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灭了准格尔之后,对西边的哈萨克汗国、莫卧儿帝国、萨菲波斯等等有什么政治影响?

历史很长,不妨有趣些!

在清王朝灭了准格尔之后,理论上来讲莫卧儿帝国和萨菲波斯这两个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它们因为自己本国不争气或者因为种种内忧外患已经土崩瓦解,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散落的小国家,这两个国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我们单纯的来谈一谈:哈萨克汗国。

事件回顾

清帝国灭了准格尔之后的种种变化,就犹如在赛车跑道上排名第一的突然把排名第二的给整垮了,而排名第二的整垮了之后,排名第三、排名第四的两个国家也受到了牵连,排名第五的国家突然之间成为了排名第二的国家。

没错,这个突然成为排名第二的国家,就是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可以说是最悲催的一个国家,毕竟最开始的时候,无论是东南西北都有诸多的帝国,他们对于哈萨克韩国来说非常的不友好,而且动不动就要捶他两下子。

这倒也怨不得准格尔和莫卧儿帝国,谁让哈萨克汗国占领的领土最多,土地最丰富,而且自己的将军和士兵不争气,只要一打仗就马上投降,投来投去,谁也不把它看在眼里了。

所以在清王朝灭了准格尔之后,理论上来说已经彻底的搅乱了整个清王朝以西的所有政治格局和某种势力,眨眼之间老二没了,老三、老四崩盘了,就剩下一个老五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但好在老五和满清距离比较远。

没错,这就是事实

当老五哈萨克汗国得知前面的几位老大哥都不见了之后,便开始害怕起来。而这个时候清王朝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哈萨克汗国的问题,毕竟清王朝与哈萨克韩国之间的距离非常远,而哈萨克汗国自己所认为的土地丰富远不如青王朝本土的资产。

再加上满清刚刚打了场胜仗,还得去分析战争,对将领们进行一个封赏,一来二去的也就没有人去理会哈萨克汗国了。

可这样一折腾反而把哈萨克汗国吓得不轻,因为在哈萨克汗国的眼中,满清王朝这么久了都没有动静,八成是要准备兵力再接再厉把自己干下去了,所以哈萨克汗国在准格尔失败的一个月之后,就赶紧派遣使臣向满清臣服,并且送了厚重的礼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满清才知道,原来在准格尔的旁边还有这样的一个小国家,他的国家名字叫做哈萨克汗国,只不过谁也没有放在眼里,把礼物收下来,拍拍屁股把人家送走了。

没错国有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对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满清没有消灭准格尔的时候,准格尔与哈萨克韩国之间属于不死不休的状态,两个国家打个热闹非凡。

而在满清消灭准格尔之后,与哈萨克汗国直接相邻的满清便成为了自己最大的顾虑,估计哈萨克汗国长久以来被准格尔打怕了,所以突然之间出现一个比准格尔还强大的敌人,一下子把哈萨克汗国吓得不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哈萨克汗国在准格尔失败之后,便着急忙慌地送来了厚重礼物。

(明朝时期,西方就已经出现的国家图)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清灭了准格尔之后,对西边的哈萨克汗国、莫卧儿帝国、萨菲波斯等等有什么政治影响?

清朝灭准噶尔时,萨菲波斯已经灭亡了,当时统治的伊朗政权是赞德王朝。同时期的莫卧尔帝国也崩盘了,变成了一个小国,其与清朝的交流并不多,没什么影响。

相比之下,哈萨克汗国是当时受影响最大的中亚国家,几乎被清朝的武力吓尿了,第一时间就遣使臣服了清朝。(同时也向沙俄帝国称臣纳贡)

由于萨菲波斯当时已经灭亡了,而且伊朗与中国也不接壤,双方交流并不多,所以就不说伊朗的本土王朝了。下面只说印度的莫卧尔帝国和中亚的哈萨克汗国。

莫卧尔帝国的开国皇帝巴布尔由于是从中亚被乌兹别克人赶到印度去的,所以他在印度站稳脚跟后就一直有杀回去的愿望。

后来的皇帝,如胡马雍、阿克巴、贾汉吉尔等人也一直有同样的想法,因此,早期的莫卧儿帝国还真没少插足中亚的事务。

不过,由于明末清初准噶尔的强势崛起,莫卧尔帝国打不赢准噶尔,其统治者认为从印度出兵已无力统一中亚。因而,莫卧儿帝国就放弃了对中亚领土的野心。转而专心对付南亚和西亚的劲敌,比如萨菲波斯。

