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罪惟录》中记载:“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到底是谁想让郕王死?

趣谈答案:弟弟喝粥很高兴,这个描述充其量是史官对于明英宗的客观拍马屁,真实情况之下,明英宗是绝对不会高兴的。

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关系

在回答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需要点名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那个人物就是朱祁镇。

在明朝历史上,朱祁镇有着两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明朝的第六任皇帝,第二重身份是明朝的第八轮皇帝。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会好奇,这个人既是明朝的第六轮皇帝,又是明朝的第八轮皇帝,那么第6轮和第8轮之间那一轮究竟是谁来当皇帝呢?

没错,他就是非常有名的朱祁钰。

朱祁镇有一个弟弟叫朱祁钰,从辈分上来看的话,朱祁钰这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当上皇帝,因为他不是长子,长子是自己的哥哥,朱祁镇。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朱祁钰应该是老老实实当一个藩王,当一个王爷,然后孤独终老对不对?

但万事都不是绝对的,朱祁镇出现了意外,而且是很大的意外。

土木堡之变伴随着数万的明朝精英陨落,与此同时朱祁镇也被俘虏到了关外地区。

而这个时候,整个明帝国能够说道上话,短时间之内的除了朱祁钰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人。

朱祁钰的野心

在明朝对应的史记当中能够找到这样的记录,朱祁钰没有任何野心,也压根不想当皇帝。

之前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位非常有名的相声艺人,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野心和欲望往往是伴随着自己的身份地位的提升而不断提升的。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朱祁钰短时间之内没有野心并不代表长久没有野心,而朱祁钰长久的野心总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彻底爆发。

朱祁镇被俘了,朱祁钰当了皇帝之后,朱祁钰也越来越喜欢这个皇位,以至于自己的哥哥再次回到帝都,朱祁钰反而没有任何表示,依旧牢牢的坐在皇位上。

所以在这个时间阶段里面,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关系就已经闹崩了,而且两个人势不两立。

所以,朱祁钰不能喝粥时,朱祁镇没有笑出声来,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最近,《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引发了大明热。

我是三少,我来说说郕王朱祁钰之死。

土木堡之变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钰,还是朱祁钰。

土木堡,是一个城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坐落在居庸关至大同的长城一线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

1449年的夏天,在这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土木堡之变。

这一战,明英宗朱祁镇亲自挂帅。

应该说,明英宗并不是很英明!作为一场战争的首领,明英宗缺乏对战事的基本把控,出现了重大指挥失误。整个战事,几乎都是在王振的蛊惑或者挟持下进行的。

最后,明英宗被俘,战死的大臣大约52人,战死的官兵约10万人。

从此,明朝开始由繁荣,走向了衰落。

而明英宗在离开北京时,做了两件事。

一是把北京托付给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管理,二是把自己年幼的儿子立为了皇太子。

皇太子之变

当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北京后,加上瓦剌一直在咄咄逼人,百官震撼!

有百姓沿街叫喊:皇上让蛮子给绑走了!皇上让蛮子给绑走了!皇上让蛮子给绑走了!

京城里算是翻了天了!

所有人都像坐进了开了凉水的浴缸,身心俱冷。京城人人自危,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有的大臣准备把子女送往南京。

1449年九月,朱祁钰在各位大臣的拥护下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不足为政。朱祁钰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也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大臣们都希望朱祁钰能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

其实,朱祁钰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皇帝,他本身也没有这个野心。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被朝廷的大臣推上去的。

也许,每个人自身的弱点是深藏着的,没有到那个时候,自己也不知道。

当了皇帝的朱祁钰,在高高的皇帝宝座上,却迷恋起皇权来。这个从天而降的皇帝宝座,他坐得实在是太舒服了,他想一直坐下去,更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坐下去。

于是,他废除了侄儿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过,朱见济第二年却不幸夭折了,这给皇帝十分沉重的打击。

手足情之变

在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首领也先,发现自己好像捞不到什么好处了,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机会求和。

可是,这时候的朱祁钰,却十分不愿意接哥哥回来!

因为自己的皇位原本是哥哥的!

哥哥如果不回来,他这个皇帝当得心安理得。哥哥回来之后,皇位谁坐呢?

