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庄子遇到屈原会撞出怎么样的火花?结局会更好吗?

庄子是道家学派,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都有详细论述,博大精深,极富思想性,还有很高艺术性,道是客观真实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倡“无为”思想,万事万物都应该顺应其规律,才能得以发展;做人应顺从本心,精神才能得到自由。名利皆为虚浮之事,人生苦短,不应被名利所左右,回归本心,才能做回最真实的自己,庄子里的寓言故事,独特写法之灵气,在自然中探求事物规律本质,有才华有智慧,与天地同在的悟道之人,看清事物本质,自由逍遥自在之人,内在自由没有束缚,悟透真正人生,独特之境界,在这物质金钱社会,被一切外地的虚无的东西折磨痛苦,值得我们好好深思领悟。屈原又是我们社会另外一个版本,典型的高富帅CEO,有梦想,有信仰,志向远大,想要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积极进取之人,也是每个人心中的偶像,到哪都自带光环,可时不逢人,成就一番梦想一路曲曲折折,最后不及而终。让世人叹息

关于这个假设,《史记》中已经有过道家与屈原的对话。

我们来看《史记》原文:

《史记》记载屈原自杀之前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这是屈原为楚国的兴亡日夜焦虑,自己又用不上力而导致心神损之,死志渐生。

他在河边与渔父对话,渔父一般是隐者高士的形象。

渔父问屈原:你不是三闾大夫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这句话的意思是整个楚国一片黑暗,就我一人在冷眼旁观,却又使不上力,那种痛苦,有些朋友应该有此体验。

渔父对屈原说: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理由是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这实际上是道家的观点,那就是顺势而为。

因为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败亡自然有其规律,非人力可以挽救。用尽全力挽救一个就要灭亡的诸侯国,渔父认为要做的是维护天下的安危。

一个个王朝只不过是天下的暂时管理者而已。

这一点很多人是想不通的,一个腐败变质的王朝对人民是残暴的,无德的,此时死忠于这个王朝可以完成自己的忠心,但是对百姓却是一种变相的残暴。

孔子也说过邦有道你出来干活领工资很正常,邦无道,你出来领工资赚富贵那就有些无耻了。

屈原不认可渔父的观点,他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渔父让其顺道而为,屈原用这段话告诉渔父,我有精神洁癖,我是不会随波而动的,不愿意让浊流污染我。

这一点也不怪屈原想不通,因为他本是楚国王族,楚国与其绑在一起,楚国亡,作为王族为其殉也是情理之中。正如商纣朝时,比干明知纣王残暴,他也选择死谏。

对话结束之后,屈原作怀沙之赋,然后沉江明志。

渔父是顺,庄子则是不玩,所以屈原遇到庄子之后,其对话不会有什么火花,因为道不同,不为谋。庄子估计对屈原说,玩不起,我们不玩。

对于屈原来说,不是玩得起玩不起的问题,他是楚国王族,生死都和楚国在一起,只能以死明志,以死唤起楚国的凝聚力,以贡献自己最后一丝微弱的力量,他可不管顺不顺道,他只要楚国兴盛。

所以屈原的死志以明,不管遇到谁,沉江是必选的,这也是那一代有觉悟的知识分子唯一选择。

他为楚国生,也为楚国死,这就是屈原的伟大之处。

如果庄子遇到屈原会撞出怎么样的火花?结局会更好吗?

庄子向往自由,屈原有理想有抱负,回到今天这社会,是不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环境决定不同的道路,如果他们相遇,能够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会不会受其相互影响,而做出更好的选择与判断,获得更好的境遇。

如果庄子遇到屈原会撞出怎么样的火花?结局会更好吗?

