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转冷,到底适不适合买鸭苗进行养殖?

导读:进入立冬季节后,天气也是一天冷起一天,而寒冷的天气是有碍于鸭子的生长的。特别是刚刚进来的鸭苗,它们最适宜的温度是31~33℃,所以说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对养鸭户来说是一个技术难题。但是笔者认为,只要肯下功夫管理,在寒冷的冬天还是适合买鸭苗养殖的。如何去做呢,李子作为一名养殖场技术员,把其中的饲养方法告诉大家:寒冷的季节对养殖小鸭有哪些伤害

  • 鸭的羽毛具有防寒的作用并有助于体温的调节,但是由于刚刚出壳的鸭苗绒毛发育不完善,而体温又比成年鸭低。而当外部的环境过低时,小鸭的体热散发过快,就会感到寒冷,导致鸭苗的体温下降和生理技能障碍,因此就诱发小鸭发生很多疾病。
  • 比如说寒冷的天气会导致鸭苗:1、容‌易卵‌黄不吸收,死淘‌率高。2、卵‌黄不吸收直‌接导‌致营养供应不‌上,脾脏虚‌寒,鸭子体弱容‌易瘫‌痪。3、低温育雏还‌会激发鸭肝和沙门氏菌。4、直‌接导‌致免‌疫失‌败,抗体效‌价低,雏鸭容易引‌发肠炎等病。因此来看,只有在寒冷的季节把育雏鸭舍的温度搞上去,才能够让鸭苗有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提高育雏的成功率。
在寒冷的天气对小鸭进行养殖

1.1)给鸭苗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

  • 一般来说,刚刚进来的育雏的鸭苗头3天的温度控制在31~33℃为最佳,3天以后每天降低0.5℃,直到第14~21天温度控制在24~28℃。到第30天以后的鸭子温度控制在20℃左右就可以了,直到鸭子出栏控制在18~20℃即可。

1.2)如何对鸭舍进行控温

  • 育雏室里面要常备火炉、暖气、电热伞、空调等加热设备,用来提高育雏鸭舍的室内温度。而在育雏鸭舍的温度计的悬挂,要放在鸭苗的背部距离最佳,这样有助于查看温度计的准确性和鸭苗群的表现。若是采用全舍供暖育雏时,要在鸭舍里面用塑料布围起大点的育雏空间,然后根据鸭苗的生长状态逐渐放开。

1.3)保暖期间的注意事项

  • 由于外部的天气非常寒冷,因此要防止穿堂风,防止贼风。在通风的时候,需要一点一点调整通风口,避免鸭苗引起感冒。 而在给鸭苗扩群的时候,尽量调整到中午时间段,先点炉子升温再扩群,温差不可超过5度。在鸭苗换羽期间15~19天一定避免冷应激,以防止温差过大引起的应激反应。
解决小鸭在冬季的感冒等疾病问题2.1)什么样的应激才会让小鸭感冒
  • 由于鸭舍内外部温差过大,养鸭户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造成鸭苗的应激,在降温应激 、大雾应激、打针应激、 换羽应激、换料应激、 扩群应激下,很容易造成鸭苗的疾病和感冒的,因此来说预防小鸭在冬季里的一些疾病才是最关键的。

2.1)冬季预防和治疗小鸭感冒的方法

  • 如果发现小鸭出现打堆怕冷现象,吃食量减少,就可以判断小鸭是否获得了感冒。这样就可以对小鸭感冒的对症治疗。但是在治疗感冒发烧,不要盲目用退烧药。因为是鸭子发热本身来讲是一个免疫增强的体现,如果盲目用退烧药的话,就会造成鸭子的抵抗力下降。而采用的药物有板蓝根、柴胡之类的抗病毒中药和退烧西药来配合才可以。在治疗期间加入一些抗生素,以防止小鸭的病发。
养殖小结

通过李子在上面的分析,在寒冷的冬天是可以对鸭苗进行养殖的。但是在养殖的时候,要注意来苗的温度、鸭舍的温度、鸭苗饮水的温度要控制好,给鸭苗一些适宜的环境。另外再天冷的季节鸭苗很容易继发感冒,所以要在观察鸭群的时候多家注意,适当的饲喂一些抗病毒中药来提高鸭苗的免疫力。

现在天气转冷,到底适不适合买鸭苗进行养殖?

