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新唐书,回鹘传】载‘大汉者,处鞠之北,饶羊马,人物颀大,故以自名。与鞠俱邻于黠戛斯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唐朝时期西伯利亚政权的大汉国并不是刘邦的后裔,准确的来说它们与刘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国家建立开始所执行的理念以及一些形式作风来看,根本不属于华夏汉人的血统和传统。

事件回顾

其实唐朝时期西马利亚政权的大汉国并不单单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过记录,甚至在隋朝的时候也有过记录,隋朝与唐朝中间的那一段乱世时间段里仍然有过与西伯利亚大汉国相关的记录,只不过这样的记录往往寥寥几笔,单纯的一笔带过,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详细记载。

但是当我们去回顾历史,尤其是回顾一些外国的史记资料就不难发现,西伯利亚的大汉国之所以命名为大汉国,只有一点原因,那就是他们长的人高马大,而且看起来非常的壮实,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国家才决定要用这样的称号来称呼自己的国家,更寓意着一种积极向上、永远也打不垮的模样和状态。

没错,这就是事实

好了,其实搞清楚这一点就可以了,唐朝时期西伯利亚政权的大韩国,尽管从某些时间节点以及从人口的迁移起到角度来看,的确有可能与刘邦有过牵连或者有过关系,但是从当时的政治发展以及军事发展背景和他们国家的命名方向来看的话,和刘邦所建立的大汉王朝没有任何的联系。

但是有一点,刘邦终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尽管与他相关的民间野史数不胜数,而且刘邦给大家的印象永远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表面君子。

可有一点,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从某种程度来说的确改变了华夏的历史进程,而且从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执政期间,这一段时间里面的确扬了华夏的国威,对于整个华夏文明的传承以及整个华夏地位的提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刘邦不一定是伟大的,也不一定是崇高的,但是刘邦对于整个华夏历史来说,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磨灭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不大了解。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好像中国史籍里记载的“大秦国”不是嬴政或者嬴氏祖先的后代一样,大汉国其实也跟汉朝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它的这个名字也确实独特,虽然也可以算是从外语翻译出来的名字,但却也遵循了一个独特的规则,今天咱们就来讲讲“大汉国”究竟说的是什么人,他们又为何会被称为“大汉”。万里之外有个大汉国

虽然“大汉国”这个名字在汉语里很容易让人误会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但它在中国古籍里却真的是一个只在边边角的记载里零星出现过的国家。关于大汉国,中国古籍里的记载其实只有几处,其中差不多最早的一个记载出自记载南朝历史的《梁书·东夷传》,在其中对这个大汉国有下面这句记载:

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无兵戈,不攻战。风俗并与文身国同而言语异。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明了,就是说这个大汉国在一个叫文身国的国家东面5000余里的地方,那里的人不喜欢武力和战争,他们的风俗与文身国类似,但却说着一种不同的语言。不过光看这句记载恐怕是没人能搞清楚这个大汉国究竟在哪,最多只能知道它是离中原很远,不然不会用离它5000多里的文身国来当地理坐标。

中国古地图里画的倭国位置

而关于这个文身国的方位,在《梁书》里也提到了一点,说它位于“倭国东北七千余里”。那么“倭国”这个名称一出来,恐怕很多朋友就知道了,因为倭国在古代基本就是指今天日本境内的古政权。所以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也就很有可能是位于今天日本东北方千岛群岛乃至库页岛等地区的土著部落了。而大汉国又位于文身国的东方,那它也就很有可能是位于西伯利亚极东区域的一个政权了。

所以如果这样分析,这个大汉国的地理位置似乎也比较确定。但问题是,在中国古籍里,大汉国不是只出现了这一次,而是还出现过几次。其中在几百年之后的《新唐书·回鹘传》里,对大汉国的记载还比《梁书》里的记载更详细了一些。《新唐书》里说:

大汉者,处鞠之北,饶羊马,人物颀大,故以自名。与鞠俱邻于黠戛斯剑海之濒。

这句记载里倒是说明白了大汉国为什么被称为大汉,是因为他们那里的人都特别高大,所以自称大汉。但这个“大汉”和《梁书》里的“大汉国”在地理位置上却似乎完全对不上。因为这个大汉是位于“鞠国”的北方,和一个在唐朝非常有名的族群黠戛斯一样,都位于一个名叫“剑海”的水域旁边。

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流域

而黠戛斯在唐朝曾长期游牧于漠北地区,剑海则很有可能是指贝加尔湖及其以北的叶尼塞河(曾被称为剑河)流域,因此《新唐书》里的这个大汉国虽然也是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却和《梁书》里的大汉国大致方位相距接近万里,所以虽然都叫“大汉”,却很明显并不是同一个族群。

“大汉”这个名称成为了钥匙

不过虽然《新唐书》里的大汉和《梁书》里的大汉国并不是一个族群,但《新唐书》里的大汉的命名方式其实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也就是说那个族群被称为大汉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和汉朝有什么关系,而是因为这个族群的人身材高大,所以这里的“大汉”其实跟“彪形大汉”里的“大汉”意思相近,也就是“大人”的意思。那么《梁书》里的大汉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个方式被命名的呢?别说,经过近代一些学者的研究,还真的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了类似的线索。

