起的沙陀人。
但真实情况是如此吗?未必。
唐朝不记载沙陀的原因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唐朝的历史文献记载当中,为何沙陀可有可无呢?
1.泱泱大国不屑于此。
在早些年间曾经读过一本书籍,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当中有一些战役明显一带而过,哪怕国内的史官也不屑于记载。
针对于此,走访了很多考古学家,也走访了很多历史学家,他们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结论:这些战役太小了,才几万人参与,史官也没有这个精力去记载。
没错,华夏地大物博,真正意义上体现就体现在这儿了。同时期的倭寇,可能他们一次战役就几十人、几百人,死伤一两个,就算的上非常大型的战役了。但对于整个明帝国来说,动辄几万人的战役似乎不值一提,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场更大的战役,绝大多数史官都被拎到那边去记载更大战役了,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去记载这样的小型战役。
同样的道理,当时的唐帝国正处在一个鼎盛状态,即便唐帝国后期落魄不堪,也没有对沙陀提起半点兴趣来。
2.沙陀的前身是西突厥。
沙陀和西突厥有着密切联系,从唐朝初期开始一直到唐朝灭亡,沙陀和西突厥早已秘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这个时候,对于整个唐朝来说,与其沙陀沙陀这样一个小小的族群,倒不如直接通过西突厥把所有的族群囊括其中。
并不是古代史官偷懒,也不是古代史官不严谨,实在没有办法。对于唐帝国而言,沙陀无疑就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这只小小的蚂蚁,实在是出工不出料的事情。
西突厥的兴衰史
如果我们详细窥探西突厥的国王、大将军,可能大家都非常陌生,但如果我们拿出突厥这样一个整体来看,很多人又都能够了解一二。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突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北方的梦魇。他们闲着没事就来劫掠一番,碰上帝国强盛的时候还能够及时反击。
可是如果帝国虚弱,没有办法顾及边疆时,倒霉的就是边疆的百姓和士兵了。
1.东西突厥的分裂。
从公元583年开始东、西突厥正式分裂,这个时候就有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之分。
我们先把东突厥放在一边,单纯的来看一看西突厥。西突厥的可汗开始了开疆扩土,当时的详细历史文献记载:西突厥的主要辐射区域已经达到了东到今山、西到西海的诸多部落。
2.西突厥的由盛到衰。
而西突厥在最强盛时期,竟然直接控制了丝绸之路,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唐帝国和西域地区往来的咽喉被控制住了。到后来,西突厥甚至控制了敦煌、里海这些极其边远的区域。
只不过,西突厥的兴盛并没有太长时间,从公元583年开始到公元657年截止,这基本上,是整个西突厥的兴衰史、存亡史。
因为在公元657年的时候,唐朝已经派大将军征讨西域,并且直接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
沙陀人的由来
1.沙陀人的演变。
西突厥最巅峰时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地区有一片沙丘。而那一片沙丘附近有着一伙居民,这一伙居民长久居住于此。
只不过得益于西突厥的庞大影响力,对于这一部落并没有详细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这一个部落也非常低调,低调到谁也不晓得的地步。
当然,沙陀人成名也和这一片区域有着密切联系,慢慢的从西突厥那边演变而来,再伴随着西突厥的陨落,沙陀人彻底成为了一个族群。
2.沙陀人的巅峰时刻。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为什么题主最开始的时候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呢?其实这句话并不严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代十国的确和沙陀有着紧密联系,因为五代十国当中沙陀人建立了四个政权。
这四个政权分别是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
沙陀人建立的四大政权在上文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沙陀人一共建立了四个政权,占据五代十国很大一部分比例。
这个比例是非常夸张的,因为一个小小的族群,一个小小的部落,竟然短时间内能够发扬光大,并且建立诸多政权,这就意味着这个部落必然有着极其强悍的战斗力。
后唐的建立
从公元923年一直到公元936年,这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它的存在时间仅有14年,没错,它就是后唐。