多谢邀请!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不适合买鸭苗育雏!现在孵化场已经不孵化雏鸭了,育雏在每年春季,而且在“清明”节气之后。冬季孵化场不会孵化的,想育雏鸭,也买不到鸭苗,冬季育雏成活率低,不适合育雏。

我们当地有一家孵化场,鸭蛋孵化时夏季都盖棉被,恒温21°C,一般春节后才孵化鸭苗,称为“头缸”鸭苗,由于春节后气温仍然偏低,育雏很难成活,所以,“头缸”鸭苗,养殖场不会购买的,只能卖给农村人家养殖。雏鸭养殖场育雏大多在春夏之交,气温在20°C——30°C,育雏成活率在95%以上。冬季没有人养雏鸭的,也孵化不出鸭苗的。雏鸭育雏必须在育雏室里进行,育雏室必须搭起育雏床,鸭子放在育雏床饲养7天——10天。育雏室恒温20°C左右,关紧门窗,每天中午时段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育雏室必须安静,谢绝闲杂人等出入,防止把病毒带入育雏室。育雏室必须24小时有饲养管理人员值守,防止雏鸭相互挤压、倾轧,抱团,发现雏鸭抱团聚在一起要用手拨开。防止雏鸭挤压而死,或体温升高发生流感。育雏阶段,第一次给饮温热盐水,饲料以碎大米、米糠、麦麸、玉米碎粒为主,添加水草、青饲料补充维生素,青饲料必须剁碎。另外,在育雏阶段,要添加动物饲料、矿物质饲料,将小鱼虾,螺蛳、蚌壳、蚯蚓、动物内脏剁碎投喂雏鸭,驯化雏鸭吃鲜活动物饵料,那怕让雏鸭闻一闻荤腥味也好。7日龄预防接种疫苗。育雏阶段,育雏室要保持卫生干净,育雏床垫要每天更换,清洗消毒杀菌,饮水器、食槽也要清洗消毒。育雏7天后,中午时段可在户外放养2小时,以后延长户外放养时间,直至全天户外放养。雏鸭是水禽,当羽毛变化成成年鸭时,大概育雏10天——15天左右,可以将雏鸭赶进池塘、有水的沟渠里放养。育雏阶段基本结束。现在是冬季了,不适合购买雏鸭饲养,水温不适合了,把雏鸭赶进水里,会冷冻死鸭苗,雏鸭免疫力差,抗逆性不好,空气零下,鸭子鸭苗增重慢,易感染病毒,如果育雏,鸭苗会全部冻死。养殖场育雏应该选择春夏之交进行,秋冬季可购买青年鸭补栏扩饲。鸭子是水禽,必须户外放养,冬季雏鸭不适合下冷水,不适合在户外放养。以上是个人经验分享,仅供参考!

现在天气转冷,到底适不适合买鸭苗进行养殖?

现在天气转冷,到底适不适合买鸭苗进行养殖?这个时候买鸭苗进行养殖,肯定不是理想的时候。

首先,适合鸭子吃的野生食物比开春时少很多。我是今年五月份买了三十只鸭苗,那个时候食物非常的充足,放到藕田里,小鱼、小虾、蝌蚪水草非常多,几个月后鸭子就长大了,现在已经全部是蛋鸭了。但是由于受干旱影响,许多地块都干枯了,鸭子活动范围缩小,食物减少,现在基本上不怎么生蛋。按老家的说法,就是野食少了,鸭子不生蛋。你现在养殖刚出壳的鸭苗,肯定也会有食物减少,鸭子不生长的情况。鸭子只有在食物较多时,才能快速的生长。

另外,就是保暖问题,现在马上就要进入白雪皑皑的季节,每天的气温都不会太高,虽然大鸭子依靠自己接近与水绝缘的羽毛不会怕冷,但是小鸭子本就弱小,身体抵抗力会差一些,所以冬天会要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最后就是防天敌的问题,天气寒冷鸭苗的食物减少,它的天敌食物同样会减少,老鹰、老鼠、野猫都是要防范的,如果稍不留神,一晚上可以给你整死几十只。

总之,现在这里时候已经进入冬天,天然食物缺乏,加之寒冬即将到来,养殖成本会比平常大很多,所以我觉得现在并不是理想的鸭子养季节。

现在天气转冷,到底适不适合买鸭苗进行养殖?

