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死,他会让诸葛亮数次北伐吗?

刘备不死,诸葛亮就不需要北伐,也没有机会北伐。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统一天下,恢复汉室。这主要归功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实际上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并非这在这里。

你看《隆中对》中的计划,联吴、有荆州,汉中两路,天下有变,这样的条件才可以出兵伐之一统天下。

联吴在诸葛亮时期是做到了,但是荆州没了,天下有变也没有,当时虽魏国有些内乱,但整体平稳。

条件没有,持续北伐是图什么?

一是通过北伐,减缓魏国发展实力,使之魏国汉中周边区域减缓发展,为蜀汉生存打开空间。正如遇到火灾,灭火的人要拼命割草砍树,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这些树草被烧毁而是制造隔离带。

二是通过北伐,给蜀汉树立一个紧张的气氛,有一个核心目标。将复杂的派系整合在一起,防止内讧影响稳定。

刘备如果不死,蜀汉内部是不会发生内乱的,因为刘备可以镇得做他们,刘备是天下名将,几十年的威名在这里。诸葛亮则不同,他年纪轻,在天下的威望没有树立。这个和后世对诸葛亮的认同是不一样的。

所以诸葛亮必须要通过展示才华才能镇得住他们。不服诸葛亮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刘封,彭永年等人。北伐实际上也是诸葛亮自身发展的需要。

刘备当初收留马超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看中马超在西凉的影响力,他想拿下凉州。这一点诸葛亮没有刘备的威望,马超可以服刘备,但马超对诸葛亮肯定是不服的。像关羽对诸葛亮也不怎么服,诸葛亮还得讨好他们。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

换成刘备就不需要这样。

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刘备死后,诸葛亮是以臣职行君权,你想想看其中的心酸和凶险,如同走钢丝一般,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想到这一点你就知道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用意了。

刘备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自然就不需要借助北伐手段,同时他也不会让诸葛亮北伐。因为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只是一个文官,负责全部内政的官员,而不是一个带兵出战的大将。每一次作战都是刘备外出,诸葛亮负责内部,所以刘备不死,诸葛亮压根没有机会北伐。

有些朋友考虑问题不是站在当时的情况来推的,而是站在后世的影响力反推他的行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差异比较大。

刘备不死,他会让诸葛亮数次北伐吗?

刘备如果夷陵大败后不死,面对蜀汉危机,他会怎么做呢?

我们知道,刘备一生差不多都在流浪征战中渡过,在北方,他不断多次投靠,多次被吕布、曹操等人打败,最终不得已投奔刘表。但刘备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败不馁,不屈不挠;刘备也有一个坏处,容易感情用事。刘备这人虽以仁义示人,却也不善总结经验教训,不然他也不会四处奔波了。如果刘备在白帝城没有病死,极有可能剑走偏锋,蜀汉渡过危机后会再次征吴。荆州丢失,关羽被斩,不仅打乱了刘备夺取中原的部署,也让刘备再难抑对东吴的仇恨。夷陵大败,更让刘备丢尽了颜面,一向不屈不挠秉性的刘备,如何肯对东吴善罢甘休?等到蜀汉恢复元气后,刘备定会再开夺取荆州之战。如果刘备时运得济,或孙权受曹魏威胁向刘备妥协,也像湘水划界那样,瓜分荆州;或刘备打败东吴,夺取荆州成功,刘备也许会审时度势,开始北伐,也许会继续发动对东吴的攻击。如果能联吴北伐,也许曹魏倍受打击,但攻灭曹魏还是不大可能的。如果继续对东吴发动进攻,正是鱼蚌相争,渔翁得利。当蜀吴斗得两败俱伤之际,曹魏就会突然出击,也许曹魏就能一统天下,如果刘备时乖命蹇,再次被东吴打败,蜀汉国势颓败,要么被东吴和曹魏瓜分,要么被东吴吞并,蜀汉也许会被灭亡得更早。当时天下三足鼎立已定,蜀不如吴,吴不如魏,蜀吴只有联合,才能抗魏。蜀汉最为弱小,以区区蜀汉独立抵抗任一国,就是孙吴出世,韩信复生,在绝对强大的实力面前,也很难做到,更何况敌国都是人才济济了。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是坚定的东和孙权派,他知道只有蜀吴联合,才是三足鼎立持久之道。但刘备难咽东吴夺荆州杀关羽败夷陵之恨,必不听诸葛亮之言,誓夺荆州,一雪前耻,如果那样的话,蜀汉灭亡会来得更快,蜀汉也就根本不会有以后诸葛亮数次北伐的事情。

