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赏赐?
历史很长,不妨有趣些!
刘备称帝之后,铸造了8颗宝剑,可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这包括表现无论是材质,还是手感都非常的不好,简单来讲这就是用粗制的乱铁随便打造的宝剑。当然这些都无所谓,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刘备打造的宝剑,而且将会把它分给八个人,从这一点来看,这把宝剑的政治意义已经比宝剑本身要高出好几个档次来。
事件回顾刘备一共打造了八口宝剑,这八口宝剑当中自己留下来一个剩下的三柄分别给了刘禅、刘理、刘永,再剩下的4柄宝剑给了张飞,赵云,关羽和诸葛亮。
刘理、刘永是谁,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简单来讲他们也是刘备的儿子,刘备把7口宝剑当中的剩余三口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的一口给了自己,这一点咱们暂且不去探讨,毕竟老子还是爱儿子的,有好东西也得先给紧着自己的儿子,其他人也不会去说些什么。
而除了这四边保健之外的剩下的4口宝剑,才能够彰显出刘备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水准来。张飞、关羽是跟着直接打天下的,桃园结义三兄弟一个都不能少,该给的就得给这一点,不能小气了。
诸葛亮自己当初三顾茅庐的大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自己才能够拥有现在的格局,所以给诸葛亮的这口宝剑也不能小气。唯一的困惑就在赵云这儿了,因为在三国志当中著名的贡献似乎不大,而排在赵云前面的,包括黄忠、法正等诸多人物,他们的影响力似乎都要比赵云要强一些。
没错,这就是事实三国演义可能故意的夸大了赵云的真实水准和真实水平,但是有一点没有夸大,那就是赵云曾经救出过阿斗。
换句话来说,赵云是自己儿子的救命,于情于理,这柄宝剑都应该给了赵云,可是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所忽视的。
赵云在进入刘备集团之后,张飞和关羽便非常开心的拉着赵云,一定要4人结拜为异性兄弟,而赵云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了,为什么推脱呢?他不想和张飞关羽一样享受特权吗?
想,非常想,可有一个现实条件,那就是他们兄弟三人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天下,自己现在盲目的挤进来,反而有些不合适,与其如此倒不如做一个老实安分的臣子。
可赵云越是推脱,反而越入了刘备的法眼,于是刘备在日后有意无意的让赵明成为了自己的私人保镖和手下的打手。
在刘备前往江东迎娶孙尚香的时候,并没有带太多的人,反而把赵云带上了,这也能够看得出来,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远不是其他几位武将所能够比拟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赏赐?
《古今刀剑录》: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并是亮书,皆作风角,处所有令,称元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口,列七十二链柄中,通之兼有二字。
《古今刀剑录》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到梁朝的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所撰写的关于中国古代刀剑的著作,此书从夏朝的夏启一直写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梁朝,记录了各个朝代所铸造刀剑的数目与尺寸。
三国时期,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之后,采取金牛山的铁,铸造了8把宝剑,剑长都是三尺六寸,约合现在的83厘米,这8把剑除了刘备自用一把之外,其余7把分别给了:刘禅、刘理、刘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蜀主八剑
所有的剑都由诸葛亮刻字,剑上有占卜用的纹路,各有名称来命名,声称以此为首打造了五万口刀,都是连环到刃口,排列着七十二条链柄,所有的剑都刻有两个字,这八把剑合称为“蜀主八剑”。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铸剑,为什么赠予这8人呢?