后唐是五代十国的沙陀族建立的,而且这=个封建王朝定都在洛京。可能我们第一次听说过这个词汇,根本不晓得洛京究竟代表了什么,在这里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下:洛京就是洛阳。
大家千万不要小瞧这个帝国,在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后唐是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而且这样一个版图在公元930年的时候,控制区域达到了最大。
1.后唐的中兴存在。
尽管现在咱们熟读唐宋元明清,好像很少会接触到后唐这样的专有词汇,但是后唐在当时那个年代,一直被认为是中兴大唐的存在。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后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唐帝国比肩了,意味着后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忽视了。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后唐除了版图最大之外,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多方面的实力都非常雄厚。
尽管后唐和唐帝国没有名义上的血缘联系,但是后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唐朝的法律法规。这样一种制度的继承要比血脉的继承更具有说服力,因为一个朝代延续到另一个朝代的时候,未必真的有血缘关系,但是制度沿袭下来,百姓们也会更加信服。
2.后唐的陨落。
有关后唐陨落的相关言论非常多的,古代史学家对于后唐这个帝国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描写。
针对于此,我们只简单的讲一讲:后唐是怎样陨落的就好。
公元936年11月的时候,后唐帝国大势已去,在这个关键敏感节点,末代皇帝自焚身亡。
后晋的兴衰史
相比较而言,后晋比后堂存在的时间更短,影响力更低,在存在的短时间里面,可作为的地方更少。
从公元936年一直截止到公元947年是后晋的全部,有两位皇帝。
而在后晋的兴衰史当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有趣:它是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当中为数不多的傀儡王朝。
那么,后晋和后唐有什么直接联系呢?答案还是有的。石敬瑭灭了后唐之后,又建立了后晋。
也就是说:后唐和后晋有一个紧密人物联系,这个人物就是石敬瑭。
在公元947年,契丹第三次想要南下,而这个时候后晋再也坚持不住了,只能举手投降。关于契丹族为什么三次南下,在之前的文章当中也有过详细解读。这个时候的契丹属于一个地盘野心比较大,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不具备的形态。
可即便如此,以契丹当时势如破竹的姿态剿灭一个后晋还是绰绰有余的。
后汉的兴衰史
如果按照大小个来排的话,后汉勉强能够跟上后唐,但是后汉相比较而言一直被甩在了后面。
因为后汉成立的时间极短,眨眼之间这个帝国就已经没了,后汉从公元947年成立到公元950年灭亡,前后经过的时间连五年都不到。
可即便如此,后汉也有其彪悍之处,那就是为数不多的中原政权。
大家也都知道,自古以来的中原政权要么是少数民族势力极其庞大,要么就是咱们华夏汉人建立。
而一个沙陀部落竟然能够建立中原政权,这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后汉最为鼎盛的时候,曾经占据了河南、山东以及山西、陕西部分区域,河北、湖北部分区域。
后汉从建立政权到政权灭亡的时间之短,成为了五代十国当中最短命的王朝。请注意,我们在叙述最短命王朝的时候没有之一。
北汉的兴衰史
北汉存在于公元951年,一直截止到公元979年,是五代十国当中最后一个政权。
而从北汉的发展史来看,北汉所控制的区域似乎不大,仅仅是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这样一个小的区域,能够存在如此多的时间,得益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
但是无论如何,北汉也没有办法忽视人少地狭的姿限制。在最开始北汉建立政权的时候,一共有27万户人,等到北汉帝国灭亡时,仅仅才有三万多户。
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与沙陀人的联系之前的时候听过一个商人讲过一句话非常有趣:只要能够站在风口上,猪都能够飞起来。
但是这句话多少有些夸张,只不过把这一部分夸张安排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的确如此。
1.得益于天时地利。
我们能够发现,最开始的沙陀王国建立,和沙陀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大关系,而这个时候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一个微妙的人物,他叫石敬瑭。当然,石敬瑭也是沙陀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石敬瑭的话,沙陀帝国想要短时间之内有所起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甭管是石敬瑭辅助了沙陀人,还是沙陀人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石敬瑭,双方之间相辅相成,终究是建立了两个帝国。