就在莫卧尔帝国政策转向的同时,清朝方面平三藩,收复台湾,与沙俄划定边境,展开了与准噶尔的对攻战。

也就是说,莫卧尔帝国和清朝是一前一后的关系。莫卧尔退出中亚后,清朝补上。如果莫卧尔帝国不在后面崩盘的话,消灭了准噶尔的清朝还真有可能会跟莫卧尔因为中亚主导权而起冲突。

但是前面也说了,公元1755年,乾隆攻打准噶尔时,莫卧尔帝国崩盘了,苟延残喘,半死不活,自身难保。所以,莫卧尔帝国一直到死都没有跟清朝起过军事冲突。

说到这里,稍微讲一下清朝和莫卧尔帝国的关系。清朝和莫卧儿帝国的交流不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莫卧儿在波斯,奥斯曼都有常驻的使节机构,但从来没有派遣使节去过清朝。双方甚至都没有建交。

究其原因是因为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莫卧尔也以南亚大国自居,双方都不愿意跟对方平等交流,拒绝承认一切平等关系下的正常外交行为,只承认“朝贡”关系。所以双方就干脆老死不相往来,就连最基本的商务贸易都没有。(都是能自给自足的大国)

不过,虽然双方没建交,但清朝和莫卧尔王朝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存在,并对双方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保有很大的尊重。

所以总的来说,清朝和莫卧尔几乎是没有什么来往的。清朝灭准噶尔,对莫卧尔自然也是没什么政治影响了。

↓与乾隆皇帝同年代的莫卧尔皇帝沙·阿拉姆二世(也是高寿皇帝)

相比于莫卧尔帝国,清朝灭准噶尔,对哈萨克汗国的政治影响就大了。

准噶尔汗国在被清朝灭亡之前,其在中亚是以“大魔头”的形象而存在的,哈萨克人没少被准噶尔人欺负,对准噶尔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公元1745年,也就是清朝灭亡准噶尔汗国十年前,准噶尔的大汗噶尔丹策零病死,准噶尔陷入内讧,国力下降。哈萨克汗国趁机摆脱了准噶尔汗国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

独立没几年,清朝对准噶尔发动总攻,一举灭了准噶尔。此举犹如晴天霹雳,把一众中亚国家,如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哈萨克汗国全都吓尿了。

当时这些国家饱受准噶尔的武力威胁,对准噶尔是一种高山仰望的心态。而现在横行霸道的准噶尔居然被东边的大清灭掉了,这大清到底是什么样的怪物啊?!

所以,就在清朝剿灭准噶尔残余势力时,中亚的众汗国集体抱团。他们一面收容准噶尔逃亡者,如达瓦齐、阿睦尔撒纳避难,资助他们对抗清军。一面向沙俄遣使求援,希望沙俄能干涉中亚事务。

此时的中亚人对清朝,只有恐惧和戒备。

当时乾隆皇帝很清楚中亚的局势:如果清军一有动作,中亚可能会立刻拧成一股绳,共同对外。而且沙俄也会趁机而动,对清朝的北面形成压力。

所以,乾隆就在消灭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罢兵休战。

哈萨克汗国见清朝没有下一步动向,就遣使向清朝请臣。乾隆皇帝允许,于是清朝和哈萨克汗国的关系正常化。

浩罕汗国和阿富汗的一个小领主博罗尔见哈萨克汗国请臣,于是这两个小政权也派人向清朝请臣,并被乾隆纳为藩属国。

值得一提的是,成为清朝藩属国的浩罕汗国后来还侵略过新疆,几欲吞并新疆。幸亏左宗棠舌战朝廷,远征新疆,驱逐阿古柏才重新收复了新疆。

阿古柏在被清军击败前夕,沙俄军队攻下浩罕城,灭掉了浩罕汗国。

至于哈萨克汗国,则早在30年前就被沙俄吞并了。公元1847年,哈萨克汗国最后一位可汗克涅萨热因内贼的出卖而死,其国被沙俄吞并。

哈萨克人本以为清朝是狼,要防狼。可哪想背靠的“靠山”沙俄才是真正的饿狼,一口把它吞了。

清灭了准格尔之后,对西边的哈萨克汗国、莫卧儿帝国、萨菲波斯等等有什么政治影响?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清朝崛起之时的东方世界,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方是清朝和沙俄联合划分蒙古帝国的遗产

