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看后为何气到吐血?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雍正之所以气到吐血,是因为年羹尧把自己的爹给骂了。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这句诗讲的就是雍正的老爹康熙皇帝笔墨不值一钱)
事件回顾这件事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细节回顾,我们分开来讲,第1点先讲雍正的父亲康熙,第2点再讲雍正最为信任的朝中大臣年羹尧。
康熙在当皇帝的时候有两大特殊嗜好,第1个特殊嗜好就是拿着个印章随便盖,碰见什么盖什么,因为在康熙的思想认知当中,只有把这些印章统统盖出去,才能够显示自己的优秀。
第2个嗜好更要了康熙的亲命,因为康熙不但盖章,还喜欢写字,喜欢做诗。于是一时之间各种与康熙相关的书法啦,诗词歌赋啦,扎堆似的都出来了,甚至当时朝中的大臣为了巴结康熙皇帝,还专门为他写了一本书,那本书里面详细记载了康熙写过的每一个字和康熙写过的每一首诗。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用年羹尧:
年羹尧最开始的时候和雍正皇帝是好伙伴,没有看错他们就是好伙伴,甚至已经超越了君臣的关系,在雍正皇帝的思想认知当中,年羹尧远比自己等某些大臣要靠得住,所以经常把一些重大的事情都交给年羹尧,哪怕年羹尧做一些不法的事情,雍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不过当年羹尧的位子达到一个可怕程度的时候,他的思想认知也会发生重大改变,从最开始的效忠雍正皇帝慢慢的会做一些不法的事情,最后结党营私,甚至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皇帝。
这一下子触犯到了雍正皇帝的底线,于是二话没说就把年羹尧拉出去剁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至于雍正皇帝为什么铁了心要把年羹尧杀掉,这一点没有必要进行详细的阐述,毕竟年羹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侵犯了雍正的底线,而在这条底线之外的事情则是年羹尧再也无法控制的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雍正为什么会气到吐血?
曾经见过一位非常有哲理的对话,那就是两个人在街头对骂,一个人的在说另一个人的缺点,可是另一个人不为所动,直到对骂的一方说另一方长相丑陋的时候,那个原本看起来英姿飒爽甚至不为所动的人,突然之间面目狰狞甚至拿起棍子想要和另一个人单挑。没错,对于强者而言,一些外在的诅咒或者一些外在的无端泼脏水,并不能够影响这个人的心态,而作为皇帝更是如此。可一旦泼的脏水,恰好是这个皇帝以及与这个皇帝相关人的软肋的话,事情都会发生一个180度的转变,因为人们往往最怕的就是别人说出了自己的缺点,而自己又不想承认。
从雍正当时的表现来看,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康熙皇帝可能写的诗真的不咋地,而且书法似乎也没有练好。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看后为何气到吐血?
雍正能够顺利登基,年羹尧功不可没。若不是他在西北看住蠢蠢欲动的皇十四子允禵,估计清朝就会发生一起为争夺皇位的内斗。雍正坐稳皇位后,也没亏待年羹尧,封年羹尧为大将军坐镇西北,成为封疆大吏。年羹尧也没给雍正丢脸,率大军平定西北叛乱,年羹尧也达到他人生的顶点。
伴君如伴虎,年羹尧不懂得激流勇退,明哲保身之道。反而依仗自己的战功,目空一切,骄横跋扈,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最终被雍正逮捕下狱,并为其罗列92条罪名,每一条都是死罪。按罪年羹尧当凌迟处死,雍正念起有功,赏个全尸,让其在狱中自尽。其实,年羹尧罪不至死,雍正之所以杀他,就是为了立威,就是为了推行他的新政。
年羹尧被处死后,接着便是抄家,这一抄就又抄出一桩惊天大案,雍正气的差点吐血。
原来,在抄年羹尧家的时候,发现了一本《西征随笔》的书,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所著。里面记录年羹尧平叛西北叛乱经过与不易,说白了,就是为年羹尧歌功颂德。其实,汪景淇做为年羹尧的幕僚,拍拍主人的马屁,讨主人欢心,也无可厚非。可这个书呆子不知酒喝多了,还是有感而发,竟然在书中写了贬低皇帝的一首诗: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这首诗就是讽刺康熙在南巡时候写的诗一文不值,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朝,汪景淇明显是在找死。汪景淇何许人也,竟然敢公然讽刺康熙?原来,汪景淇是个落魄的书生,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但这个人自侍才学,心高气傲。后来,投靠年羹尧门下,颇得年羹尧的赏识。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领兵打仗有一套,但在舞文弄墨这方面差之千里。乾隆一生写了几万首诗,充其量也就是小学水平。估计康熙这首诗写的也不怎么样,所以汪景淇才会有感而发。
当雍正看罢这首诗,是龙颜震怒。一个小小的书生敢公然藐视他老爹,真是活腻了。遂咬牙切齿说出以下几句话: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此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汪景淇狂妄至极,可惜我看见这首诗太晚了,让他多活几年,好似漏网之鱼一样。汪景淇也为自己这首诗付出血的代价,自己不仅被雍正枭首示众,还祸及家人,女眷被发配为奴,男丁被流放到宁古塔。而汪景淇的头颅被悬挂在菜市场,这一挂就是十年,直到乾隆时才恩准安葬。
这是雍正年间一次典型的文字狱,汪景淇因为一首诗弄的家破人亡,身首异处。让后人不能不为清朝玩弄的文字狱感到愤怒,生活在那个时代读书人真的很不幸。
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看后为何气到吐血?
