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很富但也很穷?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富和穷永远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穷,更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富。简单分类的话,那就是:老百姓和京城皇室很穷,东南沿海很富。

税收决定一切,后期改革治标不治本

众所周知,崇祯皇帝之所以会上吊,是因为折腾不起了。而之所以折腾不起了。是因为没钱了。273年后,崇祯是为数不多因为皇家破产而倒闭的公司。

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过程很复杂,我简化下,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开启了新一轮的收税政策。尽管朱元璋主张重农抑商,可在税收上绝不含糊,以农业税为主,并且直接废除了元帝国建立的诸多对于商业税收的政策。

朱元璋统治时期,整个帝国九成的税收来自普通老百姓,剩下的一成税收来自其他地方。最开始是没问题的,因为朱元璋时期可收取的土地税务达到850万顷,要知道,康乾盛世的总税收土地才640万顷。所以单纯地凭借着土地税收,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且方便省事。

明朝朱棣统治时期能够修大运河、维修史书、五次攻打蒙古,最主要的底气在于自家的土地足够,税收稳稳地。

与此同时,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的免税政策,简而言之:地方绅士、皇家贵族可以免税。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玩了:土地越来越少,可收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到了崇祯年间总税收土地才300万顷。

地主或者恶霸相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自家土地挂号到皇家贵族,就可以省去一大笔的税务。在之后三七分也好,四六分也好,自己终究能获得不少好处。

尽管张居正实行了诸多改革,并且颇有成效,可随着自己年老死去,之前的变法基本废除了。伴随着朱家后人越生越多,也就更难控制这种土地税收问题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明代从朱元璋开始,到嘉靖皇帝为止,所收的税务很少涉及到商业。

只有在张居正变法时期,商业税收才占到整个明朝税务的四成,其余时候都是农业税顶锅。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简单演示下:

农业税固定,国家开支加大,加收农业税,土地兼并或者土地寄放在皇族,农业土地减少,农业税减少,加收农业税,土地兼并或者土地寄放在皇,加收农业税......

经过两百多年的折腾,土地是越来越少,穷人是越来越穷。

至于富人,还是有的,而且很多。江南沿海的经济萌芽,直接刺激了市场的运行,富商绝大多数都富得流油。

可指望着这些货在国家危难时期能救国救民,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说明朝很富但也很穷?

按生产指来算,明朝相当富有。

当时明朝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为国内商业活动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基础,而且支持了强劲的海外贸易。明政府虽然实施过海禁,但在通海势力的强大压力下逐步放开海禁。中国在海外贸易上显示出雄厚的实力。中国是当时东方海上贸易的重要角色。据统计,15世纪80年代,葡萄牙人每年把大约100万度卡约合32000公斤白银运到远东,其中二分之一以上流入了中国。日本1599年—1637年间共输出白银5800万两,其中大部分流人中国。据统计,明朝中后期,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了中国。

关于穷这个说法,我觉得有几种原因

1:冗员。拿粮不干活的人很多

2:贪官多。正所谓富人越来越富 穷人越来越穷 明朝的藩王钱最多

3:对外作战。对蒙古个部落的作战,对满洲人的作战,抗倭,援助朝鲜对日作战

4:明朝的皇帝也奇葩。明朝的皇帝中,有喜欢自己炼丹的,有喜欢做木匠的,有喜欢自己就攒金银的,还有自己给自己封天下兵马大元帅然后领军出征的,这些做起来就是大笔银钱。

为什么说明朝很富但也很穷?

明朝的富和穷是出现在财富结构的不均衡上,统治集团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底层农民确面临土地被兼并等等问题趋于贫困。在加上明朝末期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川时代,造成粮食歉收,最终造成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朝崩溃。

为什么说明朝很富但也很穷?

皇丶皇族,高官,地主们都富有!低下层如奴隶一样的贫民便苦日子。

为什么说明朝很富但也很穷?

明朝的富有在于有其相对时代较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这些东西的对外贸易,为政权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但是,也因每个沉伦朝代的通病:官员过多、贪污受赂、战争主持政权者昏庸,而浪费了大量银钱。

这就是表面富贵内里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