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侍寝都有哪些规矩?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古代侍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样繁琐,简而言之只有一条规矩,那就是千方百计让皇帝舒服。
事件回顾说也惭愧,尽管皇帝作为一国的天子,可是也要行百姓所行的事情,比如吃喝拉撒睡和某些生理需求这些一样都不能落下,而且某些程度之上,皇帝似乎要比普通人更加繁琐的处理这件事情。
皇帝贵为天子,似乎做什么事情都要与普通人有很大的差异性,最重要的一点便在于妃子事情。普通人能娶三四个老婆似乎已经是一件很开心、很荣耀的事情了,可对于皇帝而言,三四个哪够?最起码得百十个、成千个,当然上万个可能就有一些夸张了。
正常情况下,皇帝是不会主动选择让哪一位女子陪自己玩小游戏的,毕竟后宫女子这么多,选这个不选那个或者选那个不选这个自然会得罪很多人,迫于无奈皇帝想了一个极其巧妙的办法:翻牌子。
翻到谁是谁,大家都别慌,也别着急,也别插队。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每当皇帝晚上需要做一些小游戏或者有某些方面的需求的时候,便会让太监把一大堆牌子拿过来打乱顺序就如同扑克牌一样,随便的打乱顺序之后由皇帝取出一张牌子,取到谁就是谁,然后有这个女子当天晚上负责皇帝的一切。
没错,这就是事实从明朝开始,因为一些小意外的发生,对于妃子侍寝有了更为严格的约束,比如只能侍寝固定的时间段,固定时间段之后就必须让太监把她抬走,这样做是为了保卫皇帝的安全。
所以我们就能经常能够看到清朝的一些电视剧里面妃子在被要求与皇帝玩小游戏的时候,往往会提前把衣服脱掉,然后泡在水池子里面洗一个热水澡,洗完澡之后直接让太监用被子裹着她,扔到皇帝的床榻上,玩一些小游戏之后再直接裹着被子扔回来。
为什么如此繁琐或者如此羞耻的事情呢?原因很简单,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一旦出点事情谁都承担不起,既然这样就得从方方面面保证皇帝的安全,怎样保证皇帝的安全呢?
在服侍皇帝之前洗一个澡,既干净也能够让皇帝更加舒服一些,与此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女人身上不会携带某些武器,不携带武器的话就会降低皇帝的危险性。
当然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规矩以及一些通俗易懂的规矩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见到皇帝之后应该怎么办,该怎样服侍皇帝,服侍皇帝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办?说一些什么话或者用一些什么技巧,让皇帝更加舒服,这些没有必要进行详细解说,如果要进行详细解说的话,八成这个问题也回答不出来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古代嫔妃侍寝都有哪些规矩?
古代皇权社会,皇帝后嗣血脉乃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事,因而从侍寝人选到侍寝流程均有相关制度,皇宫中甚至专门有部门负责此事。此外,古代极为重视纲常伦理,皇宫之中尤为如此,历朝历代嫔妃侍寝,“礼”均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分量。
侍寝人选,清朝以前皇帝随心所欲,清朝时期首创翻牌子古代,除了少数帝王之外,大部分帝王的后宫都极为庞大,更有甚者多达数千上万人,如此庞大的后宫规模,要挑选侍寝嫔妃乃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与清朝的翻牌子制度不同的是,清朝以前有不少皇帝都玩出了新花样。
