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法海是个怎样的人?

法海,出生年月不详,死亡年月不详,唐代名相裴休之子。简而言之一句话:抛去神话光环和诸多不可控因素之后,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历史人物。

法海,真是一位和尚

法海,唐代状元!

上面那六个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重,相必我不说诸位吃瓜小伙伴也能想象的出来。按照每三年出一科状元的比例来算的话,把元朝和乱世刨除出去,千年的发展史恐怕也只有三五百位状元。而法海,就是三五百位之一。

可以想象得到,法海非常的聪明,聪明的有些不像样子。只不过,恐怕连法海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一生会很忙。不但生前忙,死后也很忙。

法海的父亲是裴休,熟读古历史的小伙伴可能认识,因为在唐朝821年到824年这五年的时间里,裴休是一位宰相。

老子英雄儿好汉,既然老爹都身居宰相了,在官位上超越老爹难度可想而知,索性另辟蹊径,在修行上高出父亲一头。

根据《金山寺志》记载,法海被自己的父亲派往湖南沩山修行,拜在了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的门下,当了一位扫地僧。

不久,法海修行完毕,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闭关修行。咱也不知道啥是闭关,姑且认为是把自己关在小木屋里潜心修行吧,反正很苦。

重点来了,历史记载:法海辛苦修行终于得到正道,成为江苏地区的开山祖师。

没错,这就是事实

首先说明一下背景:在唐代,如果自家孩子能够当和尚可比当官光荣多了。

因为在唐代,和尚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必须要讲究缘分和造诣。那些在山上挑水砍柴十余年,最终被主持赶出山门的不在少数。

而法海,既没有被赶出山门,也没有被佛门所疏远,反而得了个开山祖师的称号。不难想象,法海在唐代的地位有多高。

其次,白蛇传说是真的。

根据《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

简单讲一下,山中有大虫,经常咬人,法海上山制服了这条大虫。只不过,这条大虫不是白素贞,它也没有妹妹小青,法海也不会法术。当时应该是法海会武功,或者打中了蛇的七寸,自此扬名。至于后代神话整蛊法海,应该是自己也没想到的事情吧。

最后,雷峰塔是假的。

总结一下:法还很厉害,非常厉害。不但文化了得,当和尚也很了得,老百姓很喜欢他。

历史上的法海是个怎样的人?

事实在历史上根本没有法海,最早的法海也是出现明朝小说话本《三言二拍》中,而且还是一个让你大跌眼镜的人物。

法海仅仅出现的故事小说中,是明代注明的小说家冯梦龙的在小说集《三言二拍》里面的作品。不过在《三言二拍》中白蛇传的故事却与著名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完全相反。

电视剧中白素贞是一个完美女性的存在

在《三言二拍》的故事《白蛇传》中,法海绝对是正义的化身,是一个十足十的正面人物,而白蛇白素贞则完全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千年女蛇精,白素贞贪恋人间繁华,于是利用道行化身为寡妇白素贞,然后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孀居在杭州城里的有钱的寡妇,设计将无辜而单纯的许仙骗入手中,

而后许仙与白蛇成亲,还在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娶到了一个有钱又漂亮的白富美,生活潇洒自在,然而后来而高僧法海却偶遇许仙之后,看他印堂发黑,日渐消瘦。认为他一定是被妖孽所缠,于是询问许仙,许仙当然以为老和尚法海是对他的美好生活羡慕嫉妒恨,于是十分的不配合法海。

最开始版本的《白蛇传》中法海是一个正义感十足的正面人物

可是最终法海还是找到许仙和白蛇的住处,于是法海与白蛇展开了大战,最终的结果是就是法海将白蛇白素贞的跟班都给打死,将白蛇压在雷峰塔之下,而白蛇被法海制服后,许仙回到他和白蛇的住处一看,居然发现他和白蛇居住的那所亭台楼阁都有大豪宅,恢复了原貌,原来仅仅是当地的一个荒废多年的布满了蜘蛛网的当地人都不敢去的鬼宅。

