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封建社会制度那么厉害?不能让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问题,却彰显出封建统治下最为纯粹的治国策略。这个问题颇为复杂,但是简单讲还是可以说明白的。

三纲五常,古代最纯粹的正统产物

最纯粹的正统,能获得这样的称呼者,真是少之又少。当然,这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问题,在古代,三纲五常还是很受尊重的。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

在三纲五常之下,对于妇女的约束也是极为严格的。简单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才是好女孩。女孩子一定要矜持,绝对不可以太放荡。

在古代,甚至还有这样奇葩的规定:但凡是看到小姑娘的手腕,基本上就是要娶她的。当然,在一些比较开明的朝代,的确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说万历年间,皇帝都不上朝,一股开放风气席卷全国,那个时候再婚再嫁都跟玩似的。

可是,除了这些比较极端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媒妁之言,媒婆给你安排相亲对象,可是具有法律效应的。

自己的心上人不可以追寻,反而要听从媒婆和父母的话,在现代看起来极为不靠谱,可是被古代人所青睐。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三纲五常,是儒家的经典代表,皇帝非常喜欢。

皇帝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可以维护皇权。尽管儒家学派刚开创的时候,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是人为操控之下,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古代有情人不能眷属,便是皇权至上的最佳体现。试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人不服君?

尽管这样想比较极端,而且解释起来颇为牵强,但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古代君王正是凭借着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来限制臣民的思想,控制百姓的行动,只有如此,皇位才坐得安稳。

要是每天都有一个项羽,天天喊着皇位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话,估计皇帝早就被烦死了。

为什么封建社会制度那么厉害?不能让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

真爱乃无止欲望的延续,欲望不止,红杏出墙。

一诺:真思维……

为什么封建社会制度那么厉害?不能让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古人在很多地方更胜于现在。

宗族的体制贯穿于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宗族要保障每个家庭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个人意志都要服从于宗族这个整体。个人家庭的婚姻稳定,是宗族能够延续的基本保障。

怎么才能保障家庭的婚姻稳定?只有门当户对才能保障家庭的婚姻稳定。夫妻双方的家庭背景差异太大,夫妻之间是不可能平等相处。夫妻双方的家庭背景差异太大,夫妻双方之间也是不可能有共同的价值观的。门当户对才能保证夫妻双方基本差不多。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出于为整个家族考虑。那些只因为自己的一己之悦,抛弃整个家族的做法,便会为人所不齿。如果自己一意孤行,与所谓的真正相爱之人结合,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苟合。既然这个人不为家族考虑,那么家族也会将其抛弃。

家族带给个人的福利是巨大的。不是所谓的什么封建社会制度多么厉害,而是很多人最终舍不得家族带来的庇佑。

什么是真正相爱的人?大多是一时冲动的两情相悦而已!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已经是脍炙人口了。司马相如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后,早已忘记了那个患难与共的妻子了!

司马相如给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么几个字。卓文君见信中少了一个亿字,就知道了司马相如对自己已经没有情意了。

卓文君便回了一封信: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司马相如看后,这才回心转意。

过分注重自己的幸福的人,其实是很自私的。为了自己所谓的个人幸福,抛弃了家族利益的人,也很容易因为所谓的不幸福,真正相爱的人再次分开。

现在的婚姻都是自己做主的,又有几个能白头偕老的?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为什么封建社会制度那么厉害?不能让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

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只要是制度,就一定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而这样的利和弊,并不与制度本身有关系,而是和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设置包括当时环境有关系。

因此,用现代观点去分析古代制度,虽然可能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但并不能客观反应一种制度的优劣。

问题中所说的,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问题,而问题中,把一个个性问题放在共性问题上去讨论,实际上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公式性的问题,放在什么任何一种制度中,都可以成立。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会出现有情人不能相爱的现象,但这是不是现代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呢?这就很难说了。

而在现在的宣传中,提到封建社会,往往和腐败无能,国家闭塞,百姓无知摆在一起,让人觉得,封建社会就是一个万恶的社会。这对一种社会制度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

从这个问题上看,很多爱情悲剧,比如说梁祝,比如说杜十娘,比如张生崔莺莺,甚至包括陆游和唐琬。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封建礼教产生的悲剧结果。这些故事的广泛流传,给人一种一些个体事件延伸成群体现象的误区。以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而仔细看这些故事,就会发现,这和封建制度,没有半毛钱关系,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不是自由恋爱,自然可以看成是自由恋爱,但反派马文才也是十分无辜的,因为,自始至终,祝英台父母和马文才父母,都不知道祝英台有这么一段恋情,而梁山伯父母也没有向祝家提亲。

也就是说,除了梁山伯,祝英台本人以外,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却要为这个悲剧买单。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笑话吗?更可悲的是,马文才作为一个反派,其实他什么也没做,甚至连面都没露,然后就成了反派,这岂不是天大冤枉?