1、轮流侍寝。这是一种较为公平的侍寝制度,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按照位分的高低,前半月由低到高轮流侍寝,下半月由高到低进行侍寝,位分最高的皇后可以在十五、十六两天独占。不过,这种方式虽然看似公平,但却因限制太过严格,因而少有皇帝会遵守。
2、羊车望幸。这是晋武帝司马炎发明的一种方法,也就是用羊车载着自己在后宫的小路上漫无目的游荡,羊车停在谁的门前,便由谁来侍寝。这种方式在南北朝时期广为流传,南朝宋文帝也曾采用这种方式。
△羊车望幸
3、锉角媒人。这是唐玄宗发明的一种方法,他每天将嫔妃集中在一起,然后让他们投骰子,投中者中最优胜者,便由其当夜侍寝。而在私下里,宦官将这种骰子称为锉角媒人。
4、蝶幸之法。春秋季节,唐玄宗会令后宫女子们在门前栽花,玄宗自己则追着蝴蝶游走,蝴蝶落在谁的门前,当晚便留宿在该嫔妃处。不过,自从杨贵妃入宫之后,由于她独宠后宫,以上两种方式便都不用了。
5、风流箭。这是唐敬宗发明的一种方式,以皮竹做弓,纸做箭,纸中间密贮龙麝末香。嫔妃们聚集在一起,唐敬宗射出一箭,中箭者不仅毫无痛楚,且浓香触体,并由被射中的嫔妃侍寝。
6、挂灯笼。这是明朝的规定,每当天色渐黑时,嫔妃们便会在所住宫门之前,挂起两只红纱灯笼。皇帝选择到某处留宿之后,该宫门上的灯笼便会被卸下来,表示皇帝已经选定了侍寝的妃子。于是,负责巡夜的内监,便会传令各宫卸灯寝息。
7、翻牌子。这是清朝特有的方式,后宫每个嫔妃都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太会初步拟定一个名单,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
以上便是古代帝王选择侍寝嫔妃的方式,总体来说清朝以前的皇帝大多随心所欲,这导致很多嫔妃入宫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宠幸,甚至连皇帝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而清朝的翻牌子却能有效避免这一点,毕竟司礼监会根据侍寝记载率先选择一定的范围。
侍寝流程:“礼”占据着较重地位,限制普遍较为严格在侍寝流程方面,清朝可谓独具一格。清朝以前通常是由皇帝到嫔妃住处过夜,而清朝时期则是由敬事房太监将侍寝的嫔妃抬到皇帝寝宫。此外,即使是夫妻之事,皇宫中同样有着诸多限制。
1、侍寝之前铺宫焚香。皇帝在第一次临幸嫔妃的住所时,要进行铺宫。也就是由宦官将房间装饰一新,而负责侍寝的妃子也要穿戴一新。这其实与民间结婚时装饰新房(洞房)一样,作为嫔妃或许享受不到民间的结婚礼仪,但必要的流程还是要的。焚香则是指皇帝临幸之前,要在宫内进行焚香,使得房内香气扑鼻(崇祯时禁用)。
△这种妃子居于内侧是绝无可能出现的
2、侍寝之时规矩繁多。古代将夫妻房事称为“周公之礼”,而在尤为注重礼制的皇宫中,这种制度体现的就尤为明显了。例如钻龙床,要求嫔妃必须从皇帝脚下爬入,而不允许像普通百姓那样掀开被子钻进去,退出时也必须再从床尾倒着退出。再如睡觉方位,古代规定女子睡觉必须睡于外侧,一来防止丈夫从床上掉下去,二来方便女子下床服侍丈夫。又如天地人伦,要求皇帝必须在上,嫔妃必须在下,且不可随意触碰皇帝身体,以及禁声、限时(清朝)等等规定,总之规矩限制极多。
△钻龙床
3、侍寝之后必要措施。正如前文所说,皇嗣血脉乃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因此古代皇宫中专门有部门负责管理此事。侍寝完毕之后,通常有专门人员负责记录侍寝的人员、时间等信息,方便以后嫔妃怀孕时进行核对。如果皇帝不打算让嫔妃怀孕,也会有专门人员采取避孕措施,避免皇帝随意留下龙种。而在清朝,更是规定完事之后必须将嫔妃送回去,禁止嫔妃在皇帝寝宫过夜。
△清朝嫔妃被禁止留宿于皇帝寝宫
总之,在古代皇权社会,作为关乎皇嗣血脉的头等大事,后宫嫔妃侍寝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清朝之前皇帝大多还能随心所欲,清朝时期限制尤为严格,而这也是清朝少有皇帝沉迷女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代嫔妃侍寝都有哪些规矩?
