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你会亲自回家乡烧纸吗?
中元节会不会回家烧纸,取决于自己有没有假期。大多数情况来说,年轻人是不会回去的,因为年轻人很多都在外地打工,而这些外地,距离自己的家乡通常比较远,坐火车几个小时就能到的,也已经是很近的了!
外地人如果想要回家乡过节,除了要有假期,现在还多了一个核酸检测,所以,你说年轻人会不会把好好的周末浪费掉,一身旅途辛劳只为了回去过一个中元节呢?
在唯物主义者看来,包括许多年轻人的认知中,他们认为烧纸是不文明的现象,对某些长辈这样的举动反而会很鄙夷。加上这些年来城市的墓地都在倡导不要烧香不要烧纸,更是加固了人们的印象,即烧纸的不好的。
传统节日的式微,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刚开始或许是被动,但人们也被习惯影响,渐渐愿意去接受更新鲜的事物。有些人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会觉得以前的东西没有一点价值,其实这是不对的态度。
那么中元节,到底应不应该回家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拿我家的例子来说吧,以前爷爷奶奶在的时候,我们会去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那里烧香,还有爷爷奶奶的姨妈姑妈等亲戚那儿,都会去祭拜一番,但是自从爷爷奶奶去世以后,爸爸妈妈烧香的时候,只烧到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再往上了。
你想啊,如果一辈一辈的子子孙孙要烧所有的祖宗,那么得花多少时间?所以许多南方地方会有宗祠,所有人的牌位都放在那里,你也好认。而以前农村地区,是有坟地的,在公墓还未普及的年代,人们祭拜都得找坟头去,有些不常打理的坟头都已经长满杂草,包括坟墓四周也都是一人高的草,有一些后人已经很难认出来,或者因为杂草多,很难走进去了,这些都是现实的情况!
所以说,年轻人不愿意是一回事,不方便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在说我们自己的时候尚能有这么多理由,我们的下一辈,下下辈,或许更不如我们。因为当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连面都没见过的时候,你空口谈血缘亲情,他也是感受不到的。
人们的感情,只在日夜陪伴中滋生。这也是民间俗话中说的“生恩不如养恩亲”,道理是一个道理。
不会回去不代表年轻人数典忘宗,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心里可能会比较失落。其实,越长大,越没法回到过去的又岂止是这么一个节日。
人长大了才会感叹,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年味了。难道现在不是一切都发展的更好了吗?家庭条件不都比从前要好吗?或许,是人对时间的界限感变了。以前一周很慢,一个上午可以钓鱼捉青蛙,时间很愉快,可成年以后一周只是一个劳动的周而复始,熬过去一周又是一周,时间变得迅速而匆忙。
在大城市,人们的脚步匆忙,可这丝毫不妨碍我们怀念从前。或许对人来说,他从哪里来,能影响他一生的节奏吧!
中元节你会亲自回家乡烧纸吗?
只要是时间允许,没有突发情况时,我想,失去亲人的人们,都会亲自去到爹妈的坟头上烧纸祭奠。因为,只有这样,心中充满的那份思念才能得到真正的释然!
今年的中元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只要你看到超市小卖店,集市和串乡的小贩们买得最火的东西,你就知道,烧纸祭奠的日子到了。成千上亿的冥币,各种造型的金银元宝,七色斑斓的各种水果彩图……人间所有的一切都会在即将开始点燃的纸币上出现。这也许是让活着的人继续来孝敬先人的一种方式吧!
