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为何?

有些人天生要强,老了也还是要强。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先来听一听我身边的一件真人真事!我老家农村有一户人家,家里儿子媳妇都在外地上班,所以老宅里只有老头和老伴两人。

这两个人老了也闲不下来,每天去种菜浇菜,因为老人的辈分是属于我爷爷那一辈的,所以我见到两人就会喊“爷爷”和“奶奶”。在我们那里,这只是一个称谓,而不是必须要孙子孙女才能够喊。

这个爷爷和奶奶早就退休了,但是你也知道的,农村大部分勤勤恳恳一辈子的人,只知道种地卖菜,都是没有退休金的。两位老人为了不给自己儿子太大压力,年纪一大把了也还在忙活。说闲不下来是其中一个理由,另一个理由则是想要帮儿子及小孙子一把,希望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至少能轻松一点。

有一天奶奶突然找到我说爷爷不见了,我们没当回事,以为爷爷又去田里干活了,那时候是晚上8点多,大部分农村人种田都不会选择这个时候,但是我们家乡属于江南地区,除了田地,还有水塘,有些人就会趁着夜色去钓黄鳝捉鱼等等。

所以那时,我们都以为爷爷又出门忙活了。奶奶的眼泪直接下来了,说她刚才吃饭时跟老头吵了一架,老头饭都没吃完就出去了,一直到现在还没回来!

农村人吃饭很早,大多5点多就吃了,而这个时候已经8点多,这么久的时间,一个老人能去哪里呢?这位爷爷,我们都知道的,不会搓麻将,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加上奶奶都哭了,于是我们全家人都出动去找。奶奶也发动了她的其他亲戚,村子里手电筒到处亮起,可找了大半夜,半个人影都没见到!

因为时候太晚了,大家就劝说奶奶先睡下,明天白天说不定爷爷就回来了。奶奶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多嘴,如果自己不乱说话就好了。

大家这个时候也已经很困了,就敷衍地安慰了几句,谁都没想到,第二天居然会在水塘里发现爷爷的尸体!!

在场的人说,奶奶听到消息就晕过去了!我那时候年纪还小,所以没有被允许去到水塘边看现场,据村里人说,爷爷的腿上绑了好几块石头,这就是诚心求死啊!

可我还是不相信,我觉得爷爷平时这么温和宽厚的人,怎么会选择这样激烈的方式离开呢?他跟奶奶常常同进同出,难道恩爱都是假的吗?显然不是啊!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两个人都这么过来了。

我说起我的怀疑时,我家里人都说,就是自杀,不会是他杀的。后来在爷爷的葬礼上,奶奶一直掉眼泪,说是自己害了爷爷,如果她没有说那番话,爷爷也肯定不会想不开!

那时候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话会让一个人想要去死?

但是因为奶奶那么伤心,又不好意思问出口,再加上农村的葬礼仪式隆重,除了亲人的哭天抢地,还有做法的叮铃当啷,怪闹腾的。爷爷的儿子觉得爷爷走的时候有怨气,所以一定要按照传统的仪式来。

后来,我在村里的流言蜚语中,知道了奶奶当时说的什么。因为之前儿子打电话问奶奶家里还有多少钱,饭桌上奶奶随口说了一句“要是你这个当爹的有点出息,也不至于连累儿子”。

爷爷奶奶的儿子虽然是普通的打工人,但对待父母都是挺孝顺的,时不时地就会打点小钱回来,奶奶都替他们把钱攒着,不敢花掉。但是也许是白天听到村里人谁谁谁在市里买了房子,爹妈出了多少钱,奶奶心里就有点郁闷,所以才有了饭桌上那一句话。

爷爷本来吃饭吃得好好的,突然被这么说一句,两个人当然是吵起来了。具体吵了什么没有人说得清,只知道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钱。因为钱,爷爷选择了跳河。也许,他就是不想让儿子为难,认为自己走了儿子就可以少赡养一个老人吧。不过更多的,还是一时气急,情绪上缓不过来。

多少年过去了,我还是会想起这一件事,如果当时在村口遇见爷爷,有人跟他说说话,那一阵子情绪过去了,他是不是不会选择跳河了?绑石头的做法太激烈了,真的一点都不像爷爷平常会做出来的事情。我这么说的时候,家人大人就说,跳河也是他平常会做的吗?