而陆游和唐琬的恋爱悲剧,也和封建制度关系不大,其根本原因是陆游又怂又渣。他和唐婉夫妻俩,也是郎情妾意,非常不错的两口子,因为陆游母亲不喜欢唐婉,就逼迫陆游休妻,这个是封建制度的问题吗?是陆游太怂而他妈太强势。

而这两人真正悲剧,在于陆游的渣,他休了唐婉之后,娶了一个王氏,唐婉也嫁了一个叫赵士程的人,这两口子一块过日子,也过了好几年,据说,唐婉并没有给赵士程生下一男半女,但赵士程却依旧没有休妻。

而唐婉死后,赵士程更是终身不娶。相比陆游的渣,赵士程真的算是一个君子,在几年后他们在沈园见面,才有了钗凤头悲剧的发生。可是,这个故事自始至终,都是陆游一个人自编自导的恋爱悲剧,但真正把人生过成悲剧的是唐婉和赵士程。

绝大多数爱情悲剧,都被有意无意的扣上了封建的帽子,而事实上,悲剧大部分都是因为人性的问题,而非制度的问题。或许正是因为陆游的怂和渣,梁祝之间的怯懦,导致悲剧的发生。

而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人们,如同杜十娘和李甲,也难以逃脱人性的魔咒,烈女遇见了渣男,如果没有出现悲剧,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封建制度并不是万恶的,所以,不能把许多悲剧归过于封建制度。即使现在社会,依然有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归过于现代的社会制度。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求不得的悲剧存在,而这些悲剧,归根到底,是人性。而社会制度,只是为了隐藏人性中阴暗无耻的一面,而立起的一个幌子。我们说了太多腐朽的封建制度,让人们无法自由恋爱。而真正自由之后,也会发生无数人伦悲剧。

徐志摩自由恋爱,但张幼仪却孤独终身,郭沫若自由恋爱,却将自己的日本妻子安娜拒之门外,鲁迅自由恋爱,原配朱安却独守空房。这些人,或许摆脱了封建制度的约束,但当他们追求一种自由的时候,却忘记了,这种快乐和幸福,会让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陆游、梁山伯也罢,徐志摩郭沫若也罢,都无法跳出这样的魔咒。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自私的人。

在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也值得人们思考,李云龙在受伤养病之时,正好碰见了李军长追求田雨,李云龙和罗主任的对话,很有趣。李云龙说,那李军长家里有老婆,还给他生了孩子,怎么还要找对象?罗主任一脸尴尬,解释道,他那是包办婚姻,可以取消。李云龙辩驳道,包办婚姻,就可以取消,那他老婆受了这么多年苦,谁管?

这个世界上,讽刺莫过于,拿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耍流氓,在耍完流氓之后,又扔出冠冕堂皇的借口,让自己高枕无忧。而这些事情,不是封建社会专利,而是人类的专利。

为什么封建社会制度那么厉害?不能让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

中国古代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确切的说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是一个生存的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事情首先要服从家庭的事情,个人的利益也要首先服从家庭的利益。婚姻是一个家族当中可以说是最大的事情,一个男孩儿,要娶邻家女孩还是远房表妹,这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的,除非他自己有比较高的地位可以独立生存。 但是在古代这种能独立生存,脱离家关系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女子的地位相对更低,更没有独立选择权。我们现在觉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每个人都有生活和恋爱的自由。但是在古代这完全不能做到啊,因为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有聚在一起求生啊,才能更好的生存,每个人如果单独而追求,过分追求个人的权益,忽视家族的权益,就会被认为是背叛了家族,生存会非常的困难。 这跟现在社会完全不一样,现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规模提高,人们可以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想干的事情。即使有些人他和家族的利益相左,他也能够脱离家族,到城市中去到社会中去,以求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而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封建社会制度那么厉害?不能让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

都是門戶之見的錯

不要損古人,

現代男女之間,論婚嫁時

一樣看重門戶,而且比古人更現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