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将锡金吞并,而尼泊尔东南西都被包围,为何至今却未被吞并?
历史的斗争以及版图的斗争,往往不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问题,甚至牵扯到局部地区的最大多数国家,以及世界上大国之间的博弈。
印度能够锡金似乎不难,可是如果印度想要吞并尼泊尔,必然会遭受到诸国的阻力,甚至会得不偿失。
事件回顾印度吞并锡金的年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样的历史基本上不复存在,因为当时有着极其特殊的政治敏感时期。
简单来讲,印度投靠了自己的老大哥苏联,成为了当时的一霸,而印度吞并锡金的时候,基本上是采取了雷霆战法,在眨眼之间就已经成为定局,再加上锡金本身的实力就比较弱,可以说吞没锡金几乎是眨眼之间完成的,其他国家想要插手阻挠这样的事情也来不及了。
再加上当时处于冷战时期,各个国家之间都心惊胆寒,唯恐遭受到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轮番碾压,都懒得去趟这趟浑水,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也就默认下来了,一个国家默认、两个国家默认默认的国家多了,这也就成为了历史。
总之现在的一个时间段之下,印度连自己的先进发达武器都无法制造出来,想要短时间之内依靠蛮力入侵尼泊尔简直是天方夜谭,尽管尼泊尔相对印度来说弱小了很多,可是作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也是有着自己两把刷子的。
没错,这就是事实印度为什么不敢全面突袭尼泊尔,像吞并锡金那样对尼泊尔采取闪电战呢?有两方面考量:
第1点,尼泊尔是联合国的成员国,请注意一旦成为了联合国的成员国,理论上来说就决定了它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这个独立自主国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没有触及其他国家底线的同时,盲目的对这样的国家采取战争行动的话,联合国是必然介入的。
印度没有美国的强大影响力,甚至在印度本土的影响力也是五花八样,各种的不团结。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印度自然没有能力去左右联合国,当联合国发现尼泊尔的侵袭的时候,一旦对印度实施制裁,印度现有的状态根本接受不了。
第2点,尼泊尔现有的资源足以使绝大多数强国分外眼红,尼泊尔现有的资源之多,常人难以想象,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稀有资源,这些资源一旦落入印度人的眼手中,无疑会短时间之内增大印度的国力,尽管国际上某些发达国家对于印度普遍采取暧昧措施,可是突然之间出现这样一个大的馅饼,让印度给捞去,那些发达国家心里也不是好受的,必然会采取口头警告甚至军事行动来阻挠印度这样的野蛮暴力合并。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印度曾将锡金吞并,而尼泊尔东南西都被包围,为何至今却未被吞并?
印度当年能吞并锡金,却为何不吃掉它三面包围的尼泊尔
1975年驻扎在锡金的印度军队,突然对锡金王国自己的武装“宫廷卫队”发难,把国王软禁了起来。紧接着印度官方引导早期印度迁往锡金的移民进行“公投”。
4月10日锡金议会在亲印派的主持之下,正式宣布将锡金国王罢黜,然后接受印度关于让锡金进行全民公投自身是否加入印度的建议。按理说作为决定一个国家性质的决策,理应是土生土长的锡金人来投票。
结果在投票的过程中,印度打着“平等”的口号,直接赋予了来自印度的移民,可以进行投票的权力。而若算上这群人,依照当时的锡金人口结构,土生土长的锡金人占锡金人口比急剧下降。
如此一来造成的直接结果,即为大部分锡金人同意并入印度。再后来印度方面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议会开了一个大会,议员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同意接纳锡金人成为印度人。
至此锡金王国成为了今天的印度锡金邦。但是由于锡金并入印度的过程之中,印度军队如影随形。所以至今印度吞并锡金这事,依旧是争议不断。
锡金王室
对被印度军队赶下台的锡金王室来说,他们是坚决不同意自己的国家被吞并。1982年1月继位的锡金第13代国王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就曾明确的对外部发话,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
至于为什么在印度吞并锡金之时,不顺势将其和锡金一同的邻国尼泊尔给吞并?毕竟吞并锡金之后的印度,在版图上可谓是已经将尼泊尔三面包围。
原因很简单,锡金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同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1814年英国人自印度北上,入侵锡金地区,在当地设置专员,行使统治权力,锡金完全沦为了非主权国家。
1918年英国曾适度归权给当地国王,也正是因为如此锡金在国际社会获得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但是虽然有这个地位,英国专员依旧是掌握着当地绝大部分实权。
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英国势力开始退出整个亚洲,印度作为英国印度总督区的直接政治继承人,高调的跟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
也正是因为这个协定的存在,印度吞并锡金之前,锡金本质上是印度的附属国。1950年12月5日二国签署的《印度锡金和平条约》,印度更是直接了当地控制了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主权。
因而1975的印度吞并行为,在大国际环境下看,往往是被定义为“内政”。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美国、苏联2个大国都没有说话,毕竟他们都曾经高呼尊重它国内政。
而尼泊尔则完全相反,早在1923年英国就同意了它的独立,并签订了所谓的“永久和平条约”来确定自己是英国之外的完全独立国家。
因而当印度独立之时,尼泊尔早是完整主权国家了。按照联合国的精神,对一个主权国家入侵,无疑是挑战二战战后秩序,美国、苏联作为联合国创始人都可以收拾它。
印度曾将锡金吞并,而尼泊尔东南西都被包围,为何至今却未被吞并?