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吧!但是性格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我认识的爷爷,性格宽厚,有些内敛,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勤劳而踏实的农民,用“农民伯伯”这样一个温和的词语去形容他,非常恰当,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如果他是大嘴巴性格开朗又喜欢抱怨,那么在跟奶奶吵架之后一定不会一声不吭找一个池塘往下跳,而是跟身边亲戚抱怨这婆娘多管闲事,结局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认为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不一定就是女儿的错!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大多数的打工人都是没有很多空余时间的,如果女儿把父亲接到自己身边来,可能早上7点或者8点就要出门,晚上说不定9点多才回来,这种情况下早餐要顾及到,那么就要更早起来,晚饭是让老父亲自己做吗?还是给他叫外卖?

如果叫外卖的话,老人肯定又会一番嫌弃,觉得女儿乱花钱。你知道的,亲人之间因为太熟了,有时候言语之间是没有避讳的。所以很多关心都变了味。

而女儿本身就已经因为工作忙碌了一天,到晚上还要应付父亲的啰嗦,是不是会更加累了?女儿把父亲送去养老院,不一定是不愿意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而是觉得这是目前状态下的较优选择。

其次,养老院里毕竟老人多,老人跟老人在一起也有的话聊,这样女儿也就不用担心父亲会孤独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一看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就谴责女儿做错了呢?

我觉得,这还是跟我们传统的巨婴思想有关系。认为女儿即便成了家有了孩子,也必须跟自己待在一个家里,这样才是一家人。

但是大多数女儿嫁出去了,包括儿子娶了妻以后,都是有了各自的小家庭。小家庭里再挤进一个老人,小俩口可能不自在,老人就一定自在吗?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女儿成家了,就是有自己小家的人。成家成家的意思,就是开辟一个家庭啊。为什么父亲非得跟女儿待在一起,这才叫女儿把父亲照顾得好呢?

很多人好不容易买了房子,挤进一家三口人都很艰难,如果再让父亲住进来,是不是有谁必须打地铺?这样的艰难,真的是对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最好的回馈吗?

所以,我觉得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顺的人,一定多是中老年人的顽固思想。跳楼的父亲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吧,认为女儿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怕自己让女儿负担太重。

殊不知,女儿的爱,就书写在给父亲安排养老院这样的小事上。如果不孝顺,不想管,谁会去特意联系养老院?讲真,现在的养老院,还真不是那么好进去的!

老年人需要陪伴,需要情感的慰藉,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是无奈之举,因为现有的制度和条框之下,打工人要想顺顺利利地完成工作,就已经很艰难了。35岁危机,中年失业,压得人透不过气的房贷、车贷,还有小孩子的教育问题......

孝顺不是把父亲接到身边来,有的年轻人把老人接到身边,只是为了让他们帮忙照顾自己的孩子,美曰其名是照顾老人,实际上还不是老人一大把年纪了在照顾小的和更小的?

所以,我认为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一看到养老院就觉得里面的老人孤苦无依,没儿女照顾。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我们不必多嘴。但在感受爱上面,可以更敏感一些,不要总揪着那些错处去看,而是要思考行为背后的目的。

人活一世多么幸运,享受清风白露,开开心心的不好吗?为什么还要钻进牛角尖里去?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为何?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我认为是父亲自己的问题。

1、无论哪家养老院都是收费的,金额一般在每月2000至4000元不等。说实话,如果不是女儿实在抽不开身来照顾父亲,用这份钱请个钟点工也差不多够了。女儿原本是想着父亲去了养老院里,老人多了热闹,能排解父亲的孤独感。没成想事与愿违,害得父亲跳楼不说,自己还落下了不孝的名声。此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只给那些还想着送父母去养老院的朋友提了个醒,在送老人去养老院之前必须先征得老人的同意。

2、事件中的父亲过于小气。纵观古今,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人到了老年,不能光想着子女成天侍候在自己身边,这是不现实的。俗话说谁人不盼子女们把日子过好?既然盼她们把日子过好,就要设身处地站在子女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她们成家后也有了孩子,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与接送上学、放学已经够累了,要是能去养老院养老,为什么非要同子女们挤在一起呢?

