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领导签批文件只写名字,下属汇报工作只收短信?
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些领导签批文件时只写名字,其它的一个字也不多写;又或者,领导只是在文件中自己的名字后面画个圈,也是一个字不多写,人们通常称之为圈阅。
这种情况,确实还是比较普遍的,习惯成自然,所以,早已成为工作场中的潜规则。至于这样到底合理不合理,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说法。
而下属汇报工作领导只收短信的情况应该也有,但这种情况应该属于少数,并不会是普遍情况。
那,领导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毫无疑问,当中肯定是有一些奥妙的。比如说,领导只签名或者只圈阅,别的什么字也不写,这样处理,还是很有实际价值的。
最简单的,当文件落实、执行中出现问题甚至要追责的时候,领导可以后续补签相关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补签“同意”或“不同意”来撇清自己的责任。
总之一句话,领导这样签阅文件,有时候确实是没有什么要写的,而更多的时候,是为后续作文章留下空间和潜力,为以防万一的情况发生留下弥补空间,避免单位或自己担上责任。
至于短信汇报工作,这种情况明显就是为了工作留痕、留有证据而已,并没有其它意义。这样的领导说明他没有担当,不是好领导。
同时,这种情况,在现实工作中也不是主流,并不具备普遍性。
为什么有些领导签批文件只写名字,下属汇报工作只收短信?
机关工作10多年,我自认为自己已经是老江湖了,却被有些领导算计了好几次,导致我被单位边缘化。而这些算计的手法,就是签字只写名字,汇报工作要求短信报告。
我是@职场取经阁,分享下我被领导算计的两次经历吧,希望同志们少走歪路,长点心眼。
一、我的基本情况我是2019年跨省调动到新单位的人员。其实,调动的时候,我就知道到了新单位,一切从零开始,我也打定了与人不争不抢,安心等退休的打算。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新单位的领导认为,我虽然是新来的,但是在老单位是就定了科级干部,到了新单位肯定会争取新职务。这样,与他们有了竞争。
正是因为这种竞争关系,他们给我上了好几课。
二、领导第一课:签批文件只写名字刚到新单位,领导不了解我,我也不了解领导,领导让我先从机关工作开始适应。
其实,机关工作我是很熟悉的,无非上传下达、办文办会办事。我很快融入了新集体,适应了工作节奏。
然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其中一个领导对于我送审的文件,从来都只写名字和日期,不写处理意见。
起初,我以为该领导照顾我,快速办理,减轻我工作压力。结果,是我单纯了。
一天,工作组来检查工作。有一项工作比较复杂,工作组追责的时候,我说我已经送审领导,按照领导意见办的。其实,我就是推卸责任,这也符合办事流程。
结果,该领导说:“文件我确实看了,我也签字了,但是我以为这事只是让我了解即可,具体还是某某某具体办理”。这一句话,就把责任倒推给了我。
打开文件,确实和该领导说的一样,人家签字了,只是这个签字就是了解了情况,具体操作处理可不就是我自作主张!
这一课,让我印象深刻,让我重新定义“领导签批文件”的定义。
三、领导第二课:汇报工作必须短信报告我是有机关工作经验的。对于非工作时间内的情况,我一般会根据轻重缓急,采取电话或者短信方式报告领导。
电话报告的优势是速度快,适合于紧急事项;短信报告的优势是稳重,不影响领导休息。结果,某领导让我短信汇报即可,不用专门打电话,他电话不关机。
起初,我以为领导减轻我工作压力,简化工作流程。结果,我单纯了。
一天,某工作检查组发现了我们工作的问题。由于该工作比较复杂,我们都低调处理了。这也符合工作流程。
结果,该领导说:“这事处理了啊,我们有证据”,并且拿出了我当时报告工作时发送的短信。
这短信成为了关键证据,责任又压到了我头上。
这一课,让我终身难忘,短信关键时候能保护自己。
我是@职场取经阁,相信上面这两个课程,大家应该明白审批文件只写名字、汇报工作只收短信领导的特征了。永远记住,职场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长点心眼永远不是坏事。
为什么有些领导签批文件只写名字,下属汇报工作只收短信?
领导,签批文件只写名字这个问题呀,也非常的正常,因为现在的文件方方面面那么圈字,主要是要涉及到自己主管的业务的文件,他才做出批示,然后签字,而一些个分管的领导在不属于自己管理范围的文件,就往往签上名字证明全说了就可以了,因为那个范围不属于他管理的范围,凡是属于自,自己管理范围的文件肯定会作出批示,如怎样落实,如何落实等等,至于汇报工作,只需要发短信,那看来这个领导是比较忙,往往他掌握情况及时,但是真正研究问题还是要当面汇报,当面研究处理决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