锡金与尼泊尔一样,都曾是南亚的国家,与印度相邻。不过,锡金如今已被印度吞并,变成了印度的锡金邦。相比之下,被印度三面包围的尼泊尔至今还在,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与印度接壤。
锡金,原名哲孟雄。在近代,锡金与印度一样都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脱离英国之后,锡金实现了短暂的独立,但很快就落入了印度的手中。印度政府认为,印度有权继承大英帝国在南亚的殖民范围,因此不断干涉、控制锡金的内政。
1975年,印度军队突袭锡金皇宫,将锡金的国王软禁了起来。随后,印度又操纵议会废除了锡金王室,并以“公投”的形式吞并了锡金。在当时,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将此认为是印度的内政,没有加以干涉。而苏联是印度的盟友,更加睁一眼闭一只眼了。
锡金的第13代国王纳姆加尔流亡国外后,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流亡政府,并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伺机寻求复国。不过由于锡金王室力量过于薄弱,所以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早已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而尼泊尔与印度相比,虽然是弹丸国家,但自身有着14.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3000万左右的人口,比锡金大多了。要知道,尼泊尔的国土面积比韩国还大。所以印度想吞并尼泊尔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外,印度之所以能在1975年轻而易举地吞并锡金,主要是因为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当时,正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白热化的时期,无暇顾及印度的小动作,而我国也因自身的原因没有干预。因此,印度是仗着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下才吞并了锡金。
从地理上看,尼泊尔虽然三面被印度包围,但却是联合国成员国。在印度脱离英国殖民者独立之时,尼泊尔早已是完整的南亚主权国家了。
按照联合国的精神,公然吞并主权国家无疑是挑战国际秩序,印度政府可不敢冒这个险。当时,美、苏虽然争相拉拢印度,但并不是无限制地放任印度在南亚胡作非为。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期,美国海军就曾出动华盛顿级航母威慑印度沿海。因此,印度也是见好就收。
印度曾将锡金吞并,而尼泊尔东南西都被包围,为何至今却未被吞并?
导读: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不是印度不想吞而是吞不下。印度作为南亚几乎是唯一的霸主对于南亚的事务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到现在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印度上世纪70年代吞并锡金的特定历史时期已经不可能存在了,况且尼泊尔的体量与锡金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尼泊尔虽然三面被印度包围,印度施加一定的影响力还可以但是如果说要吞并那机会是不可能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下简单的阐述。
尼泊尔别看距离太平洋和印度洋都不算远,但是确实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内陆国。它夹在中印之间面积14.7万平方公里,这个和孟加拉国机会同样大小。但是由于尼泊尔高山内陆的环境,所以人口2600万只有孟加拉的五分之一左右。世界上著名的廓尔咯雇佣军就来自尼泊尔,主要在英国和印度服役。
对于这样一个面积、人口以及资源都比较丰富的国度印度怎么能不垂涎,印度也在慢慢的渗透自己的影响力。但是印度再想和1975年吞并锡金一样武装吞并尼泊尔已经不太可能了。
印度上世纪70年代能够比较顺利的吞并锡金如要依赖如下价格条件:第一、印度独立不久就和锡金签订了保护国条约,所以当时美苏普遍把这看做印度的内政没有干涉。第二、锡金的国土狭小,土地、人口、地域空间都无法让美苏产生兴趣。我们就这些条件对比尼泊尔来看看当年印度吞并的条件是否具备。
尼泊尔是独立的主权国家锡金在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被吞并,通过条约被迫让英国成为保护国。二战结束后,由于英国影响力的下降撤出南亚。印度和锡金先后宣布独立,印度不久强迫弱小的锡金签署条约。比照英国当年一样成为锡金的保护国,这一条成为印度可以吞并锡金最有益的工具。美苏都认为这是印度的“内政”就是这个原因。
而尼泊尔作为高山国家由于廓尔喀人英勇善战的因素,英国当年在进攻尼泊尔的过程中损失惨重。结果就是廓尔喀雇佣军成为英国军队的成员,而英国也在1923年承认尼泊尔独立。也就是说尼泊尔根本没有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比印度独立早多了。印度也不可能像对付锡金一样搞什么保护国条约。
