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好还是坏?大家的想法都是什么?
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没有一点帮助,反而让有心思的人钻了空子!
农民卖玉米,顶了天了也就是承包一块地然后一下卖到收购的商户,价格差不多是由商户拿捏的,比市场价都要低,美其名曰是量大按照批发价格算,实际上农民赚的是辛苦钱!
而东北良嫂在自己直播间上卖玉米,作为同样的产品供货到新东方直播间,良嫂本身其实没做错什么。
毕竟她如果有很多玉米要卖,那么不可能只等着东方甄选董宇辉帮忙卖掉,并且,除了给东方甄选供货的,还有一些质量不是那么好,但性价比很高的玉米,你说她到底是卖还是不卖?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个农民,你要知道和其他城市打工族是不同的,农民一年的收入就在土地里了,他一年种多少,注定了他能得到多少收入,所谓收成,在农民这里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所以,我认为东北玉米事件和农民本身的销售是没有任何关联的。良嫂的选择只代表了她一个人。
我见过很多老实巴交的老农民,也见过那些虚头巴脑的所谓农民,用淳朴的幌子招摇撞骗。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人们的文明程度和态度都不同。
其实不然,即便是在同一个村子里,也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你又怎么能说所有的农民都是好人,又或者所有的商人都是坏人?
虽然有人给商人定义了“无商不奸”的形容,但是商业,本身是有道德在里面的。古代商帮之所以能壮大,你以为真的是因为他们赚钱了吗?
商业本身是以经营利润为目的的,但是在这经营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和礼义廉耻也起了推动的作用,这才使得商帮一代代的美名流传。
士农工商,古代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怕是种田,也有一些年轻人种得特别好的,他们产出的水稻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良好口碑,但总体而言,我们也必须承认,农业,是所有其他行业中最为辛苦的一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传说,并不是只出现在诗歌里,你要知道那才是生活,是每一个普通农民日复一日的生活。
然而,偏偏农业出产的粮食又关系了千家万户,所以农产品的价格不可能很高。我们不说远的,你看这十来年水果价格变迁,饮料价格变迁,再对比大米价格的变化,是否差异一目了然了?
农业很辛苦,农民也很辛苦,所以才会有许多的农民工进城讨生活,只是人们尤其是城里的年轻人总是弄混了一点,以为农民工是脏兮兮的,可实际上你碗里赖以为生的大米和面条,都是他们一滴汗一滴汗浇灌出来的。
或许阳春白雪是故事,下里巴人才是烟火本身!
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好还是坏?大家的想法都是什么?
曾经听潘石屹说过,他的家乡盛产苹果,销量不好,果农收益低。于是他帮着家乡卖苹果,当地人称自己的苹果叫“潘苹果”,效果很好,收益增加上亿人民币。
话锋一转,潘石屹虽然是笑着说的,不满或者气愤依然溢于言表。他说他老家的人把他家的祖坟刨了,把他家祖宅上生长了多少年的柿子树等果木全刨了,在上面盖了一座简陋的、简易的果品分拣车间。
他自然不满,问他的家乡近亲,他们告诉潘石屹,地方上很够意思,刨了他的祖坟,毁了他的果木,在他的祖宅上建起了简陋、简易的果品分拣车间,给了他村里的一个叔十万块钱,那个潘石屹的叔很高兴。
玉米事件发生后,东方甄选下架了所有的相关产品。老俞一句话说得有些悲怆:“如果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改;如果是别人的问题,那是别人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想,当时的老俞是无奈的,是气愤的,是有点想骂人的。
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买卖上的规矩,有文化的人称之为“商道”,也就是“经商之道”,老子说“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经商无非就是财富的聚和散。有学者指出,商道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和长远主义”,也有人总结的更是简洁,商道的核心是人,所以有“商道靠左,人性靠右”的言论。真正做生意做到一定层次,选项目实际上是选人。你和什么样的人做生意,很关键!
现在做生意的人,但凡有点向文化靠拢的意思,都喜欢标榜“诚”和“信”,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都是谎言和欺骗,讹诈和背叛,这样的生意伙伴,就是大家常说的“猪队友”,当然还有更不堪的词汇评论,我们点到为止,不做过分的口诛笔伐。
关注俞总很久了,他有两个特质让人担心,一是他的情怀,或者说善良。二是他在女人方面判断上的习惯性迷失。
俞总的情怀或者说善良不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多愁善感,而是浸在他骨子里的使命和责任,谨慎和质朴。当然我不是为俞总唱赞歌,其实我和他不熟。我只是一直在关注新东方,关注掌控新东方的这几个人,不得已而为之,才去关注这个企业的灵魂人物——俞敏洪。
俞总在对女性的判断上习惯性迷失。这不是我的结论,而是他的一贯的表现!具体到这次玉米事件上,某农嫂的釜底抽薪(不知道为什么几个大黄V都不约而同使用了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太温和了,缺少必要的感情色彩),我们就商论商来说,既然大家都认可“商场如战场”的说法,这位农嫂背后放冷枪的行为,就是标准的目光短视而且利欲熏心!心中毫无顾忌和底线,毫无利他和长远意识。老俞以及老俞的团队,看错了这个人。
这件事对东北农民来说有什么坏处不好说,人人心里有杆秤,自有内心的判断。可以确定一点就是不会有什么好处。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老俞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低调和隐忍,这是他们的良苦用心,也是他们的格局,我想他们考虑更多的还是东北无辜的农民和无辜躺枪的东北农业。如果真是唯利是图,以现在的东方甄选的火爆程度,很容易挣一笔不菲的巧钱,可是俞总他们没有这么做。
我想老俞做东方甄选也是奔着行业标杆来的,他不会在这里割几把韭菜就走。如果行内人士用心分析一下他们的商业模式,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种新的直播形式,和充斥着荧屏的寻常直播带货不一样。由此我想到以前的一档综艺节目——欢乐中国行,这档节目主要也是唱歌,但是她仅仅唱歌吗?