首先得明白剑的作用是什么?铸剑的历史与华夏的历史一样长,早在黄帝时代,就有铸剑的记载了,而且铸剑一般会在剑身上刻有铭字。
《广黄帝本行纪》:(黄)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
剑在古代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身份的象征,古代的剑一般是青铜铸造,青铜在古代是战略物资,非常稀缺,而且价格昂贵,普通的平民是得不到,也买不起的,只有掌握国家资源的君主和贵族才有资格得到。
刘备佩剑
二是剑一般都不长,既可作为装饰物,也可作为近身肉搏的武器。湖北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安徽寿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长58.9厘米,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秦剑长度在81~94.8厘米之间,可以看到剑都不长,不到一米。
这么短的剑也只能做近身肉搏的武器了,如果佩剑的是贵族,很少上战场,那么剑也就是做为装饰物了,像刘备本人及其三个儿子是不可能上战场肉搏的,诸葛亮也不可能上战场肉搏的,只有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可能上战场了。
这八个人中,四人是刘备父子,另四人是刘备最亲密的战友。刘备原本还有个养子刘封,但在公元220年因为诸葛亮的劝说而被刘备赐死,刘禅、刘理、刘永三人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其中刘禅则是刘备所立的太子,是接班人,刘备所铸的剑当然要给自己的儿子了。
越王勾践剑
根据《古今刀剑录》的记载,后主刘禅在公元239年(刘备去世16年后)也铸造了一把大长剑,长一丈二尺,约合2.77米,很少有这么长的剑,如此长的剑,多半是有特殊用途的,这把剑是放在山口用来镇山的,人们可以看到这把剑的光芒,但是却找不到剑。
《古今刀剑录》:后主禅,延熙二年,造一大剑,长一丈二尺。镇剑口山,往往人见光辉,后人求之不获。
刘备把剑送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再正常不过了,在蜀汉政权内部,他们就是皇族,皇族理应佩剑,再来看看另外四人的佩剑。
诸葛亮是刘备的助力、托孤大臣和最亲密的战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把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称为“如鱼得水”,他们的关系比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还要好,刘备在临死前,又把诸葛亮当成自己唯一的托孤大臣,至于李严,只不过是用来衬托诸葛亮,做做样子的,毕竟李严没有任何实权,而且是远离政治中心的托孤大臣。
诸葛亮也是带刀佩剑的
可以这么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政权,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蜀汉将来发展的战略,为刘备管理内政,刘备在前方打仗,诸葛亮在后方提供足额的兵员和粮食,刘备在夷陵之战败光了蜀汉的精锐,诸葛亮仅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训练出一支可以北伐的军队,并且解决了刘备留下的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是刘备的社稷之臣,刘备铸一把剑给诸葛亮实属正常,诸葛亮手中的这把剑后来被称为师古剑,到了唐朝,李师古掘得了这把剑,上面有当年诸葛亮所刻的章武二字,这把剑被认为是当年诸葛亮的佩剑,并改为为师古剑。
房子容曰:唐人尚书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贞元季年,为东平帅,李师古判官因理第,掘得逼剑,上有章武字方。古《博物志》张茂先亦曰:蜀相诸葛孔明所佩剑也。乃改名师古,为奏,请为章武焉。盖蜀主八剑之一也。
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
别看诸葛亮当了丞相,其实他是有佩剑的,不仅有佩剑,而且还有佩刀,根据《古今刀剑录》的记载: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
这说的是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从青石祠路走,于是抽出把砍向山石,并把刀投向山石而离开,众人并不明白诸葛亮为何在这么做。从这些记载来看,诸葛亮带刀佩剑是确定无疑的,不要把诸葛亮看到一个文弱书生了。
再来说关羽和张飞,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在正史上,关羽和张飞与刘备情同手足,三人晚上经常同床睡觉,白天关羽和张飞则伺立在刘备身后,两人跟随刘备创业36年左右,对刘备又是忠心不二,是刘备最好的兄弟加战友,这种特殊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不亚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关羽也有佩剑
刘备铸两把剑给关羽和张飞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关羽在公元220年就被孙权手下的人杀害,刘备铸剑已经是221年了,这里的剑应该给不了关羽,也许可以给关羽的后代,关羽有两个儿子,长子关平,次子关兴,关平和关羽在220年一起被杀,只剩下次子关兴,刘备可以将剑赐给关兴。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正史并没有记载,这应该是虚构的,事实上,关羽应该也是带刀佩剑的,至少他有两把刀,根据《古今刀剑录》的记载:
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敌。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关羽的这两把刀叫“万人敌刀”,因为有铭文刻在刀上,铸刀的材料采自都山铁,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失败时,很爱惜这两把,又不想被敌人缴获,于是把这两万人敌刀投到水中了。
万人敌刀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的时候,张飞倒是活着,因此刘备所铸的剑可以送给张飞,当时的张飞驻守在阆中,几个月后张飞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所杀,这把剑也不知去向,多半被带到东吴。另外,张飞还有一把刀,刀上有铭文“新亭侯蜀大将”,这把刀后来被范强拿走带到东吴了。
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链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强杀,将此刀入于吴。
刘备的最后一把剑是给赵云的,为什么是赵云?因为赵云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之一,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为刘备护送妻儿老小,刘备入川后,赵云被任命为留营司马,负责留守后方,并处理军事以及城市治安,同时还要保护刘备的妻儿老小,当时刘备的妻子孙夫人想把刘禅带到东吴,就是赵云阻止的。
刘备把亲人的身家性命托付给赵云,说明刘备对赵云是极为信任的,赵云在蜀汉武将中的地位其实是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的,这里指的是实际地位,不要看官职大小,比如马超,虽然地位很高,但那是虚的,没有实际权力,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没有任何作为就是明证。
赵云的佩剑
刘备称汉中王后,封了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虽然没有赵云,但并不代表赵云的地位就低,赵云与黄忠相比,刘备显然更加信任黄忠,黄忠之所以能入四方将军,是因为他立下斩夏侯渊的大功,除此之外,黄忠并不如赵云。
黄忠这个后将军,并无兵权,虽然地位高于赵云的翊军将军,但是赵云可是都督江州,关羽都督荆州,张飞都督巴西,魏延都督汉中,黄忠和马超都没有实际兵权,从这里也能看出赵云的地位不一般,所以最后一把剑刘备给了赵云。
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赏赐?