只不过,这两个帝国稍不留意间就已经被亡了国。
2.时势造英雄。
相比较而言,在乱世时期只要有人有粮,而且脑子不是特别的迂,想建立一个政权,似乎不是非常困难。
沙陀人战斗力非常彪悍,这一点不服不行。相对而言,集齐这几方面优势之后,建立一个短命的王朝似乎轻而易举。
但从整体来看,沙陀人建立的政权并没有长久的延续下去。
历史启示录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的确大放异彩,先后建立四个政权,但是建立四个政权并不意味着五代十国都在沙陀人的统一掌控之下。
只能说因缘际会之间,沙陀人建立的政权比较多,在当时那个年代话语权比较大罢了。
可如果因此得出沙陀人控制住了整个五代十国,是极不恰当的,也是极不正确的。
为什么有学者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为什么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五代十国,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十国。为什么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这种说法,个人认为是因为在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其中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建立的王朝,更有说法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也是沙陀人,所以会有学者会认为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沙陀人的来历沙陀族源于突厥别部,属同罗、仆骨部。突厥为唐击破,又转属薛延陀。七世纪中,唐太宗灭薛延陀,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因当地有沙碛,故称沙陀。沙陀本身是一个游牧民族本身没有记载史料的传统,唐代文献对他们的记载少之又少。因此沙陀人早期的历史一直模糊不清。直至唐末沙陀人迅速崛起于代北后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民族,镇压黄巢起义,争霸中原,左右唐室,最终沙陀人以区区几万人的小部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四个王朝政权。
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及历代帝王世系后唐:
晋王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因一目失明,凶悍敢战,又称“独眼龙”。沙陀人,唐朝末年因镇压黄巢义军有功被封晋王、河东节度使。为后唐的奠基者。因与后梁作战屡败,忧虑过度生背疽而死。终年53岁。
庄宗 李存勖(公元885年—926年),小名亚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长子,母曹氏。沙陀人,袭父晋王位后,建立后唐,称帝。在位4年,926年在兵变中被箭射死,终年42岁。
明宗 李嗣源(公元867年—933年),生于应州金城,沙陀人,无姓氏,李克用收其为养子时赐名李嗣源。926年佣兵入洛阳杀庄宗继位,是为明宗,在位8年,病中兵变受惊而死,终年66岁。
闵宗 李从厚(公元914年—934年),小字菩萨奴,生于晋阳,原封为宋王,镇守邺城。933年12月继明宗位,在位仅2个月,被明宗养子李从珂废黜缢杀,终年21岁。
废帝 李从珂(公元885年—936年)本姓王,小名阿三,生于镇州平山。出身低贱10岁时被李嗣源收为养子,赐名李从珂。相貌雄伟,骁勇善战,因战功封潞王。934年佣兵叛乱,杀李从厚继帝位,在位3年。936年石敬瑭引兵入洛阳时自焚而死。
后晋
高祖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沙陀人,在位7年,后晋开国皇帝。
出帝 石重贵(913年8月2日—974年7月10日)沙陀人,后晋高祖石敬瑭养子,后晋末代皇帝在位4年。
后汉
高祖 刘知远(公元895年—948年)晋阳人,沙陀人后汉开国皇帝,在位2年。
隐帝 刘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晋阳人,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子,母李皇后,后汉末代皇帝在位3年。
北汉
世祖 刘旻(公元895年—954年),原名刘崇太原人,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堂弟。后汉灭,他自立为帝,创建北汉政权。954年冬病逝。在位4年。
睿宗 刘钧(公元926年—968年),原名承均,世祖刘旻次子,刘旻病逝后刘钧向辽国同月被册立为帝,自称儿皇帝,968年7月病逝于太原,在位14年。
少主 刘继恩(公元935年—968年),刘钧养子,刘钧死后继位,在位仅2个月,即被郭无为杀死。