看到这个版本的《白蛇传》,您作何感想,是不是大跌眼镜,其实豆包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看的赵雅芝版本的《新白娘子传奇》对白蛇白素贞,充满着无限的好看,可是后来看到的冯梦龙的这个版本的《白蛇传》的时候,确实也大跌眼镜无法接受,可是冯梦龙版本的《白蛇传》确实是所有版本的“白娘子传奇”的起源。

赵雅芝至今仍然是女神

不过赵雅芝仍然是传奇的存在,现在60多岁了,依然貌美如花。

历史上的法海是个怎样的人?

实话实说,历史上有没有法海这个人,我不太感兴趣,但小说中法海的做法对不对,倒是可以研究一下。

小说中的法海是卫道士,认为妖怪就是妖怪,人妖不能胡搞,于是做了棒打鸳鸯的恶人,先生都认为“干卿何事”,说白了就是许仙愿意和白蛇happy,和你法海有毛关系!当然了,法海的下场也悲摧,躲进蟹壳出不来了!

咱们也得替法海想想!首先,许仙和白蛇在一起,时间长了染上妖气,早晚小命不保,法海的本意在救人!其次,虽说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但白蛇若是在山中苦修早晚自会得道,却偏偏入世搞风搞雨,不收了她,其它妖怪纷纷效仿,都到凡俗中兴风作浪,如何得了?此风断不可长。另外,我觉得法海插手人妖之恋,很大程度上是长时间接受教化的结果。他在遵循内心的指引,坚持自己的判断,其情可悯!

声明一点,我不是替法海翻案,只是觉得他可怜😣

历史上的法海是个怎样的人?

鲁迅在《论雷峰塔倒掉》的文章中,多次提及法海,所占之篇幅远远超过白蛇和许仙,鲁迅认为,法海是专制独裁、粗暴无礼的封建统治者、旧社会家长代言人,以“卫道士”自居,多管闲事,执意干涉的大反派。

那么真历史上真的有法海其人么?

确实有,唐代有一位著名高僧,他的法号就是法海,他不仅是当时有名的高僧,还有一个做宰相留名青史的名臣老爹裴休。

裴休崇佛,他与同时代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等居士在禅宗史上居重要地位。然而武宗灭佛,裴休尽力抗争,抗争不过,也就在中年后开始吃素,摈弃诸欲,焚香诵经,世人称之为“河东大士”。也因此,裴休把矮子裴文德送入佛门出家为僧,即后来人所皆知的法海和尚。

《金山寺志》、《丹徒县志》、《京口三山志》、《京口山水志》等相关资料中记载,金山寺祖师法海老禅师,俗名裴头陀,其实正是裴休的儿子裴文德。法海出家后,按照父亲的安排在湖南沩山修行,接着又远赴江西庐山参佛,最后到镇江氏俘山泽心寺修禅。

但此时,初建于东晋时的泽心寺大庙倾毁,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要修复寺庙。为表决心,他把一截手指直接给点燃了......

从此,法海老和尚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估计是佛祖开眼,一次法海在挖土修庙的时候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但老和尚不为所动,将其上缴给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唐宣宗,皇帝深为感动,敕令将这批黄金发还给法海修复庙宇,并赐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法海被奉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

现在金山寺塔西下侧仍有一个“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据传便是法海当年修寺时所居的洞。

那么如此情操高尚的得到高僧,是怎么变成,爱管闲事,冥顽不灵,食古不化的“卫道士”而遭人唾骂的和尚的呢?

历史上的法海从来没有拆散过别人的夫妻和家庭,当然也没有遇到过白蛇。历史上最早的《白蛇传》故事出自明末冯梦龙所编撰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里面的法海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并且这个故事,是警示世人的,白娘子在里面的形象却是个春心荡漾,反正就不是正经人那种人设,他们发生的事欲大于情,冯梦龙的这则故事,更多的是在讲人在面对欲望时候的表现,而非爱情故事.....

