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棍”导弹的性能如何?
科技水平在同时代还不错,这种导弹主要还是炮射性能没过关,导致整体性能比较渣,相比于几乎同时代崛起的“陶氏”导弹,橡树棍实在是有点说不出来的冤。
MGM-51“橡树棍”(Shillelagh)是一种20世纪50年代美军开发的炮射导弹,主要为轻型坦克“谢里登”使用,也是美军最早列装的炮射导弹。
1958年,美军为开发新型的轻型坦克,搞了个“anti-armour weapon systems for the modern battlefield”计划,试图搞出一种新的依靠HEAT战斗的武器系统。
二战以后HEAT弹药逐渐成为反装甲的主流,这种武器穿深高、受发射条件限制小,大有让坦克装甲变纸糊的味道,因此许多大国都搞起了“导弹坦克”的概念,其中尤以苏、法、美最突出。
美军的“现代反装甲武器系统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场的,在研发高机动轻型坦克的同时,开发出中短程导弹形式的反坦克武器。这项研究由福特公司和斯佩里公司共同完成。
1959年斯佩里和福特开发出XM13反坦克导弹,并在当年6月获得了系统开发合同,这款导弹当时就得到了“橡树棍”的名称。
“Shillelagh”这个名字从那时起就经常被人念错,被人念成了“屎里垃圾”,或者是“傻儿鸡”,而它的正确读法是“屎雷里”。
有人说,可能从一开始“橡树棍”就已经不对头了,它总有莫名其妙的毛病,哪怕是个名称。
XM113在1960年11月成功发射,然后开始被装到大炮上进行研发试射。这项工作很有挑战性,相比于苏联人同期给140工程坦克安装“龙”式导弹的做法,美国人的炮射导弹技术更具开创意义。
1963年XM113得到了军方编号,它获得了试验性生产和装备的机会,被重新命名为XMGM-51A“橡树棍”导弹。量产工作在1964年开始,还生产了用于训练的XMTM-51A弹。
至1966年5月,“橡树棍”前面代表实验型的“X”字样终于被去掉,MGM-51A得以成为美军正式的标准装备,被装备到“M551 Light Tank ”,也就是“谢里登”坦克上,这年也是该坦克获得量产的时候。
美军随后生产了1662辆“谢里登”,1970年11月2日所有的该型坦克全部停产。
“谢里登”的主炮是一门口径达到152mm的M81式火炮,身管不到3米,模样又粗又短,它具备双稳和液压弹簧反后座装置,专门配备了为发射“橡树棍”而设计的发射导轨。
除了发射“橡树棍”外,M81还可以打M409反坦克炮弹,这也是一种HEAT破甲弹,破甲深度达到500mm,只是它不能制导,射程也只有1500米左右。(根据驻西德的装甲师对M60A2的吐槽,它的实际射程才900米)
“橡树棍”导弹的射程远远超过M409,MGM-51A可以打到3000米之远,穿深同样也是500mm。3333333333但它也有个弱点,炮射导弹最小的射击距离是200米,东西太近它还不好打。
MGM-51A,重27kg,全弹长1140mm,最大飞行速度达200m/s,射程为200m~3000m,最大垂直破甲厚度500mm
一般一辆“谢里登”会携带8枚“橡树棍”和20枚M409 HEAT,前者主要用来远距离射击目标和反坦克,后者属于经济实惠的多功能用途。
“橡树棍”被大炮打出去后,通过固体燃料二次点火并推动其打到200m/s的速度,抛售需要通过十字准心持续对准目标,导弹的跟踪器会监测飞行轨迹的偏离情况,并根据红外线指令对导弹纠偏。
在有一些说法里,“橡树棍”的最小攻击距离并不止200米,“谢里登”坦克被认为需要在730米外才能良好的操控它们,否则“橡树棍”会因为红外系统的原因无法正常引导制导。
而且其红外导引系统还有视场狭窄的毛病,它偶尔会出现导弹飞出控制范围,导弹红外接收机停止工作,导致导弹无法制导的情况发生。
因为红外导引系统过于令人头痛,美军在1975年重新升级了“橡树棍”和谢里登坦克,改用激光驾束的方式操纵导弹,取消了不可靠的红外系统。但这批导弹直到1980年才小规模生产,因为“谢里登”已经失宠了。
美军也尝试着将M81坦克炮和“橡树棍”导弹送到M60上面去使用,制造出了极为特殊的M60A2坦克。但换了个平台的两用火炮依然表现一般,它过于复杂,操作难度非常高,保养也不易,实操中的精度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好,令人诟病的最小射程范围制导问题也同样突出。
“谢里登”倒是上过不少战场,比如越战、海湾战争,也赢得了一些名声,据说在越南口碑还不错,人们都喜欢这种援救及时,灵活机动的小坦克,它那152mm的坦克炮也很能镇邪。但问题是,没一个坦克兵喜欢“谢里登”,他们都觉得被这破玩意儿坑苦了。
后来有些人回过神来,原来不是“谢里登”的车不好,根子在那门152mm炮上,尤其是那个“橡树棍”,战果没见着多少,屁篓子是出个不停,而且还贵的要死。
你想想看,连M60这种当年的“扛把子”平台都能带沟里去,M81的配套火力得有多渣?