另一方则是伊斯兰世界的三强并立和不断争霸――奥斯曼帝国、波斯、莫卧儿帝国

清朝灭准噶尔汗国之时,波斯从萨菲王朝过渡到了阿夫沙尔王朝,印度处于莫卧儿帝国,二者都与清朝没有直接的关系,有关系的是哈萨克汗国。

1,准噶尔汗国的灭亡,严格来说是清朝和哈萨克汗国共同打击的结果。

哈萨克汗国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所建,属于长子术赤系,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

准噶尔汗国属于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其所占的地区属于当年的察合台汗国。

2,哈萨克汗国和卫拉特蒙古~准噶尔汗国为了争霸中亚曾大战200多年。

战争从1525年开始,至1757年结束,哈萨克汗国和清朝是最终的胜利者。

战争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两国的拉锯战,互有胜负

其二,在1570年~1635年间,哈萨克汗国征服了卫拉特蒙古,卫拉特蒙古土崩瓦解。

其三,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汗国崛起,随后击败哈萨克汗国,同时开始挑战清朝的蒙古大汗地位(皇太极在1635年兼任蒙古大汗)

其四,哈萨克汗国和清朝联手绞杀准噶尔汗国

1757年,清朝灭准噶尔汗国,将准噶尔屠戮殆尽。

3,清朝与哈萨克汗国的战争

1757年灭准噶尔汗国之后,清朝与哈萨克汗国之间曾有两次大战,但互有胜负。

1757年6月7日,哈萨克汗国与清朝签订了《阿亚古兹停战协议》,而这奠定了今日中国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线。

4,哈萨克汗国的结局

准噶尔汗国的灭亡和与清朝和平协议的签订,解除了哈萨克汗国来自东方的威胁,可是北方的沙皇俄国却来了。

当清朝一统蒙古三部(漠南、漠北、漠西)之时,俄罗斯也不放过一片金帐汗国留下的领土,不断蚕食哈萨克汗国,至公元1847年,哈萨克汗国最后一任大汗被杀,哈萨克汗国终灭于俄罗斯之手。

清朝灭准噶尔汗国,俄罗斯灭哈萨克汗国,从此世间再无蒙古帝国的后裔。

俄罗斯在蚕食哈萨克汗国的同时,也在不断与奥斯曼帝国征战,又与大英帝国在波斯和中亚阿富汗地区争霸,即大博弈。

要知道,俄罗斯和英国的大博弈从1722年就开始了,此时清朝还没有灭准噶尔汗国。

而公元1757年,清朝灭准噶尔汗国之时,英国正在与法国大战,争夺印度,这属于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的一部分,最终法国战败,印度全部沦为英国殖民地。

清灭了准格尔之后,对西边的哈萨克汗国、莫卧儿帝国、萨菲波斯等等有什么政治影响?

导读:清朝时期的西域和中亚地区以准噶尔汗国为中心分布着哈萨克汗国、沙俄、卧莫尔帝国、萨菲波斯等等势力分布。其中哈萨克汗国、卧莫尔帝国以及准噶尔自身都是有蒙古血统的国度,但是彼此之间的因为利益的仇杀屡见不鲜。至于沙俄是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占领后垂涎中亚,因此和哈萨克和准噶尔屡次发生战争。至于萨菲波斯虽然鼎盛时期东部的中亚地区但是和准噶尔没有什么直接的交集,它的防御和扩张方向在西方的奥斯曼帝国。再说准噶尔和萨菲波斯灭亡的是同一年,所以准噶尔灭亡与否对它没什么影响。

下面我们着重讲一下准噶尔和哈萨克、沙俄、卧莫尔帝国(影响也很小)的关系以及政权消亡后对这些国家的影响。

准噶尔和哈萨克的长期征战

在明朝时期蒙古中的瓦剌部曾经强大一时,在土木堡之变击败大明后建立和庞大雄踞草原的瓦剌帝国。但是好景不长瓦剌汗国很快崩溃,受东部蒙古各部的挤压势力不断西迁这就和成立不久的哈萨克汗国接壤并发生了摩擦。从此开启了瓦剌部和哈萨克汗国的长达两百年的战争。

也许有人问这和准噶尔有什么关系?我们来解释一下,瓦剌部在清朝的称谓是卫拉特。准噶尔部就是卫拉特四部之一,其他三部是土尔扈特部(西迁了)、和硕特部(后建立了和硕特汗国)、杜尔伯特部。那么准噶尔强大起来以后延续了和哈萨克之间为争夺中亚的战争。准噶尔鼎盛时期几乎征服了哈萨克汗国的头克汗。哈萨克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汗国,并均臣服于准噶尔。

