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原是卖枣的,张飞原是杀猪的,赵云原是常山上的土匪,诸葛亮原是村夫种菜,为什么最后可以名扬天下?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际遇很重要。贵人更不是求得来的。
有些东西看起来没有规则可循,但是就是这么玄乎。
所谓的命运,一个人一生造化都在里面了。
关羽原是卖枣的,张飞原是杀猪的,赵云原是常山上的土匪,诸葛亮原是村夫种菜,为什么最后可以名扬天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英雄不问出处,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名扬天下,与他的出身关系不大,而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除了他们自身具备的才华外,更重要的是,被有识之士的刘备发掘出来了,否则即是几人,再有才华,恐怕难以成名,所以世人才有,知遇之恩一说。
(刘备三顾茅庐)
就像汉朝的卫青一样,卫青出身出身卑微,从小给人家放羊长大,后来若不是被汉武帝赏识,即是卫青再有才华,恐怕也是寂寂无名,最后或老死于家中,或拼死于战场,至于名扬天下的事,就和他没关系了!
所以说,一个人再有才华,也得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否则即是再有本事,也难以施展。
(张飞和关羽)
再举个例子,韩信当初先投靠的是项羽,那为何后来他又改投刘邦呢?那是因为项羽不赏识他。
那韩信后来,为何又要离开刘邦,那是他认为,刘邦同样不赏识他。
若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那么,今天的史书上,能不能看到韩信,都还两说,更别提名扬天下了。
(赵云)
结语:自古以来,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者不知凡几,他们或老死于山林,或拼死于战场,他们一身才华,却苦于没有一个机会,一个被人赏识机会,可惜的是,世上千里马常有,伯乐总是难寻!关羽原是卖枣的,张飞原是杀猪的,赵云原是常山上的土匪,诸葛亮原是村夫种菜,为什么最后可以名扬天下?
- 关羽是卖枣的,张飞是杀猪的。赵子龙竟然只是常山的一个土匪,诸葛亮竟然只是一个种菜的农夫。还有最重要的,刘备竟然是一个卖草鞋的。任何人看到这一切都会目瞪口呆,但汉朝的汉灵帝却视而不见。
- 而这就是为什么东汉灭亡的原因,因为英雄都在民间得不到重用。既然英雄在民间没有得到重用,那么朝堂之上的都是什么人?是不是可想而知。朝堂之上都是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这样的王朝怎么能不灭?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本名著《水浒传》,也是同样的例子,林冲,武松等一百单八将落草为寇,那么北宋还从哪里找武将呢?答案是北宋没有武将。武将都在水泊梁山。因此北宋的“靖康之耻”也就理所应当了。
所以人才才是国家之本,如果让人才流落民间,得不到重用,人才只有落草为寇,而国家的结局只有灭亡。天可汗李世民利用科举制度搜罗天下人才,当人才鱼贯而入的时候,李世民曾经说了一句很自豪的话:“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尔!”君王愿意寻找人才,而人才也愿意为君王效力,这才是社会的良性发展。
所以我们在看《三国演义》时,发现曹操最先喊出“唯才是举”,曹操很快统一了北方。并且曹操很快搜罗了大批的社会上人才。这些人才如果不是在乱世,根本显现不出来他们的才华。
- 大量的人才被埋没在民间,是一个王朝的失败,也是灭亡的必然原因。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无不是想尽办法搜罗天下人才,这才造就了伟大的帝国。
- 而像《三国演义》中讲的,民间遍地都是人才,东汉怎么会不灭亡。既然民间都是人才,庙堂肯定都是草包。让草包主宰天下人的命运,这肯定是一个笑话,让天下英雄耻笑。
关羽原是卖枣的,张飞原是杀猪的,赵云原是常山上的土匪,诸葛亮原是村夫种菜,为什么最后可以名扬天下?