要说历史上因为功高震主而被处死的将军也许你会想到汉朝的兵仙韩信,明朝的悍将蓝玉,当然清朝的年羹尧也是被我们时常提起的一位。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有了很多消遣娱乐的方式,其中影视剧成为消遣一种选择,也会有喜欢看历史类的电视剧,随着清朝类影视剧的播出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位高权重,叱诧风云的大将军年羹尧。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面,认为年羹尧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莽夫,其实不然,年羹尧文学造诣也是极高的。年羹尧不仅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早年还考取了进士,直到后来才担任了武官。其在康熙时期就极受康熙帝的赏识,后来帮助雍正牵制住了十四阿哥,并且在雍正登基以后,带兵平定青海战事,统领西部。年羹尧依然成了雍正时期的一大权臣,其妹妹还是皇帝恩宠的贵妃,如此之下,年羹尧在雍正时期权利达到了顶峰。
年羹尧权利如此之大必然受到下面官员的阿谀奉承,慢慢的年羹尧有点飘了,飘的连雍正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开始雍正皇帝为了大清基业着想一直对年羹尧目无主上的态度选择隐忍,毕竟此时的年羹尧手握重兵不可轻易诛之。随着时机的成熟,雍正的忍耐也慢慢到达了极限,怒气之下一次列举了年羹尧九十多条罪证,每一项都可以要了年羹尧的命,雍正皇帝还下令抄其家以平息自己的怒气,可是在抄家之时发现了七个字,让雍正气的吐血。
这七个字出自于一本叫做《西征随笔》的书,这本书出自汪景祺之手。这是汪景琪当年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特意写的《西征随笔》用来夸赞年羹尧,书籍里赫然写道“皇帝挥毫不值钱”。当雍正皇帝知晓了这七个字之后,他的怒气可想而知,再加上身体薄弱直接喷了一口血出来。
雍正帝后来下旨将写这句诗的汪景祺给处斩,他的妻子充当军妓,五服内的族亲全部被革职,并且将汪景祺的尸体挂在了城墙之上,这一挂就是十年。后来还是乾隆皇帝继位之后,才将这个尸体取下。
虽然汪景祺在发现年羹尧越来越嚣张的时候,选择疏远了年羹尧,谁成想短短七个字让汪景祺死无葬身之地,并且连累全族。年羹尧一生战功无数,也落了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场。
虽然这是传说,并非史实,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居功自傲乃是不智之举。
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看后为何气到吐血?
能言简意赅,就不长篇大论了。年羹尧是清代少有的名将之一,他的一生战功颇丰,又是皇亲国戚,年羹尧曾经很受雍正帝厚待。年羹尧后来居功自傲,飞扬跋扈,逐渐被雍正帝冷落直至抄家赐死。在抄年羹尧家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名为《西征随笔》的日记,这道题目所说的令雍正看后气到吐血的那7个字正是出自这本日记。大逆不道的《西征随笔》令雍正帝气到吐血
年羹尧家中抄到的这本《西征随笔》并不是年羹尧自己的作品,而是年羹尧的一位名叫汪景祺的幕僚的日记本。
汪景祺何许人也?