严格意义上说哈萨克汗国可以追溯到蒙古四大汗国的术赤一系,也是具有浓郁蒙古血统的政权。其实哈萨克和准噶尔作为亲戚为了中亚的利益厮杀数十年其实非常不合适,最后都便宜了沙俄。最终准噶尔在被大清王朝平定以后,哈萨克汗国也没能坚持多久最终被并入沙俄版图。哈萨克将近四百年的国祚终结。

所以说虽然准噶尔被平定后,哈萨克少了一个世仇但是无论是对大清王朝和沙俄都不占优势。大玉兹原来就被准噶尔占领,所以随着准噶尔并入大清版图。中玉兹、小玉兹则被沙俄吞并。

准噶尔和沙俄的战争以及准噶尔灭亡后对沙俄的影响

早在准噶尔汗国成立以前,准噶尔因为沙俄领土扩张就不但发生摩擦和战争。虽然沙俄哥萨克很厉害,但是准噶尔的蒙古战士也不是吃素的。所以从巴图尔珲到僧格再到葛尔丹都对沙俄对领土的贪婪非常警惕,约定疆界的基础上沙俄经常越界侵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所以只有战争才能让沙俄惊醒。

准噶尔这种强硬的姿态一直持续到噶尔丹时期,当噶尔丹意图统一蒙古各部进而一统中原的想法萌生的时候对沙俄的外交政策到了改变的时候。此时沙俄的垂涎的重点放到了喀尔喀蒙古和大清东北的黑龙江流域(后来发生了雅克萨之战签订了边界条约)。所以准噶尔和沙俄一拍即合相互妥协,打算联合从对付喀尔喀蒙古和大清王朝。

但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告一段落目光重新中亚地区。此时的准噶尔要对付哈萨克和大清王朝,所以最终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中游以及叶尼塞河上游的一些地区逐步被沙俄吞并。如下图红圈的部分:

等到大清王朝平定准噶尔部以后,正是乾隆在位时期。乾隆虽然有些好大喜功,但是在领土问题上一贯是强硬政策,所以沙俄再想从大清谋取土地得到晚清时期了。所以准噶尔灭亡对沙俄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

帖木儿帝国和准噶尔的关系

其实卧莫尔帝国来源于明朝时期中亚的哈烈国,也叫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大帝还曾经打算远征大明王朝,结果在路上暴毙国内一片混乱后不了了之。后来帖木儿帝国被哈萨克的奠基人灭国,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泡到了阿富汗的喀布尔,接着又跑到了印度建立了卧莫尔帝国。

但是卧莫尔帝国和准噶尔没什么直接关系,唯一一次也是和拉达克王合兵打算在西藏抢地盘。拉达克王要把格鲁派驱除出阿里地区,并准备出兵东进,西藏委派委派还在寺院修行的噶丹泽旺去反击拉达克的入侵。他在还俗以后从藏北征集了2500名蒙古骑兵(当时是卫拉特蒙古和硕特汗国时期)。结果击溃拉达克军队的入侵。拉达克在请求卧莫尔帝国的援军后依然被击溃。

所以准噶尔被灭以后对卧莫尔帝国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小结:

卧莫尔帝国和萨菲波斯由于自己的扩张方向和住噶尔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对于准噶尔覆灭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哈萨克和沙俄虽然和准噶尔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是准噶尔覆灭以后继承领土的是大清王朝。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哈萨克和沙俄也没捞到什么好处。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清灭了准格尔之后,对西边的哈萨克汗国、莫卧儿帝国、萨菲波斯等等有什么政治影响?

公元1757年,在清王朝和准噶尔汗国的这场灭国之战中,最终以准噶尔汗国覆灭而告终结。

准噶尔汗国原本是众多的蒙古部落中的一支,自1640年建国以来,一直到1757年消灭,准噶尔汗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中亚小霸主,准噶尔汗国附近的其他中亚汗国无一不对准噶尔汗国臣服。

然而随着准噶尔汗国的被灭,清朝的国际声望骤然间达到了一个无可比拟的高度,因为在中亚汗国的眼中,准噶尔汗国就是一个大魔王,然而这个大魔王被他更为强大的东方邻居给灭国,由此带给中亚各国的更多震撼以及恐惧。

哈萨克汗国原本就是准噶尔汗国的一部分,受到了准噶尔人的残酷统治,但是在一场准噶尔的内乱中,哈萨克汗国得以独立出去,可以说哈萨克汗国最为清楚清王朝的强大。

所以在清王朝灭掉了准噶尔汗国以后,哈萨克汗国一方面联络了周边的中亚各国,希望订立盟约共同抵御清王朝,并且一方面还投靠沙俄帝国,而另一方面哈萨克汗国也有在第一时间派遣出使节,向清王朝称臣。

而莫卧儿帝国,在乾隆朝时期则是完全没落了,原本还是一个一统现今印度北部的帝国,但是到了乾隆朝莫卧儿的版图急剧缩小,自己国家内部几乎崩盘,势力也退出了中亚,因此与清朝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

至于萨菲波斯,在乾隆朝的时候国家其实就已经灭亡了,而且伊朗地处于伊朗高原上,与清朝版图之间并不接壤,因此两个地区很少有接触。

清灭了准格尔之后,对西边的哈萨克汗国、莫卧儿帝国、萨菲波斯等等有什么政治影响?

