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止于野,大乱避于乡”,疫情之下,为什么感觉农村成为净土?

城市和农村各有优劣。

城市相比于农村来说集中了大量的资料,优秀的人才,便捷的物流以及很好的物质保障。从教育、医疗、生活资源获得,工作机会的获得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吃喝玩乐方面城市也比农村便捷得多。

城市可以拥有和吸纳更多的人,比如一个一平方千米不到的小区就有几千甚至上万人,而这样的人口在农村估计是几个大村的人口。城市可以在很少的土地面积上承载更多的人口,而农村这一点是做不到的。

如果都按农村这种结构居住,生活,14亿人口是容不下的。

人口密集可以让资源进行优化,但同时也会有负效应,那就是一旦发生传染性的疾病时,传播的速度会非常快。这是城市相比农村的一大劣势。农村地广人少,出门就是田野,自然界。自然界也会有自我净化的功能,所以“大疫止于野”是有一定道理,但并不代表着农村就不会发生疫情,只是发生的概率和传播的速度比城市低的多。

农村是一个相对“静”的生态环境,城市是一个相对“动”的生态环境,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有些人以此来拉抬农村,认为农村就比城市好,事实上这是站不住脚的。当然你喜欢城市或农村这是个人喜好问题,与本命题并无直接相关。

若农村真比城市优,就不会出现城市这种居住模式了。当然你反过来贬低农村也是不可取的。

你在农村如何找工作?农村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再比如教育、医疗这些明显要比城市弱。农村人口继续往城市迁移也是一个大趋势,不会逆转,因为只有城市才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可以提供让人获得更多的财富的机会。

至于“大乱避于乡”,同样指发生战乱时,城市会首先受到困难,因为城市的基本物资供应需要农村支持。米、菜、肉等等都需要农村生产和提供。一旦发生特殊情况,交通会受到影响,城市的粮油供应就会出现问题,供应链就会发生重大的断裂。

同时城市一般占据要害,几千年下来,可以发现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还是城,而不是农村。所以农村因为没有被战争双方关注而相对安全一些。

古代历史上来看,真正发生大乱,就算你逃到乡下也不太可能获得安全。像千里无人烟就是形容战争的残酷,千里距离自然包括了城市也包括了农村。

若真有什么大的变故,实际上哪里都不可能是净土,除非是桃花源记中的那种与世隔离的状态。

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并非有多少钱,有多少地位,而是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