看到一些当地不明真相的种植户也跑到直播间里“现身说法”,让人不免有悲哀之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真正的种植户,也不知道其他的种植户是怎样的观点,还是那句话,冷暖自知!
抛开品质谈价格是不道德的。市场更是多样化,农业是大问题,东北的农业更是大问题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毁掉这个品牌,可能就是一男一女几句话的事情。
随着事态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那句“谷贱伤农”并非空穴来风,仅此一场闹剧,东北的高品质食用玉米的前景,可能就要迷雾重重,说对实际种地的农民没有影响,又怎么可能!
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好还是坏?大家的想法都是什么?
资本这条恶魔把工人👷♀️袋子里的积蓄洗劫一空。如今又凶残的奔向农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区别就是加了了一个“调控”二字,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应该果断地“调控”了,
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好还是坏?大家的想法都是什么?
东北玉米事件我陆陆续续看过一些,玉米如果想卖到高价,除了品质要有保证,还要懂得营销,要有自己的品牌。如果能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卖到高价,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大家都知道买东西,要买名牌,可是大家都没有品牌意识。南方好多地方都是做代加工,贴上别人家的牌子,利润都让人家拿走了,工人成了廉价劳动力。这几年工厂招不起人,就是因为工资太低,人家不愿意干,都去跑外卖了。
东方甄选口碑还是不错的,大家也认可,能把玉米卖到六块,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情。可是总有人喜欢恶意竞争,看见你赚钱心里就不爽,结果是大家都卖低价,都赚不到钱。农民不赚钱,种出来的东西算算成本,一看不合适,干脆不种了。换你你也不干,辛辛苦苦大半年,还赔本?谁干?
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斤玉米都卖到一块钱。三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的工资涨了多少倍?化肥、种子价格涨了多少倍?玉米作为农村的主要农作物,作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一块钱一斤,这还不是谷贱伤农吗?我家的地早就送人了,免费种。可以这样说,村里的地早就都没有人种了。
要想真正让农民受益,前提是要实行价格保护,保证农民能得到合理的收入。农民也要有品牌意识,杜绝恶性竞争,要让销售商有钱赚,你想让人家推广,给你卖货,又不想让人家赚钱,你想想有这样的道理吗?
只有互利互惠,有序竞争,才能走得长远!
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好还是坏?大家的想法都是什么?
肯定是坏事,本来东北糯玉米有机会成为一个特色产品,直接被辛巴带着一群鼠目寸光的人给毁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是东方甄选带动起这个产品,然后发现利益的其他商家跟进,商家多了,销量多了,玉米供不应求的情况,收购价格自然上涨,这样双方都能收益。
现在变成了最坏的情况,几个垃圾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直接把玉米价格打底,让中间没有利润,这样就没人涉足这个行业,就剩这几个商家,玉米供大于求,他们就能进行压价。
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好还是坏?大家的想法都是什么?
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坏的,因为东北农嫂背刺东方甄选这事,很多东方甄选粉丝以及“正义路人”纷纷讨伐东北农嫂,誓要东北农嫂消失才行,而且还带起了地域攻击,把矛头指向了东北。如果真如他们所想,东北农嫂从此无人问津,那么有多少农户手中的玉米销不出去,这样对农民能好吗?
玉米事情起初是辛巴和东方甄选之间的斗争,辛巴指责东方甄选打着助农的口号,来牟取高利润,说从农民手中收购的玉米价格才7毛-8毛多,而东方甄选却卖出6块的高价,这样一点也不厚道。
东方甄选董宇辉就站出来回应,说便宜的玉米不是人吃的,是用来养牲口的,东方甄选的玉米是东北产地好的玉米,从农民手中收购价是一根两块多了,还有加工费、包装费、物流费用,到这里就不便宜了。
网友听了两边的争辩,更多人站边东方甄选,指责辛巴打价格战伤害到农民。另一边则是从辛巴口中得知玉米的收购价如此便宜,而东方甄选卖的玉米却这么贵,小部分网友开始查东方甄选的供应商,随后有网友从包装上查出了东北农嫂是东方甄选供应商。
东北农嫂本身一直就在淘宝、天猫、京东上卖货,因此网友很轻松地就查到了东方甄选和东北农嫂同款玉米,发现东北农嫂在卖的同款玉米才3.5元一根,就这样引起了网络上对玉米的纷争。
东北农嫂最大的争议就是把东方甄选的同款玉米以3块多每根在网络上售卖,这样蹭热度的行为让网友感到不齿,纷纷指责东北农嫂过河拆桥,以批发商当零售商的价格销售,背刺东方甄选。
东方甄选粉丝和不少网友非常气愤,于是跑到东北农嫂直播间以及在自媒体上抨击东北农嫂,还让大家不要购买东北农嫂的商品,说东北农嫂玉米只值7毛,多了就不买。东北农嫂因为网络上的舆论,现在清空了自己的橱窗,店品数量显示为0。
写在最后纵观整个玉米事件,原本是属于辛巴和东方甄选之间的斗争,现在东北农嫂已经成为大家目标一致的讨伐对象,东北农嫂因为舆论压力,他的直播间橱窗已经全部清空。这次事件辛巴和东方甄选影响比较少,毕竟玉米只是他们销售中的很少一部分,但是对东北农嫂影响挺大,他的这次蹭热度确实不该,但是网友们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把东北农嫂搞破产了,对农民绝对是不利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