准噶尔汗国虽然名不见经传,可事实它却和当时清朝一样是一个大的汗国,而且把自己包装成蒙古帝国的继承者,这也就有他为什么如此猖狂的撕掠西垂,以至于它的疆域瞬间膨胀后来和东面清朝接壤,尽而就有清朝灭准噶尔一事。其实它的强大本来可以延续,向西发展也许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西面哈萨克汗国还是忌惮准噶尔汗国的,早在准噶尔前身是卫特拉时,由于向西边拓展就与邻居哈萨克杠上了,于1252年到1756年之间你争我夺来回拉锯,可惜它同时却得罪了东面的满州清朝,最后被清朝远征军给推翻,这个时候哈萨克汗国也解除了隐患,准噶尔这个巨邻消除了,但是由于百年战争给自身造成了严重影响,也让沙俄有机可乘,它也没喘息多少。

准噶尔汗国的壮大是在一个叫噶尔丹的人带领的,是瞬间膨胀的汗国,而早在以前它只是一个卫特拉小部落,发展很慢,部落长自然不算它,在原属的瓦剌分支的诸部落中,漠西蒙古在明清交际时已算称得上的一大势力,和漠南,漠北并齐,就是所谓内外蒙古,但是到明末时期,漠南蒙古已展现不出鞑靼那种起初彪悍的势头,由于与明朝长期对立得不到便宜,渐渐走向了缓和,开始互市,俺答汗这个时期,长城南北出现了一片和平气象。到后期林丹汗出现想完聚这个松散的部落,恢复达延汗时期疆域,统一漠南漠北,但是阻止他前进的绊脚石却是东北新兴的后金汗国,在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后,它到皇太极手中蜕变成大清,新兴的满清虽然当时偏隅东北,可却有想争夺大明江山的野心,已走到上升期,但相比漠南蒙古各部却衰落了,漠北更是一片低沉气象。

所以这个时候扛起蒙古复兴的只有居于遥远的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出现更是恰好不过的例子,仅凭噶尔丹在位时,准噶尔汗国已经是拥有700万平方千米的大汗国,南到喜马拉雅山,北到西伯利亚中部,东到甘肃,西到巴尔喀什湖。但由于噶尔丹的过于急功好利,触动了清朝的利益,最明显的就是他远征漠北,明明是想掐断清朝北面咽喉。清朝这个时候出现了伟大的康熙帝,由于实力悬殊,所以在乌兰布统之战和莫昭多之战都是被清朝追着打。

准噶尔汗国与强大而且上升期的大清碰头自然是吃不消,他不曾了解清朝已经是雄居东方的大国,康熙帝更是卓越出众,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拒沙俄,大清已是和沙俄不相上下的大国,拥有南到南海及澎湖列岛,北到外兴安岭,所以噶尔丹当时惹了东面大清确实不该,而西面呢,他和波斯和印度莫卧儿一样引进西亚火枪,来与东方大清碰头,面对亚洲的传统火铳,不但没得到便宜反而引火上身。这也让清朝把边界伸向了中亚,由于大清是大国不和沙俄同流合污,在一些中亚国家为了避免受沙俄威胁,纷纷成了清朝的藩贡国,但是由于沙俄来者不善,自持大国,根本就对局邻清朝视而不见,还想像蚕食奥斯曼帝国一样,把清朝给蚕食,所以毫不忌惮的把他们给吞并。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印度东北部也纷纷加入,坎巨堤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清朝反而成了防御外夷的庇护者,原因到后期,莫卧儿王朝衰落,列强英国侵吞印度,对周边如大清扫一样,明白清朝是大国不得不依附一个强者,像尼泊尔以这个名义一直到最后它才变成了西方殖民地。而波斯萨菲呢?和准噶尔没交界,更别提有影响,但北部沙俄的压力显而易见,准噶尔汗国的消除反而助长了沙俄对西亚和中亚的撕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