没有这个劳什子保护国条约,在现代社会中还企图武装吞并一个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几乎不可能。咱们先不说国外的干涉,就印度军队当中的数万廓尔喀雇佣兵都不答应。虽然廓尔喀雇佣兵对雇主非常的忠诚,但是如果印度要攻打自己的祖国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尼泊尔是联合国成员国尼泊尔还是联合国的正式成员国,享受国际法的保护。联合国在框架许可内不会允许印度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明目张胆的武装吞并行为。对于印度来说,如果尼泊尔和不丹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东北各邦才安全。但是这不是古代,谁的拳头大谁就可以可以多占领土的帝国殖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印度无法通过武装侵略的方式吞并尼泊尔。
再说尼泊尔处于印度和北方大国之间,面积也不小有一定的纵深空间,况且人口有数千万。所以北方大国不会坐视尼泊尔被印度武装吞并,肯定会在联合国框架内行驶自己的否决权。这也是印度无法吞并尼泊尔的原因之一。
尼泊尔的国家意识尼泊尔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两千多万人口,这是只有几十万人口几千平方公里的锡金无法相比的。印度在移民的同时强迫锡金举行全民公决,这个根本是个伪命题。几十万人口的锡金稍微一移民,印度裔就会成为国民的多数。在这样的情况下搞什么全民公决就是个笑话。
而尼泊尔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但有战略纵深还有两千多万人口。况且虽然国内民族众多,但是主要的三个民族占据了大多数比例。所以尼泊尔的民族意识是锡金无法相比的。如果印度打算还来这一套很难行得通。
另外尼泊尔自己也知道,一味的刚硬无法解决印度的觊觎。况且尼泊尔的经济结构单一,很多必需品都需要进口。所以尼泊尔对印度的软实力的渗透也有部分接受,况且从宗教文化来说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印度也没办法采用激烈强硬的手段搞武装侵略。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印度曾将锡金吞并,而尼泊尔东南西都被包围,为何至今却未被吞并?
时代不同了。而且尼泊尔和锡金两者也是无法比较的。
听说当时锡金之所以被吞并的一个国际局势,锡金是在1975年被印度吞并的,当时的锡金既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国,没有除印度之外另一个相当体量的大国可以作为屏障和依靠。
早在1947年,印度就事实上接管了锡金的国家政权,在1949年,就任命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印度和锡金两国更是签订了和平条约,事实上也就是不平等条约,把锡金化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全方位控制了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大权,事实统治印度。
1973年,锡金的军事更是被印度强行接管,人才1975年被印度吞并,由于当时心并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而且锡金北当时的印度强迫进行了所谓的全民公投,最终以所谓的合法形式加入了印度。
对印度对锡金的占领事实上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蚕食的过程。
当时的国际局势比较复杂,个国际大国,有的与印度交好,或者有的国家的局势比较复杂,所以就无暇顾及印度和侵占锡金这一事实。
总而言之,我们要说的是,当时的锡金确实是在国家实力上太过弱小,早在1950年就已经被印度接管了国家政权,事实上很早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导致那么容易的被吞并。
1975年的锡金,被并入印度,只是一个把事实问题,纸面化合法化的宣告而已。
而反观尼泊尔,尼泊尔并不是一个特别小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口在300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是蒙古国的10倍。尼泊尔的面积有14.7万平方公里之大,面积甚至在韩国之上。
但是锡金的人口,只有不到60万,面积只有不到0.8万平方公里。
而且尼泊尔的战略地位和价值远高于锡金。
尼泊尔是一个东西十分狭长的国家。东西跨度长达885公里,如果尼泊尔被印度吞并,将会直接影响到国际局势,会受到东方大国的强烈抗议,这显然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所以尼泊尔是印度和东方大国之间是存在着一个缓冲的替代作用。此外,如今的社会和平和发展是主流。国际社会也不可能坐观印度擅自悍然吞并尼泊尔的举动。
从联合国这方面来说,印度就不可能得到支持,吞并尼泊尔,甚至是入侵尼泊尔,印度将会在国际形象上大大受挫,甚至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尤其是西方社会的制裁。
此外就是,进攻尼泊尔将会使印度付出极大的战争代价。印度本来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已经让它头疼不已了,一旦不能速战速决,整个印度都会被长期的战争所拖垮,国内还会引发政局动荡。
而尼泊尔的多山地形和生性彪悍善战的特点肯定会导致印度长期陷入一种战争麻烦,即便攻占了尼泊尔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尼泊尔人,进行反抗,所以对印度来说,即便是真正的吞并了尼泊尔也会遭受很长期的麻烦。
所以,无论如何,印度强行吞并尼泊尔,对印度来说不是一个合算的买卖!