侍寝,就是古代皇宫中嫔妃们侍候帝王睡觉。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经之路。既然后宫嫔妃这么多,那么嫔妃侍寝怎么办,如何雨露均沾呢。古代肯定有嫔妃侍寝规矩制度,后宫嫔妃进御侍寝之事,是内廷管理的要务之一,明清时期有专门的部门敬事房管理嫔妃侍寝事宜。
一、侍寝嫔妃人选确定方法
清朝的翻牌子。这个大家都在影视剧里面应该看到,这个方法是清代创立的,清朝皇帝每晚用膳之后,太监会将刻有嫔妃的绿木牌端上来,皇帝如果对那个妃子有兴趣,就会将那个妃子的牌子扣过来,敬事房总管随后便去安排侍寝的事宜。
在清代以前的皇帝确定嫔妃侍寝人选的比较随心所欲了,千奇百怪的方法。比如周代时,嫔妃和帝王侍寝同床的顺序,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初一到十五,宠幸的对象由地位较低的开始进行到地位较高的;而后半月则正好相反,是由地位高的逐渐安排到地位低的。
晋武帝羊车选寝妃,西晋武帝司马炎后期生活腐朽、奢侈无度。后宫的美女达一万以上。他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因为每天不知选谁侍寝才好,就以羊拉御车,羊在哪个妃子住的房前停下,他就与那个妃子饮酒作乐,并就寝于该妃之室。
唐代的皇帝就比较会玩了,选侍寝嫔妃的方法五花八门。唐开元年间,皇帝不耐烦为择妃侍寝而费神,就让嫔妃们掷骰子来定待寝者。风流天子李隆基的“蝶幸”法,明皇让嫔妃们在头上插满鲜花,然后将亲自捉来的蝴蝶放飞,蝴蝶停在谁的头上,谁就能得到明皇的侍寝,还有令嫔妃掷金钱以赌嫔妃的“投钱赌寝”法;嫔妃们竞相扑捉流萤,以先得萤虫者受幸的“萤幸”法;唐敬宗的“风流箭中”法,竹皮做弓,纸做箭,纸中间密贮龙麝末香,后宫妃嫔们站在一起,敬宗搭箭一射,中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夜中侍寝。
明代后宫,每日天渐黑时,嫔妃所住的宫门前,都挂起两只红纱笼灯。皇帝临幸某宫,则该宫门上的灯卸下来,表示皇帝已选定寝宿的地方。于是负责巡街的宦官,传令其他各宫均卸灯寝息。失意的嫔妃们只得灭掉希求宠幸的红纱笼,明晚再重新挂上。
二、具体的嫔妃侍寝流程规定
清代的侍寝规矩限制最多,就具体来说一下清代的嫔妃侍寝流程及规定。
侍寝之前:由敬事房通知被翻牌子的侍寝嫔妃,嫔嫔进行洗浴准备工作,洗浴好的妃嫔需要赤身裸体的躺进被子里,裸体这一点是为了皇帝的安全着想,然后由太监们抬到皇帝的寝床上。
侍寝中:包裹中的妃嫔从皇帝脚底徐徐钻入,同时侍寝的过程不能发出声音。侍寝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妃嫔不能侍寝太长的时间,有太监们在外面全程守着。一旦完事的时间过长,敬事房总管就在门外催促,高唱:“是时候了”,如果皇帝不应,就再催直至皇帝将妃子送出。完事之后,妃子必须面对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往后挪步,这叫“却行”。清代的嫔妃侍寝不能留夜,完事之后又由太监扛回到自己的寝宫。
侍寝之后:随侍的太监要问明皇帝,是否允许侍寝的妃嫔怀孕。如果皇上说“留住”,记档太监就会详细地记录年月日,作为日后受胎的证据;如果皇帝表示不要,则对妃嫔立即施行必要的避孕措施。
总之,古代皇帝侍寝,作为关乎皇家血脉的重要事情,后宫嫔妃侍寝有着居多的规定,清代之前皇帝还是能随心所欲一点,清朝时期侍寝制度尤为严格,当然这也是清朝少有皇帝沉迷女色原因之一吧。
古代嫔妃侍寝都有哪些规矩?
每个朝代侍寝制度略有不同,但嫔妃们面对的情况基本一致——大家都拥有一个男人,他美丑不论,必须好好伺候,否则全家性命难保,伺候好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所以后宫女子无论想不想争宠,当皇帝召唤你的时候,你都得侍寝。汉朝时期,出现了“召幸”制度,皇帝怎么能知道,谁长什么样,又怎么根据审美分配宠爱呢?
