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童年和青年时,经历了三大不幸,是什么让他克服了早年的心里境遇?
诸葛亮的童年并不幸福的,早年就成了孤儿,幸好有叔父照顾。
诸葛玄是袁术这一派的人物,这一点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或许诸葛亮早年见过袁术,不过并没有记载袁术对诸葛亮有什么看法。袁术见过年少的孙策和周瑜,对这两个人是喜欢的不得了。
诸葛玄担任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结果此时朝廷让朱皓去担任豫章太守,于是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去了荆州。因为诸葛玄与刘表有旧。
本来有诸葛玄照顾,日子应该过得还可以,不久诸葛玄去世了,这样诸葛亮又一次成了孤儿,带着弟弟躬耕陇亩。
关于诸葛玄的死,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诸葛玄,将首级送给当时的扬州刺史刘繇。这一年刚好是袁术称帝,曹操征张绣,儿子战死,诸葛亮16岁。
少年失孤是一大不幸,接着失去叔父又是一大不幸,不过诸葛亮运气不错,他的大哥诸葛瑾得到孙权的姐夫弘咨的欣赏,向孙权推荐,后来受到孙权的重用,并且开始在江东之地担任官员。
大哥诸葛瑾站稳了脚跟自然会对弟弟诸葛亮有所照顾。诸葛亮看似不幸,实则挺幸运,每每遇到困厄之时,却总能平安渡过。
诸葛亮在刘表那里的生活并不怎么如意。
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大家对诸葛亮并不看好,年少的诸葛亮自然也想出头,可惜大家不看好,只有徐庶等少量几个人看好。
看似不幸的诸葛亮却又十分幸运,因为徐庶得到刘备重用和信任。看好诸葛亮的徐庶向刘备推荐,使得默默无闻的诸葛亮得到刘备的三顾。
当诸葛亮的大哥在努力之时,诸葛亮也在努力,他得到荆州名士集团的欣赏。刘表本来是名士,荆州的名士集团看似没有官职,比如像水镜先生,庞德公等人。但他们的点评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而且是全国性的。
这个时候诸葛亮受到名士黄承彦的欣赏,娶其女为妻。黄承彦与刘表是亲戚关系,这样诸葛亮在荆州就站稳脚跟了,无人敢动他了,他随时可以融入荆州上层。
诸葛亮失孤少靠叔父,长靠兄弟,成年靠岳父,出山靠朋友,最后卧龙飞天,在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终于迎来人生最高光时刻,名震天下,遗泽万年,千古名相,千古名臣。
当然诸葛亮的幸运最大的关键在于他自己有超越古今之实力。
诸葛亮在童年和青年时,经历了三大不幸,是什么让他克服了早年的心里境遇?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下品中包含了诸葛亮经历了的所有不幸。
那十个字不是对谁适用,但对诸葛亮是再适用不过了。
所有的痛苦皆为下品,所有的幸福也莫过如此。
所有的美是不是也是万般中的下品呢?这是答案以外的问题。[捂脸][捂脸][捂脸][大笑][大笑][大笑]
诸葛亮在童年和青年时,经历了三大不幸,是什么让他克服了早年的心里境遇?
题主提及的诸葛亮经历的三大不幸应该是指诸葛亮三岁时母亲去世,八岁父亲去世,十七岁时叔父去世吧。
母亲早亡时,三岁幼童所幸还有父亲陪伴,对死亡的认知应该没有那么深,等长大后明白,时间也稍稍冲淡了悲伤。
八岁时父亲去世,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只得随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有亲人的陪伴,总好过一人煎熬。
可是,十七岁时叔父又死了。少年成长时期,诸葛亮可能还因为曹操屠戮徐州背井离乡。
这时候的孔明,内心应当是极度痛苦的,为了缓解这种悲伤,他大概率选择从书籍中获取力量。诸葛亮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靠着淡泊宁静的成学广才,诸葛亮度过了这段最艰难的岁月。
诸葛亮在童年和青年时,经历了三大不幸,是什么让他克服了早年的心里境遇?
是与命运抗争,坚苦奋斗,克苦学习,使自已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诸葛亮在童年和青年时,经历了三大不幸,是什么让他克服了早年的心里境遇?
是什么克服了他早年的心里境遇很难说。毕竟两千年前,又是历史研究者不太关注的阶段。但是有一个原因是一定的。
那就是诸葛亮博览群书,书上的知识学问让他拥有健康的身心,避免命运坎坷造成的心理创伤,或者大致疗愈了他的创伤!
另外有可能是叔父、兄弟姐妹及其他家人给与的爱和相处一起的感情,这些方面对他成长的帮助。
诸葛亮在童年和青年时,经历了三大不幸,是什么让他克服了早年的心里境遇?
我认为应该是他博览群书,从书中取寻求支持。毕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还是有道理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