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让诸葛亮自取是何意?
自取的意思就是你看着办,刘禅可以管理天下,那就让他管,要是管不了,您就费心管管。
先看刘备是怎么做的:
刘备先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接着刘备让刘禅等人视诸葛亮为父。
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在三国之前,有父亲夺了儿子皇位的吗?
应该没有。
刘备这句话的本意肯定不是让位给诸葛亮,而是让诸葛亮对待刘禅如同对待自己儿子一般的真心诚意。换句话说刘备绝对相信诸葛亮的诚心,对他没有任何一点怀疑。
我也不知道后世的阴谋论是怎么起来,说什么当刀斧手之类的,而且议论特别多。
作为三国历史的亲历者,陈寿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写《三国志》时已经是西晋官员。诸葛亮曾经折腾过他的父亲,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看不起陈寿,所以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应该是中性偏下一些。说其中性是因为作为一个史官的良心,说其偏下,个人情感或多或少是有涉及的。
陈寿对托孤之事怎么评价呢?
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陈寿对其作了高度评价,这说明刘备无小心思,诸葛亮无私心。
权力最大的是相国、其次是丞相。相国是有特权的,如萧何一般上朝是可以带剑,带甲士,还可以慢慢走,不需要跑步。
有人就拿这个做文章,认为诸葛亮怕刘禅对自己动手,所以带甲士,实则是一种仪仗。
相国的权力是很大,也就是天下所有权力都可以调节,实际上刘备活着时,内政之事,刘备根本不管,全是诸葛亮在管,而且管得很好。
被诸葛亮欣赏的人往往提拔得很快,比如李严手下有一个叫杨戏的,李严还在一个落后郡当太守时与杨戏有矛盾,杨戏跑成都去了。不久杨戏就接了法正的班,成了蜀郡太守,论份量比李严重。
曹丕托孤时,有两个外臣,两个宗室,曹睿托孤时一个外臣司马懿,一个宗室曹爽。东吴方面也是如此。唯有刘备这一方连个宗室都没有,就一个刘琰勉强算得上是宗室,但不管事情。
此时你让刘备怎么办?
他只有相信诸葛亮,所以让刘禅视其为父,言下之意就是将诸葛亮变成半个宗室。
他怕不怕诸葛亮夺了刘氏江山?
根本不怕,怕也没用。
刘备是枭雄,他执行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自己将死托孤,还在疑人,还在试人诚心,你觉得这是一个成大事之人吗?
托孤者,唯信也。
也不是废立刘禅,废立皇帝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虽然董卓废立过,霍光废立过,但是往往负评比较多。自取不是废刘禅,立其他人。诸葛亮是一个名士,爱惜名声,他不会走到这一步,所以他才会说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换句话说不管刘禅能不能辅助,我一定会尽全力辅助,直到死,这是承诺。
所以自取的意思就是你看着办,刘禅可以管理天下,那就让他管,要是管不了,您就费心管管。
很多人在讨论阴谋论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诸葛亮是刘备三请,请出来的,而不是自己跑来要当官的。光凭这一点就可以让刘备知道诸葛亮的节操。
刘备让诸葛亮自取是何意?
曾经看过马伯庸老师的《三国配角演义》之白帝城之夜,里面讲,当时流出来这句话是为了消灭朝中可能会有的动乱根源,引出简雍与所谓的嫡长子刘升之。白帝城异乎寻常的举动,以及那则石破天惊的流言,全都是诸葛丞相和李严、陈到等人故意做出来的,好让那些怀有异心之人觉得有机可乘,一个一个跳出来。黄元、刘璋、刘升之,刘禅新君继位的隐患,就这么被一枚枚拔除掉。
刘备让诸葛亮自取是何意?
这是对诸葛亮忠心的最后考察,也隐含着警示的意味。
刘备让诸葛亮自取是何意?
刘备让诸葛亮自已做出决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