还是在大臣的建议下,朱祁钰很不情愿的迎回了明英宗,即现在的太上皇朱祁镇,并将朱祁镇软禁在了南宫。

为了防止朝廷有人越过高墙与太上皇联系,朱祁钰命人砍了南宫的树木,对南宫严加监视。

朱祁镇在南宫软禁了7年,这7年当中发生了很多事。最大的事情是朱祁钰废除了本来是朱祁镇儿子的皇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朱祁钰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哥哥明英宗,还说得过去。

但是,他把朱见深的太子位也废了,许多大臣就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

朱祁钰不是朱元璋,他不会为了巩固皇位大开杀戒。所以,他的这把椅子坐的不稳。

当朱祁钰的皇太子儿子朱见济不幸夭折后,他备受打击。

1457年正月,皇帝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关于皇储的问题再次摆到了桌面上,众臣议论纷纷。

正月十七夜,爆发夺门之变。清晨,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再次成为大明的皇帝。

当朱祁钰听说后,只说了一句:"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这句“挺好的”,除了深深的无奈,还有几分真实的感受。

也许,当皇帝对于朱祁钰来说,当得太辛苦,太纠结,太累了。

朱祁钰之死

明英宗的手段,就是真正朱家皇帝的手段。他复位之后,逮捕了一批大臣,包括于谦。并废除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了西内永安宫。

两三天之后,明英宗在朝堂上对大臣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

当时,所有的大臣都沉默不语!

沉默就是最好的语言,从复位的第一天开始,明英宗已经开始为这次夺门之变出手了。

明英宗最恨的人,不是大臣,而是夺了他皇位的朱祁钰!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

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这个恶人,活着都是皇室的耻辱!

一个月后的二月十七日癸丑,朱祁钰死去,按亲王的礼义,葬在北京西山。

朱祁钰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明英宗怎么可能让一个恶人葬入大明帝王的陵寝呢?

不久,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

鬼的谋逆之罪!!!

你都成为也先的阶下囚了,朱祁钰算得上受命于危难之间。如果朱祁钰心狠一些,一刀把回北京的明英宗给杀了,哪里有后来的这么多事?!

三少说:

有人说,朱祁钰死的不明不白?!

哪里不明白了?

除了哥哥明英宗,谁会对一个重病的“恶人”下手呢?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古今中外,皇室的手足相残不绝于史。明英宗与明代宗虽是兄弟,不过两人相处起来,更像是友商,当面和气,暗地里却相互算计。

明英宗朱祁镇是正牌皇帝,原本只用待在京城就行,但他经不起太监的煽动,亲自跑去战场前线,结果酿成“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天子也被拐到大草原。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按常规惯例,应该由太子朱见深继位,但太子年幼,于国不利。于谦为了延续大明江山,力排众议,奏请太后,将朱祁钰扶上皇位。朱祁钰登上皇位后,重用于谦,并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得以转危为安。

蒙古俘获了明英宗,原以为奇货可居,可以向明朝索取利益。不曾想到,明朝坚持抗战,导致蒙古除了最开始索取一点甜头,后面再无好处,明英宗对于他们也就成了无用的“摆设”。

由于明朝与蒙古持续的战争状态,原来的双边贸易也不复存在,这就让经济上依赖内地的蒙古部落损失不小。蒙古首领也先逐渐意识到,继续与明朝争斗下去,弊大于利,于是便萌生将明英宗送回的想法。

明英宗毕竟曾是大明的皇帝,对于他被俘,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觉得是奇耻大辱,希望他能尽快回归。但是,此时的皇帝朱祁钰却不这么想,因为明英宗对天下臣民依旧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旦回来,朱祁钰自己的合法性就存疑,因此,在他内心深处,倒希望明英宗像宋朝的徽、钦二帝,永远回不来。

景泰元年,经过几次磋商,明英宗还是回到大明,不过没有往日的风光,连礼仪都一减再减。朱祁钰在东安门内迎接明英宗,他行拜见礼,明英宗答拜,两人还握着手,哭泣着,相互推让良久。很明显,这是一场例行公事的表演秀,一切都是逢场作戏。

仪式完毕,朱祁钰将明英宗送入南宫,厚重的宫门关闭,此后整整七年,明英宗再也没有跨出宫门半步。对于这位兄长,朱祁钰极为冷漠,为了避免出现复辟而采取严密的监视措施。

景泰七年底,朱祁钰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连元旦贺礼也无法参加。石亨等大臣知道消息后,觉得朱祁钰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们联合一些明英宗旧臣,在景泰八年初发动“夺门之变”。病榻上的朱祁钰,自知行将就木,听说兄长复位,倒还有些释然,毕竟皇位没有落入他人之手。