一定要我参与回答?一定要比较古人的才华武功高!于是人们比较着发生着,就在各自的意识判断力,我们学习古人的目的就是选取优胜者。

我的观点是,学习古人的一字一法谓之有得,而不需要古人在自己的包还中波澜 。

屈原大夫是楚国人,官学至大夫。应当说古代的官吏和自己的治学存在是有密切关系的!秦国统一了天下!屈原深感不解,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就被秦国攻破了啊!可想而知屈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受到摧残。

屈原的《楚辞》,屈原的《天文》。。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人间制度体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人们对历史性存在的求索;同时作为学者存在的屈原,向何处索求真理要道。为国家、为社会、为民生百姓有何良方可献。。内疚痛苦。。

庄子,楚庄王周氏后裔,具有天生王族血统,故而不在意为官,不在意致学。崇尚自由,在意思辨!自己一时理不清的事物也会放下,以求得自我思维的清净。

今天一定要让两位圣贤相遇!那么屈原一定会顶礼庄子,因为庄子是周氏后人,庄子也会审时度势予以还礼!如果今天屈原依然在,那么屈原一定会写一篇长作,关于如何“治国理政”了!并献给庄子!而此时的庄子五彩缤纷周游世界,许多见解在心中,面对今天的世界以及存在!是否还有周公血脉的责任感能被屈原唤醒,要另当别论了。。

一个是责无旁贷,一个希望尽量的自由,虽有交集,但是必然各自东西。。没有争执,只有过去以及交集的结束。。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一个致力于学问建树;一个谋求人生的绝对自由!天有多大学问多大,天有多宽自由多宽。。今天的人类依然在发现中,好像永无止尽!学问无止尽,自由也无止尽。生活现实统一了人性必须的范畴。。

古人,远古圣贤,就是一种精神符号的存在了!他们变成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永恒。我们是他们思想理念的继承者。

对待事业责任要认真负责,鞠躬尽瘁。。对待生活人生要自由快乐!让希望存在,让幸运词汇充分发生。人生一世不会再来!珍重道德,浪漫自由。

吉祥快乐!看了需要学习的学问太多了!朋友,还是给我的自由吧!

如果庄子遇到屈原会撞出怎么样的火花?结局会更好吗?

对庄子的了解不多,对此问题无法置评。

如果庄子遇到屈原会撞出怎么样的火花?结局会更好吗?

正如曼德拉碰到林肯一样

如果庄子遇到屈原会撞出怎么样的火花?结局会更好吗?

谢邀!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提问,题主居然想让两个被现实与理想反复碾压到怀疑人生,以致产生不同"浪漫幻觉"症状的人来一次相遇,想法不错,让两人直接见面确实要比各自找心理辅导老师——渔父来对自身精神活动的理解和判断进行沟通指导要痛快。

二人皆是自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人,且在诗歌和散文方面都是殿堂级别的人物,如果二人在一起仅聊文学及创作思路等内容,那么,此谈论纪要对于后世来说无疑是一道大受裨益的饕餮大餐。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别说二人不曾见面,即便是见面,结局也将会差强人意,这不是说他们不懂相互欣赏,也不是说文人相轻,而是二人严重的三观不合,这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去"愉快地"聊天。

都是成年人,相互调侃一下"香草美人","庄周蝶梦",也就几句话的事儿,身逢乱世,话题终绕不开诸侯争霸、连横合纵,就像现在朋友见面一样,谁能绕开俄乌战争和佩洛西,但两个三观不合且彼此不会尊重对方的人聊这事,乐子可就大了。

屈原不是惠子,他不会对庄子有敬畏之心,加上庄子拒绝楚威王出任宰相之事让屈原心存芥蒂,毕竟那是他梦寐以求的职位,这让他一想起秦国的商鞅就牙疼,试想他怎么会给庄子好脸!

庄子更不是善茬,在他眼里就连满口仁义的孔子就像小丑一样,更何况是只知愚忠的屈原岂不是更不值一提,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试想庄子怎么会给屈原好言!

题主问他们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我可以负责任的回答你,什么火花也没有,因为他们连三分钟的时间都呆不了就不欢而散了,虽说他们都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人物,可就连这浪漫也是一个"积极",一个"消极",泾渭分明,实在是无法浪漫。

因为庄子见到屈原寒暄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啥也不是!"而屈原的问答是"只会白日做梦,一心只想逍遥游!理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于是,还没等侍者将茶泡好端来,他们的见面便结束了,

所以,对于这种结局,我只能说他们: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不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彼此还能尊重,岂不更好!

(回答完毕,谢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