其实在周朝,是根据身份不同来分配同房的次数,身份越高,分到的次数越多,这样诞下的皇子也长幼有序,尊卑不乱,皇后更容易生下皇位继承人。到了唐朝,实际上又延续了周朝的做法,根据身份地位分配。
对于侍寝制度,历朝历代都有变革,都不尽相同,但清朝是变化最大的,清朝出现了电视剧中著名的“绿头牌”,也就是“翻牌子”这是清朝特有的。
其他朝代皇帝还是有很大的随心所欲的权力,爱宠幸谁就宠幸谁,想起谁就是谁,很多长相低调点的嫔妃,可能就被皇帝给忘了,“翻牌子”在清朝皇帝看来是善举,是雨露均沾的表现,这样就不会冷落了某位嫔妃,也不至于让皇帝心血来潮去宠幸一个妃子,半路上又折回去看另外一个妃子,对皇帝也是一种纪律约束。
《清宫遗闻》里记载着后妃侍寝的流程——
皇后侍寝的话需要敬事房记载日期,妃子侍寝比较复杂,首先需要敬事房太监将刻有妃子名字的绿头牌,按照位份摆放好,这个牌子也叫膳牌。
不过如果皇帝用膳后,叫“去”,众位嫔妃小主就可以散去了,这表示皇帝要单独睡书房,不临幸任何嫔妃了。如果取一个绿头牌翻转过来,被翻到牌子的就准备侍寝。
翻牌子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电视剧中演的牌子背面朝上,皇帝像抓阄一样翻牌子是不对的,其实是有字的一面朝上,皇帝扣过来才是“翻牌子”。
第二步是沐浴更衣,由太监等人抬到皇上的龙床上去,而且被抬上龙床时也必须一丝不挂,要用被子裹起来然后由太监抬到皇上的龙床上去,而且要从皇上露出龙足的地方进去,才算是正式侍寝。
这个规矩,源于嘉靖朝,嘉靖因为太变态,差点被几个宫女合伙勒死,从此他就得了疑心病,怀疑妃子都想害他,所以妃子侍寝就必须“抬龙床”了,防止携带凶器。
第三步是太监“叫去”,太监跟公鸡一样准时打鸣,到底就扯着尖嗓子叫,这叫“催钟“,侍寝跟午夜惊魂一样,怪不得清朝妃子不容易怀孕,是精神压力太大的缘故。
第四步是太监问皇帝留不留,皇帝说留,代表他心里认这个妃子,有资格生下他的孩子;如果说不留,太监就按压妃子腰部的某个部位,就可以让孩子没希望生下来,说来还是比较残忍的。
无论如何侍寝制度对古代的妃子而言,也并非是幸事,每天被禁足,又要承受精神压力,说实话也是生不如死的,所以在古代当什么也不能当妃子,没有了人身自由,没有自由爱某个人的权力,即使享尽荣华富贵,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生命了无生趣。
古代嫔妃侍寝都有哪些规矩?
古代宫廷里的美女太多了,这些美女在一起就会发生争斗,而这个时候,皇上就要跟这些美女分等级了,差别还是相当大的。妃子侍寝规矩还是挺多的,
第一点, 必须不能紧张,否则惹得皇帝高兴,下面就不好收场了,比如说安陵容就是因为太过于紧张让皇帝不爽了,后面就基本上没有得到宠幸,
第二点, 就是皇帝会翻牌子,这样避免只宠幸一个妃子,皇帝有后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了。
第三点, 被选中事情的妃子是由太监抬到皇帝面前的,说白了还是害怕有刺客混进来,而被太监抬着去见皇上首先要检查这个妃子身上有没有利器,妃子光溜溜的去见皇上自然没有任何机会的利器了,有了这样的规矩,皇帝就安全多了,
第四点, 小结一下,这些规矩虽然看起来比较奇葩,但是主要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毕竟皇帝是权力的象征,很多人都会觊觎皇帝的宝座,万一因为一个妃子翻船,那损失就太大了。
古代嫔妃侍寝都有哪些规矩?