正月二十一日,明英宗颁布复位诏书于天下,宣布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受够了软禁的明英宗,在诏书中大骂朱祁钰,否定他的一切;接着,又以太后的名义发布制谕,宣布废“景泰僭子仍为郕王。”

从皇位跌落下来的朱祁钰,被迁移到西内居住,生母吴太后复号宣庙贤妃,废后汪氏仍为郕王妃。

朱祁钰迁到西内,病情曾一度好转,但不久又恶化,很快便一命呜呼,享年二十九岁。当时就有传说,朱祁钰是被宦官蒋安用帛勒死的,至于蒋安是奉明英宗的密令,还是投英宗所好,就不得而知。不管朱祁钰具体死因是什么,明英宗都摆脱不了最大嫌疑人的身份,因为:

一、两个人为了皇位,没少算计对方。朱祁钰上位后,不仅软禁朱祁镇,甚至连朱祁镇所立太子朱见深也废除。这种为了皇位的私心,昭然若揭。

同理,朱祁镇东山再起后,一方面为了报仇,另一方面为了坐稳皇位,朱祁钰的下场自然不会好到哪去。人不狠,坐不稳,万一朱祁钰病情好转,再来个反“夺门之变”,明英宗就彻底完了。

二、朱祁钰去世,明英宗是最大获益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神器只能定于一樽。只有朱祁钰去世,他的影响力才会彻底消失,那些望风梯荣的大臣才会彻底屈服于明英宗。

从明英宗赐给朱祁钰的谥号“戾”来看,他对朱祁钰可谓恨之入骨。按照谥法,“不悔前过曰戾”,“戾”字又有乖张、罪恶、暴行的含义。死了都如此恨,活着岂不要“寝其皮,食其肉”?

秋媚说:朱祁钰有没有私心?肯定有,毕竟想当皇帝是人之常情,但他功劳是主要的,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大明王朝,安定了天下人心。朱见深继位后,为朱祁钰平反,并认可他往日的功业。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很有意思,双方轮流做皇帝,弟弟没有搞死哥哥,最后是哥哥搞死了弟弟,就在朱祁钰复辟后一个月,朱祁钰就病死啦,不用说一定是朱祁镇下的手!

朱祁镇有理由痛恨朱祁钰这个弟弟,明英宗朱祁镇因为是长子,所以朱瞻基死后,他顺理成章当皇帝,在任期间,他宠信太监王振,王振怂恿英宗亲征瓦剌,结果英宗率领大军北征中了也先的圈套,在土木堡明军大败,英宗被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就有意思了,皇帝被俘虏,国不能一日无君啊,作为英宗弟弟的朱祁钰白白捡了个天大的便宜,被大家推举做皇帝,为代宗,代宗就是临时替代一下嘛,可朱祁钰却不这么想,好不容易碰上这么大运气做了皇帝,那就一直做下去。至于迎接哥哥回来的事,朱祁钰压根就不想,最后哥哥病死在草原就更好了,免得回来夺回皇位。所以众大臣要求他赶紧接哥哥回来,老是在草原也不是个事啊,事关朝廷脸面啊!可朱祁钰就是不搭理,丢在脑后不管,实在熬不过大家的劝求,就随便派了个人去也先那里交涉,结果派出的人居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也先放了英宗,英宗终于在被俘虏一年后回到了京城。

经历人生跌宕起伏的英宗已经是个人精了,回到京城后对弟弟表示自己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你随便打发我住就行了,能活着就好,我就当个天天礼佛的宅男就行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客气话罢了,就是为了安抚好弟弟。朱祁钰可不同了,哥哥回来,自己的皇位就危险了,明面上不能杀了哥哥,那就暗地里打击哥哥。先把哥哥给软禁在南宫,不准哥哥踏出一步,怕哥哥逃跑,把所有南宫围墙边的树都砍了,英宗就开始了长达7年的囚徒一般的软禁生活。平时吃的是残羹剩饭,还靠自己的老婆钱皇后做针线活卖点钱,才能填饱肚子,朱祁钰就想虐待哥哥,最好饿死算了。有好几次朱祁钰都想栽赃哥哥,以便杀了哥哥,可英宗好运气都一一躲过去了,草原的俘虏生活都扛过去了,这软禁生活算个鸟啊,英宗就是顽强的挺过了7年。