M409 HEAT的名声也没多好,这种炮弹的可燃药筒有高残留问题,糊着糊着就把炮管子给堵了,严重的时候坦克手不得不临阵掏炮管,否则装填都成问题。美军为拯救它,专门给做了个压缩吹气抽烟装置,让它们把渣滓吹出去,但问题是解决了,时代也过去了。
美军期间也尝试着给“谢里登”换别的炮,但这种车本来就小,M81火炮也有点专用开发装备的意思,所以“谢里登”无论换啥都不对劲,只能作罢。
当历史揭过新的一页后,这些50年代技术的东西就更不存在继续使用的价值了,人们给悍马车装个“标枪”反坦克导弹也能比橡树棍干得更好。
“橡树棍”导弹的性能如何?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是美国60年代设计生产的典型二代反坦克导弹。(“橡树棍”MGM-51反坦克导弹)
这型反坦克导弹主要配套美国的反坦克导弹坦克1966年研发成功(工厂代号XM13)。(M551谢里登导弹坦克)
“橡树棍”MGM-51反坦克导弹、弹长1.155米、重27Kg、战斗部重6.8Kg、射程200~2500米、理论最大垂直破甲厚度500mm、采取目視瞄准、红外自动跟踪、自动指令制导。(M60A2导弹坦克)
MGM-51反坦克导弹、主要装备美国60年代的导弹坦克、利用原坦克152毫米两用炮(既可发生穿甲弹、破甲弹)也可以发射MGM-51反坦克导弹。(MBT-70歼击/导弹坦克)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主要装备了这3型坦克、多用于训练和实验、该型导弹无法穿透苏联坦克正面装甲、电子设备制导复杂、未能投入实战检验。
“橡树棍”导弹的性能如何?
从二战后期开始,各交战国制造的坦克装甲厚度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即使是二战时期最无往不利的反坦克炮,也难免会越来越陷入颓势。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陆军偏向于使用高爆破甲弹(即HEAT)以及聚能装药弹头,虽然的确提升了对敌方坦克的穿深效果,不过在远距离的射击使得瞄准很难实现,所以美国陆军提出通过“炮射导弹”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橡树棍”应运而生。所谓“橡树棍”,即福特MGM-51导弹,是一款由福特航空子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研制生产的反坦克导弹,作为装甲坦克的短程和中程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橡树棍”是为了西德和美国联合开发的MBT-70主战坦克计划所开发的,但是随着MBT-70的取消,MGM-51“橡树棍”就成为了M551“谢里登”的专属武器。抛开从今天的评估方式,按照当时的设计思路而言,MGM-51“橡树棍”绝对是一款十分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系统,导弹弹体类似一根长长的管子,并在尾部装有折叠式翼,通过小型炸药的推动,“橡树棍”从炮膛中推进而出,并同时启动弹载发动机,借助光学手段和红外线链路(类似于电视制导),对敌方坦克发起袭击。一般来说,“橡树棍”反坦克导弹能够做到百发百中,几乎没有失手的可能。“橡树棍”的平均穿深在393.7毫米左右,对付同时期的苏式坦克,基本够用。先进的技术背后,一定是一个又一个无法解决的毛病和缺陷,由于福特低估了导弹的技术复杂程度,所以无论是小型助推炸药、发动机还是红外链路都存在着很多致命弱点,甚至在1991年MGM-51“橡树棍”退役之时,一些毛病都没能得到解决,这也成为了这款反坦克导弹系统的遗憾。 考虑到“橡树棍”弹体较大,北约的105mm亦或者是120mm口径主炮均无法对其完成发射,所以M551“谢里登”空降式轻型坦克是它最好的伙伴,这种坦克安装的是一门152mm M81E1(E9)线膛炮,或者称之为“152杀虫剂”。由于M551仅15.2吨,所以较小的车体也只能携带少量的“橡树棍”,对于“谢里登”而言最好的弹药搭配是20枚M409 HEAT弹和9枚“橡树棍”,在保障穿甲的同时并没有失去反敌方轻装甲和步兵的能力,这也是一款空降坦克需要拥有的。另外,针对美国乃至同盟国拥有的大量M60“巴顿”坦克,美军同样以M60底盘为基础,开发了所谓的M60A2“星舰”坦克,这款坦克一门短粗的152mm口径低膛压线膛炮就是为发射“橡树棍”而存在的。