进入冬季,天气转冷,我国北方地区已经下雪了。而对于我们家禽鸡、鸭、鹅的育苗工作,雏鸭的饲养管理难度也更大。但消费者在天冷季节消费肉的量更多。而气温降低也对鸭苗的饲养管理增加了难度,但具体情况要注意看你选择的饲养鸭的方式,旱养和水养的差别就比较大。

肉鸭水养

鸭子当属水禽,进行水域放养是最好的,鸭子在水中洗浴,能有效祛除寄生虫和病菌,能降低肉鸭感染疾病的几率。而水养肉鸭也并不一定要在野外有水塘、水域,也可以采用全开放式圈舍。就是圈舍内部是室内,在圈的另一面为开放式的露天、有斜坡的水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进行清圈工作,不然卫生条件堪忧。

肉鸭的旱养

养殖最好水养养殖,但也有旱养养殖的,主要看肉鸭的品种。像麻鸭就属于水养品种,没有水域给麻鸭放养,麻鸭的生长性能就会比较差、存活率也会降低。而像樱桃谷鸭就比较能适应旱养养殖。圈养对肉鸭的生活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会更容易,生长情况、生长性能、体增重也更好。但是水禽的粪污量大,在旱养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清圈,注意圈舍通风,并对肉鸭进行疾病预防。

不管是旱养还是水养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纯野外放养的肉鸭,天气气温下降了就会增加养殖难度。总的来说,有条件最好进行水养,水养的肉鸭品相好,卖价也会更高。

现在天气转冷,到底适不适合买鸭苗进行养殖?

我没有养过大批量的鸭子,我这江西赣州地区,农户养鸭子在10月份过后就很少人买鸭苗养了,小市场也很少人卖鸭苗。有一年我在10月份降温后买过一次小鸭子养,先保了一段时间的温,待一斤左右开始放养,因天气温差大,这时天气大概8-25度气温左右,早晚温差大,水也冷,结果鸭子只会吃、长得慢,连毛都长不出来,后来因天气继续变冷,鸭子慢慢冻死了,所以在沒有保温设施的情况下天气冷了,建议不要去买鸭苗养。

现在天气转冷,到底适不适合买鸭苗进行养殖?

冷天也是可以买鸭苗养鸭的,但是必须要做好雏鸭保温工作和疫病预防工作。

冬季疫病因素常常引起鸭群生长不均匀,主要是做好雏鸭在保温方面的问题。育雏期前3天,温度必须保持在30℃以上,保证雏鸭卵黄的吸收完全,后期的养殖问题就会较少。雏鸭适应温度需要循序渐进,既不能让北风直接吹到,晚上棚内温度又需高于白天温度。如果鸭舍密封过于严实会导致舍内氨气蓄积浓度过高,反而更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冬季鸭的感冒现象比较普遍,在20日龄以前的每一次投药同时添加一些预防感冒类的药物,然后做好疫苗接种,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

人为增加光照,预防鸭子“毛水短”

由于冬季鸭子的生长周期短,如果毛水过短就会影响到上市的时间,养殖时间过长成本就会加大,所以在冬季肉鸭的羽毛生长上要下足功夫。光照的时间、强度、微量元素的摄入与羽毛生长也有着密切关系,冬季的自然光照条件差、时间短,往往造成鸭子羽毛生长慢,所以,冬季养鸭过程中必须人为进行补光,采用的是24小时光照,而且冬季灯光一定要足、而且要均匀。最后是在20日龄以后投喂促羽毛生长的微量元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