风水轮流转,到了景泰8年,朱祁钰唯一的儿子竟然病死了,至于怎么死的谁也不知道了,朱祁钰也因儿子的死悲痛欲绝,大病了一场,这时的大臣们就蠢蠢欲动了,眼看代宗死了儿子,又生病了,这个靠山不行了,赶紧找另一个靠山,就想到了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于是在文武官员的帮助下,英宗成功复辟重新做皇帝。当时的朱祁钰听到哥哥复辟知道大势已去,自己也无可奈何了!按照道理,哥哥复辟了,身为弟弟的朱祁钰没有皇帝的负担,就应该可以好好的治病疗伤了吧,身体总会变好的!英宗当然也是很关心弟弟的病情,内心是盼望弟弟早点死,自己的龙椅就坐的最稳当了!朱祁镇假装同情去看望弟弟,发现弟弟慢慢在恢复,也对大臣们说“弟弟能吃粥了,自己很开心”,英宗表面一套兄弟情深,背地里却不让御医继续为弟弟治病,连服侍的人一个也没有,一个月后,朱祁钰就暴毙而亡。朱祁钰死的突然,也许是英宗暗地里派人下毒,或者直接干死弟弟,反正朱祁钰是活不长久,皇权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皇家无亲情,历来如此!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太宗朱祁钰之间有太多的纠缠,从他们俩的母亲开始就纠缠不断了,朱祁钰的皇位是从朱祁镇手里接过来的,而朱祁镇又从朱祁钰手里抢了回来。“朱祁镇听说生病后的弟弟朱祁钰能喝粥了很高兴”,不知这个段子是从哪里找来的,但就算朱祁镇高兴,也应该是装出来的。

朱祁镇夺位的时候朱祁钰已经病重,他复位一个月,朱祁钰便离奇暴毙。对此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但是没人敢明说,说白了朱祁钰就是政治的牺牲品,他不得不死。

土木堡战役,朱祁镇被俘,朱祁钰即位

土木堡战役中,明英宗朱祁镇带领大约20万明军,抵御蒙古太师也先的入侵。然而由于明英宗和亲信太监王振的瞎指挥,最终致使数十万明军反被3万蒙古军所围歼,此战中,明英宗也不幸被俘。于谦为了顾全大局,扶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稳定局势。朱祁钰登上皇位之后,努力的将明朝治理好,励精图治,弥补土木堡战役的亏损,做皇帝越久心里就越不安因为他怕朱祁镇回来他就要退位。于是朱祁钰还废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心里还是藏了一块心病。

夺门之变,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复位

后来,当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朱祁钰果真并没有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还将他软禁在南宫十年这十年间朱祁镇也并没有什么动作,只是在安稳度日。公元1457年,朱祁钰病重,立谁为储君成了大问题,朱祁钰没有子嗣,所以立储之事一直被拖。于谦是想要上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就在于谦等人决定上谏的前一天晚上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扶持下发动政变,于谦知道后为了顾全大局也没有阻止,就这样,朱祁镇成功复位。

一月之后,朱祁钰暴毙

朱祁镇复位之后,杀了于谦,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软禁了朱祁钰,一月之后,朱祁钰去世。

关于朱祁钰之死,也是说法不同。

根据陆𬬩的《病逸漫记》记载:

“景泰帝之崩,为宦者蒋安以帛勒死。”

这个说法是当时朱祁钰的病情已经好转了,但是朱祁镇害怕朱祁钰以后会像自己一样反抗,所以就派太监蒋安把他勒死了。这个说法可能真实一点,因为在查继佐的《罪惟录》也提到过:

“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另一种说法是被毒死的。史料中记载,在夺门之变之后的清晨朱祁钰还要洗漱去上朝,说明朱祁钰的病情确实有好转了,如果继续治疗加上好好照料,绝对不至于一个月就去世了,说明朱祁钰不是自然死亡。而且朱祁镇说过:“弟弟好矣,吃粥矣。”根据这句话,有人就觉得朱祁镇可能是要往粥里下毒毒死朱祁钰,这种说法在史料里面并没有记载,可能只是人们的猜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朱祁钰确实已经好转了,他的暴毙不是自然死亡。