但M60A2事实上是一个拖了很久的方案,直到1971年,当“橡树棍”反坦克导弹系统的主要问题得到解决之时美军才下达交付订单。1974年,配备了“橡树棍”的M60A2正式投入使用,但受到可靠性问题的影响所妨碍,并于1980年被逐步淘汰。为了应对“橡树棍”,苏联联邦仪器设计局开发了一款类似的,由125毫米主炮发射的9M119“斯维里”反坦克导弹。由于这款炮射导弹可以直接从T-72和T-80主战坦克的炮管内发射,所以武器实用性较之“橡树棍”要高得多。MGM-51“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一共生产了98194枚,但是有趣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实战中被射出,绝大多数都在80年代被逐步淘汰,并最终于1996年退役。接替“橡树棍”位子的是更加先进的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
“橡树棍”导弹的性能如何?
说起“像树棍”,满满的故事。
在“冷战”焦灼的年代,T-54因其综合性能优秀,使得西方世界的共主急火攻心,与西德合作MBT-70既不成,自已又搞了一款M60,给其配套的研制一款反坦克导弹,以增强火力。
想法没有错,其技术也称为先进,如同坦克本身一样,就是搞得过于超前了一点。那时就有了双向稳定器,只是发射导弹时不准动,需要激光照射。就像点亮自已,也照亮了别人。“像皮棍”的射程只有2000米,飞出去730米,才能接收到它反射回来的信号,等接着也为时已晚,而且能见度差,温度低,还接收不住信号,奥恼的美军气得跺脚直骂是个中看不中吃的样子货。
▲天气好没有问题
你要说它是一款反坦克导弹,也没错,只是只能专门用于坦克炮。如果专业的反坦克导弹弄成这揍性,还不只等着挨打呀。不光不能过于苛责,当年嘛,呵呵,就能大的本事,且称为第二代,开始出现时被称先进。
先进的当然不只“橡皮棍”,M60使用了太多很新的技术,新而不能使用,自装备之日起,即被疯狂吐糟不已,吐到最后,连自家也失去了精神,只造了500多辆,便接不到订单。
即便是这样,若不是当时受导弹万能论影响,根本支撑不了6年。1973年的中东战争,打得以色列坦克找不着北,当时被认为坦克不加装导弹就不能活,而1974年正式服役的M60正适应了这股风潮,所以才支撑了这么久。
“橡树棍”导弹的性能如何?
“橡树棍”导弹是美国第二代反坦克武器系统,是一款轻型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地面攻击坦克和装甲车辆,由战斗部、电子舱、发动机和尾段四部分组成。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弹长1.14米,弹径152毫米,翼展290毫米,发射质量27公斤,最大射程3000米,破甲厚度500毫米。导弹采用目视瞄准、红外自动跟踪、自动指令制导方式,可以安装在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和M60A2坦克上。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安装在坦克上使用时,其发射制导装置由坦克上的两用火炮发射器和红外指令制导系统组成。动力装置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发射是靠火炮外动力推动的,火炮推力把导弹推离炮口,发动机启动点火,2秒的时间就把导弹的飞行速度加大到最大速度。此时,操作导弹的射手只需要将目标保持在望远镜瞄准器的十字线中心就可以了。与瞄准器相连的导弹跟踪系统和指令系统,会及时进行导弹的飞行调整。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可以有效击毁各类装甲车辆、步兵战车以及工事目标,命中精度很高、射程也很远,由于还可以发射火炮等弹药,“橡树棍”导弹也是一种坦克炮射导弹。一般情形下,坦克携带的弹药基数为导弹10枚,炮弹20枚。
虽然“橡树棍”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如今不是太优秀了,但也是坦克与反坦克导弹进行炮射导弹研究的第一次尝试,现今很多坦克使用反坦克导弹的发射方式都是使用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发射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