汪景祺是清朝杭州人士,出生于官宦家庭,其父官至侍郎。汪景祺年少时就有才名,但是科举道路并不顺畅,42岁时才考上举人。
汪景祺先是投奔年羹尧的亲信好友胡期恒,后经胡期恒推荐给年羹尧。汪景祺为了拍年羹尧马屁,使劲全身解数夸赞年羹尧,不仅说年羹尧比郭子仪等人杰出许多,更是将年羹尧说成是宇宙第一伟人。
年羹尧居然为之所动,将汪景祺纳入门下。汪景祺的这些马屁话也被收录在《西征随笔》中。
不过真正令雍正气到吐血的并不是汪景祺这些恶心的马屁话,而是《西征随笔》中另外一些大逆不道的内容,这其中就包括那7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
“皇帝挥毫不值钱”这7个字说的倒不是雍正帝,而是指康熙帝。这句话其实就是讥讽康熙帝的书法水平差,汪景祺这一行为在雍正看来是很大逆不道的,雍正帝也因此震怒。
实际上汪景祺不仅在《西征随笔》中嘲讽康熙帝,更有中伤雍正帝的话语。
比如汪景祺说雍正这个年号不好,因为“正”字有“一止”的意思,而且还说“雍正”这个年号会和过去带有“正”字的比如“正德”、“正统”等一样不吉祥。
透过上文,我们不难想象雍正帝在看过《西征随笔》后的心情,面对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也难怪雍正帝会暴怒。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看后为何气到吐血?
年羹尧被抄家时,官员们确实发现了七个字,这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那么这七个字是谁写的?有什么来历?我们先不管是谁写的,既然在年羹尧家里发现的,那么肯定和年羹尧有关系,所以,我们先来说年羹尧,然后再说七个字的故事!
一、年羹尧——功高震主威天下,不作不死是典型
说起年羹尧,只要是看过《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这两部影视剧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年羹尧本是雍正帝继位之前王府中的一个包衣奴才,在当时还是四皇子的雍正帝的极力推荐和扶持下,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并直接和间接参与了康熙朝时期九子夺嫡的很多重要事件,为雍正皇帝顺利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雍正皇帝继位以后,面对八爷党等势力的蠢蠢欲动和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朝廷急需大量用人,作为有功之臣和心腹奴才的年羹尧更是飞黄腾达权高位重。尤其是当青海的罗布藏丹增发动叛乱,朝廷束手无策之时,雍正皇帝果断启用了年羹尧,而年羹尧也确实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把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军费开支巨大,本人也日益飞扬跋扈,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很多非议。但是,军事上的胜利掩盖了一切不和谐的问题,有皇帝的力挺,别人也不能把年羹尧怎么样。然而,当平息叛乱之后,年羹尧的专横、残忍、政治方面的无知等逐渐达到了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地步,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不讲礼数妄自尊大傲慢无礼,尤其是对于军队的绝对掌控,让雍正皇帝感到了极度的不适,后来甚至发展到了恐惧和担心,最终,在经过认真思考和内臣外官的强烈要求下,对年羹尧罢官夺爵,直至赐死,导致一代枭雄落的个悲惨下场!
二、七个字的故事——皇帝挥毫不值钱
其实当时发现的不是七个字,而是一个“笔记本”,而且这个“笔记本”还不是年羹尧的,是年羹尧的一个叫做汪景祺的幕僚的,他的这个笔记本的全称叫做《读书堂西征随笔》,就是在这个笔记本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先来讲个故事,据说,在康熙南巡的时候,遇到一个读书人叫杜诏,杜诏恳请康熙赐诗一首,康熙欣然答应并写下了一首诗,杜诏如愿以偿异常兴奋,拿着诗歌爱不释手竟然忘记了吃饭,这件事情很快就传为一段佳话。而汪景祺是一个康熙朝时期的读书人,此人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只不过运气不好一直郁郁不得志,考试考了20多年才中了一个举人。因此,对于康熙皇帝很是不满。因此,写了这首诗来调侃康熙,发泄心中怨恨。只是不巧,在年羹尧被抄家的时候,这首诗被人发现,我们不说别的,正是第一句的那七个字,在当时任何人看了都会吓的半死。后来,果不其然,就因为这七个字,汪景祺人头落地妻子家小被发配并且牵连了很多的亲戚。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大案!
我是文史墨客,一己之言,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看后为何气到吐血?