中元节,在农村和清明节扫墓有所不同。清明节扫墓讲究清明前十天后十天都可以扫墓祭祖立碑。而中元节的说法,如果父母双亲有一个去世了,那么儿女们可以提前一天到坟上烧纸。如果父母双亲都不在了,必须是中元节当天去坟头烧纸。我的理解是,家中还有一位老人在世,让儿女们提前一天去给去世的老人烧纸,最大的好处是,对于出嫁的闺女们来说提前一天过来,陪陪老人,和老人一起聊天,给老人解脱分散思念过世老伴的心情。也是寓意我们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常回家看看,活着窗前一碗水,胜过死后坟前万柱香。就是这样的道理。
三年的新冠疫情,不知道有多少人没能回到老家父母坟前烧纸了?今年的中元节,如果允许流动的话,我还是希望亲自回家祭奠一下去世八年的老父亲。疫情吃紧的话,我会在中元节的前一天晚上,在十字路口上画上一个不封口的圆圈,留下西南方向的出口,在圈子里为我亲爱的老爸,点燃儿子心中所有的思念和祝福!也可以在空旷的夜空下,大喊一声:爸爸,我想您!
中元节你会亲自回家乡烧纸吗?
人们通常把农历七月十五称作是“中元节”,在我们(山东潍坊地区)这里也叫“鬼节”。
在一年当中,比较隆重的祭祀节日有四个,第一个就是春节,第二个是清明节,第三个是七月十五(中元节),第四个就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如果没有特别的突发状况,像疫情、洪水、地震等等的干扰,哪怕是在几百里之外上班,或是打工,也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回到家乡,为逝去的亲人上坟绕纸,以表达对祖辈的思念之情,感谢父辈的养育之恩。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都比较繁忙,有时候实在抽不开身,迫不得一,多数人都是由年长的父亲或兄长,代为劳之。
也有一部分人,即无父辈和兄弟可维托,只能早做打算,提前选好假期,回乡祭拜。
对于那些远在千里之外,又无亲邻的外乡游子,只有等到春节放长假时,再回家祭拜。坟前烧纸时向老人家做个说明,求得谅解,相信父母在天之灵,一定懂得儿孙的孝心,保佑你们平安如意,家庭美满。
坟前烧纸(提倡鲜花)祭拜,就是一种与先人的心灵沟通,是信念的寄托,也是祭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告诫我们的子孙,无论你走到天崖海角,这里永远是你的根。
中元节你会亲自回家乡烧纸吗?
关于三大阴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上坟烧纸一事,在我们这里是有讲究的。
清明节上坟,是唯一不限男女性别,祭祀,献花,还可以立碑铭文,寒衣节主要是修整坟地,添土压纸,让死者不被即将到来的寒冷冻坏,相比之下的中元节,正值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祭拜死者就拿馒头供着。
一般来说,清明节恰值踏青季节,又是国家法定祭祀节日,上坟祭拜的人比较多,而中元节和寒衣节在农村就比较重视,听说去世的人会在这一天回来看亲人。
马上就要到中元节了,我的回答是今年一定要到父母坟前烧纸上香,寄托哀思,当然还要拎着供品馒头,供在坟前,让先人们享受一下人间烟火。
中元节你会亲自回家乡烧纸吗?
时间过得真快中元节快到了,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也难得聚聚,一块给过世的长辈祭奠哀思。祖祖辈辈传承三大祭奠节日一个不能少。
中元节你会亲自回家乡烧纸吗?
对于题主询问的这个问题,本人可以这样说,只要心里🈶父母,不一定,一定要回家乡烧纸。
当然清明节烧纸上坟,是我国祭奠一下祖先的一种方式,过去由于离老家太远,只能够在偏僻的十字路口,烧一下纸钱,祭奠一下父母。
但是随着发展,白事从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殡葬改革已经使很多风俗习惯改变,例如,每一天都有人离开这个世界,但是现在在大街上,可以说根本看不见胳膊上戴孝的人。
另外,由于清明节烧纸造成火灾的情况,每一年都🈶发生。
在我们老家那边,可以说清明节早已经不允许烧纸了,当然祭拜先人,只摆设馒头水果这些东西,而把原来烧的纸钱,撒在坟头上,或者用砖头压在坟上。
本人认为,老人活着的时候,孝顺父母就是王道,好好珍惜活着的亲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