英武帝 刘继元(公元?—991年),睿宗刘钧养子,少主刘继恩同母异父弟。郭无为杀死少主刘继恩后,拥立刘继元为帝,即英武帝,北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11年。
为什么有学者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有点夸张。但是,沙陀人的势力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他们先后建立了四个沙陀王朝,在五代十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沙陀人内迁,建立割据势力沙陀人原是臣属于西突厥的一个部落,游牧于新疆准葛尔盆地一带。大唐征服突厥之后,沙陀人也成了大唐的臣民,并逐渐内迁。唐朝末年,沙陀人已内迁至河东节度使辖区(今山西中北部),并组建了英勇善战的沙陀军团。
唐懿宗时﹐沙陀首领朱邪赤心率骑兵帮助大唐镇压庞勋起义﹐被授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883年,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因平定黄巢起义之功被封为河东节度使。由此,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地区,并与占据汴梁的朱温争斗对峙。五代十国,建立政权的沙陀人都是李克用的子孙和部将。
沙陀四大王朝后唐。908年,李克用去世。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改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底,后唐灭梁,定都洛阳。后唐历三世四帝,国祚共十四年。
后晋。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他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后晋于947年被契丹所灭,一共经历了两帝,十二年。
后汉。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石敬瑭部将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京(今河南开封)。951年,后汉被后周取代,共历二帝,立国仅四年。
北汉。后汉灭亡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年号,史称北汉。北汉依附于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最后被北宋所灭。历四帝,共28年。
沙陀王朝历时长,疆域广历时长。五代梁、唐、晋、汉、周,从907年到960年,历时54年,而沙陀唐、晋、周三朝就建国29年,占据了五代的一半时间。如果从李克用唐末割据河东算起,到979年北汉灭亡,沙陀人势力遍及整个五代十国时期,而且是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
疆域广。五代都是占据着中原地区,疆域广、人口多,十国多是依附于五代。强盛时的后唐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
五代十国时虽然沙陀人建立了多个政权,但是他们内迁后历经上百年的汉化,已经接受并认同中原文化。沙陀人后唐明宗李嗣源就被认为是五代十国仅次于周世宗柴荣的明君,他除宦官、任贤能,倡节俭、修水利,关心民间疾苦,给百姓带来了短暂的安定。
为什么有学者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这也不尽然,五代十国中、后唐李克用父子、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有沙陀血统。但后梁太祖朱温、后周皇帝郭威、世宗柴荣皆汉人,某些学者所说,五代十国皆沙陀人的天下,不大准确,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为什么有学者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简单的了解一下两个概念:五代十国和沙陀人。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末年,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开始,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直至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结束的这一历史时期,共计53年。
与这五个朝代同时并立的汉文化圈里还有十几个国家,比较有名的有十个:吴(杨行密)、南唐(李昪)、吴越(钱镠)、楚(马殷)、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南汉(刘龑)、荆南(高季兴)、闵(王审知)、北汉(刘崇),因此十国是个统称。
上个图,一目了然。
虽然看起来国家众多,但核心还是五代。
因为他们占领的是泛中原地区,农业,文化,科技都非常发达,人口也相对集中的多,可以视作整个唐末中华大地的核心地区。因此在朱温建立后梁后,十国中很多的政权都采用了后梁的年号,也就是名义上服从后梁的统治,正是这个道理。