朱祁钰的死只是政治上的牺牲,皇位已经易主,朱祁钰的存在只会给那些有心之人钻空子,这对明朝的政局是很不利的,所以他必须死。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弟弟好矣,吃粥矣。”明英宗朱祁镇是高兴弟弟的病好转吗?其实话里暗藏玄机,不少大臣听完后脖子后面凉嗖嗖的……这句话为朱祁钰暴毙埋下伏笔,留下迷团。朱祁镇“秀肌肉”丢了皇位

明朝皇帝都很奇葩,明英宗朱祁镇执政时,明朝处在"全盛之天下"时期,可他偏偏听宦官王振的话,带50万明军去秀肌肉,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小弟瓦剌。结果,被不懂军事的王振一通瞎指挥,50万明军被3万瓦剌军打得落花流水,堂堂的大明朝皇帝成了俘虏。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但于谦等大臣没有让太子朱见深即位,而是支持下他的弟弟朱祁钰当了景泰帝。

弟弟关了哥哥七年

瓦剌一看明朝又有了新皇帝,朱祁镇成了弃子,留下只多一个酒馕饭袋,干脆把把他送回明朝添乱吧。

朱祁镇一回家,大明朝廷一下有了两个皇帝,兄弟两个表面上“互拉双手泪涕沾襟”,心里各怀鬼胎,毕竟一山难容二虎,谁都不想放弃当皇帝机会。简单的会面后,朱祁钰便把哥哥封了个太上皇,让他住在南宫。然而南宫的防御措施比监狱还来严密,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锦衣卫严密看管,南宫大门的铜锁被灌铅无法打开,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南宫的墙边的树木全部了砍掉了,防止大臣爬树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这一锁就是七年多。

之后,朱祁钰又做了一件过分的事,废了朱祁镇儿子的太子位,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但没想到的是朱见济没有当太子的命,没多久病死了,朱祁钰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

哥哥重夺皇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由于没有立储,谁来继位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正月十六内宫传出口谕,朱祁钰龙体见好,准备好好休息一晚上,第二天登大殿聚群臣商议立储问题。

“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

然而朱祁钰没想到的是,这一晚是不平凡的一晚,他再也登不上大殿,坐不成龙椅了,这天晚上爆发了夺门之变。

武清侯石亨看到朱祁钰整天疾病缠身,觉得命不会长久了,他便联络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听说生病的朱祁钰准备研究立储的事,觉得事情不能再拖了,正月十七凌晨,石亨、徐有贞带了一千多人将封死的南宫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高呼:"请陛下登位。"然后将朱祁镇搀上车子,拉到了早朝的奉天殿。

早朝时分,文武百官上朝面君,抬头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皇帝变成了朱祁镇,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只能拜贺。

朱祁钰还没出宫就听到皇帝升殿的钟声,一头雾水。这时一个太监急匆匆赶来报信:"太上皇复辟了"。朱祁钰淡淡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支持朱祁钰的大臣全部被治罪

朱祁镇以牙还牙,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当年支持朱祁钰当皇帝的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被以谋反罪砍头,其他臣子有的被关入大牢,有的被流放边疆。

朱祁镇重新登基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这些支持复辟的大臣皆默然不语,各怀心思,特别是石亨、张辄、许彬、徐有贞,还有太监曹吉祥等主谋,心里直打鼓,如果朱祁钰的病真的好了,会不会也来个夺权复辟,如果真那样,被砍头的会是谁呢?入大狱的是谁?被流放的又是谁呢?

一个月后,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钰死去。君臣终于松了口气,但朱祁钰是怎么死的呢?

朱祁钰死因众说纷纭

正月时朱祁钰身体已经康复,为何一个月后会暴亡呢?《英宗实录》记载,朱祁钰身体虚弱,又被朱祁镇重新夺权,儿子也死了,心里郁闷,病情加重,不治而亡。

但也有朱祁钰是被杀死的记载。

明朝陆釴写的《病逸漫记》记载:“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明朝查继佐在《罪惟录》中也提到过:“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但勒死朱祁钰是谁下的命令,是明英宗,还是石亨,还是太监曹吉祥,没有确切记载。

  乾隆十四年(1769 年),清高宗弘历为景泰陵立碑题辞,题辞中说朱祁钰“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他认为朱祁钰是被杀死的。不过清朝人经常以黑明朝皇帝为娱乐,朱祁钰到底是怎么死的,成了千古迷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