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刘邦鸿门宴你还去不去?

趣谈答案:如果把我带到刘邦的身份和地位去鸿门宴,打死我也不去。正是因为打死我也不去,所以我成不了刘邦。

哪有那么义正言辞?

这个问题乍一想,很多人都可以拍拍胸脯的保证,肯定要去啊,如果不去的话自己就会怎么怎么样,如果不去的话就没有汉天下了。

而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如果自己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被杀头,与其如此还不如今天去呢,去搏一个生机。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先天的,我们的骨子里就有、血脉里也有叫:趋利避害。几乎有超过9成的人会为了短暂的利益而丧失长久的考量,因为他们在短时间之内察觉到自己有危险,所以他们必须做出对应的举动来。

历朝历代鸿门宴多了去了,可以说几乎每一次王朝的更迭,几乎每一次封建王朝皇帝的替换都会有着与之对等的若干鸿门宴。

而这些鸿门宴之所以没过流传下来,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去,他们连去的胆量都没有,包括你我也包括那个他。

开启上帝视角

我们把当时的情况看一下,是一个怎样的状态之下刘邦去赴鸿门宴的呢?

项羽那一方有40万军队,自己这一方有10万军队,也就是4:1的概率。

项羽的那一方处在一个时刻准备进攻的状态,而刘邦这一方处在一个时刻警备防守和逃命的状态。

项羽那一方的楚军的战斗力,几乎达到了刘邦这一方军队战斗力的两倍以上。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整个推翻秦王朝的所有大型战役当中,项羽几乎是所有战役的主力。

再加上项羽本身的威名,本身的威望,以及项羽军团所占有的绝对性优势,可以说项羽想要把刘邦整支军团包围或者击溃,那就跟玩儿似的。

顺便说一句,刘邦在楚汉之争前出现了一个军队的大爆发:原先就有那么1万人、2万人突然之间变成了10万人,因为刘邦动了点手脚,他接纳了秦王的军队。

这就要了亲命了,最起码能够印证一点:刘邦的军队人心不齐,而且人心浮动。

我该怎么办?

首先我承认刘邦很优秀、非常优秀,如果他不优秀的话,他也当不了汉朝的第一代天子。

但是如果把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的身份代替到刘邦的那个角色,我敢打赌,绝大多数人都不敢去鸿门宴。

因为去了鸿门宴有很大概率今天就会死,如果不去鸿门宴的话,有很大概率今天能够活。

而更多的人只会去看今天的这个大概率,而不会去考虑长久的打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考虑未来5年、未来7年、未来20年、50年之后是怎么样子的,那天下早就乱了套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如果你是刘邦鸿门宴你还去不去?

肯定得去喽,不然项羽四十万大军打来,刘邦将受灭顶之灾,哪里敢不去。

虽然,刘邦赴“鸿门宴”风险很大,那也别忘了,刘邦是项羽的兄弟,刘邦了解项羽身上的贵族义气,刘邦懂怎样骗项羽。像项羽这种大英雄,身上藏着“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所以刘邦一见项羽便嘀哩呱啦地乱编一通,刘邦的话是乱编的,可刘邦说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几句话就把项羽忽悠得忘乎所以了。

再说了刘邦这里,还有张良在呢,那张良也曾是项羽的生死同盟,张良很了解项羽,知道只要刘邦肯去,骗个项羽是不成问题的。

有张良同意刘邦去赴“鸿门宴”,刘邦的腰更硬了,胆当然也就更肥了。

刘邦是足智多谋大英雄,他也是枪林弹雨里滚爬出来的,什么生死没经历过。怎么会因为怕死,而犯大错误?

如果你是刘邦鸿门宴你还去不去?

刘邦、张良都是千古流芳的杰出人物,去鸿门宴存在危险性,出不出刘邦集团协心层肯定认真研究了,最终还是参加鸿门宴了,不去不行,不去项羽就会出兵消灭刘邦集团,项羽当时40万军队,乘着巨鹿之战得胜的余威,打败刘邦10万军队是没有问题的。

像我们的智谋、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等方方面面肯定没有刘邦、张良之人有水平,如果不去,肯定是没出路的。去了,示弱,说好话解释明白,凭借刘邦和项羽老相识,刘邦和项羽都是楚人,都是楚怀王属下,刘邦军和项羽军夲是一家,看在这些层关系还能避免互相兼并,内讧的,还存在出路的。

如果你是刘邦鸿门宴你还去不去?

对于去不去赴鸿门宴这个问题,其实看似有选择,实际上并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要我是刘邦的话肯定会去,而且是必须要去,为什么呢?

其一,刘邦跟项羽的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当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很显然,刘邦是绝对打不过项羽的,再加上项羽作战勇猛,当时击败了章邯和王离,威震天下。就算刘邦的兵力和项羽旗鼓相当,也绝对打不过项羽,更何况如今悬殊30万,刘邦就更没胜算了。

只要刘邦不去赴宴,那就意味着承认故意在函谷关安排军队阻挡项羽的入关,向项羽宣告想要在关中称王。那么此时项羽的举动只要一个,率领40万大军直奔霸上,消灭刘邦,而此时的刘邦也只有死路一条。

其二,鸿门宴原本就是刘邦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羽准备攻打刘邦这本是楚营内部的事情,但为何被刘邦知道了呢?其实在于项伯亲自把这一消息透露给了张良,而张良作为刘邦的谋臣,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啊。于是张良在和刘邦的配合下,好说歹说终于说服了项伯,让他回到楚营之后帮刘邦斡旋。

由于刘邦允诺项伯日后结为儿女亲家,因此项伯就在项羽面前拼命说刘邦的好话,终于把项羽说得心软了,决定暂时不攻打刘邦,改为宴会测试一下刘邦。这对于刘邦来说真是莫大的一个转机,只要项羽不出兵攻打他,他就可以利用宴会这个机会好好的向项羽表忠心示弱,让项羽心软改变主意,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毕竟对于项羽妇人之仁的这个性格,刘邦是很了解的。

其三,有项伯作为内线帮衬。由于已经完全争取到了项伯的支持,那么刘邦赴宴就安心多了。因为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在楚营的地位很高,仅次于项羽,所以要是他愿意暗中帮助的话,最起码刘邦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事实确实如此,当范增安排项庄假借舞剑的机会刺杀刘邦的时候,项伯挺身而出护刘邦周全,才让刘邦有惊无险。

其四,背后有强大的团队支持。刘邦赴宴并不是只身一人前往,而是从核心团中中精挑细选了张良和樊哙随同前往,并且在前一晚就做好了周密的安排。当刘邦为自己辩解了之后,又让樊哙入场,说了一堆关于刘邦的好话,关于他怎么仁义,忠诚之类的,以达到进一步消除项羽的怒气。当刘邦借上厕所开溜的时候,这时张良开始发挥作用,负责最后关头的周旋,转移项羽和范增的注意力,好让刘邦逃走赢得时间,最终刘邦有惊无险的回到了汉营。

如果你是刘邦鸿门宴你还去不去?

当然去了,刘邦很清楚项羽性格直率,刚腹自用,给了项羽所有担心的问题答案。项羽不是一个政治家,无法预想未来的政治格局。所以自然不会杀他

如果你是刘邦鸿门宴你还去不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