首先必须要肯定的是关、张、赵他三人,早年身怀绝技,藏于民间无用武之地,而在乱世,为了生存各谋其职暂度时日。
孔明早就有经天地纬之才,号为伏龙,静卧隆中以待时机,虽仇家骂为村夫实非常人。
岂不知姜子牙直钩钓魚,原也不得志,也是静等明主,自然腾达。
一个人必须要有本事,遇天时,遇地利,即天地人和,自然有作为,才会实现自已的理想。
乱世出英雄,遇明主(贵人),扶持提携,必名扬一世时代俊杰矣!
关羽原是卖枣的,张飞原是杀猪的,赵云原是常山上的土匪,诸葛亮原是村夫种菜,为什么最后可以名扬天下?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什么样的人,才能顺应时势,成为英雄呢?我们不妨从题主问题中提出的这4位家喻户晓的三国英雄来说一下。
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的包装下,距历史记载有很大差距。这里参考史书和小说故事,回答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看人不能看一时,还得看一世,甚至看好几世。
关羽(?-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当地民间传说,关羽是打铁的,也有传说关羽是卖枣的。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据说是因为在家乡替人打抱不平,一时兴起杀了人,只好逃离家乡,流浪在外。关羽流落到涿郡(今河北涿县)后,正遇上东汉朝廷动员各地豪强组织武装,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从此走上了开挂的人生。《三国演义》里这样写关羽的出场,“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综合以上情况看,关羽是个草根,草根混社会靠的无非是重义气,出手狠,不恃强凌弱,这些关羽都具备,后世的草根英雄也具备,草根英雄中关羽比程咬金,常遇春等先出场,得以名扬天下,出名要趁早啊。
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六》作“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野史记载,张飞家中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三国演义》中,张飞遇到刘备和关羽后说:“我家庄后有一个桃园,花开正盛。明日我们在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后,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说,张飞是个家境殷实的小资,而且是个心怀天下,有家国情怀的小资,他的成功始于心怀天下。而且张飞变卖家产,打造兵器,聚起三百勇士和刘备一起起兵,也算是毁家纡难了,怎能不名扬天下!
赵云,字子龙,常山国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这是《三国志》的记载,可惜《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赵云从军前的身世,只是说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从这段叙述看,赵云肯定不是小户人家,平民百姓哪来的义从,老百姓当兵就为讨口饭吃,那叫投军。赵云受本郡推举参军,说明在当地,他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社会地位起码要高于流浪的关羽和小地主张飞。赵云离开公孙瓒追随刘备后,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这说明赵云是个既勇武又有战略眼光的人,他从军前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是个勤奋敬业的人。评书《三国演义》里的赵云,比小说精彩,小说比历史精彩。如果放在今天,赵云就像一个低调的成功人仕,家境好,受过良好教育,自身努力上进,没有不良爱好,工作业务精湛,堪称道德模范,行业标兵。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看,诸葛亮是标准的官N带,这样的人,在士族掌权的汉末,想当官易如反掌,自己再有点本事,光耀门楣,名扬天下都不是难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刻画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有点言过其实了。忠诚方面,说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没有篡权,那是因为诸葛亮在蜀汉集团中,从来没有像曹操在大汉朝廷里那样取得绝对权威的位置,关羽,张飞,赵云的后人是因为忠于刘备,忠于汉室才听从诸葛亮指挥,不是忠于诸葛亮,法正,蒋婉,杨仪等杰出的文官也是刘备的死党,这点曹操甩诸葛亮几十条街,历史上的诸葛亮像篡权,根本没可能,当然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宰相,这个是历朝历代公认的。智慧方面,未出草庐三分天下已经概括了,统一天下,还得看司马家的。
说到底,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能名扬天下,除关羽外,主要靠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功劳,人家关羽可是从宋朝开始就受到历代皇帝册封,《三国演义》诞生前,关羽已被封敕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
引用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关羽原是卖枣的,张飞原是杀猪的,赵云原是常山上的土匪,诸葛亮原是村夫种菜,为什么最后可以名扬天下?
有才且遇到识才的领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