《古今刀剑录》曾记载,刘备在称帝后,于章武元年,在金牛山采得铁矿,便令能工巧匠铸造了八柄宝剑,这八柄剑长三尺六寸,被称为“蜀主八剑”。
其中一把为天子剑,为刘备自己所拥有,其余七把分别给了太子刘禅,梁王刘理,永王刘永,丞相诸葛亮,前将军关羽,车骑将军张飞,镇东将军赵云。
这八把宝剑,有七把剑都是赏赐出去的,这赐出去的七把宝剑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勋章,意在表彰对蜀汉建立做出突出贡献者,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前三把赐给了皇亲宗室,意在表明皇室权威。
后四把,其中一把赐给了蜀汉总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没有诸葛亮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蜀汉,而关张赵三人,是刘备最早的班底,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始终对刘备不离不弃,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为刘备冲锋陷阵,可以称得上是刘备的亲兄弟,所以,这后四把宝剑更大的意义在于功劳的奖赏和荣誉的象征。
那为什么没有赏赐给黄忠和马超呢?
01 资历不够前四把属于蜀汉统治阶级,我们主要看后四把。
一把给文臣之首诸葛亮,另外三把关张赵,关张赵自然就不用说了,武将中资历最老。文臣方面,刘备刚开始只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他们三人属于二流人物,资历虽老,但能力不够,而能力有牛逼,资历还不错,那就只有诸葛亮了。
我们再来看看,老黄忠和锦马超,黄忠是在刘备借荆州攻取长沙后才跟随刘备的,比诸葛亮都要晚,而马超就更晚了,是在刘备取益州的时候才归顺刘备的。所以二者的资历不够。
02 功劳还不够大熟悉三国的都知道,刘备在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居无定所,寄人篱下,后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后,刘备才明确战略方针,借荆州,取益州,最后,建立了蜀汉,所以说,诸葛亮可以称得上蜀汉第一功臣。
而关张赵三人就不用说了,老班底,亲兄弟,打仗杠杠的,功劳也是大大的。
黄忠最大的功劳便是定军山斩夏侯渊,虽然功劳也是非常大的,但与其他四人相比,自然是差一些。刘备拉拢马超,主要是借助其威名,所以,马超自然也不是刘备的心腹,即便有再大的功劳都枉然。
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赏赐?
这八口宝剑其中一把是天子之剑,自然只能刘备自己留着。刘备有三个亲儿子,太子刘禅,还有刘理和刘永,三个儿子一人一把,这很正常。然后还剩下四把,必然要给诸葛亮一把,否则说不过去啊。如此一来,能分给武将的,就剩下三把了,也就是题干中提到的五虎将中的三位。
按照记载,剩下三把剑给了关羽,张飞,赵云。在分析之前,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所谓蜀主八剑,只有《古今刀剑录》中有记载。并交代了这八把剑的归属。但是赐给关羽的记载就离谱,原文: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注意这个年份,章武元年,也就是刘备称帝的第一年,即公元221年,而关羽于220年去世。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那么这把剑也只是名义上赐给关羽,关羽是没机会使用这把剑的,而这把剑最有可能在关兴手里。又或者这个记载本来就是虚构的。年份根本对不上。
所以,在这个设定下来分析。其实很简单,赐剑就是亲疏远近而已。给自己三个儿子一人一把,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这再正常不过了。这也是加强皇权,强化宗室威严。之后就是给文臣武将,诸葛亮的地位是文臣第一,必然要赐剑。而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人与刘备关系密切,说到底马超和黄忠是后来的,也没那么亲。马超和黄忠跟刘备比较晚,立的功劳也没关张赵三人多。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纯属虚构。除了时间对不上,其作者陶弘景也不是史学家,而是炼丹用药的,对于兵器,也是外行,他写的《古今刀剑录》可信度能有多少?荒唐的记载有很多。比如赤乌年间,孙权得了一口淮阴侯韩信用过的剑,赐给了周瑜,可是周瑜都死了二十多年了。这和赐给关羽的记载是相似的,人都没了,还赐剑呢?将关羽、张飞、黄忠等人所用的刀剑记录在“吴将刀”目录下,将董卓、袁绍的刀剑记录在“魏将刀”目录下。连最基本的内容都是错的,这让人怎么相信?