然而这个故事经过流传,各家说书人,小说爱好者的同人再创作,赋予了更多的元素,爱情当然是其一,但最主要的事里面法海的人设,封建礼教对现实世界的禁锢。明清时期,正是封建礼教最盛的时期,人们期冀这样故事,是一种心灵上的控诉,也很正常。

可怜的法海大师,就这样沦为了文艺作品中最洗不清的反派角色。致郁杭州西湖边上发生的动人爱情和 江苏镇江金山寺里敲钟念经的老禅师,西湖边的古塔与金山上的寺庙,两者在空间、距离上很遥远,本该没有多少交集,风马牛不相及,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根据冯梦龙《警世通言》的所言,许仙与白娘子是到镇江的码头边上开了一家药店后认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的,由此便将法海扯进了和这个传说中来。

而白蛇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金山寺》所载:“蟒洞,左峰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

法海老和尚当年在山上修寺庙的时候,半山崖有一条大白蟒经常出来商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老和尚勇敢斗白莽,最终将其赶到了江里。

宋代诗人张商英还有一首诗来称赞他:

“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莽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

大抵,《白蛇传》的故事原型就是这样来的。

历史上的法海是个怎样的人?

法海做为一个电视剧里的反派人物,已经被黑的不成样子了。

而真实的法海却是一个让人尊敬的高僧。

先看看电视剧中的法海

电视剧中的法海是金山寺的主持,有着极其高强的降妖伏魔的能力,这样看他是一个主持人间正义的好和尚。

但是在白蛇传的人物设定里,他必须作为一个反派来阻止许仙和白娘子在一起。

于是,一个拿着禅杖、盆钵穿着袈裟的和尚,每到关键时刻就冲出来拆散两个主角的美好未来,遭到观众的痛恨。

所以,我们一直被误导觉得法海是个让人讨厌的和尚。如果法海要是知道了后人这样黑他说不定会气的跳起来(哈哈哈,开个玩笑)。

那看看真实的法海是什么样的?

法海:唐朝人,俗名斐文德,父亲斐休曾任宰相一职。而法海也曾考中进士,还当过礼部尚书一职。

但是这么好的前途为什么会出家呢?说起来也是比较无奈。

当时太子得了疾病,斐休便让儿子斐文德代替太子出家,为太子祈福。法号“法海”。

金山寺由来

当时挖地基时,意外挖出一箱黄金,法海便将黄金上交官府,皇帝得知之后将黄金赐给寺庙,并为寺庙赐名“金山禅寺”。

在修筑寺庙的时候,人们还发现了一条白蛇。法海不忍看到生灵被残杀,便在白蛇对面念起了佛经,白蛇自行离去。

法海禅师苦行得道、受到民众敬仰,而且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我是扒哥历史,一名国史爱好者!

历史上的法海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法海确有其人,是盛唐时期的得道高僧,被尊称法海禅师。那么法海是怎么变成那个拆散鸳鸯的恶人的呢?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镇江西北,是一座千年古刹。据说当年在修建金山寺时,挖出一批黄金,法海禅师将黄金交于当地知府,知府上奏皇帝,皇帝甚为感动,下旨将黄金尽数赐予寺院,并赐名金山禅寺。

与白蛇恩怨的由来

传闻1:法海禅师曾将一条咬伤人畜的白色蟒蛇赶入长江;

传闻2:金山寺有个山洞内有一条害人的蟒蛇,后来因为惧怕法海禅师的道德和修为而遁走。

后来,冯梦龙根据这两个传说,和江浙人说书人的口传,在其《警世通言》中写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传奇故事。后来《新白娘子传奇》热播,法海禅师不懂爱的人设彻底坐实了。直到“法海事件”,佛教领袖为民间戏谑法海禅师而发声,法海禅师才得到正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