作者笔下出文化,文化内涵见历史,我是小作者,我来分享。
答:想要知道雍正为什么看到这七个字吐血,那就要知道雍正为何抄年羹尧的家,年羹尧到底又是何人。
雍正赐死年羹尧是因为年羹尧飞扬跋扈,在杀了孙嘉诚后,雍正终于忍不住了,放弃了年羹尧,后将年羹尧家给抄了。
年羹尧是雍正的小舅子,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也就是雍正宠爱的“年妃”,年羹尧也是因为年妃的关系,康熙退位后,仍得到雍正重用。
我们从头分析一下事情的经过(不用引文,不用记载证明)
雍正即位,恩人亦为亲人1722年11月13日,雍正成功登上帝位,面对康熙丢下的“烂摊子”,雍正不禁感到迷茫,对于整个大局来说,真的是很茫然。
晚年的康熙帝,吏治败坏,国库基本都空了,雍正上位,风雨飘摇,最怕听到的估计就是某个地方出现政权不稳的情况了。
京城等内地被雍正慢慢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边境几省就难以处理,所以雍正想到了年羹尧,年羹尧又是“年妃”的哥哥,信得过,一度将年羹尧晋升到了抚远大将军位置。
抚远大将军(介绍):
清朝的大将军已经是身居高位,外地的将军,职权会比内地总督都高,相当于土皇帝了,掌管着所在地区的所有大权,这只是普通将军。
抚远大将军是在普通将军的等级上再上一级,相当于军队中,你已经是五星上将了,只能给你一个元帅,所以抚远将军就是兵马大元帅的另类称呼。
在年羹尧的帮助下,雍正迅速稳固了政权,毕竟内有自己这个皇帝坐镇,外有抚远大将军镇守边疆,这给雍正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以及满足感。
对于这位小舅子的帮助,雍正是视之为恩人的,所以年羹尧后期很多的无理举动 都被雍正一笑置之。
权力填满的内心,不满足现状的年羹尧随着年羹尧战功的逐渐上升,年羹尧开始了很多将军会走的老路,那就是内心的变化,“功高震主”一词并不陌生,但是年羹尧却不是因为功高震主,是因为自己的不满足。
主要表现在:
1.年羹尧的贪婪,假借自己的权力,开始疯狂的敛财,朝廷官员的巴结以及礼品,照单全收,一度成为了雍正年间最大的贪官。
2.雍正早期免除了年羹尧很多的礼数,但是后期的年羹尧因为膨胀,所以都不对雍正行君臣之礼了,就像朋友一般把臂言欢。
3.年羹尧在西北搞年选,自己任命朝廷命官,不经过雍正同意。这就直接把雍正皇帝给炸毛了,“你都自己任命朝廷命官了?我这个皇帝的权力你都拿走了?”
雍正的权威被挑衅,地位被威胁,年羹尧俨然成为了雍正眼中的肉中刺,拿下来怕疼,不拿下来就碍眼。
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更何况是雍正,1725年4月,雍正解除了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职位,调任杭州将军(普通将军)。
看到形势的官员知道年羹尧失势,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如雪花般飞入雍正的御书房,1725年9月,雍正下令押送年羹尧入京会审。
12月,罗列了年羹尧一共九十二项大罪的奏折送到了雍正面前,雍正也顺理成章的“恩赐”其年羹尧狱中自裁。
抄家后的“七字真言”,吐血的雍正年羹尧立罪后,雍正命人抄家,在年羹尧家中找到一本《西征随笔》,这本书中有句话可就真的犯忌讳了,那就是:“皇帝挥毫不值钱”一句。
看到这句话的雍正,直接将书扔到地方,破口大骂年羹尧大逆不道,因为身体虚弱,心火旺盛,直接被气到吐血。
其实这句话不会死年羹尧所写的,写的也不是雍正,为什么雍正这么生气呢?
1.这句话是年羹尧幕僚汪景祺所写,汪景祺是在书中是对自己的批评,还有对年羹尧大拍马屁,将自己贬的一文不值,所以很生气。
2.这一句写的是雍正皇帝的老爹,也就是康熙皇帝,本意是皇帝的毛笔不值钱,但是被雍正想成了“皇帝根本不值一提”的意思,这不就气的不行。
雍正怒火熊熊之间,让手下大臣找到汪景祺,直接将其砍头,汪景祺的头颅还被雍正挂在城墙之上,接受“风吹日晒的爱抚”,直到雍正皇帝驾崩,乾隆即位,才被拿下城头。
这就是事情的整个经过了,其实太多细节,怕各位看的腻,索性不写,假如有兴趣的,可以参考:
《论年羹尧之死》
《清史稿· 列传八十二》
《郎潜纪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