美洲极地的因纽特人

而这个线索也非常有意思,因为它实际上甚至涉及到了美洲大陆。大家知道,西伯利亚就在咱们中国的北面。而说起美洲大陆,恐怕多数人会认为它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但西伯利亚和美洲大陆却是邻居,中间只是隔了个并不算宽的白令海峡。而现代主流观点认为,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在远古从亚洲大陆通过还没有成为海峡的白令海峡地区迁徙到美洲的,时间大约是1万多年前。而他们到了美洲之后,因为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大致分成了两个族群,即温带和热带地区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寒带地区生活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而“因纽特”这个名字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大汉国”关联起来。因为因纽特(Inuit)是这个族群的自称,而它的意思就是“人”,也就是说它的意思和“大汉”其实是非常接近的。而按照《新唐书》里“大汉”的命名方式,那么《梁书》里的“大汉国”的词源也确实很有可能是指自称为“人”的某个民族。但如果这个假说成立,难道是说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就知道位于美洲大陆的文明存在了吗?其实严格地说倒还不至于。因为在离因纽特人聚居地不远的亚洲大陆上,其实还生活着一个与他们非常类似的族群,名叫尤皮克人。

楚科奇半岛的位置

尤皮克人其实就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紧邻白令海峡的楚科奇半岛。而他们的语言和因纽特人同属一个语系,也就是说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有些时候,尤皮克人也会和因纽特人一样被称为爱斯基摩人。但“尤皮克”这个名称则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真正的人”,而这个名称在古代和“大汉”的意思就更接近了,而且他们所生活的位置也和《梁书》里“大汉国”的位置非常接近。而这些极地民族因为生活在人烟极其稀少的苦寒之地,所以很少会与其它族群爆发战争,因此这一点也比较符合“无后戎,不攻占”的“大汉国”。所以这个族群确实有可能是“大汉国”所指的族群了。

可能是中国古籍里“大汉国”后裔的尤皮克人

所以其实《梁书》和《新唐书》里所提到了两个大汉国其实都跟汉朝没有什么关系,而很有可能都是因为他们的自称在古汉语里可以被翻译成“大汉”,所以就这样叫了。但这也说明,虽然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相互隔离,但通过一些间接的联系,古人的眼界其实也远远超越了中原及周边地带,以至于远到欧亚大陆尽头的一个小族群,可能也曾在中国古籍里留下过一些印记。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看来,九年义务教育开展的“文言文”教育还是不够深入呀!

文言文教育还需再加强,不然中华传统文化真是个问题了。

请仔细看看清楚了:

  • “人物硕大,故以自名”!

翻译一下:

  • 人长的高大魁梧,所以用自身形象为名。

另外:

  • 大汉者,处鞠之北,饶羊马,人物颀大,故以自名。与鞠俱邻于黠戛斯

全句翻译一下:

  • 大汉国,在鞠之北,多产牛和马,其国人生来高大魁梧异常,所以就用了他们自身的形象做了国家名字,与鞠都在黠戛斯剑海之滨。
这个所谓的"大汉国“和刘邦没有一毛钱关系。此处所谓”大汉“乃是”山东大汉“之”大汉“也。

这些回鹘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文明落后,虽然也自己创制了回鹘文字,一则不够用,二则为了和大唐打交道,也常常使用汉文,所以才有汉文意义上的“大汉国“之国名出现。

并且在大唐时期,这个“大汉国”也不是唐朝的宾服之国。

在当时,黠戛斯是漠北地区的“地区性大国”,很多漠北小国依附于他生存,这个“大汉国”是其中之一。

唐朝对漠北和西域实行的是“羁縻统治术”,大唐地方政府都护府只和少数民族的首领们打交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被委任为刺史和都督职务。

为了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那些首领对被唐朝“羁縻”甘之如蜜,非常愿意和大唐打交道和开展贸易往来,开展贸易必须用汉文呀!为了便于交易,不少回鹘人都起有汉文姓名的。所以汉文在漠北出现一点也不奇怪。

这个大汉国虽然因为离地区大国黠戛斯太近,不得其便和大唐友好,不过他们还是“上过贡”于大唐的,当然了,其实是贸易。

至于,他们是知道中国有个大汉朝,故意套近乎起个”大汉“名字;还是无意为之。

葭明通就不知道了,请明白人在评论区赐予答案!

也许是我们给他们起的这个名字呢?

不知道。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对这句话不能只看表面文字

大汉,有三种意思:

1、身材高大强壮的男子,典型的就是山东大汉;

2、刘邦建立的汉朝,已经之后追尊的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如侯景、刘志远、刘岩、陈友谅等都自称大汉皇帝;

3、古代通用口语中对佣工的称呼。

《新唐书》认为大汉是其人因为人物硕大的特征而自称。但这个说法不大可能,因为大汉(即身材高大强大之意)是汉文化中的称呼,在西伯利亚的部落,不大可能知道汉文化中的大汉之意。

除非大汉这个词语在唐朝时期非常流行,和英雄有着一样的崇敬之意。大汉这个词语经过回鹘汗国、黠戛斯汗国的传播而被这个西伯利亚部落所了解,因为自己的身材高大而用这个汉文自称。

但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后世文书中并没有记录大汉这个词语在唐朝的流行。因此《新唐书》的“人物颀大,故以自名”应该是宋人的自我猜测。

大汉,应该是唐人对其人自称,或回鹘、黠戛斯对其人称呼的音译。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名称,基本上都是其自称的音译,不大可能存在少数民族用汉语词语作为民族自称的。

和刘邦后裔更是扯不上关系

不管是西汉的刘邦后裔,东汉的刘邦后裔,蜀汉的刘邦后裔,都不可能跑去西伯利亚。唯一的可能是西汉和亲匈奴公主所剩余的后代。但西汉和亲公主后代都是匈奴贵族,如果有意以刘邦为招牌,都会像刘渊一样自称西汉后裔,南下夺取政权。

在西伯利亚自称刘邦后裔,说给鬼听咩?

所谓大汉国,其实就是一个部落而已,依附黠戛斯汗国和回鹘汗国。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