按照记载,这剑赐的也不合礼法。父子,君臣,都用一样的剑,这不是乱了吗?
看历史记载是要看正式的,像这种记载,只要稍微有些历史常识,对比一下就能知道这有多假。要有分辨能力,不要什么都信。
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赏赐?
蜀主八剑,本来就是个不靠谱的虚构故事。如果真要像传说中那么分配八把宝剑,那蜀汉根本不配做一个王朝了,简直比梁山还要山寨,还要不像话。
所谓刘备造八把宝剑的故事不见于任何史书,而是记载在一本记录古代名人刀剑的著作《古今刀剑录》中:
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并是亮书,皆作风角处所,有令称。讲的就是刘备在章武元年用了金牛山采来的铁铸成八把宝剑,一把自己用,七把给了儿子刘禅、刘永、刘理、大臣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但是,这个故事实在是太荒诞了。
一、来源不靠谱
《古今刀剑录》标注作者为陶弘景,这本就不是个史学家,而是以炼丹、医药著称。连兵器锻造他也是半个外行,最多算是炼丹之余的爱好,他写出的讲历史的书,能信吗?何况,此书谬误颇多,比如将关羽、张飞、黄忠等人所用的刀剑记录在“吴将刀”目录下,比如将董卓、袁绍的刀剑记录在“魏将刀”目录下,还记在邓艾后面、郭淮前面,这算什么排列方法?更有荒唐的,说赤乌年间,孙权得了一口淮阴侯韩信用过的剑,赐给了周瑜。赤乌年间周瑜都死了二十几年了!
因为有以上这么多荒诞的谬误,所以清朝修四库全书时,给这本书的评价就是多系伪作,不知道哪个落魄秀才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写的,冠了一个陶弘景的名字罢了。
二、章武元年关羽已死,如何受剑?
撇开其他谬误不谈,光说蜀主八剑这段记载,也是荒诞无比。章武元年铸造的八把剑,其中一把赐给关羽,但是众所周知关羽死于刘备称帝前,章武元年铸剑给他?他怎么拿?你是放坟墓里还是传给他儿子关兴?总得给个解释吧!没有。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个作者压根不知道关羽死于哪一年,编出问题了。
三、君臣父子拿一样的剑,有悖伦理!
刘备是君,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是臣;刘备是父,刘禅、刘永、刘理是子。剑是身份象征,哪有君臣父子用同样的剑的道理?如果刘备想表达跟关张赵诸葛情同兄弟,那就不能也赐给儿子,否则不是乱了辈分?如果想表达皇室一家人,就不能赐给大臣,否则不是乱了君臣之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伦理最基础的,就是君臣父子之分,连这个都不要了,岂不是比山贼还要山寨?