3、在乡下,单家独户的留守老人,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急性发作,离医院又远,确实不方便。要是老人们集中在养老院里,茶余饭后还能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尽管这位父亲觉得在养老院里不适应而选择了跳楼,但是各地养老院里还是人满为患。

综上所述,我觉得事件中的老人太过小气,去了养老院后就觉得自己被女儿抛弃了,不由得感到伤心和对当初养育女儿的失望,于是选择了跳楼来抗争,这么做是愚昧的。老人已经走了,也就不说他的是非了,只愿老人家一路走好,在天堂里能天天开心与快乐。朋友,你认同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谢谢。朋友,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敬请关注@行走天涯解读人生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为何?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要问为什么?恐怕一般人也说不清,只能帮着分析一下。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是否征得了爸爸的同意?这一点很关键,如果爸爸不同意,就别勉强把爸爸送去养老院。

首先可以肯定父亲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的,不然也不会选择跳楼。如果父亲不愿意去,硬是把父亲送去养老院,这就等于是变相抛弃,看则是孝,实则是不孝。

父亲选择跳楼是伤心过度,自己养的孩子都不孝顺自己还能靠谁?父亲以死来抗拒女儿的不孝,是最后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或许父亲在养老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无处可说,心里感到极度的孤独和恐惧,再联想到被家人“抛弃”,一时想不开,做出了以死相争这个“惊人”的决定。

父亲也有点太争强好胜,即便是不愿意到养老院,也不应选择极端的方式来抗争。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不该发生悲剧。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应该得到反省,特别是作为儿女的要反省,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把父母强制送去养老院。这样,父母会不开心的,他们在那里也过不好,甚至像这位父亲一样做出反常的举动。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为何?

辛苦了半辈子,把儿女养大成人。一生的的爱和价值奉献给了下一代,幻想享受几天?天伦之乐,没想到这个结局,心灰意冷与其僵尸般的活着,接受不了现实,冷暖自知没为自己活一天,总是有操不完的心,人不怕穷,最怕最亲的人的抛弃,寒心不如自己了断此生……女儿~想照顾父亲也不方便,没时间况且自己也有家庭,不如把他放在养老院,有人照顾24小时有人陪伴比跟着自己更能舒服的活着……两代人都是有.理智.主见.个性的人,进入了各自的立场后.独立~融合少了些理解.尊重.包容.很难有相同的立场,做出同样的选择,用道德谴责女儿。不如说~是立场困住思想,谋害了生命,这就是极端的罪魁祸首!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为何?

女儿好心却办了拙笨事,将自己置于臼齿尴尬的地步,本来打算给父亲一个安之若素安康幸福祥和的生活,一个安稳稳定性的生活,没承想父亲却承受不来就直接跳楼自杀啊,真令人惊天惊悚堪忧啊,女儿承担不起养父亲的生活,承揽不起供养父亲的生活,所以就将父亲送往敬老院,没承想父亲心存疑义,心存疑云,心存疑团,心存疑点,心存疑议,心存疑问词,心存疑心,心存疑难件,心存疑问,:心存疑惑,心存疑虑,心存疑难,心存疑心重,心存疑神疑鬼,心存疑心病,认为女儿推卸责任,认为女儿嫌弃,认为女儿摒弃,认为女儿抛弃他,认为女儿鄙视鄙夷鄙视他,其实是他心胸狭义狭隘狭窄版,接受不了女儿将自己送往敬老院的事情,所以就不想活认为活的太累,太无力感,太无乐观感,太无乐趣感,太无乐趣味道,太无聊啊,太无法啊,太无语了,太无奈啊只有一死了之啊,虽不知这做法既断送了自己的命也断了女儿的名誉,被指责为不孝不顺,被指责为没半点责任心存在感!真是误己又误人!

女儿把父亲送到养老院,次日父亲就跳楼,为何?

应是父女沟通方面出了问题。

人总会老去,如何养老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都是选项之一。

题中的女儿应是独生子女的那一代,一般会面临父母、公婆四位老人的养老问题。女儿正值中年,既要工作还要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同时还要去照顾四位老人,是忙不过来的。本题中的老父亲可能是一个丧偶的老人,对女儿的依赖很深,这属于正常现象。现楞不丁把他送到养老院,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会产生。尤其是心眼小的老人一时想不开,采取跳楼的极端做法结束生命,实属不该发生的悲剧。父亲只有一个,一旦意外失去将会后悔一生。

何不事先做通父亲的思想工作,待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后,再让父亲去养老院试住一段,若逐步适应则皆大欢喜,实在不行不可勉强,应接回家中。居家养老,请个保姆也可以,开支和在养老院的费用差不太多。

人们把一些老人称为"老小孩",就是人越老越重"亲情",这种"亲情"是其他任何物质享受所不能替代的。

其实这些老人的奢求并不高,无非不想离开子女,晚年过上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

题中的悲剧提醒人们:做子女的要关爱老人、理解老人,不要违背老人的意愿去替老人做决定。解决的办法有很多,总能找到最合适的一种,以避免老人跳楼的悲剧再发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