至于沙陀族,原是西突厥其中的一支,本名处月,居于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因境内有大沙漠,故称之为沙陀。贞观之时,纳入大唐统治。后来被回鹘和吐蕃袭扰,投靠吐蕃。
公元808年由部落首领朱邪尽忠和他的儿子朱邪执宜率领,三万沙陀部众正式踏上了东归之路。朱邪执宜带领幸存的族人历尽坎坷,终于到达了灵州塞(今宁夏吴忠)。唐朝感念沙陀人的不易,特在盐州(今陕西定边)设阴山都督府,朱邪执宜担任第一任兵马使。
沙陀人东归至最终定居晋地路线
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唐懿宗封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为大同军节度使,并赐他皇姓,名国昌。他是晋王李克用的父亲,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祖父。
从此沙陀人一步步登上唐末的历史舞台,搅动天下风云,成就皇图霸业。
从李克用南下剿灭黄巢开始,唐末五代十国有四朝皆为沙陀人创立:李存勖建后唐,石敬瑭建后晋,刘知远建后汉,刘崇建北汉。这四位都是正儿八经的沙陀人,并且全是马上皇帝。
后唐庄宗李存勖
其中作为天下核心的五代,沙陀人独占三朝:后唐,后晋和后汉,并且后唐是五代疆域最为广阔的朝代。
因此讲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什么有学者说,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古老的民族,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别的民族留下了一笔,那么沙陀族就是留下了一幅画。(汉族另当别论)在五代十国时期连续建立了四个政权,五代十国时期是沙陀族的天下虽然夸张了点,但也不是海口。原因具体如下。
沙陀人
1.沙陀族的起源说起沙陀族,可能很少人会知道,但是说起五代十国时期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大家就知道了,这对有名的父子就是沙陀人。沙陀人因为镇压庞勋起义而拥有了唐朝的国姓,镇压黄巢起义成为唐朝的左右臂。沙陀人后来以河东为基地开始争霸中原,并且唐朝一度靠沙陀军队脱离危险,最终沙陀人靠自己的力量在五代时期建立了封建王朝。这么厉害的民族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史书记载:
《新唐书 沙陀传》“ 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
《文献通考·四裔考》“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
《新五代史 唐本纪第四》“庄宗(后唐庄宗)光圣神阂孝皇帝,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为姓。”
从三部史书记载都可以指出沙陀族是西突厥的处月部落,在《新五代史》中则更加明确沙陀本来自号朱邪,只是发展到后世,又自号为沙陀,而以朱邪为其姓氏。我们可以知道了沙陀是西突厥下面的处月部落朱邪部。后来改成沙陀,沙陀的起源就是朱邪部。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李克用沙陀族人,本性朱邪,因功被唐朝皇帝赐国姓李。其父朱邪赤心。
2.沙陀人建立的政权后唐: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这是沙陀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前后共十四年。
后晋:公元936年,石敬塘称帝,建立后晋。石敬塘是沙陀人,唐朝中和三年,石敬塘祖辈跟随朱邪氏从灵武入付唐朝。其父名桌披鸡,曾跟随李克用和李存勖,战功卓著,石敬塘是他的二儿子,跟随唐明宗李嗣源。唐末帝李从珂不容他,石敬塘只好勾结契丹灭唐。但是石敬塘死后,契丹却开始侵占中原,最后灭了后晋。真是成也契丹,败也契丹。
后汉: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是石敬塘的得力将领,祖上也是沙陀人,契丹祸乱中原时,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把契丹赶出了中原。
北汉:北汉是沙陀人建立的一个小国,建立者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郭威进京称帝后,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北汉在势单力孤下,只好投降,北汉灭亡,自此沙陀的政权历史结束。从中也可以发现,五代大部分时期都是沙陀人在主导,而且都是自己人,比如李嗣源的部下石敬塘,石敬塘的部下刘知远,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历史真的是有趣的很啊。
梁唐晋汉周沙陀族占了中间三个,而且都是原本自己的部下。至于一个北汉皇帝也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沙陀族直到北汉灭亡,已经快不行了。渐渐消失在汉族的同化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