蜀汉实力不如东吴,东吴大将陆逊足智多谋,很会打仗,因此,蜀吴交战,以蜀汉全力击吴,千里征讨,仍然会被会打仗的陆逊击败的。

刘备不死,他会让诸葛亮数次北伐吗?

答:如果刘玄德不死!刘玄德会不会让诸葛亮北伐不知道呀!想要知只能穿越千年跃入地府!问一下刘玄德就知道了!说什么也没用!解释的在好也没用!分析再透彻也没用!反正刘备字玄德死了!回答完毕。

刘备不死,他会让诸葛亮数次北伐吗?

刘备不死,他绝对要亲驾御征,实现匡扶汉室大业,是其毕生的努力方向。

这样,诸葛亮也不会太累了,以一己之力硬是扛起北伐重任,呕心沥血,魂丧五丈原。

历史没有回头草,更没有后悔药。就是刘备托孤了,才会让诸葛亮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六伐中原的艰辛之路。

不是诸葛亮贪一己之功,实在是身边缺乏优秀良将,马谡不堪其用,赵云英勇但年迈,关兴张苞还要时间磨练等。不得已,从敌营招降了忠义双修的姜维,给予了重点精心培养,成为了唯一的关门弟子,传授了独门秘籍"诸葛二九兵法"。

姜维不负厚望,其后更是九伐中原,并为汉家大业战斗到了最后一息。

如果刘备不死,诸葛亮、姜维也许用不到竭尽全力,以身殉国。刘备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盖是运也!

就是说刘备的夷陵之战,刘备取胜了,杀了吕蒙报了一箭之仇,但要灭掉东吴也不会是容易的事。毕竟东吴二代经略江东,根基也是比较坚固的。长期陷入蜀吴之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后,就无力染指北方了。

相反,曹魏养精蓄锐,一旦时机成熟,不是刘备要攻曹魏了,而是曹魏要大举南下了。依蜀、吴独自反击,那就有被他一一击破的可能。

如果蜀汉还想重演与东吴结盟抗曹的事,前面的征伐不就显得毫无意义了,甚至积怨甚深难以调和了。

因此,诸葛亮的"北拒曹操,南连孙权"的结盟抗曹,还是棋高一筹。除此以外,面对强盛的北方势力,还是不容乐观。诸葛亮和姜维之所以能屡屡出兵北伐,都是在和东吴议和的情况下,得以专注于北方战场,而且东吴又相应地牵制北方,才能实现的。

只有刘备听取诸葛亮和赵云的力谏,放下与东吴决一死战的不明智之举,方有可能集中兵力来攻击北方。那末在张飞、赵云双虎将的两翼齐飞下,应比诸葛亮时的赵云单飞还要强势得多。说不定,还能匡扶汉室了!

刘备不死,他会让诸葛亮数次北伐吗?

会的,刘备是汉室宗亲,领受过汉献帝的衣带诏,而且他一直以来的口号就是讨贼兴汉,只有不断地北伐,才能一直维护着他的光辉形象,在道义上搞臭曹操。

刘备不死,他会让诸葛亮数次北伐吗?

刘备不死,诸葛亮怎么可能独掌蜀汉大权呢。其实在刘备后期,他已经对诸葛亮不信任了,比如在争夺益州时,他带的是庞统,没带诸葛亮,在讨伐孙权时也没带。所以如果刘备活着应该是抓紧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因为夷陵之战蜀汉元气已经大伤。所以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整军备战。待到经济恢复的差不多时肯定还会出战,但是我认为他会首先讨伐东吴。而不是曹魏。因为他要是拿下东吴,就统一了南方,这样他就有实力跟曹魏对抗,进而统一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