综上所述,蜀主八剑就是个虚构故事,没有任何可信之处。至于为什么有关张赵没有马超黄忠,大概是作者喜欢看评书小说,觉得刘备跟关羽张飞赵云亲如兄弟,马超黄忠是外人吧。其实哪个大臣都是外人,没有皇帝和大臣真的当兄弟的道理,这种荒诞故事,真正的历史是不会发生的。
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赏赐?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御赐品一般都是金钱、美女、田宅等极具功利性的物品,以表对有功之臣的犒劳。但要说到赐剑,这种行为在历史上确实不太多见,作为权力与野心的象征,宝剑所指之处,就是新的战场,谁拿着剑,谁就是王。因此在我个人看来,赐剑似乎更像是别具一格的加冕仪式。
在南朝人陶弘景所编撰的《古今刀剑录》就记载了众多赐剑的情节,而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就是其中一个——刘备赐剑。原著中的记载如下:
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并是亮书,皆作风角处所,有令称。看到陶弘景的这个记录时,笔者其实是持质疑的态度,意义如此重大的赐剑仪式,整个《三国志》只字未提,明人罗贯中编写的名著《三国演义》也无此情节描写,显然存在捏造成分。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刘备赐剑"的真伪性。
首先,我们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章武元年"这个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上。作为刘备登基执掌蜀汉政权的第一年,当上昭烈帝的他自然也不会忘记加冕这些年陪他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因此对于登基册封之事,历来的史书都会做一个哪怕是一笔带过的记载,可关于刘备赐剑这一事就偏偏没有。
为此,我翻阅了《三国志·蜀志·刘备传》章武元年的所有记载,但通篇下来,大赦,赐封,恩典等仪式应有尽有,可唯独对这赐剑一事只字未提。难道是陈寿忘了?还是根本不存在?而反观陈寿的同另一本著作《魏本纪》中,也是对赐剑这件事却有过记载:进爵封国,赐剑履,加九锡,以及禅位。这样看似前后矛盾的行文风格,确实让后人觉得"刘备赐剑"有捏造之嫌。
其次,就是赐封的这些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自己留一把很正常,作为权力的象征;三个儿子每人一把,彰显皇家的势力;军师诸葛亮一把,凸显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的能力;关羽张飞各一把,毕竟是拜把子的兄弟,有福同享;早年就跟随刘备奔走,打了十几年工的赵云分一把,以表其忠心。
乍一看没啥毛病,合情合理,但仔细一想却细思极恐,且听笔者分析。第一,刘备为何要给逝者赐剑?看过三国系列的观众可能都知道,在刘备称帝的前一年,关羽就已经败走麦城,惨遭杀害了。他刘备御赐一把宝剑给死去的关羽,让剩下的两个五虎将黄忠和马超怎么想?西凉马超资历不够,还时常被刘备提防,他得不到剑但是可以理解;70岁的老黄忠投奔刘备,一心跟着他打天下,论年龄和战绩也都不赖,那份忠心更是天人可见,奈何刘备就是偏偏要把剑赐封给关羽,对于当时鼓舞士气而言,确实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第二,刘备为何不给逝者赐剑?可能看到这里,有人耐不住问:"一会儿给逝者赐剑,一会又不给赐,到底怎么回事?"如果说赐封关羽宝剑是看在拜把子兄弟上,那被刘备赐死的刘封又该如何解释呢?他可是刘备的第一个孩子(并非亲生)啊!也是和刘备一路同生共死过来的,论功绩也是不比他剩下几个弟弟差,哪怕是在父子的感情上,对于赐死刘封这件事,"先主也是为之流涕"。可下一年呢,刘封的名字却并没有出现在赐剑名单上,难道他们之间就真的是塑料父子情?如果这真是刘备的行为,确实难以让后人捉摸,也不太符合他的性格。
再者,就是这本备受争议的《古今刀剑录》。
历史上关、张、诸葛亮、黄忠皆蜀将,而在他的书中却附入吴将录,虽然疑传写误佚"蜀将刀"标题三字。但之后的其他错误更是层出不穷,董卓、袁绍都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不应附魏,亦不应在邓艾、郭淮之间,均为颠舛。这样的东西写出来,备受质疑。
此外就是书中对于蜀主八剑的发掘。
房子容曰:唐一人尚书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贞元季年,为东平帅,李师古判官因理第,掘得逼剑,上有章武字方。古《博物志》张茂先亦曰:蜀相诸葛孔明所佩剑也。乃改名师古,为奏,请为章武焉。盖蜀主八剑之一也。
原文倒也是有几分不确定的语气,但仔细想想,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刘备当时铸剑的原料为铁,在那个铸剑技术已经成熟的时代,想要造一把宝剑确实不难,但要是造一把百年不锈的剑,难度系数就很高了。截止目前为止,考古出土的名剑中,似乎还没有发现铁剑的身影。张茂先仅凭章武就推断出是诸葛亮的佩剑,未免太过贸然,着实有待考证。
综合全文来看,刘备赐剑的故事也只是存在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中,且诸多疑点都表明他有故意捏造的成分,因此要说刘备为什么单单只给关、张、赵三个五虎将赐剑的说法,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