古代嫔妃侍寝有什么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后宫也不例外。那么,今天就听我聊聊古后宫侍寝制度吧。
不要想歪了,这是严肃的历史问题。
正式开始之前,先破除一个谣言。在影视剧和一些自媒体作品中,清朝后妃是要脱光了裹着被子送到皇帝寝宫的。其实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只是因为描述的画面过于香艳而流毒甚广。
中国古代的宫廷规矩,大多源于周代。周代时中国人建立起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一个周朝来说,周王就是太阳,而后妃们就是月亮。日月交合的状态是,太阳每天都是一个样,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月亮越大,所代表的的嫔妃地位越高。所以,周王床上的女子,前半月地位逐级提高,后半月地位逐级降低。
据《礼记》记载的周代后妃制度是:“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位世妇、八十一御妻。”仔细一算,后妃总共就是126人,地位越高,受到召幸的机会就越大。因为月亮圆缺的概率差不多,而地位低的女子却人很多,以人数最多的御妻来说,如果一个月有两次机会,那么要轮40个月才能等到一次,三年多啊!
到了汉朝,皇帝召幸制度出现重大变革,因为霍光出现了。霍光把自己6岁的外孙女上官嫁给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希望能够产下为霍家服务的皇帝。霍光不允许刘弗陵去别的嫔妃住处居住,更不许召幸。为了最大限度防范风险,霍光规定宫中女子不许穿开裆裤,还给宫女们安装了非常复杂的裤腰带。
因为霍光的亲切关怀,刘弗陵在位13年,死的时候才21岁,一个孩子都没有留下。而在位7年,22岁去世的汉惠帝刘盈,却生了6个儿子和若干女儿。
看起来,后宫的事情,还是要皇帝亲自管,要不然编制庞大的生娃机构,居然效率低到几十年产量为零。
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极其好色,选秀女一次就上来5000多人,魏元帝和吴末帝的宫女,也一并拉来充实后宫。因为美女太多挑花了眼,司马炎决定坐羊车,羊停在那里就临幸那里的人。有个聪明的妃子将竹叶插在房门边,把盐汁浸洒于门前空地上,因此获得了多次被临幸的机会。这就是“羊车望幸”的故事。
羊车望幸的事情告诉我们,照顾好皇帝的司机很重要,哪怕它只是几只羊。
唐朝时,后宫制度继续健全。后宫女子按地位高低依次排序依次是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为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为正二品);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为正三品)、美人九人(为正四品)、才人九人(为正五品);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为正七品)、彩女二十七人(为正八品)。
临幸日程表上,和周朝情况基本一致。具体来说,皇帝一个月30个晚上,皇后两夜,四夫人两夜,世妇六夜,御妻十八夜。规定是这样规定,可是具体执行中,却不一定了。因为从概率上讲,武则天是才人,27个人每个月有6次机会,武则天进宫12年144个月时间中,应该和李世民有32次机会,没道理没有怀孕啊?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有人作弊了!
像武则天这样在后宫坐冷板凳的是极少数,可是偏偏有些人,居然敢拒绝皇帝。
最有名的胆敢拒绝皇帝性要求的,是元朝皇后安吉拉,啊不,洪吉剌(什么名字,看着就没有兴趣)。
洪吉剌是元武帝的皇后,生性节俭勤奋,豁达开朗,不会妒忌。一次,元武帝派内官传旨,想接见剌后,剌后以夜太深加以推辞。内官回报元武帝,元武帝再命内官说清是侍寝皇上,反复几次,剌后始终也没有答应。
向宏吉剌这样生硬拒绝皇帝的,还是少,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没命的。其他拒绝皇帝性要求的,往往都是以“程姬之疾”作为借口的。程姬是汉景帝妃子,自己来例假就让亲信宫女唐姬代替,形成一段佳话。隋炀帝时期的宫女罗罗,在皇帝醉酒时差点遭遇霸王硬上弓。罗罗赶紧推说自己有程姬之疾拒绝杨广。原来,有个宫女韩俊娥和杨广亲热了一次,就人间蒸发了,大概率是被萧皇后弄死了。为了保命,罗罗多次以“月事”为由拒绝杨广,最终保持了完璧之身。
无规矩不成方圆,宫里的规矩,其实都是为皇帝服务的,其实所谓的这些可怜的宫女,说好听点是孕育皇子的人,是帝国未来的指望,其实本质来说,她们不过是被囚禁在宫中的性奴隶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