印度曾将锡金吞并,而尼泊尔东南西都被包围,为何至今却未被吞并?
印度通过军政控制、大量移民和民主选举三步走,兵不血刃的吞并了锡金,使其成为现今印度的锡金邦。尼泊尔的实力和国际存在感,显然不是锡金所能比的。印度即使有吞并之心,也得要有那个能力才行。
印度是如何完成对锡金的吞并的?在文献古籍中,锡金以前被称为哲孟雄,原是吐蕃王朝的组成部分。锡金的王朝开始于十七世纪中期,之后遭到尼泊尔廓尔喀军队的入侵。最终引发了乾隆先后两次征讨尼泊尔,尼泊尔被打败成为大清的藩属。
正当锡金王准备收复失地时,又遭到不丹人的袭击,导致大片领土被尼泊尔和不丹所瓜分。到了十九世中期,锡金又被英国所控制,锡金脱离清政府管理。二十世纪初,英国人将政权交给锡金王。
1947年,印度往锡金派驻专员,受印扶持的国大党要求国王进行改革。两年后,印度以防止动乱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其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随后锡金与印度签约,成为印度的保护国。
至此,印度完全控制了锡金的内政外交等大权。1973年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次年锡金议会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同年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规定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1975年,印度军队软禁并废黜了锡金国王,同年锡金举行“全民公投”,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逃亡美国的锡金国王帕尔登及王储旺楚克,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
当时的联合国为何没有阻止印度?从整个吞并过程来看,印度是采取了温水煮青蛙的手法。锡金当时在世界上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面积仅有七千平方公里,人口至今不过六十万,处于中、印、不、尼四国的夹缝中,严重的缺乏国际影响力。
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值冷战时期,美苏展开全天候的争霸。印度是南亚有影响力的大国,当时它的对外策略是中立不结盟。美苏两大阵营对印度一直处于争取当中,自然对其在南亚的一些行为采取了漠视态度。
美苏两霸不发言,受操纵的联合国自然不会提起吞并一事。印度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殊历史环境,完成对锡金的吞并。再加上锡金本身的国际影响力实在太小,印度对其又保护了十几年,吞并也算是“水到渠成”。
印度为何不吞并三面被围的尼泊尔?在印度的眼中,南亚小国都是他的兄弟,通常不会以主权国来相待。比如,印度的首任总统就将印度与尼泊尔比作超越肉体的精神关系。印度已经为建立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秩序”努力了七十多年。
为更好的控制南亚小国,印度采取了排斥、吞并和操纵等手段。如印度对待巴基斯坦就是采取排斥的手段,对待克什米尔土邦及锡金就是采取吞并手段,而对待尼泊尔和不丹等则是采取操纵干预的手段。
尼泊尔的面积是锡金的20倍,人口则是其50倍,可以说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尼泊尔虽多为贫瘠的山地,但它与恒河平原相连,养成了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著名的廓尔喀骑兵,就是尼泊尔山地人组成的。
现在的印军和英军中还有廓尔喀骑兵,这些使得印度先天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历史和地理鸿沟。冷战结束后,中国等国快速发展,也让印度不再是南亚小国唯一靠拢的对象。这也给印度的外交形势带来严重压力。
印度吞并锡金的蛮横手段,导致很多国家对其产生反感。当年吞并锡金,虽然是兵不血刃,也算一次成功的外事活动,但却引起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恐慌,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印度吞并,开始思考自身的未来。
此后的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开始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保持着活跃度,积极发展与周边其它大国的关系,以抵消来自印度的威胁。面对多样化的国际形势,印度对待南亚小国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操纵已代替吞并。
印度与尼泊尔之间有大量的人口流动,印度的人口优势已成为尼泊尔政治的直接操纵力量。不少尼泊尔人认为,印度正在用人口淹没尼泊尔。在主权国家观念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操纵也已变得困难起来。
综上,尼泊尔的文明形态和生活方法虽然是印度式的,但并不代表政治上必须要被印度所操控。尽管尼泊尔三面都被印度包围,但印度不会也没有能力吞并尼泊尔。印度吞并锡金的模式不能套用在尼泊尔身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