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以至曹操逃走,曹操一死匡扶汉室不是更容易了吗?
趣谈答案:曹操一死,整个蜀汉也就完犊子了。
曹操死后曹魏的反应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一旦曹操死后,整个曹魏会作何反应?
如果曹操死后,整个曹魏直接把城门打开,所有的人手拉着手过来投降,并且跪在地上,希望刘备能够统领他们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太现实呢?
而真实的历史上,攻城略地从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除了把这些地方攻占下来,还需要做一点,那就是攻占他们的民心。
如果他们的心压根就不顺从你,就不臣服你的话,你再怎么折腾也没有用。
所以一旦当蜀汉去击溃曹魏的时候,尤其是蜀汉把曹操灭掉的时候,蜀汉将会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曹魏的大量反扑。
要知道曹操尽管死了,并不是说曹魏就没有人了,曹操之外还有曹操的兄弟,曹操的姐妹,曹操的父母以及曹操的孩子。
这些通通都是大问题,而这些大问题蜀汉压根就没有任何应对策略。
东吴的作壁上观然后有一个更加微妙的问题,曹操最终走向华容道,诸葛亮随便一想就能够想得出来,难道东吴这么多人才他们想不出来吗?
答案是这些人也能够想出来,只不过这些人不敢冒这个风险,换句话来说,他们早就看到了杀害曹操所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
东吴更倾向于把曹操一直往蜀汉这边赶,赶到蜀汉的居住地,然后蜀汉把曹操杀掉,趁着曹魏和蜀汉进行争夺的时候,直接赚取大量利益。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但是没有想到东吴的这一点小心思全都被诸葛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已经想好了对策。
曹操的反应最开始的时候曹操还是非常慌张的,认为今天必死无疑,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见到头顶上那把刀落下,想了想便明白了,他们这是都不敢杀我呀,于是便有了曹操的三次大笑。
而最后一次曹操见到关羽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是诸葛亮送给自己的一个人情,毕竟关羽当初在自己那边和自己关系比较熟,把这个人情牌关羽放到自己面前,日后也会牢记这个人情。
当然按照三国演义的历史发展来看的话,这个人情最终是还了。当东吴用一些计谋伤害关羽,并且把关羽的头颅送到曹魏那边的时候,曹操进行了厚葬。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以至曹操逃走,曹操一死匡扶汉室不是更容易了吗?
这个问题不确切,应该是罗贯中为什么让诸葛亮安排关羽守华容道,以至于让曹操逃走,为何不让张飞守华容道直接把曹操杀死,杀死曹操匡扶汉室不就容易了吗?
主要原因是,如果张飞守华容道,他一定会把曹操杀死。如果真把曹操杀死了,张飞无所谓、诸葛亮也无所谓,关键是罗贯中老先生没法跟曹操交代,更没法跟历史交代。
罗贯中先生安排关羽守华容道,并要求关羽把曹操放走,本想是给关羽留下个把柄,同时显示诸葛亮神机妙算,并期望因此让关羽跟诸葛亮缓和关系,让关羽心服口服。
但事与愿违,关羽不买诸葛亮的帐,到了到了关羽也没有服气过孔明,二人的关系最终也根本没有融洽起来。
虽然罗贯中老先生自欺欺人地让关羽彻底服了孔明,二人关系好得不得了,其实这就是图了个热闹。
豹眼一直想把这一类的故事想象的合理合情,可总也说服不了自己。在码字的时候,码着码着就掉进历史的深沟里去了。
但豹眼还是很佩服罗贯中老先生的智慧,能把关羽的义薄云天和孔明的智谋绝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虚构了华容道这么一个经典的故事,的确不是一般的脑洞,不服还真不行。
从罗贯中个人经历来看,他也是“图王有志”之人,不要仅仅把他看作是一个小说家,只会在纸上谈兵。其实,罗贯中先生当年跟随张士诚参加反元起义,不仅有想法,而且有智谋。遗憾的是老先生没有遇到刘备这样的明主,以至于失望至极而离开。
这或许是老先生把所有的智慧,全部用在诸葛亮身上的原因吧,与其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不如说诸葛亮就是罗贯中的代言人。
但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因为张士诚不听罗贯中等众人“缓称王”的建议,令罗贯中老先生失望离开。
罗贯中力捧的刘备也恰恰是自立为汉中王,导致了关羽的彻底失望,暴露了刘备匡扶汉室就是一个幌子的惊天阴谋。关羽一怒之下,发动了襄樊之战,与刘备彻底决裂。
此时,关羽心想幸好没有在华容道斩杀了曹操,否则,老曹就冤枉死了。
罗贯中没有明确交代,但这是不是关羽不杀曹操,让其逃走的另一条理由呢?
因为罗贯中投靠了张士诚,与朱元璋作对,成为了死敌。在朱元璋登基称帝后,罗贯中无奈地放弃了读书出仕的想法,转而一门心思写起了小说。把所有的智慧、想法,都倾注到了他的著作中,尽情演绎自己的理想抱负。
罗贯中先生是不是也后悔当初跟随张士诚,而没有跟随朱元璋呢?
本以为张士诚是根金条,不想却是一块烂黄铜;没想到朱元璋一个讨饭的,却是真龙天子。
如果把刘备看做张士诚,把曹操看做朱元璋,那么,关羽、诸葛亮是不是就是罗贯中的影子呢?
这个倒是很有意思的问题,豹眼也突然脑洞大开,有了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感觉。
如果这么去看华容道的故事,是不是也很有趣呢?
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以至曹操逃走,曹操一死匡扶汉室不是更容易了吗?
诸葛亮让关羽去守华容道,是为了关羽还曹操当年收留之情,当时诸葛亮夜观天象,算出曹操不会命绝于此 ,所以就派关羽还了这个人情。
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以至曹操逃走,曹操一死匡扶汉室不是更容易了吗?
关云长义释曹操,乃是《三国演义》中作者虚构的桥段,意在设计惊险场面,吸引读者!真正的历史上根本沒有这回事!真正的史实是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若诸葛亮智算华容,派他人杀了曹操,则历史必将重新改写!很可能是蜀灭魏!!!正因为不是这个结局,因此必须叫曹操遇难而不死,又为了歌颂云长知恩图报,所以作者特意安排关云长守华容捉放曹操一段故事!以其收到故事情节叠彩纷呈的效果!
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以至曹操逃走,曹操一死匡扶汉室不是更容易了吗?
只有放走曹操才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要是曹操死了,北方必大乱。孙权一家做大,那时刘备就没希望称帝了,其必败无疑。
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以至曹操逃走,曹操一死匡扶汉室不是更容易了吗?
如若换作他人,定斩曹操于华容道,刚刚才稳定北方必然大乱,更兼钱粮军力远超自己的东吴携胜利之势早已对天下虎视眈眈,岂能放任刘备问鼎北方,凭刘备当时的实力万不可与东吴一决高下,与其这样不如形成三足鼎立之局势,静待时机,在图良策。
热爱历史 你我畅聊 我是读史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